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论文_牟英男

导读:本文包含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雄性,红麻,甜菜,大豆,基因,不育系,花蕾。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论文文献综述

牟英男[1](2018)在《甜菜质核互作雄性不育育性发育相关蛋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核质互作雄性不育在甜菜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揭示核质互作雄性不育机理为以后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研究是基于双向电泳(2-DE)结合质谱、非凝胶的label free结合质谱两种方法对甜菜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N9849及保持系960766现蕾期的花蕾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如下:1、基于2-DE结合质谱方法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成功鉴定到显着差异蛋白点21个,涉及8个功能类别,其中胁迫响应功能类别所占比例较大。在进行网络预测分析中,有6个蛋白点被连接在网络中,涉及胁迫响应、碳水化合物代谢、调控生长发育以及蛋白质合成四个功能组。2、基于label-free结合质谱的方法对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成功鉴定到差异蛋白96个,涉及16个功能类别,其中胁迫响应,碳水化合物代谢,花粉发育等功能类别所占比例较大。在通路分析中共显着富集到4个通路,蛋白网络预测分析中,共富集到14个蛋白点,主要涉及蛋白质合成、胁迫响应等七个功能组。3、在鉴定到的差异蛋白中,胁迫响应,碳水化合物代谢,花粉发育等功能类别所占比例较大。胁迫响应功能蛋白类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过氧化氢酶等在不育系中显着低表达,有毒物质及活性氧的清除能力弱,可能导致不育系材料系统发生紊乱从而形成败育。碳水化合物代谢功能蛋白类的苹果酸脱氢酶,蔗糖合酶等在不育系中表达量较低,碳水化合物代谢强度低,能量代谢匮乏也是致使花粉不育的一个原因。花粉发育相关蛋白III型聚酮合酶在保持系中显着高表达,很好的维持了保持系的育性。本研究在蛋白质组学水平为阐明甜菜雄性不育机理及其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聂智星,赵团结,杨守萍,盖钧镒[2](2017)在《大豆新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4A的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杂交大豆育种过程中,寻找新的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细胞质源并选育成不育系十分重要。为筛选新的大豆不育细胞质源,利用覆盖6个生态区的43份野生材料和44份地方品种,配制杂交组合。共得到143个杂交组合F_1,2012年获得其中45个组合的BC_1F_1回交种,发现[(N23239xN04631)F_1×N04631]和[(N23661×N23658)F_1×N23658]两个组合呈现部分不育特性,花粉萌发率分别为10.05%和24.00-55.03%。对后一个组合连续回交至BC_4F_1代,得到了败育率为100%的植株,即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4A。同时筛选到一个恢复源,初步实现NJCMS4A的"叁系"配套。不育系NJCMS4A的细胞质来源于广东大埔地方品种N23661,同已有不育细胞质的来源均不相同。通过线粒体SSR和ORF标记分析N23661和另外3个不育细胞质N8855、N21566、中豆19的线粒体DNA发现,N23661的线粒体DNA同N21566、中豆19存在差异;利用线粒体基因组比较的方法发现,N23661的线粒体基因组同N21566、N8855存在差异;利用前人已发表的线粒体标记SCAR821发现N23661的线粒体DNA同另一不育细胞质汝南天鹅蛋存在差异。综上述,NJCMS4A的细胞质应为一新的不育细胞质。但本研究不能确定不同细胞质中的不育基因是否存在差异。在今后的试验中,应将NJCMS4A同尽可能多的保持系和恢复系配制杂交组合,通过后代育性来判断细胞质中不育基因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07-31)

李艳伟,丁先龙,王轩,贺亭亭,张浩[3](2017)在《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5A与其保持系NJCMS5B间全基因组甲基化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修饰。它能在不改变基因组DNA初级结构的前提下调节许多关键基因的表达,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尽管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型已经在许多生物中被报道,但关于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的DNA甲基化模型仍然不为所知。我们首次应用甲基化测序技术对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5A及其保持系NJCMS5B的花芽组织进行全基因DNA甲基化测序分析。两个材料的比较分析显示有3527个差异甲基化区域(DMRs)和485个差异甲基化基因(DMGs),包括353个高可信度基因、56个编码未知蛋白的基因和76个没有功能注释的未知新型基因。另外,我们随机选取25个DMRs通过重亚硫酸钠盐处理分析验证了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测序结果的可靠性,9个DMGs通过qRT-PCR分析验证了甲基化水平与基因表达的关系。最终,14个参与花粉和花发育的关键DMGs被鉴定为可能与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相关。(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07-31)

孟祥雯,程大友,崔杰,罗成飞,代翠红[4](2016)在《甜菜Owen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花蕾cDNA-AFLP多态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Owen型胞质雄性不育甜菜的不育系及保持系花蕾为实验材料,通过c DNA-AFLP分子标记方法,从转录组水平对不育系及保持系的甜菜花蕾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通过128对AFLP引物筛选,在保持系和不育系中共找到并且成功回收到60条特异性差异表达条带,其中保持系35条,不育系25条。在成功回收测序的30条差异片段中,18条NCBI-Blast成功检索到对应的同源已知功能基因,分别为:编码假定蛋白、编码转运蛋白G家族成员、编码液泡分选受体、编码细胞色素c1、编码半乳糖醛酸转移酶、编码转录因子、编码DNA指导的RNA聚合酶、编码泛素结合酶、编码蔗糖合成酶、编码丝/苏氨酸蛋白激酶的基因,经筛选、验证后得到4个阳性差异片段。这些片段可作为甜菜Owen型不育系及保持系快速鉴定的依据,对缩短甜菜育种年限,加快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6年01期)

李建军,唐慧娟,陈艳翠,陈安国,黄思齐[5](2015)在《质核互作型红麻雄性不育系细胞学形态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掌握红麻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败育发生的时期、发生方式以及花粉发育过程,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其小孢子发育过程进行花粉发育时期的准确划分,为红麻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花粉发育分为6个时期,发育天数在25-28天,不育系发生败育的主要时期为单核期。不育系和保持系均能形成四分体,但在单核期时,不育系的绒毡层退化严重,明显早于保持系,小孢子出现畸形,不能形成正常的花粉粒,导致最后败育。(本文来源于《中国麻业科学》期刊2015年05期)

李佳佳[6](2015)在《大豆新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选育和NJCMS1A与NJCMS1B间差异转录组、蛋白质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杂种优势利用是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方法之一,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在杂种优势利用中起着重要作用。大豆(Glycinemax(L.)Merr.)是重要的蛋白质和油料作物,但产量低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迄今为止,尽管国内外已从叁系选育、遗传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但继续开展大豆新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的选育以及相关机理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是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以栽培大豆N8855作为供体亲本与N2899(后来指定为NJCMS1B)作为轮回亲本连续回交获得的。本研究拟以不育系NJCMS1A为材料,开展新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选育以及不育系NJCMS1A与保持系NJCMS1B间差异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分析研究。获得主要结果如下:1.大豆新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选育及不育系NJCMS1A的保持源和恢复源鉴定在实验室原有的研究基础上,以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为母本,以常规大豆品种为父本,继续进行回交转育,初步获得4个新的稳定且纯合的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分别命名为NJCMS6A、NJCMS7A、NJCMS8A和NJCMS9A。同时开展不育系NJCMS1A的保持源和恢复源鉴定,结果表明,诱变30等11个品种为NJCMS1A的保持源、冀豆17等46个品种为NJCMS1A的恢复源、荷豆18等17个品种对NJCMS1A的恢保关系尚不能确定。2.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与保持系NJCMS1B间差异转录组研究利用RNA-Seq技术对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与保持系NJCMS1B的幼小花芽进行差异转录组研究。根据“FDR ≤ 0.05和|log2Ratio(FC)|≥ 1”两个阈值,共鉴定出365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ed genes,DEGs),其中,相较于保持系NJCMS1B,在不育系NJCMS1A中有339个DEGs下调表达、26个DEGs上调表达。GO注释结果显示242个DEGs(66.3%)被注释到19个功能组,同源蛋白簇(COG)聚类结果表明265个DEGs(72.6%)被注释到19个COG类别,KEGG富集结果显示46个DEGs(12.6%)被富集到33个代谢通路中。qRT-PCR表达分析验证RNA-Seq结果是可信的。根据差异转录组分析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推测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的雄性不育性可能与一些关键DEGs的功能及其参与代谢途径的异常有关,包括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代谢、转录因子、花粉发育、活性氧清除、细胞信号转导和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等。3.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与保持系NJCMS1B间差异蛋白质组研究利用iTRAQ技术对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与保持系NJCMS1B的幼小花芽进行差异蛋白质组研究。根据|Fold Change| ≥ 1.5和P≤0.05两个阈值,共鉴定出180个差异表达蛋白(Differential expressed proteins,DEPs),其中,相较于保持系NJCMS1B,在不育系NJCMS1A中有60个DEPs下调表达、120个DEPs上调表达。GO注释结果表明167个DEPs(92.78%)被注释到41个功能组,COG注释结果显示106个DEPs(58.89%)被注释到20个COG类别,KEGG富集结果表明128个DEPs(71.11%)被富集到53个代谢通路中。质谱多反应监测(MRM)分析和qRT-PCR实验均验证iTRAQ结果是可信的。根据差异蛋白质组分析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推测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的雄性不育性可能与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代谢异常、蛋白质合成与降解失衡、花粉发育调控异常、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物质/次级物质代谢紊乱、质核互作或育性恢复基因表达异常以及某些已知或未表征的蛋白的差异表达等有关。4.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与保持系NJCMS1B间差异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结果的联合分析对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与保持系NJCMS1B间差异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结果进行联合分析,共鉴定出15个具有相同表达模式的共有DEGs/DEPs。GO注释结果显示15个DEGs/DEPs被注释到31个GO功能组,COG注释结果显示11个DEGs/DEPs(73.33%)被注释到7个COG类别,KEGG富集结果显示13个DEGs/DEPs(86.67%)被富集到15个代谢通路中。Cluster聚类结果表明差异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结果的相关性较好。qRT-PCR表达分析结果表明15个DEGs/DEPs的表达模式与它们的RNA-Seq和iTRAQ结果基本一致。根据差异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结果的联合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推测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的雄性不育性可能与能量供应不足、物质合成与代谢紊乱、胁迫响应失调和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等有关。(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5-08-01)

孟祥雯[7](2014)在《甜菜Owen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花蕾AFLP多态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甜菜是主要的糖料作物之一,产糖量约占全球40%。为提高甜菜单位面积产量,普遍利用基于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的杂种优势选育获得杂交种。目前在栽培甜菜品种采用的F1杂交种中,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材料绝大多数为Owen型细胞质,由于细胞质过于单一而存在某种病害流行的风险,因此甜菜育种工作者们面临着寻找新型胞质不育类型的挑战。同时,由于技术限制,在不育系及保持系的选育过程中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因此,希望能够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找到关键差异基因,利用这些多态性片段对甜菜不育系及保持系进行快速鉴定,缩短育种年限,最终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本文以Owen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DY5-CMS)及其保持系(DY5-O)叶片及花蕾为试材,前者使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后者使用cDNA-AFLP分子标记技术,分别从基因组水平和转录表达水平观察到了不同程度的差异。在叶片AFLP分子标记中找到了16条差异片段,成功回收到了7条,但是均未能获得功能基因注释。用cDNA-AFLP方法对花蕾转录水平多态性进行分析时,在保持系和不育系中成功回收到的条带数分别为:35条、25条,将其中成功回收的18个差异片段与NCBI-Blast成功比对,检索到对应的同源已知功能基因,分别为:编码蛋白激酶、编码假定蛋白、编码转运蛋白G家族成员、编码液泡分选受体、编码细胞色素c1、编码半乳糖醛酸转移酶、编码转录因子、编码DNA指导的RNA聚合酶、编码泛素结合酶的基因。剩余12个成功定位到甜菜核基因组染色体上。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甜菜Owen型不育系与保持系基因组水平差异较小,而在花蕾转录水平的研究中得到了更多有效的差异信息,这些差异信息在经过进一步研究后不仅可以探究甜菜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也可以实际应用到甜菜育种中。(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4-06-01)

李德芳,李建军,陈安国,唐慧娟,黄思齐[8](2013)在《质核互作型红麻雄性不育系LC0301A的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红麻产量,解决过去通过化学杀雄利用杂种优势的问题,运用发现的雄性不育系材料进行遗传改良,选育出稳定的雄性不育系。以发现的红麻不育材料155为供体,充分利用丰富优良的种质回交,育成了配合力高和育性稳定的不育系红茎晚熟型LC0301A和相应的红茎晚熟型保持系LC0301B。(本文来源于《中国麻业科学》期刊2013年04期)

陈艳翠[9](2013)在《红麻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相关基因atp1的克隆和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 L.)是锦葵科木槿属一年生速生纤维作物,适应性广,除了传统的用途之外,现在主要对其进行多功能用途开发,例如用来制作纸浆、墙布、麻地膜、饲料等,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多用途作物之一。利用杂交优势是提高红麻产量的有效方法。雄性不育株的发现为杂交优势的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而且可以有效的避免在杂交优势利用中化学杀雄以及人工去雄的劣势。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深入了解红麻雄性不育的作用机理对于利用杂交优势进行红麻杂交制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红麻育种课题在海南叁亚南繁基地发现的红麻雄性不育株转育而成的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和对应的保持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同源克隆与RACE结合的方法,首先克隆得到保持系中的atp1基因,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并对不同物种中的该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然后分别在DNA水平和RNA水平上扩增该基因的CDS区全长并比较序列差异;最后,通过检测比较不育系和保持系植株不同组织中atp1基因的表达差异,进一步确定该基因与雄性不育的关系。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首次在红麻中克隆得到ATP合酶亚基的编码基因atp1基因。该基因的cDNA全长为2315bp,预测的最大开放阅读框为1524bp,在5’端216位存在起始密码子ATG;3’端的第1737位存在终止密码子TGA,3’末端存在poly(A)尾巴,预测该基因编码507个氨基酸残基,蛋白质分子质量约为55.1kD,等电点为6.23。基因序列已在GenBank提交注册,序列号为KC713790。通过同源性分析得出红麻atp1基因与其他物种中同一基因的同源性较高,同源性为94%~98%;同时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与红麻atp1基因进化关系较近的是大豆。(2)分别在DNA水平和RNA水平上扩增得到的atp1基因CDS区全长序列在不育系和保持系间完全一致。同时,使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atp1基因在红麻中的转录表达特征,结果显示:atp1基因在不育系和保持系的根、茎、叶以及花瓣、花药、雌蕊中都有相对稳定的本底表达;但在不育系花药中表达明显下降,叶片中表达略有下降。(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3-06-01)

陈艳翠,黄思齐,李建军,唐慧娟,陈安国[10](2013)在《红麻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相关基因atp1的克隆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雄性不育相关基因克隆入手,开展红麻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根据不同物种atp1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在红麻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保持系中通过RACE克隆得到atp1基因cDNA全长,全长为2315 bp,和其他物种相比较,其同源性大于94%。该研究为下一步构建表达载体进行转基因表达研究提供了基础,为揭示红麻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提供了一定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麻业科学》期刊2013年02期)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杂交大豆育种过程中,寻找新的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细胞质源并选育成不育系十分重要。为筛选新的大豆不育细胞质源,利用覆盖6个生态区的43份野生材料和44份地方品种,配制杂交组合。共得到143个杂交组合F_1,2012年获得其中45个组合的BC_1F_1回交种,发现[(N23239xN04631)F_1×N04631]和[(N23661×N23658)F_1×N23658]两个组合呈现部分不育特性,花粉萌发率分别为10.05%和24.00-55.03%。对后一个组合连续回交至BC_4F_1代,得到了败育率为100%的植株,即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4A。同时筛选到一个恢复源,初步实现NJCMS4A的"叁系"配套。不育系NJCMS4A的细胞质来源于广东大埔地方品种N23661,同已有不育细胞质的来源均不相同。通过线粒体SSR和ORF标记分析N23661和另外3个不育细胞质N8855、N21566、中豆19的线粒体DNA发现,N23661的线粒体DNA同N21566、中豆19存在差异;利用线粒体基因组比较的方法发现,N23661的线粒体基因组同N21566、N8855存在差异;利用前人已发表的线粒体标记SCAR821发现N23661的线粒体DNA同另一不育细胞质汝南天鹅蛋存在差异。综上述,NJCMS4A的细胞质应为一新的不育细胞质。但本研究不能确定不同细胞质中的不育基因是否存在差异。在今后的试验中,应将NJCMS4A同尽可能多的保持系和恢复系配制杂交组合,通过后代育性来判断细胞质中不育基因之间的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论文参考文献

[1].牟英男.甜菜质核互作雄性不育育性发育相关蛋白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

[2].聂智星,赵团结,杨守萍,盖钧镒.大豆新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4A的选育[C].第十届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7

[3].李艳伟,丁先龙,王轩,贺亭亭,张浩.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5A与其保持系NJCMS5B间全基因组甲基化比较分析[C].第十届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7

[4].孟祥雯,程大友,崔杰,罗成飞,代翠红.甜菜Owen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花蕾cDNA-AFLP多态性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6

[5].李建军,唐慧娟,陈艳翠,陈安国,黄思齐.质核互作型红麻雄性不育系细胞学形态观察[J].中国麻业科学.2015

[6].李佳佳.大豆新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选育和NJCMS1A与NJCMS1B间差异转录组、蛋白质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

[7].孟祥雯.甜菜Owen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花蕾AFLP多态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8].李德芳,李建军,陈安国,唐慧娟,黄思齐.质核互作型红麻雄性不育系LC0301A的选育[J].中国麻业科学.2013

[9].陈艳翠.红麻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相关基因atp1的克隆和表达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10].陈艳翠,黄思齐,李建军,唐慧娟,陈安国.红麻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相关基因atp1的克隆与分析[J].中国麻业科学.2013

论文知识图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及...2-12不育系NJCMS9A及其保持系...“叁系”、“两系”和智能不育杂交育种...一7不育系NJCMSZA与其保持系NJCMSZB的苗...一2不育系NJcMslA与其保持系NJCMslB的苗...一不育系NJCMS2A与其保持系NJCMS2H的种...

标签:;  ;  ;  ;  ;  ;  ;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论文_牟英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