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忠帅:具德弘礼灵隐事略论文

卢忠帅:具德弘礼灵隐事略论文

摘 要具德弘礼主持灵隐寺期间,历时十八年,募化筹资重建灵隐寺;沿袭元、明禅风,开堂说法,广受缁俗皈依;以方丈香资,购置山地。经其努力,灵隐寺梵刹庄严,古风重振,一跃而居“东南之冠”。

关键词 释弘礼 灵隐寺 中兴

具德弘礼(1600—1667),名弘礼,号具德,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弘礼自幼“好与黄冠者游”,因读《楞严经》有悟而削发出家,依汉月法藏为师,嗣临济宗禅法,被尊为临济宗第三十二祖。清顺治六年(1649)春,应灵隐寺僧众之请,弘礼禅师主持灵隐寺。灵隐寺重兴之后,弘礼命弟子戒显禅师继其法席,自己退居杭州双径寺。康熙六年(1667)圆寂,有《语录》三十卷行世。本文通过探讨明清易代之后,弘礼禅师主持灵隐寺期间通过重修、传法、置地等举措重兴灵隐寺的历程,来展现千年古刹灵隐寺留存至今的历史兴衰过程。

量化影像测量结果见表2。治疗后L4椎体冠状位椎体上缘的位移值(CZ)、椎体下缘的位移值(DZ)、椎体旋转角度(RX)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5椎体冠状位椎体上缘的位移值(CZ)、椎体下缘的位移值(DZ)、椎体旋转角度(RX)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一、重修灵隐寺

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以西的灵隐山上,始建于东晋咸和三年(328),为杭州最早佛刹。灵隐寺的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据说,慧理在登武林(今杭州)山时,见有一峰而叹曰:“此为天竺灵鹫峰小岭,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1]1从此,此峰改名“飞来峰”,此山改名“灵隐山”,慧理于峰下建灵隐寺。初创时的灵隐寺,“佛法未盛,一切规制,仅具雏形”。至南朝时,梁武帝好佛,广建寺院,灵隐寺“亦被其泽”,赐田扩建,规模稍有改观。至唐代中期,灵隐寺已颇具规模,“修廊重复,潜奔溅玉之泉;飞阁岹峣,下映垂珠之树”[2]18。但唐末“会昌法难”殃及灵隐寺,寺毁僧散。直至五代,吴越王钱忠懿邀请永明延寿大师主持灵隐寺,并赐名“灵隐新寺”,灵隐寺再次兴盛起来。北宋诸帝多扶持灵隐寺,赐寺额“景德”二字。南宋统治者对灵隐寺颇为重视,高宗与孝宗数次驾幸,灵隐寺因而盛名于世,号为“禅院五山”第二山[3]26。元、明两朝,灵隐寺兴废靡常,几遭兵火之灾,又几度修葺。

清初,灵隐寺分为二十四房,各房公举豁堂禅师为住持。当时的灵隐寺,由于受明清易代战事的影响,“苔寮藓壁,无以给众”。时逢具德弘礼禅师在扬州开堂说法,邀请豁堂前往领众,经“两载相处,相知益深”。返杭后,豁堂即提议公请弘礼禅师为灵隐寺住持,以重兴古刹。僧众震于弘礼威德,“咸无异词”[2]21。顺治六年(1649)二月,弘礼入主灵隐寺。面对灵隐寺的破败景象,弘礼慨叹曰:“夫所谓道场者,上以庄严尊像,敬礼三宝,使人得以瞻仰;下以键锤衲子,传佛祖慧命;外以接待宰官居士,内以安置诸执事,一应僧众寮屋,缺一不可。今无歇足处,则鹫岭飞来之瑞,理公开建之功,乃至于此。”[1]2即谋规覆,率众躬亲秉持,斩棘除壤,凡事先之,不辞劳苦。弘礼首先查明,明末如通法师修造灵隐寺旧籍共耗银八万两,而此时工料价格倍涨,于是他发起募化筹集资金,立志重建。顺治七年正式开工,至顺治十四年,已初具规模,东侧楼阁殿堂有九进,客堂僧舍有百余间,棐几藤床,铺陈器皿,皆不移而具。香积厨中,铸有三大铜锅,锅中煮米三担,可食千余人,“饭僧之众,亦诸刹所无”[4]152。但此时财力已尽,而大殿、方丈等尚未动工。顺治十五年大殿又毁,若修复大殿,“度非百万金钱不可就”。工程浩大,“揆之世情,人咸难之”。弘礼力排众议,发愿曰:“大丈夫出家学佛,身非我有,担荷重远,为末劫津梁,顾造一佛殿便束手卸肩也?”[1]3于是发动僧徒信众万余人筹资重修,称“法子万人,人馈十金,可得十万,则吾事济矣”[4]153。最难办的是巨木,弘礼命工师求诸徽、严、常、玉等山,并借助雨后大水运回。时宰官、护法、檀越施财,贫者用力,役夫助工,其聚如云,其心如火。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不三年而殿成”。上梁之日,据说前来观望者有十余万众,“拥塞如山,咸颂和尚法力,其声如雷,诸山谷应”,自建造以来,“未见若斯之盛也”[1]3。至康熙五年(1666),工程全部竣工,共计完七殿、十二堂、四阁、三轩、三楼、一林。

此次重修历时十八年,从内到外,无一殿、一堂、一楼、一阁、一房、一舍不是通体崭新的,虽说是重兴,其实无异于开创。所费钱粮,主要靠施主的捐献和平时香火钱的积累。如,在修建大殿过程中,巡抚军门陈应泰捐资五六百金、登州太守徐可宣捐资千金;浙江布政使司袁一相,捐资塑大殿文殊、普贤、阿难、迦叶并罗汉五十六尊;浙江提督、二等侯田雄,施资千余金塑大殿中尊大佛并筑佛与诸天大石座等等[1]78-79。重修后的灵隐寺,殿阁巍峨、堂寮栉次鳞比、佛像庄严壮丽,“百拱千栌,霞开鸟翥,金碧丹黝,冠绝江南”[2]21。释戒显继承法席后,又进行了补遗工作,完成了飞来峰牌坊的修建,建成了弘礼安息的慧日塔院,还修建了普同塔三座。至此,灵隐寺规模空前。

二、重振灵隐禅风

主持灵隐寺期间,具德弘礼禅师不但重修灵隐寺,而且沿袭元、明禅风,开堂说法,广受缁俗皈依,重振灵隐禅风。

弘礼禅师师从禅宗巨匠汉月法藏禅师,为临济宗第三十二祖。汉月法藏为密云圆悟法嗣弟子,临济宗三十一祖。在禅学思想方面,法藏认为当时流行的“文字禅”没溺于语言,“棒喝禅”没溺于无言,“无言,则颟顸乱统;有言,则摘句寻章。摘句寻章,但堕外而未易堕魔;颟顸乱统,易堕魔而又复堕外”[5]193。也就是说,“棒喝禅”比“文字禅”的危害更大。法藏主张继承和发扬宗杲的“看话禅”来复兴禅宗,并强调参究话头的现实意义。

寺院山地为常住供众僧田,主要来自国家赐田、富人檀施和自己购买。灵隐寺山地在宋代最多,仅仁宗天圣二年(1024)章懿太后一次就赐庄田一万三千亩。后由于国家的收回等原因,逐渐减少。明洪武年间还剩三千亩,宣德年间只剩一百九十余顷,至顺治初,“田土悉归乌有”。弘礼于顺治六年二月入寺,各房共交出率字号山地一百八十亩五分八厘二毫,即案山一百三十亩,坐山十五亩三分,大殿、天王殿基地二十亩一分五厘一毫,法堂及东西两禅堂基地六亩七分六厘五毫,直指堂及两轩基地三亩六分八厘三毫,冷泉亭松露地三亩六分八厘三毫。

弘礼入寺之后,由于“法席崇敷,德风广被”,广大信徒慷慨檀施。据统计,自弘礼入主之后,信徒檀施灵隐寺山地数共计一千二百五十六亩七分一厘三毫,即率字号山七十亩,羌字号山四十八亩,毁字号山八百亩七分,垂字号山一百二十亩,养字号山二百零三亩三分,率字号地二亩八分五厘,毁字号地十亩三分九厘七毫,调子号地一亩四分六厘六毫。

除了檀施山地外,弘礼还以“方丈香资,续置山地”。据统计,自弘礼入主之后,灵隐寺共购置山地一千一百零四亩一分零四毫,即率字号山一百六十六亩九分二厘,养字号山五百八十九亩六分九厘,羌字号山二十四亩,垂字号山一百三十五亩,毁字号山四十六亩,率字号地一百二十亩九分四厘,王字号地八亩五分,王字号荡二亩五分六厘九毫,外体字号地十亩四分八厘五毫。

三、续置山地

弘礼禅师的禅学思想继承其师但又显不同。第一,认为原相为禅宗五家的共同宗旨。汉月法藏认为“原相”为万佛之源,禅宗五家各出原相之一面,原相早具五家宗旨,遭到其师圆悟禅师的反对,他认为“直指人心”是佛祖的宗旨,也是禅宗五家的共同宗旨。弘礼继承汉月法藏说法,协助弘忍禅师完成《五宗救》一书,宣扬法藏原相说,同支持圆悟者争论。第二,提倡“棒喝禅”。汉月法藏反对圆悟的“棒喝禅”,认为它比“文字禅”危害更大。而弘礼却提倡“棒喝禅”,如《住灵隐进院上堂法语》中记载:“……师竖起佛子,僧便喝,师亦喝,僧又喝。师云:‘三十棒。’进云:‘放老汉出一头地。’师便打……掷佛子振声,喝云:‘单壑群真吟紫雾,灵山万衲笑春风。’”再如《郇护法请上堂法语》中记载:“转过那边,入门便棒,进门便喝。”[1]60-65另外,弘礼禅师受当时流行禅风的影响,言语间尽显“狂禅”特点。如其《三峰汉月藏祖像赞》一文曰:“檄号五宗,鞭笞列祖。独跨大方,成褫万古。四百年印文重灿,我亦相承半刹那。毒鼓横挝,谁当啖虎?直得海水群飞,须弥起舞。野老门前,倒刹竿捩转三光,齐上家风重振举。”再如其《天童密祖像赞》一文曰:“棒煞东土西天,拳踢五宗崖岸。崭新条令,当时毕竟以何为验?础!其用也,辟挽近之禅虎;其机也,开太古之法战。即千佛列祖,到来撞着,固不别是非。没面目底天童,硬纠纠,干剥剥,却与一时生按。”还有其《具德老人自题像赞》一文曰:“这汉不会禅,不会教,马面驴头,随人所好。谓是元要,主宾初无与么仿效。谓是杜撰,差排却又千差一照。及至被人推上法座,真个可说,只得呵呵大笑。且道笑个什么?笑道无形本寂寥。”[3]127-128这些赞词,皆有“狂禅”之风。

弘礼禅师在修建灵隐寺过程中,经常开堂说法,特别是在某一工程即将完工之时,有多篇法语留存至今,如《住灵隐进院上堂法语》《开炉铸万僧锅升座法语》《付授愿云西堂上堂法语》《开藏殿钟楼基上堂法语》《供祖师上堂法语》《禅堂上梁上堂法语》《佛殿天王殿同日升梁上堂法语》《钟楼立柱上梁上堂法语》《大树堂升梁上堂法语》《郇护法请上堂法语》等等。在这些法语中,弘礼广宣其禅学思想,使灵隐禅风得以重振,正如清人孙治在《灵隐遍五宗论》中所说:“南岳青原以后,五宗迭兴,而灵隐皆得而有之……五宗之显圣,指不能屈,灵隐皆得而有之,则未有如灵隐之盛也。”[1]128这种兴盛,与弘礼禅师的弘传是分不开的。

作者简介:贺春梅,女,汉族,重庆云阳人,重庆云阳教师进修学院,副高级,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教学管理(物理专业)。

综上,针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积极开展护理措施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提高满意度,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城乡规划编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它是指在某规划地段,对原地形地貌进行改造开发而开展的一系列规划设计工作,包括平衡土石方、高程控制和确定坡度等内容,前提是必须综合满足城市景观、道路交通、建筑布置、地面排水等方面的要求。规划者可以从城市竖向设计的实际需要出发搭建一个三维地理仿真环境,通过对测绘地理等多源数据的集成和融合,来研究场地设计、用地因子评价、综合管网以及路网优化等内容,同时参考其他几项关键技术,比如协同设计框架、参数化驱动的三维建模、渐进式规划设计等,来完成基于三维地理空间环境下的城市用地竖向规划方案(如图2所示)。

据统计,弘礼禅师主持灵隐寺期间,通过檀施所获和购置等方式,共置山地两千三百六十亩八分一厘七毫,加之旧存山地,扣除建筑用地,共计约两千五百亩。对于这些山地,弘礼非常珍惜,“尺地寸金,非易得也,后之尸席者,慎勿忽诸”[1]249-250。山地的置办,保障了灵隐寺僧众的生活。

总之,具德弘礼禅师主持灵隐寺期间,发起募化筹资重建灵隐寺,前后历时十八年时间,使灵隐革故更新。同时,他沿袭元、明禅风,开堂说法,广受缁俗皈依,重振灵隐禅风。另外,他还通过檀施所获和购置等方式,共置山地约两千五百亩,保障了灵隐寺僧众的生活。经过弘礼禅师的努力,灵隐寺梵刹庄严,古风重振,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可以说,具德弘礼禅师在清初灵隐寺的重兴过程中,居功至伟。后人评说,灵隐寺“理公为祖,延寿为宗,具德中兴”[6],实不为过。

参考文献

[1]孙治初,辑.徐增.重修·灵隐寺志[M].杭州出版社,2006.

[2]释巨赞.灵隐小志[M].灵隐寺,1947.

[3]沈镕彪.续修云林寺志[M].杭州出版社,2006.

[4]张岱.西湖梦寻[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5]释法藏.三峰藏和尚语录[M].嘉兴藏(34),新文丰出版公司,1988.

[6]释性恩.灵隐新志·重兴[M].灵隐寺网:http://www.lingyinsi.org.

Brief Account of Hong Li’s Presiding over the Lingyin Temple

Lu Zhongshuai,Du Xiying

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of presiding over the Lingyin Temple,the abbot Hong Li spent 18 years raising fund to rebuild the Lingyin Temple.He followed the Zen style of Yuan and Ming dynasties,opened the temple to spread Buddhist doctrines,and widely accepted converted civilians.He also purchased mountainous land with the donation for abbot.Through his efforts,the Lingyin Temple became"the Crown of Southeast"with its solemn temple and revived ancient style.

KeywordShi Hongli;the Lingyin Temple;revival

中图分类号K248.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 2018-10-23

★项目基金: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明末佛教世俗化发展趋势的当代价值”(J15WA08);曲阜师范大学社科项目“明清佛教世俗化研究”(XSK20140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卢忠帅,历史学博士,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标签:;  ;  ;  ;  ;  ;  ;  ;  ;  ;  ;  ;  

卢忠帅:具德弘礼灵隐事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