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诺卡氏菌属论文_程园园

导读:本文包含了拟诺卡氏菌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物量,白粉病,生物防治,分类学,性质,生物地理学,岩画。

拟诺卡氏菌属论文文献综述

程园园[1](2018)在《来源诺卡氏菌属的菊糖果糖转移酶的性质鉴定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双果糖酐Ⅰ(α-D-fructofuranose-2′,1:2,1′-β-D-fructofuranose dianhydride,DFA Ⅰ)是一种由两个果糖组成的环状二糖,与功能性二糖双果糖酐ⅠII(α-D-fructofuranose-2′,1:2,3′-β-D-fructofuranose dianhydride,DFA ⅠII)互为同分异构体,但有关DFA Ⅰ的研究极少。本论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合成了叁种来源于诺卡氏菌属的菊糖果糖转移酶(inulin fructotransferase,IFTase):Nocardioides luteus(NoluIFTase)、Nocardioides sp.JS614(NospIFTase)、Nocardioides bacterium Broad-1(NobaIFTase),并对它们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本论文还设计了一条新型合成DFA Ⅰ的途径,利用来源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gasseri DSM 20604的蔗糖菊糖酶和NospIFTase进行双酶联用,实现从蔗糖到DFA Ⅰ的转化,并且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将DFA Ⅰ型IFTases与DFA ⅠII型IFTase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多重对比分析发现,133、292、313、315位氨基酸残基的疏水性差异可能是导致形成DFA Ⅰ和DFA ⅠII不同构型的原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的结果表明叁种重组酶的单亚基相对分子质量大约范围为41~42 kDa,凝胶柱检测到叁种重组酶的表观相对分子质量大约范围为50~62 kDa,表明这叁种重组酶为单体结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叁种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叁种重组酶的最佳pH、温度范围相近。重组酶NospIFTase的热稳定性最好,在70°C下保温187 min仍有50%以上的酶活。重组酶NobaIFTase具有与底物更高的亲和程度和催化效率。当底物菊糖的浓度为100 g/L时,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反应2 h,Nosp IFTase的转化率最高,达到85.3%;最小催化底物实验证明叁种重组酶的最小催化底物均为GF_3,它们均能够催化GF_3生成DFA Ⅰ和蔗糖。另外,通过对双酶联用反应条件的探索,最终确定双酶联用反应体系的pH值为6.0,蔗糖菊糖酶的催化反应温度为45°C,Nosp IFTase的催化反应温度为50°C。蔗糖的总利用率为26.5%。目前还没有来源于诺卡氏菌属的DFA Ⅰ型IFTase被报道,本论文的结论对于扩大DFA Ⅰ型IFTase的研究范围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为解析DFA Ⅰ型IFTase的晶体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双酶联用方法为DFA Ⅰ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降低了DFA Ⅰ的合成成本。(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8-06-01)

曹远银,王婉琳,申璐岚,徐晓凤,李天亚[2](2017)在《小麦白粉病生防菌拟诺卡氏菌属TMG-8菌株的筛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更好地利用生防菌防控小麦白粉病危害,从不同省份、不同生态环境中采集52份土样,用稀释分离法得到150株菌株,通过小麦白粉孢子萌发抑制试验、小麦离体叶片药效试验及温室苗期药效试验筛选得到1株对小麦白粉病抑制作用较强的生防菌株TMG-8。采用16S r DNA序列分析法结合部分生化测定试验对生防菌TMG-8进行初步鉴定,并采用抗生素抗性标记法测定生防菌TMG-8的定殖能力。初步鉴定菌株TMG-8为拟诺卡氏菌属;生防菌可在叶面上短暂定殖,在小麦叶片上的定殖量为下部>中部>上部,在小麦苗上的定殖量为根部>茎部>叶部;菌株TMG-8可在土壤中短期稳定定殖,其含量随着时间逐步增加并趋于稳定,但增加幅度不大;无论是浸根处理还是灌根处理,生防菌都能在小麦苗上定殖,定殖量为根部>茎部>叶部,灌根处理比浸根处理含菌量多。(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01期)

李文均,张永光[3](2016)在《拟诺卡氏菌属放线菌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拟诺卡氏菌属是一个经典的丝状放线菌类群,在近十余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已合格发表42个种、2个亚种。该菌群在土壤环境,尤其是天然高盐碱土样生境中广泛分布,同时从海洋、人居环境、临床样本、堆肥等生境中也能分离到。拟诺卡氏菌不仅能合成抗生素、酶抑制剂、生物表面活性剂等多种结构新颖的活性物质,而且还能产生多种具有潜在工业用途的酶,因此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拟诺卡氏菌分类学、生态分布与适应机制、代谢产物及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趋势做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6年05期)

潘晓轩,葛琴雅,潘皎[4](2015)在《假诺卡氏菌属(Pseudonocardia)微生物对壁画和岩画类文物的危害》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中的文物容易遭受到微生物的侵袭,而近年来报道的假诺卡氏菌属微生物在原址壁画和岩画表面的存在和富集现象具有一定的共性,并且会对这类文物造成危害。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此进行综述,并对原址保护壁画和岩画所处环境与假诺卡氏菌属微生物的生长条件、营养需求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为文物特别是壁画和岩画类文物的保护工作提供新的依据和思路。(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杨兆勇,孙薇,杨隽,丁艳,司书毅[5](2007)在《诺卡氏菌属菌株04-5195发酵产物Amicoumacin B对BMP-2基因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Amicoumacin B对骨形态形成蛋白因子Ⅱ(BMP-2)基因的作用。方法构建以bmp-2启动子为作用靶点、荧光素酶为报告基因、通过测定模型荧光强度而间接反映药物上调活性的检测模型,研究诺卡菌属菌株04-5195发酵产物Amicoumacin B对BMP-2基因的作用。结果Amicoumacin B可上调BMP-2基因的表达。结论Amicoumacin B可由诺卡菌属菌株产生,并具有促进成骨细胞活性的潜能。(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2007年04期)

杨兆勇,杨隽,丁艳,司书毅,张月琴[6](2006)在《诺卡氏菌属菌株04-5195发酵产物Amicoumacin B对BMP-2基因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Amicoumacin B对骨形态形成蛋白因子Ⅱ(BMP-2)基因的作用。方法:构建以bmp-2启动子为作用靶点、荧光素酶为报告基因、通过测定模型荧光强度而间接反映药物上调活性的检测模型,研究诺卡菌属菌株04-5195发酵产物Amicoumacin B对BMP-2基因的作用。结果:Amicoumacin B可上调BMP-2基因的表达。结论:Amicoumacin B可由诺卡菌属菌株产生,并具有促进成骨细胞活性的潜能。(本文来源于《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6-11-01)

叶辉,王兆慧,陈佩林,李元广,武济民[7](2004)在《微生物诱导子对诺卡氏菌属№5205菌株发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从深红酵母 (Rhodotorlarubra)、紫红红球菌 (RhodococcusrhodochrousATCC1380 8)、深红诺卡氏菌 (N .rubropertincta)制备的诱导子 ,诺卡氏菌属№ 5 2 0 5菌株的生物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有所提高 ,其中在含深红诺卡氏菌诱导子 (添加量为 12 0 μg/ml)的分批发酵中 ,№ 5 2 0 5菌株的生物量可达 13.7mg/ml;类胡萝卜素含量可达 6 33.5 μg/g干菌体 ,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9 .8%和 16 .8%。(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04年06期)

骆耀仙,李路[8](2003)在《诺卡氏菌属对对苯二甲酸降解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活性污泥中分离驯化出一株能降解对苯二甲酸 (TA)的诺卡氏菌属 (文中称细菌 A) ,经复壮后 ,接种于 TA液体培养基中。研究证明 ,该细菌对 TA废水 CODCr的最大去除率可达 4 9.4 6 %。综合考虑不同氮源对细菌 A的 TA降解率和去除废水 CODCr效率的影响 ,氯化铵是最佳的氮源(本文来源于《福建环境》期刊2003年06期)

叶辉,李元广,詹文毅,陈佩林,武济民[9](2001)在《诺卡氏菌属5205菌株产生类胡萝卜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诺卡氏菌属 5 2 0 5菌株形成类胡萝卜素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该菌在培养基 :蛋白胨 10g ,牛肉膏 3g ,葡萄糖 2 0g ,NaCl 5g ,水 10 0 0mL ,pH 7 5 ,5 0 0mL叁角瓶装量 10 0mL培养基于旋转式摇床上 30℃、170r/min振荡培养 72h ,菌体生物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 7 2 6mg/mL和 4 71 4 5 μg/ g干菌体。添加核黄素明显促进该菌的生长和类胡萝卜素的形成(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01年05期)

鲍东辉,王政一,杨寿钧,张树政[10](1994)在《诺卡氏菌属GS-17耐热茁霉多糖酶的提纯和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诺卡氏菌属GS-17(Nocardia sp.GS-17)的耐热茁霉多糖酶(Pullulanase EC.3.2.1.41)的粗酶液经中空纤维柱超滤浓缩、羟基磷灰石柱层析和Pullulan-Sepharose 6B亲和层析,得到凝胶电泳均一的纯酶,比活提高264倍.酶作用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6.2,分子量140000,等电点pI为6.0.该酶水解茁霉多糖、支链淀粉和可溶性淀粉,但不水解糖原.酶在50℃作用于茁霉多糖的米氏常数K_m为0.90mg/ml,最大反应速度V_(max)为57μmol·min~(-1)·mg~(-1).Zn~(2+)、Fe~(3+)、Hg~(2+)、Cu~(2+)、Pb~(2+)和环状糊精对酶有抑制作用,Ca~(2+)对酶有激活作用.经蛋白质侧链化学修饰研究表明,色氨酸残基位于酶的活性位区.该酶是由112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肽链,酶的N末端序列经测定为:Ala-Gly-His-Gly-Pro-Asp-Val-Gln-Asp-Gly-(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1994年03期)

拟诺卡氏菌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更好地利用生防菌防控小麦白粉病危害,从不同省份、不同生态环境中采集52份土样,用稀释分离法得到150株菌株,通过小麦白粉孢子萌发抑制试验、小麦离体叶片药效试验及温室苗期药效试验筛选得到1株对小麦白粉病抑制作用较强的生防菌株TMG-8。采用16S r DNA序列分析法结合部分生化测定试验对生防菌TMG-8进行初步鉴定,并采用抗生素抗性标记法测定生防菌TMG-8的定殖能力。初步鉴定菌株TMG-8为拟诺卡氏菌属;生防菌可在叶面上短暂定殖,在小麦叶片上的定殖量为下部>中部>上部,在小麦苗上的定殖量为根部>茎部>叶部;菌株TMG-8可在土壤中短期稳定定殖,其含量随着时间逐步增加并趋于稳定,但增加幅度不大;无论是浸根处理还是灌根处理,生防菌都能在小麦苗上定殖,定殖量为根部>茎部>叶部,灌根处理比浸根处理含菌量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拟诺卡氏菌属论文参考文献

[1].程园园.来源诺卡氏菌属的菊糖果糖转移酶的性质鉴定与应用[D].江南大学.2018

[2].曹远银,王婉琳,申璐岚,徐晓凤,李天亚.小麦白粉病生防菌拟诺卡氏菌属TMG-8菌株的筛选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7

[3].李文均,张永光.拟诺卡氏菌属放线菌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16

[4].潘晓轩,葛琴雅,潘皎.假诺卡氏菌属(Pseudonocardia)微生物对壁画和岩画类文物的危害[J].微生物学报.2015

[5].杨兆勇,孙薇,杨隽,丁艳,司书毅.诺卡氏菌属菌株04-5195发酵产物AmicoumacinB对BMP-2基因作用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7

[6].杨兆勇,杨隽,丁艳,司书毅,张月琴.诺卡氏菌属菌株04-5195发酵产物AmicoumacinB对BMP-2基因的作用研究[C].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7].叶辉,王兆慧,陈佩林,李元广,武济民.微生物诱导子对诺卡氏菌属№5205菌株发酵的影响[J].生物技术.2004

[8].骆耀仙,李路.诺卡氏菌属对对苯二甲酸降解的研究[J].福建环境.2003

[9].叶辉,李元广,詹文毅,陈佩林,武济民.诺卡氏菌属5205菌株产生类胡萝卜素研究[J].生物技术.2001

[10].鲍东辉,王政一,杨寿钧,张树政.诺卡氏菌属GS-17耐热茁霉多糖酶的提纯和性质[J].微生物学报.1994

论文知识图

纯化的细菌16SrDNA扩增产物(a)和限...供试菌株49467、49430与拟诺卡氏菌百里香内生放线菌属在不同培养基中分...堆肥过程中各处理pH值的变化一1脂肪酸分析图谱网架海绵放线菌16SrRNA基因序列N-J系统...

标签:;  ;  ;  ;  ;  ;  ;  

拟诺卡氏菌属论文_程园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