解决唢呐演奏“憋气”的问题

解决唢呐演奏“憋气”的问题

一、解决唢呐吹奏中的“憋气”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王俊雅[1](2022)在《气息在唢呐演奏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唢呐是一种历史悠久、音色特别的中国民族民间传统乐器。其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为音色优美、表现力强大,能够表达丰富的情感。在唢呐演奏中,气息与演奏的情感、速度、乐句息息相关,通过多样化的演奏技巧调整气息可以获得更为丰富的音乐表现力。文章从气息与唢呐演奏间的关系出发,阐释不同气息在唢呐演奏中的运用及气息控制的训练方式,旨在为唢呐演奏提供思路及方法。

毋瑶依[2](2021)在《浅谈循环换气在唢呐作品演奏中的运用》文中指出循环换气技法是唢呐演奏中较为典型的一种传统技巧,特别是在传统民间乐曲中被广泛运用。其技术要领在于不断吹气的同时进行吸气(即:口呼鼻吸同时进行),并根据乐思、情感及音乐内容的要求使较长的乐句、乐段乃至整首乐曲一气呵成,以此营造具有感染力的艺术效果。文章通过系统梳理循环换气的基本概念、技术要领及在不同乐曲中的运用,结合个人演奏实践,对实例进行分析,进而挖掘该技巧的实际运用价值,增强学生及大众对唢呐循环换气的理解,感受循环换气在不同音乐作品中的独特音乐魅力,以期达到不断丰富唢呐循环换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运用。

渠晨阳[3](2021)在《初探唢呐吹奏中的“憋气” ——在《乡音》吹奏中存在的“憋气”及解决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灿灿[4](2020)在《唢呐曲《春忙》双吐技巧探究》文中指出乐曲《春忙》是我国着名唢呐教育家仲冬和教授创作,由着名唢呐演奏家王彬林教授所演奏的经典唢呐曲目。《春忙》一曲在演奏技巧的运用与处理方面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双吐更是《春忙》演奏中的重要技巧之一,双吐技巧的运用不仅推进了音乐旋律的发展,更丰富了乐曲所要表达的热烈欢快的情感。由于《春忙》中双吐技巧的特殊性使其演奏难度大大增加,因此正确掌握和熟练运用双吐技巧便成为练好唢呐曲《春忙》的重要条件。本文对唢呐曲《春忙》中双吐技巧进行了研究分析,全文共三个章节:第一章是双吐技巧对演奏《春忙》的重要性进行分析,通过对乐曲所用技巧的总分析以及双吐技巧特点分析,突出双吐技巧对演奏乐曲《春忙》的重要性。第二章是对《春忙》中双吐技巧的运用及演奏难点进行分析。对双吐技巧在乐曲每一部分中的运用、高声部双吐演奏难点以及演奏双吐时音准控制难点进行分析。第三章是《春忙》中双吐技巧的演奏感悟,从双吐技巧的专业练习方法和影响舞台演奏效果的因素进行解释分析。最终希望通过该论文的分析写作可以熟练掌握《春忙》双吐技巧、增强舞台实践心理素质,进而提升专业技能演奏水平。

黄若然[5](2020)在《中国民间音乐故事的类型分析与文化透视》文中认为文学和音乐自古互渗,民间音乐故事是一条贯连两者的重要通道。作为以音乐事象为主题的散文体叙事作品,它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民众当中广泛流传。目前我国的音乐文学研究尚需拓展,民间叙事中的音乐内容尤待垦拾。本文通过整理“十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省卷本所收录的民间音乐故事,辅以部分县卷本、各类民间文学选集和古籍文献,结合问卷调查、个人访谈和田野调查,力图以故事类型及其结构的研究作为文化透视的基础,对中国民间音乐故事进行内部文本和外部语境的综合探讨。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从两千余篇音乐故事中按重复情节序列抽取出212个类型,主类含“音乐创制类”“音乐传承类”“音乐表演类”“音乐风俗类”共四种,下设20个系列,分为199个主型和13个亚型。在212个类型中有60个复合类型以因果、并列、条件、转折、递进的逻辑关系而产生顺序连缀、乱序连缀、叠缀或混合连缀的样态。音乐故事和宝物、禁忌、机智人物等其他主题故事的交集形成了叙事母题的异类互融,显出音乐故事的兼容性和独特性。各个故事类型可按故事功能、行动元和符号矩阵析出三重结构,展现出民间音乐故事的本质内涵——音乐是通向新生活的舟楫。由此可导出后四章的研究方向,包括故事的文化意蕴、构建机制和当代应用。第二章,探讨民间音乐故事中的音乐观念,包含音乐认知、音乐审美、音乐伦理和音乐信仰。首先,民众的乐感基于时空形式和想象力,以有限的数字探求音乐的无限,并借助五感的联觉达到听觉与视、味、嗅、触觉的融通。其次,音乐生成了合于人“心”的自然之“象”,依靠“感官宣泄”“超越功利”和“悬置雅俗”的审美体验得以与音声相区别,并通过“疯癫”“知音”和“热闹”回旋出主体间的情感共鸣。再次,音乐沟通的过程中应当尽量发出乐音且避免噪音,这一义务惠及了目的性的欲望和功利,从自发和自觉进往无限的自由追求。最后,音乐作为巫术的媒介,以“乐风孕世”“音乐通天”和“乐人升仙”的途径从信仰载体上升至信仰对象。该章在分析民众音乐观点之余,也隐证着第一章的结论,即音乐是助人从物质到情感、从个体到社会、从功利到义务、从生存到道德过渡的一条舟楫。第三章,阐释民间音乐故事中的主题文化,基于音乐创制、音乐传承、音乐表演和音乐风俗这四大类故事探讨相关活动的运作秩序及意义。从农耕到游牧的创制环境、从帝王到平民的创制人物、从物质到精神的动机,各种多维的创制条件归于民众对音乐的融通性共赏。传承作为一种再创造需遵循社会秩序,这既影响了行业秩序中相互转化的师徒之“义”和同行之“利”,也对表演方式的革新产生促进或制约作用。音乐的传统生成于现场表演的过程中,乐人和听众凭借情感互动而体会音乐之“美”,由彼此会意而敞开关系之“真”,且以情补技地收获现实之“善”。音乐表演既助益也遵循着各地的风俗活动,音乐的异能感为音乐仪式、音乐行规和音乐禁忌平添了权威的力量并强化认同。该章从民间文本剖析我国音乐文化,体现出民众渴望搭乘音乐之舟以通往理想的生活。第四章,分析民间音乐故事的构建机制。在时间和空间、群体和个体、本土和他者的关系中,历史、地域、族群和口承主体是四项主导性的文本生成要素。首先,个人讲述的故事需要与时代或人物的特征相符合,而不同时期的民众对乐人存有主观认知,所以口头叙事、文人书写和史家记录共同构建出层累性的互文记忆。其次,民间音乐故事类型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北、西南共七大圈层,每一类型在不同地区弥散出异文,而文本内部衍生出有别于真实地域情貌的本土想象,展现了空间区隔和地方认同对故事文本的影响。再次,民间音乐故事的地域性伴随着族群性,演化出以英雄制乐为代表的叙事情节,体现着主观塑形的族群记忆。最后,以“唱歌的心”型故事的25篇异文为例,讲述者的性别、阅历和所处环境使口承主体对同类故事进行各异的陈述。音乐故事作为目的由客观素材和主体意识合力铺陈,这解答了第一章引出的问题“民间音乐故事从何而来”。第五章,考察民间音乐故事在城市建设、乐曲创作、义务教育、行业信仰四个层面的实践应用。首先,湖北汉阳区和蔡甸区将“知音”故事打造为城市名片,依托于当地景观记忆而分据市场,促进了民众对知音文化的认知,但制衡关系束缚了双方的发展前景,而突破掣肘且维护稳定的合理方式是共建记忆。其次,童年记忆和故里情怀被谱写出乡愁音乐,齐·宝力高的马头琴曲《苏和的白马》表达了对草原家国的乡愁,在寓教于乐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传说的扩展和再造。再次,《伯牙鼓琴》和《月光曲》进入部编版小学课文,通过文本探源以及对安徽宿州瓦坊乡中心学校的问卷调查,可知两篇课文具有通识和伦理两方面的教育意义。最后,音乐产业离不开行业信仰,田公元帅是戏曲界的通行神只,它在闽西一带粘附于口头传说、田公堂庙宇和田公戏偶的互动关系中,衍生出整顿行业秩序和保障艺人权益的戏班组织田公会,至今仍对当地不同唱腔的傀儡戏艺人具有精神规束和交流维系的双重效力。音乐故事作为手段以文化和产业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了社会的良性发展,这解答了第一章引出的问题“民间音乐故事通往何方”。综上所述,民间音乐故事在文本的内外都表现为一条通向彼岸的舟楫,显示出故事主人公以及现实中的讲述者和听众对于和谐生活的追求。关于音乐故事的各个类型、异文和主题文化均可供深入剖析,而民间故事的涉乐母题也待于搜集补阙。本文仅从故事的类型结构、音乐观念、文化意蕴、构建机制和当代实践这五个方面大致探讨民间音乐故事对于民众生活的意义,为民间故事学和民族音乐学拓宽研究视野并提供相关例证,以此助力于凿通文学研究和音乐学之间的学科壁垒,推进两门学科的交汇繁荣。

单振岳[6](2019)在《京剧唢呐演奏技法及伴奏效果的改进提升》文中研究说明唢呐在我国是一件家喻户晓的吹管乐器,在一千多年的流变过程中,已形成了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它最早用于军中,后流传到民间,到了明代后期在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在戏曲伴奏过程中演奏方法相对陈旧、技巧单一、音准较差,并有一些认知上的偏见。应该从唢呐演奏的四大要素:气、唇、舌、手研究怎样规范演奏好唢呐,以提高京剧唢呐演奏技法,在京剧伴奏中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

周正元[7](2015)在《于都唢呐“公婆吹”现状调查与教育传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于都客家唢呐历史悠久,流传甚广,唢呐“公婆吹”是其中一种演奏形式,在众多乡镇地区拥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长期的演奏实践过程中,“公婆吹”以两人吹奏,音调一高一低其独特的演奏形式及艺术风格特点,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使得它成为了解客家生产、生活和文化习俗不可多得的活化石。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和实地调查的方法,对于都的文化馆、教育局、长征源小学以及各个“公婆吹”乐班传承艺人的走访,对唢呐“公婆吹”的发展渊源、唢呐形制、传承谱系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本文由绪论、四个章节组成,其中:第一章主要介绍唢呐“公婆吹”的文化生成空间,这包括其发展源流、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传说与风俗习惯等。第二章主要介绍唢呐“公婆吹”乐器的形制特征、音乐形态特征、演奏形式等。第三章主要是基于笔者对唢呐“公婆吹”的实际考察,这包括其乐班的分布概况、乐手介绍、传承方式及其传承过程中的困难等等。第四章主要是唢呐“公婆吹”进入本土音乐课堂的探讨。笔者通过结合《新课标》来探析其进入音乐课堂的可行性及其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等等。在众多研究唢呐“公婆吹”的理论成果中,一般都只是基于其传承与创新、结构与演奏特征、艺术特征等方面来进行研究的。而本文笔者文章侧重点在于第四章唢呐“公婆吹”进入本土音乐课堂的探讨。笔者通过已有文献并结合实地考察的资料报告,对其进入本土音乐课堂作出讨论,而这些都是已有研究成果中所没有的。

胡子奕[8](2014)在《沛县唢呐艺术的调查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地处齐鲁文化和荆楚文化的结合部的沛县,一直有“沛县喇叭窝”、“唢呐之乡”之称。自汉初大臣周勃从事民间吹打乐,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人文积淀为唢呐艺术在沛县的落脚、扎根、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广阔持久展示的舞台,再加上沛县不同历史时期的区划和黄泛区移民文化的不断交融,沛县唢呐艺术便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粗犷、豪放的特性。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更以它周边所没有的强势再领风骚,让人刮目相看,却至今很少有专家学者对沛县唢呐现象进行研究。笔者出于对沛县唢呐艺术的好奇和热爱,便从音乐学的角度,对沛县唢呐的地理人文环境、历史沿革、艺术特色、民俗功能和发展现状进行了细致梳理,并针对当前面临的问题和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深入挖掘传统曲目、规范整合唢呐班演出、提高唢呐新手整体素质和加强新曲目创作等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为下一步探讨沛县唢呐提供了具有较强现实意义和富有前瞻性的参考和借鉴。

李文亮[9](2013)在《浅谈唢呐演奏中不同气息的运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以笔者自身的学习经验和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综合应用文献资料搜集、整理与整合法,进一步对唢呐演奏的气息运用进行综合性的论述。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简单谈及呼吸方法的重要性,因为呼吸方法的正确与否,对于唢呐的演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后,通过各种对比的形式对唢呐的正确呼吸方法进行了论述,最后根据范国忠老师的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腹胸式呼吸方法理论是最适合唢呐的演奏;第二章,从不同的方面对气息进行具体的分析,首先是气息与音准、音色、音量的关系,通过具体的分析才能在演奏时知道具体的运用方法。其次是不同风格中的运用,通过对各种风格派别的演奏特点的分析来论述不同的气息;再次是对唢呐各种技巧演奏中的气息进行具体的分析,通过详细、具体的分析可以对各种技巧的学习与掌握有更好的指导作用;最后通过对乐曲演奏中的气息变化对气息进行宏观的分析。第三章,通过老师的教学经验和自己的学习经验对气息的培养与训练进行了简单介绍。结语气息的具体运用研究能够为更好的演奏起到指导作用。

王伟[10](2013)在《浅谈唢呐演奏时所常见的若干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们在唢呐教学时,学生总是因为各种因素,产生了一些本不应该出现的错误。从演奏方法上来说,主要体现在演奏时的憋气、音准等;从我们平时的练习习惯上讲,主要体现在音色发紧、音乐的连贯性以及节奏不稳等。下面我们把这些问题剖析一下,用以解决这些经常出现的问题,使其学习唢呐演奏提高效率。我们在演奏时,憋气、音不准、音色不好,是典型的吹奏方法或力度用的不得当造成的。憋气,是指在唢呐演奏中,因呼气或吸气受阻而造成的头部、颈部红胀。长时间气息不通畅,将会影响整个唢呐演奏的效果。甚至是影响吹奏

二、解决唢呐吹奏中的“憋气”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解决唢呐吹奏中的“憋气”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气息在唢呐演奏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气息与唢呐演奏的关系
    (一)气息与演奏情感的关系
    (二)气息与演奏速度的关系
    (三)气息与乐曲乐句的关系
二、不同气息在唢呐演奏中的应用
三、正确的气息控制训练方式简述
    (一)解决吸气的抬肩问题
    (二)保持正确的练习姿势
    (三)持之以恒长期练习
    (四)注重把握演奏音准
四、结束语

(2)浅谈循环换气在唢呐作品演奏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循环换气的概念及其演奏方法
    (一)循环换气的基本概念、方法及技术要领
    (二)影响循环换气的因素
二、循环换气在民间唢呐乐曲中的运用
    (一)循环换气在唢呐传统作品中的运用
    (二)循环换气在戏曲唢呐曲牌中的运用
    (三)循环换气在唢呐创作作品中的运用
三、循环换气的技术要领与艺术价值
    (一)循环换气与手指技巧的结合
        1.循环换气与“萧音”技巧的结合
        2.循环换气与“垫音”“打音”技巧的结合
    (二)循环换气的艺术价值
四、结论与建议

(4)唢呐曲《春忙》双吐技巧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双吐技巧对于演奏《春忙》的重要性分析
    1.1 《春忙》演奏技巧整体分析
    1.2 《春忙》双吐技巧的特点
第二章 《春忙》双吐技巧的运用及演奏难点
    2.1 双吐技巧的运用
        2.1.1 引子
        2.1.2 小快板
        2.1.3 慢板
        2.1.4 快板
    2.2 双吐技巧演奏难点
        2.2.1 高声部双吐的演奏
        2.2.2 音准的控制
第三章 《春忙》双吐技巧演奏感悟
    3.1 专业练习方法
    3.2 舞台演奏心得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中国民间音乐故事的类型分析与文化透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二、研究现状和意义
    三、研究方法及目的
第一章 民间音乐故事的类型概况
    第一节 音乐故事的类型简目
        一、音乐创制类
        二、音乐传承类
        三、音乐表演类
        四、音乐风俗类
    第二节 复合类型的连缀规则
        一、连缀结构的四种形态
        二、连缀形态的逻辑关系
        三、连缀组频和类型属性
    第三节 叙事母题的异类融合
        一、宝物与妙音
        二、禁忌与沉默
        三、乐人与智者
    第四节 故事类型的三维结构
        一、功能、行动元和符号矩阵
        二、212个型式结构
        三、结构的意义
第二章 民间音乐故事中的音乐观念
    第一节 音乐认知:乐感的要素
        一、时空:感官的形式
        二、数字:有限代无限
        三、联觉:五感的相通
    第二节 音乐审美:情感的复调
        一、心象:人化的自然
        二、悲欢:合情的奏听
        三、共鸣:主体间对话
    第三节 音乐伦理:理欲的扬弃
        一、自发:为人欲而音乐
        二、自觉:为社会而音乐
        三、自由:为音乐而音乐
    第四节 音乐信仰:神圣的话语
        一、孕世:乐风贯生息
        二、通天:天道和天意
        三、升仙:乘乐往永生
第三章 民间音乐故事的文化阐释
    第一节 音乐创制:多维的融通
        一、创制环境:农耕与游牧
        二、创制人物:乐者无贵贱
        三、创制动机:生存与生活
        四、创制结果:乐归于民众
    第二节 音乐传承:变动的秩序
        一、行业秩序:师徒义与同行利
        二、表演秩序:守正统和翻花样
        三、社会秩序:天下平与美名扬
    第三节 音乐表演:真与善归美
        一、真:以情达意
        二、善:由情生益
        三、美:唯情而已
    第四节 音乐风俗:权力的声麦
        一、认同:权力的话语
        二、权力:歌颂的对象
        三、音乐:至高的权柄
第四章 民间音乐故事的构建机制
    第一节 乐人形象的互文层累
        一、乐人形象的四重阶段
        二、乐人形象的互文叙事
        三、乐人形象的历时层累
    第二节 空间区隔与地方认同
        一、故事类型的分布圈层
        二、故事异文的空间弥散
        三、故事情节的地方想象
    第三节 英雄制乐与族群塑形
        一、族群英雄的分工制乐
        二、族群分界与英雄选择
        三、族群形象的音乐基调
    第四节 口承主体的表演视域
        一、讲述者的性别分界
        二、讲述者的个人阅历
        三、讲述者的地域视角
第五章 民间音乐故事的转化应用
    第一节 知音名片:故里之争与记忆重构
        一、知音景观的记忆再造
        二、品牌博弈的记忆分据
        三、制衡发展与记忆共建
    第二节 乡愁作曲:齐·宝力高与《苏和的白马》
        一、草原家国:乡愁的过去式
        二、曲式结构:乡愁的现在式
        三、现场互动:乡愁的进行式
        四、传统再造:乡愁的未来式
    第三节 寓教于乐:《伯牙鼓琴》和《月光曲》的教学实践
        一、民与士:课文的来源
        二、古和今:教学的策略
        三、学与乐:问卷的分析
        四、伪与诚:社会的反响
    第四节 行会凝聚:闽西傀儡戏的田公信俗
        一、两派唱腔的田公传说
        二、庙宇戏偶的互文叙事
        三、田公会及行业规约
        四、诞辰仪式与行会共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民间音乐故事类型(212个)
        一、音乐创制类(1-4系列)
        二、音乐传承类(5-8系列)
        三、音乐表演类(9-17系列)
        四、音乐风俗类(18-20系列)
    附录二 《伯牙鼓琴》和《月光曲》教学调查问卷
致谢
在学期间的学术成果

(6)京剧唢呐演奏技法及伴奏效果的改进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一) 气, 是唢呐演奏的最基本要素
    (二) 唇, 是保障唢呐音色、音准的重要一环
    (三) 舌, 是演奏技巧的关键器官
    (四) 手, 是旋律进行的基本保障

(7)于都唢呐“公婆吹”现状调查与教育传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一)唢呐研究现状
        (二)于都唢呐“公婆吹”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田野调查法
        (三)比较研究法
    四、研究意义
第一章 于都唢呐“公婆吹”的文化生成空间
    第一节 于都唢呐“公婆吹”的生存语境
    第二节 于都唢呐“公婆吹”的文化语境
        一、于都唢呐“公婆吹”的发展源流
        二、于都唢呐“公婆吹”的民间传说
    第三节 于都唢呐“公婆吹”的风俗习惯
        一、婚嫁风俗
        二、丧葬风俗
第二章 于都唢呐“公婆吹”音乐本体建构
    第一节 于都唢呐“公婆吹”乐器形制
        一、“公”吹唢呐形制
        二、“婆”吹唢呐形制
    第二节 于都唢呐“公婆吹”的音乐形态分析
        一、音调特征
        二、调性特征
        三、演奏特征
第三章 于都唢呐“公婆吹”的传承调查分析
    第一节 于都唢呐“公婆吹”传承主体
        一、宽田乡寨面班
        二、宽田乡宽田班
        三、银坑镇汉田班
    第二节 于都唢呐“公婆吹”传承方式
        一、民间艺人的师徒传承
        二、政府扶持的传承方式
        三、培训基地的传承方式
        四、民俗活动的传承方式
    第三节 于都唢呐“公婆吹”传承中的困难
        一、艺人的流失
        二、市场需求的缩减
        三、风俗的变迁
        四、资料的遗失
第四章 于都唢呐“公婆吹”进入本土音乐课堂的探讨
    第一节 于都唢呐“公婆吹”进入本土音乐课堂的意义
        一、领略地方民族音乐,加强学生人文教育
        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力
        三、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增强学生民族情怀
    第二节 于都唢呐“公婆吹”进入本土音乐课堂的可行性
        一、政府对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视
        二、《新课标》加大了对民族音乐内容比例的提升
        三、优秀的传承艺人及其他资源
    第三节“公婆吹”进入本土音乐课堂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应试教育体制下,无法大面积地覆盖音乐课堂
        二、教材内容过于单一,教学形式单调乏味
        三、缺乏高水准的专业音乐教师
    第四节 于都唢呐“公婆吹”进入本土音乐课堂的对策与建议
        一、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二、编辑出版富有本土特色的音乐教材
        三、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音乐专业人才
        四、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民族音乐传承的支持力度
结语
附录一(公婆吹传统曲牌)
附录二(有关唢呐核心刊物文献汇总)
参考文献
攻读期成果
致谢

(8)沛县唢呐艺术的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5 创新之处
2 沛县唢呐概述
    2.1 沛县地理、历史及人文环境
    2.2 沛县唢呐的源流及沿革
3 沛县唢呐班社的传承谱系及民俗功能
    3.1 沛县唢呐班的人员构成
        3.1.1 传统唢呐班的编制组合
        3.1.2 当代唢呐班的人员构成
    3.2 沛县唢呐班的发展轨迹与分布
    3.3 沛县唢呐班社的传承谱系
    3.4 沛县唢呐的民俗功能
        3.4.1 沛县唢呐在婚娶礼仪上的演奏
        3.4.2 沛县唢呐在丧葬礼仪上的演奏
4 沛县唢呐的艺术特色及取得成就
    4.1 沛县唢呐的艺术特色
        4.1.1 沛县唢呐的表现形式和演奏的技巧
        4.1.2 沛县唢呐演奏的传统曲目
        4.1.3 沛县唢呐艺术的精彩篇章——对喇叭
    4.2 沛县唢呐的艺术人才与取得的成就
        4.2.1 沛县唢呐人才
        4.2.2 沛县唢呐取得的成就
        4.2.3 唢呐演奏与沛县刘邦文化艺术节
5 沛县唢呐的生存现状思考
    5.1 沛县唢呐的生存现状
        5.1.1 沛县唢呐的现状
        5.1.2 沛县唢呐历史遗留的问题
        5.1.3 沛县唢呐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5.2 沛县唢呐当前面临的问题
        5.2.1 传统曲目挖掘需进一步深入细化
        5.2.2 与时俱进的新曲目创作需进一步加强引导
        5.2.3 唢呐艺人的整体素质需进一步提高
    5.3 对沛县唢呐当前面临问题的解决办法和发展前景瞻望
        5.3.1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落实完善传统曲目的挖掘保护措施的实施
        5.3.2 规范行业道德准则,完善唢呐班管理制度
        5.3.3 改善培训条件,提高从业艺人的整体素质
        5.3.4 不断营造良好氛围,进一步拓展唢呐艺术的传承创新普及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浅谈唢呐演奏中不同气息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正确的呼吸方法
第二章 气息的具体运用
    第一节 气息与音准、音色、音量的关系
        一、气息与音准的关系
        二、气息与音色的关系
        三、气息与音量的关系
    第二节 不同风格中的气息变化
    第三节 不同技巧中的气息运用
        一、舌冲音
        二、箫音
        三、弹音
        四、垫音
        五、花舌
        六、气吐
        七、循环换气
        八、腹部断音
        九、气滑音
    第四节 乐曲演奏中的气息变化
第三章 正确气息的培养与训练
    一、正确气息的培养
    二、正确气息的训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解决唢呐吹奏中的“憋气”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气息在唢呐演奏中的应用[J]. 王俊雅. 戏剧之家, 2022(02)
  • [2]浅谈循环换气在唢呐作品演奏中的运用[J]. 毋瑶依. 长治学院学报, 2021(06)
  • [3]初探唢呐吹奏中的“憋气” ——在《乡音》吹奏中存在的“憋气”及解决方法[D]. 渠晨阳. 天津音乐学院, 2021
  • [4]唢呐曲《春忙》双吐技巧探究[D]. 李灿灿. 济南大学, 2020(01)
  • [5]中国民间音乐故事的类型分析与文化透视[D]. 黄若然.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6]京剧唢呐演奏技法及伴奏效果的改进提升[J]. 单振岳. 戏曲艺术, 2019(01)
  • [7]于都唢呐“公婆吹”现状调查与教育传承研究[D]. 周正元. 赣南师范学院, 2015(01)
  • [8]沛县唢呐艺术的调查与研究[D]. 胡子奕. 江苏师范大学, 2014(05)
  • [9]浅谈唢呐演奏中不同气息的运用[D]. 李文亮. 天津音乐学院, 2013(05)
  • [10]浅谈唢呐演奏时所常见的若干问题[J]. 王伟. 北方音乐, 2013(03)

标签:;  ;  ;  ;  ;  

解决唢呐演奏“憋气”的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