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产气法论文_刘颖,张群英,郝力壮,冯宇哲,牛建章

导读:本文包含了体外产气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组合,瘤胃,体外,效应,活体,玉米,秸秆。

体外产气法论文文献综述

刘颖,张群英,郝力壮,冯宇哲,牛建章[1](2019)在《体外产气法评价不同方式加工玉米对牦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旨在利用常规分析法和体外产气技术评定不同物理加工方式下玉米(蒸汽压片玉米、熟化玉米和普通玉米颗粒)的营养价值。研究结果显示:①与普通玉米(RC组)相比,蒸汽压片玉米(SFC组)和熟化玉米(CC组)的钙(Ca)、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没有显着差异(P>0.05)。两个处理组的粗灰分(Ash)、粗蛋白(CP)、磷(P)含量和粗脂肪(EE)均比对照组低,总能量(GE)比对照组高;②48 h的SFC组、CC组的发酵速度均高于RC组,但总产气量差异不显着(P>0.05)。24、48 h SFC组、CC组的NH3-N浓度、乙丙酸比例(A/P)、丁酸(BUTY)和异戊酸(ISOB)的摩尔比例均显着低于RC组(P<0.05),干物质消化率(DMD)显着高于RC组(P<0.05),pH值与RC组处理间差异不显着(P=0.255、P=0.406)。综上所述,蒸汽压片玉米和熟化玉米能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对pH值、48 h总产气量没有影响,会显着降低(P<0.05)瘤胃液的NH3-N浓度、乙丙酸比例,显着提高干物质降解率(DMD)和丙酸(PRO)摩尔比例(P<0.05)。(本文来源于《饲料工业》期刊2019年21期)

许锦聪,潘双子,苗景,何祥波,梁学武[2](2019)在《体外产气法筛选基于真姬菇菌糟碱贮的山羊日粮配方》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选取6只6月龄、体重(25±2.5) kg、安装瘤胃瘘管的健康川中黑山羊为瘤胃液供体;采用ANKOM RFS体外产气系统筛选基于真姬菇菌糟复合碱贮的山羊全混合日粮(TMR)配方。试验日粮按NRC山羊营养需要量配制,真姬菇菌糟复合碱贮在其中的添加比例分别为0、20%、30%、40%(以DM计,分别记为CK、SMS2、SMS3、SMS4组),每个水平3次重复,测定发酵0、6、12、18、24、30、36、42、48 h的产气量(GP),并测定48 h发酵液中挥发性脂肪酸(VFA)、微生物蛋白(MCP)、氨态氮(NH_3-N)含量、pH和体外真消化率(IVTD)。结果表明:SMS2、SMS3、SMS4组的GP_(48 h)、IVTD、MCP、TVFA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6.87%(P<0.01)、9.40%(P<0.01)、4.22%(P<0.05);10.98%(P<0.01)、16.11%(P<0.01)、18.17%(P<0.01);4.01%(P<0.05)、8.59%(P<0.05)、10.08%(P<0.05)及12.96%(P<0.05)、24.93%(P<0.01)、31.09%(P<0.01)。各组发酵液pH为6.66~6.70,NH_3-N浓度为16.96~18.45 mg/100 mL,乙酸丙酸比(A/P)为3.68~4.33,均在适宜范围之内。综合试验结果,真姬菇菌糟复合碱贮可以代替部分粗饲料,在育肥山羊全混合日粮(TMR)中的适宜添加比例为30%。(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7期)

葛瀚聪,韩广星,李树静,曹玉凤,李秋凤[3](2019)在《体外产气法评定玉米秸秆青贮与红薯秧的组合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玉米秸秆青贮(CSS)与红薯秧(SPV)间的组合效应,试验采用体外产气装置,选择7个不同的玉米秸秆青贮与红薯秧组合比例进行48 h体外发酵,发酵结束后对发酵指标、产气量以及组合效应指数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玉米秸秆青贮与红薯秧组合后,各组间干物质消化率、微生物蛋白、挥发性脂肪酸和产气量均存在显着或极显着差异(P<0. 05或P<0. 01);除pH值外,各处理试验指标均随红薯秧添加比例的增加而呈现升高的趋势,其中玉米秸秆青贮∶红薯秧为50∶50时达最大值。说明玉米秸秆青贮与红薯秧的适宜组合比例为50∶50。(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2期)

张雨,施力光,荀文娟,郭刚,霍文婕[4](2019)在《体外产气法研究椰子油对瘤胃发酵、菌群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旨在研究椰子油(CCO)对瘤胃发酵、菌群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各组CCO添加量为日粮干物质的0%(对照组)、1%、3%、5%、7%和9%,体外发酵48 h。结果表明:5%、7%和9%添加组pH高于其余各组(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低于其余各组(P<0.05);与对照组、1%和3%添加组相比,7%和9%添加组乙酸摩尔百分比和乙酸/丙酸降低(P<0.05),丙酸摩尔百分比增加(P<0.05);添加CCO降低了甲烷产量和原虫数量(P<0.05);7%和9%添加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低于其余各组(P<0.05);5%、7%和9%添加组纤维二糖酶、木聚糖酶和蛋白酶活性低于对照组和1%添加组(P<0.05),细菌总数、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嗜淀粉瘤胃杆菌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数量低于其余各组(P<0.05)。综上可知,TVFA浓度、微生物数量及酶活力随CCO的添加量增加而降低;CCO的最大添加量不宜超过日粮干物质的3%。(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李海庆,王萌,周玉香[5](2019)在《体外产气法评估荞麦秸秆、油菜、苜蓿干草和玉米青贮的组合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拟采用体外培养技术,通过将荞麦秸秆、油菜、苜蓿干草和青贮玉米进行不同比例的组合搭配,在体外进行培养试验。通过检测多项发酵指标,用以评估这几种粗饲料的组合效应。组合比例(%)为油菜20青贮80,荞麦20苜蓿80,荞麦40苜蓿60,油菜20苜蓿80,油菜40苜蓿60,荞麦20青贮80。每种组合3个重复,采用体外发酵技术,评估每种组合发酵0、3、6、12、24 h的产气量、pH值、干物质消化率、氨态氮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微生物蛋白(MCP)和甲烷含量,计算不同组合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SFAEI)和多项组合效应指数(MFAEI)。结果显示,各组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增长均呈上升的趋势,油菜20苜蓿80组挥发性脂肪酸总浓度最大。油菜20青贮80平均消化率达到了37.19%,其组合效应综合指数也最高。干物质消化率和产气量最高的为油菜20青贮80组,最小油菜20苜蓿80。各组NH_3-N浓度并无规律性变化。油菜20青贮80组甲烷排放量最低。荞麦20苜蓿80组的微生物蛋白浓度最高。各试验组pH值维持在5.57~5.93,随着培养时间增加略有下降。以MFAEI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定时发现,油菜20青贮80组合效应值最高,荞麦20苜蓿80组次之。(本文来源于《饲料工业》期刊2019年09期)

赛迪古丽·赛买提,张志军[6](2019)在《体外产气法对苏丹草与棉秆间组合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苏丹草(Sudan Grass,SG)与棉秆(Cotton Straw,CS)在瘤胃发酵中的组合效应,本研究将苏丹草与棉秆以100∶0、75∶25、50∶50、25∶75、0∶100比例进行组合,每个组合3个重复,利用瘤胃液体外发酵技术,分析GP(产气量)、pH值、瘤胃液NH_3-N(氨态氮)和VFA(挥发性脂肪酸)含量,评价产气量组合效应以及综合组合效应。结果表明:(1)苏丹草和棉秆比例为50∶50和25∶75时,产气量与产气速率较高。(2)24~72 h阶段50∶50和25∶75组的组合效应均为正值,且25∶75组的组合效应值最高。(3)苏丹草与棉秆不同比例的组合中,25∶75的组合产生的组合效应最高。(本文来源于《草食家畜》期刊2019年03期)

王增林,孙雪丽,刘桃桃,李秋凤,曹玉凤[7](2019)在《利用体外产气法研究饲粮中性洗涤纤维/淀粉对瘤胃甲烷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产气法研究饲粮中性洗涤纤维(NDF)/淀粉对瘤胃甲烷产量的影响,确定饲粮NDF/淀粉的最佳比值。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饲粮NDF/淀粉分别设为0.8、0.9、1.0、1.1、1.2、1.3、1.4、1.5、1.6、1.7、1.8、1.9、2.0、2.2、2.3,共15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分析饲粮NDF/淀粉对瘤胃24和48 h产气量、甲烷浓度、甲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饲粮NDF/淀粉为0.8~1.2时,产气量高,甲烷产量低。饲粮NDF/淀粉为1.2时,24和48 h甲烷产量最低。2)各饲粮NDF/淀粉对产气量、甲烷浓度和甲烷产量均存在显着或极显着影响(P<0.05或P<0.01)。3)由线性回归分析可知,饲粮NDF/淀粉对24和48 h的甲烷浓度和甲烷产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与24和48 h产气量呈极显着负相关关系(P<0.01)。4)由线性回归分析可知,24 h甲烷产量与乙酸/丙酸呈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48 h甲烷产量与24 h甲烷产量、48 h甲烷浓度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 <0. 01)。饲粮NDF/淀粉与氨态氮(NH3-N)浓度呈极显着负相关关系(P <0.01)。24和48 h甲烷产量、饲粮NDF/淀粉与体外参数具有强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42、0.982和0.975。综上所述,饲粮NDF/淀粉介于0.8~1.2甲烷减排效果较好。本试验条件下,饲粮NDF/淀粉为1.2对甲烷减排效果最佳。饲粮NDF/淀粉可以作为预测饲粮体外发酵甲烷产量的指标。(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卢冬,贾梦可,彭婉婉,高帆,赵玉宾[8](2019)在《体外产气法研究苜蓿与甘草渣混合青贮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甘草渣与苜蓿混合青贮的可行性及适宜比例,笔者开展了相关试验。试验共设11个处理组,其中苜蓿含量以10%的比例递增,甘草渣以10%的比例递减。笔者采用常规养分分析结合体外产气法评价了混合青贮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随着混合青贮中甘草渣含量的降低或苜蓿含量的升高,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出现下降,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逐渐升高;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和混贮中苜蓿含量的升高,产气量增多,但处理Ⅵ(甘草渣与苜蓿比例为50:50)体外产气量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此次试验证明,甘草渣与苜蓿混合青贮是完全可行的;当甘草渣与苜蓿的比例为50:50时,可以达到较好的青贮效果。(本文来源于《当代畜牧》期刊2019年06期)

王通,刘书杰,崔占鸿,潘浩,聂召龙[9](2019)在《体外产气法评价青海地区油菜秸与5种作物秸秆组合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采用体外产气法评价青海地区油菜秸分别与小麦秸、蚕豆秸、豌豆秸、马铃薯秸和青贮玉米秸组合的产气发酵特性,以加快该地区作物秸秆类粗饲料的科学利用。试验采集青海省西宁市周边农牧交错区的油菜秸、小麦秸、蚕豆秸、豌豆秸、马铃薯秸等作物秸秆,以牦牛为瘤胃液供体动物,进行油菜秸分别与5种作物秸秆组合的体外产气试验。结果表明:油菜秸秆与其他五种作物秸秆以不同比例搭配组合后,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正负组合效应,且油菜秸分别与小麦秸、豌豆秸以50∶50比例组合较为合适,与马铃薯秸、青贮玉米秸以25∶75比例组合较为合适,与蚕豆秸以75∶25比例组合较为合适。通过作物秸秆类粗饲料间营养组合互补能有效提高牦牛对单一作物秸秆的体外消化率,为该地区农牧交错带牦牛冷季补饲的粗饲料合理利用提供科学指导。(本文来源于《青海畜牧兽医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袁玖,唐德富,万欣杰,霍润明,赵海文[10](2019)在《体外产气法研究葵花籽壳、打瓜籽壳、花生壳与苜蓿不同配比饲粮的组合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葵花籽壳、打瓜籽壳、花生壳与苜蓿不同配比饲粮的组合效应,确定饲粮中葵花籽壳、打瓜籽壳、花生壳与苜蓿的适宜配比。采用体外产气法,测定在精粗比为40∶60,精料补充料∶某干果壳(葵花籽壳、打瓜籽壳或花生壳)∶苜蓿干草为40∶50∶10、40∶40∶20、40∶30∶30、40∶20∶40、40∶10∶50时15种组合饲粮及5种单独原料(精料补充料、葵花籽壳、打瓜籽壳、花生壳、苜蓿干草)分别培养2、4、6、9、12、24、36、48、72、96 h的产气量,并通过24 h产气量(GP24 h)和各组合的加权估算值计算出各组合饲粮的组合效应。结果表明:10%葵花籽壳组GP24 h显着高于40%、50%葵花籽壳组(P<0.05)。10%葵花籽壳组组合效应极显着高于50%、40%葵花籽壳组(P<0.01),显着高于30%葵花籽壳组(P<0.05),10%和20%葵花籽壳组差异不显着(P>0.05)。20%打瓜籽壳组组合效应显着高于50%打瓜籽壳组(P<0.05)。40%花生壳组GP24 h和组合效应均显着高于50%花生壳组(P<0.05)。30%、20%、10%花生壳组组合效应均有高于50%花生壳组的趋势(P=0.056、P=0.084、P=0.072)。由此得出,精粗比为40∶60条件下,葵花籽壳∶苜蓿以10∶50和20∶40、打瓜籽壳∶苜蓿以20∶40、花生壳∶苜蓿以40∶20配比时饲粮具有较优的组合效应。(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体外产气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试验选取6只6月龄、体重(25±2.5) kg、安装瘤胃瘘管的健康川中黑山羊为瘤胃液供体;采用ANKOM RFS体外产气系统筛选基于真姬菇菌糟复合碱贮的山羊全混合日粮(TMR)配方。试验日粮按NRC山羊营养需要量配制,真姬菇菌糟复合碱贮在其中的添加比例分别为0、20%、30%、40%(以DM计,分别记为CK、SMS2、SMS3、SMS4组),每个水平3次重复,测定发酵0、6、12、18、24、30、36、42、48 h的产气量(GP),并测定48 h发酵液中挥发性脂肪酸(VFA)、微生物蛋白(MCP)、氨态氮(NH_3-N)含量、pH和体外真消化率(IVTD)。结果表明:SMS2、SMS3、SMS4组的GP_(48 h)、IVTD、MCP、TVFA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6.87%(P<0.01)、9.40%(P<0.01)、4.22%(P<0.05);10.98%(P<0.01)、16.11%(P<0.01)、18.17%(P<0.01);4.01%(P<0.05)、8.59%(P<0.05)、10.08%(P<0.05)及12.96%(P<0.05)、24.93%(P<0.01)、31.09%(P<0.01)。各组发酵液pH为6.66~6.70,NH_3-N浓度为16.96~18.45 mg/100 mL,乙酸丙酸比(A/P)为3.68~4.33,均在适宜范围之内。综合试验结果,真姬菇菌糟复合碱贮可以代替部分粗饲料,在育肥山羊全混合日粮(TMR)中的适宜添加比例为3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体外产气法论文参考文献

[1].刘颖,张群英,郝力壮,冯宇哲,牛建章.体外产气法评价不同方式加工玉米对牦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J].饲料工业.2019

[2].许锦聪,潘双子,苗景,何祥波,梁学武.体外产气法筛选基于真姬菇菌糟碱贮的山羊日粮配方[J].中国畜牧兽医.2019

[3].葛瀚聪,韩广星,李树静,曹玉凤,李秋凤.体外产气法评定玉米秸秆青贮与红薯秧的组合效应[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4].张雨,施力光,荀文娟,郭刚,霍文婕.体外产气法研究椰子油对瘤胃发酵、菌群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19

[5].李海庆,王萌,周玉香.体外产气法评估荞麦秸秆、油菜、苜蓿干草和玉米青贮的组合效应[J].饲料工业.2019

[6].赛迪古丽·赛买提,张志军.体外产气法对苏丹草与棉秆间组合效应的研究[J].草食家畜.2019

[7].王增林,孙雪丽,刘桃桃,李秋凤,曹玉凤.利用体外产气法研究饲粮中性洗涤纤维/淀粉对瘤胃甲烷产量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9

[8].卢冬,贾梦可,彭婉婉,高帆,赵玉宾.体外产气法研究苜蓿与甘草渣混合青贮效果[J].当代畜牧.2019

[9].王通,刘书杰,崔占鸿,潘浩,聂召龙.体外产气法评价青海地区油菜秸与5种作物秸秆组合效应[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9

[10].袁玖,唐德富,万欣杰,霍润明,赵海文.体外产气法研究葵花籽壳、打瓜籽壳、花生壳与苜蓿不同配比饲粮的组合效应[J].动物营养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种草样体外与体内甲烷产生量的相关关系...青海省湟源县和大通县青稞体外发酵动...添加皂甙后瘤胃微生物产气量的动态变...苏丹草与棉秆不同组合的产气量(单位:ML...种草样体外与体内甲烷产生量相关关系(...香蕉茎叶体外产气量动态变化情况

标签:;  ;  ;  ;  ;  ;  ;  

体外产气法论文_刘颖,张群英,郝力壮,冯宇哲,牛建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