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浓度甲苯废气净化论文_蔡岐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低浓度甲苯废气净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甲苯,废气,生物,填料,低浓度,介质,纳米。

低浓度甲苯废气净化论文文献综述

蔡岐峰[1](2011)在《生物膜填料塔对低浓度甲苯废气净化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膜填料法处理有机废气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目前已成为世界工业有机废气净化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文章主要对物膜填料法对净化处理低浓度甲苯废气实验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科学之友》期刊2011年10期)

党小庆,黄家玉,马广大,陈磊,刘晓[2](2009)在《介质阻挡放电光催化净化低浓度含甲苯废气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时介质阻挡放电条件下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协同纳米TiO_2光催化降解低浓度甲苯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考察了外接电极形式、电压、停留时间、初始浓度、气体相对湿度、光催化剂对降解率的影响;还考察了反应器的串联、功率消耗、能量利用率情况;并探讨了介质阻挡放电协同光催化降解VOCs的过程。结果表明,介质阻挡放电协同蚋米TiO_2光催化技术对低浓度VOCs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中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9-10-20)

黄家玉[3](2009)在《介质阻挡放电光催化净化低浓度含甲苯废气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光催化技术净化低浓度VOCs受到各国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主要研究的问题集中在低温等离子体与光催化剂协同降解机理、反应器结构、供电参数的优化、光催化剂的选择及其再生等方面。本文对介质阻挡放电条件下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协同纳米TiO_2光催化降解低浓度VOCs进行了实验研究。选取甲苯气体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了外接电极形式、电压、停留时间、初始浓度、气体相对湿度、光催化剂对降解率的影响;同时,探讨了介质阻挡放电协同光催化降解VOCs的过程。为推动装置工业应用,还考察了反应器的串联、功率消耗、能量利用,压力损失及反应器腐蚀情况。实验结果表明:1)在实验相同条件下,甲苯的降解率随反应器电压的升高而增大;随气体停留时间的增长而增大;随初始浓度的增大而不断下降;随着模拟气体湿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相对湿度为30%左右时,甲苯的降解率最高。同时发现,用铜带作反应器的外接电极,甲苯的降解率高于铜网和不锈钢丝网。2)纳米TiO_2光催化剂有助于提高甲苯降解率,对臭氧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当电压升至22kV时,有光催化剂比无光催化剂时降解率提高了近10%。3)能量利用率随着输入能量的增大而下降;随气量、浓度的增加而上升。相同实验条件下,铜网比铜带作反应器的功耗小,能量利用率更高。4)反应器二级串联后,对于低浓度(≤1000mg/m~3)的甲苯,总降解率达到80%以上;对于高浓度(2000mg/m~3),总降解率也可达到70%以上。5)填充型反应器的气流阻力过大,尤其是反应器串联后,压力降更大,填料的布置方式仍需改进。反应器外接电极材料宜选取不锈钢丝网,可避免铜带和铜网材料的腐蚀,减小对介质阻挡放电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王娟,钟秦[4](2005)在《生物滴滤器净化低浓度甲苯废气的非稳态工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法处理大气污染物时,经常会遇到条件波动或污染物间歇排放等非稳态工况。在不同非稳态条件下,考察了甲苯废气间歇排放对生物滴滤器净化性能的影响。实验方案分3种情况:无甲苯废气排放、无循环液供应或同时没有甲苯废气和循环液的供应。间歇排放时间从2~47 d不等。结果表明,不管何种形式的停运或故障,甲苯净化能力4 d以内基本不下降;停运时间超过5 d,则甲苯去除能力严重下降,仅为原来的1/3~1/2;停运时间在10 d以内,24 h内即可恢复,47 d的长期停运,3 d内也可恢复净化能力。(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期刊2005年12期)

李章良[5](2004)在《高流量负荷下生物法净化低浓度甲苯废气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法废气净化技术研究是当前工业废气净化技术研究领域中的前沿热点课题之一。本研究以甲苯废气作为研究对象,对高流量负荷下生物膜填料塔处理低浓度甲苯废气的生物净化性能以及相关的动力学模式验证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 (1)在高流量负荷下,采用直接通气循环挂膜法制作的生物膜填料塔适用于净化处理高流量负荷的低浓度甲苯废气。 (2)气体流量、入口气体甲苯浓度、温度等因素对甲苯的净化效率有较大的影响。当操作温度在19-25℃、气体流量在0.8m~3/h、进口浓度为105mg/m~3时,甲苯的净化效率可达到61.90%。这表明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生物膜填料塔能在高流量负荷下有效地净化低浓度甲苯废气,出口气体甲苯浓度低于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对现有企业甲苯的排放限值(≤60mg/m~3)。 (3)动力学模式验证研究表明,课题组前期建立的“吸附-生物膜”理论的动力学模式对高流量负荷下生物膜填料塔净化处理低浓度甲苯废气也同样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利用该动力学模式对甲苯净化效率、出口气体甲苯浓度以及甲苯生化去除量的模拟计算值和实验值之间均有很好的拟合性(R>0.97),因此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利用该动力学模式来描述在高流量负荷下生物膜填料塔对低浓度甲苯废气的生物净化处理过程,并对影响因素进行模拟研究。 以上关于高流量负荷下生物膜填料塔的净化性能研究,将会在减小生物法废气净化工业装置体积、节省设备投资和减轻相关企业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的经济负担等方面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04-04-02)

李章良,孙佩石[6](2003)在《生物法净化处理高流量负荷下低浓度甲苯废气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生物膜填料塔净化处理高流量负荷下低浓度甲苯废气的技术进行了初步实验研究探讨 ,结果表明 :当气体流量在 0 .8m3/h、进口浓度为 1 0 5mg/m3、停留时间 1 8.3s时 ,甲苯的去除率可达到 6 1 .90 % ,出口甲苯浓度低于 GB 1 6 2 97- 1 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6 0 mg/m3)。适宜的操作温度应控制在 1 9~ 2 5℃之间 ,氮磷营养添加量的配比应控制为 C∶ N∶P=2 0 0∶ 5∶ 1。结合实验研究 ,对相关的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来源于《贵州环保科技》期刊2003年03期)

徐峰[7](2002)在《生物法净化低浓度甲苯废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自然界中获取菌种,利用微生物筛选、驯化技术,培养得到能够降解甲苯的菌落。通过挂膜技术将微生物转移到净化系统中的填料表面。在生物滴滤塔中对低浓度甲苯废气进行连续动态净化实验研究。同时,在吸附-生化降解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生物滴滤法降解甲苯的动力学模型,用数值法解模型方程,并对模型的计算值进行验证。研究表明:生物滴滤塔降解甲苯的量随着甲苯入口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甲苯入口浓度达9.2mg/L时,甲苯最大生化降解量达到最大值81.0mg/(L·h);而且塔上部降解甲苯的能力高于塔下部。当甲苯入口浓度低于5.3mg/L时,净化率能保持在93.8%以上;继续增加入口甲苯浓度,净化率随之迅速减小。停留时间在2.4min以下时,随着停留时间的增大,净化率迅速增大;停留时间增加到2.4min时,净化率可达到94.2%;随后继续增加停留时间,净化率基本上不变,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降解甲苯的菌群的正常代谢繁殖对营养液的依赖性很强,每次添加营养液后,生物滴滤塔系统可维持高效运行10天左右,只要保证营养液的及时更换补给,生物滴滤塔系统就能高效地净化甲苯废气。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加,压降会随着增加,流量增加到560L/h时,压降增加到978.6Pa。停运时间越长,净化率降低越多,所需的恢复时间越长。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比较的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对进一步开展生物滴滤塔的研究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2-12-01)

李晓梅,王萍,陈国庆[8](1999)在《生物法净化低浓度甲苯废气装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洁净化低浓度甲苯废气装置的研究表明:填料塔性能优于筛板塔和鼓泡塔。用其对再生橡胶厂、铸造厂、油漆厂等实际工业废气净化结果:净化性能良好。(本文来源于《云南教育学院学报》期刊1999年02期)

李晓梅,孙佩石,黄若华,黄兵[9](1998)在《生物法净化低浓度甲苯废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同气体入口浓度、填料层高度、操作方式下生物膜填料塔对低浓度甲苯废气的净化性能,并对净化过程控制步骤进行了探索。(本文来源于《云南化工》期刊1998年04期)

黄兵,孙佩石,黄若华,陈茂生[10](1998)在《生物化学法净化低浓度甲苯废气的传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生物化学法净化低浓度甲苯废气这—传质—生化反应过程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生物化学法净化低浓度甲苯废气为传质控制过程,并以气膜控制为主。研究为工业净化装置的设计和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1998年05期)

低浓度甲苯废气净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时介质阻挡放电条件下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协同纳米TiO_2光催化降解低浓度甲苯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考察了外接电极形式、电压、停留时间、初始浓度、气体相对湿度、光催化剂对降解率的影响;还考察了反应器的串联、功率消耗、能量利用率情况;并探讨了介质阻挡放电协同光催化降解VOCs的过程。结果表明,介质阻挡放电协同蚋米TiO_2光催化技术对低浓度VOCs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浓度甲苯废气净化论文参考文献

[1].蔡岐峰.生物膜填料塔对低浓度甲苯废气净化处理[J].科学之友.2011

[2].党小庆,黄家玉,马广大,陈磊,刘晓.介质阻挡放电光催化净化低浓度含甲苯废气实验研究[C].第十叁届中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

[3].黄家玉.介质阻挡放电光催化净化低浓度含甲苯废气实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4].王娟,钟秦.生物滴滤器净化低浓度甲苯废气的非稳态工况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5

[5].李章良.高流量负荷下生物法净化低浓度甲苯废气的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4

[6].李章良,孙佩石.生物法净化处理高流量负荷下低浓度甲苯废气初探[J].贵州环保科技.2003

[7].徐峰.生物法净化低浓度甲苯废气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

[8].李晓梅,王萍,陈国庆.生物法净化低浓度甲苯废气装置研究[J].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9

[9].李晓梅,孙佩石,黄若华,黄兵.生物法净化低浓度甲苯废气研究[J].云南化工.1998

[10].黄兵,孙佩石,黄若华,陈茂生.生物化学法净化低浓度甲苯废气的传质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8

论文知识图

甲苯净化效率模式计算值与实验值对比甲苯净化效率模式计算值与实验值对比甲苯生化去除量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对...不同填料层高度的气体甲苯浓度计算值...入口气体甲苯浓度对净化效率的影响生物膜填料塔的数学模拟系统

标签:;  ;  ;  ;  ;  ;  ;  

低浓度甲苯废气净化论文_蔡岐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