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义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道德义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道德义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义务,道德,康德,生活垃圾,约翰,形而上学,进化论。

道德义务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李红文[1](2019)在《论道德理想与道德义务》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西方伦理学过度关注道德义务而忽略了道德理想在理论建构与实践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道德理想作为个人的可选择性行为,常常表现为超义务行为和份外行善,但它并非与道德义务毫无关联,从严格义务到最高的道德理想之间存在着一个连续性的谱系。站在美德伦理学的角度,一个行动者毫无道德理想、从不做出任何超义务行为,其道德动机和品格至少是有缺陷的。(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金琦琦[2](2019)在《人的道德义务何以可能——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基础》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康德道德哲学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道德义务论作为康德道德哲学的核心,在他看来,道德是人应当无条件履行的义务。本文以为什么道德对人是一种义务为中心问题和出发点,对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基础》进行详细的解读,以期梳理康德对这一问题的洞见和证明。(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24期)

冯汝[3](2019)在《生活垃圾分类从道德义务走向法律义务》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7月1日起,《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意味着公民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从生活垃圾分类的制度变迁来看,早在上世纪末,《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相关法律和政策文件,就已经对生活垃圾的定点倾倒和堆放、分类收集和运输、合理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作出了规定。但对于公民个人在生活垃圾(本文来源于《环境经济》期刊2019年18期)

吕璐璐[4](2019)在《论康德的道德义务论及其德育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康德以道德动机为起点,引出了"德性""善良意志""出于责任与合乎责任"等概念,提出了道德义务论这一概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功利化的经济发展、多元化的意识形态给高校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本文从康德的道德义务论出发,探究了"理性""善良意志""道德命题"和"命令式检验"在其道德义务论中的地位与关系。从德育内容、立德树人、道德评价叁方面提出建议,为当前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9年01期)

刘铮[5](2019)在《人类增强可以作为道德义务吗?——约翰·哈里斯“人类增强进化论”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约翰·哈里斯的"人类增强进化论"强调人类增强能够使人成为更加完善的人,增强在人类进化当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当代高新技术条件下的人类增强技术以一种对人的身体直接编辑、制定的方式大大缩短了人类的进化进程,以"刻意选择"代替"自然选择"、以"增强进化论"代替"达尔文进化论"。哈里斯进而认为人类增强能够作为绝对的善或积极的道德义务。哈里斯的批评者们则认为哈里斯对增强的定义过于宽泛,也没有明确界定"义务"的概念,因而否认人类增强是一种绝对的善或积极的道德义务的观点,认为人类增强至多是一项"显见义务"。人类增强的伦理学呼吁一种负责任的人类增强事业,只有作为一项负责任"事业"的人类增强才是我们应当去推进并接纳的道德义务。(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李石[6](2018)在《论“见危救助”的道德义务》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负有见危救助的道德义务,这一义务的基础在于人权理论。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生命、健康与安全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一权利,当有人处于险境需要救助时,在救助行为不会损害救助者巨大利益的情况下,目击范围内的潜在救助者有义务对受害人实施救援。当目击范围内的潜在救助者不止一人时,救助义务在所有潜在救助者之间分担。救助义务的分担遵循"有或无"的原则:当有人处于险境而无人救助则有;或者有人救助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帮助则有;当受害人脱离险境则无。(本文来源于《道德与文明》期刊2018年05期)

H.F.克勒梅,钱康[7](2018)在《道德义务如何可能?——历史语境下的康德“自律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康德伦理学置于18世纪关于道德义务和约束性争论的背景之下,以更好地理解其关于自律原则和道德法则的概念。在对这一争论进行概述之后,作者首先阐明了沃尔夫(1679~1754)如何将作为纯粹律法概念的约束性转变为关于人类行动的一般理性概念。沃尔夫试图表明我们对于自然(或道德)法则的认识就足以使我们能够根据它们来行动。受到义务的约束而行动仅仅意味着有行动的好理由。这意味着,人并不一定需要有外在的强制力或惩罚措施就能够根据法则来行动。除此以外,这也不意味着人需要有某种特定的上帝概念才能认识到道德行动的理性基础。作者转向了沃尔夫之后哲学的新发展。作者讨论了德国的后沃尔夫主义者埃伯哈德(1739~1809)的思想,埃伯哈德尝试弥合沃尔夫的理性主义和英国情感主义之间的鸿沟。最后,作者讨论了康德关于义务约束力的思想。与他的自由意志概念一样,康德的义务概念也具有与沃尔夫主义的意志模式对立的独特特质。通过自由意志和先验观念论的预设,康德以自律的方式强化了沃尔夫的理性本质主义立场。(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刘佳[8](2018)在《论“道德义务性质”对亲属间赠与合同任意撤销权的排除》一文中研究指出赠与合同任意撤销权一直是理论热点与司法裁判难点,文章通过对赠与合同任意撤销权纠纷案例的统计发现,赠与合同任意撤销权纠纷往往发生在亲属之间,而法官在认定父母离婚时对未成年子女、亲属之间的赠与合同是否属于“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时,司法裁量的标准似乎不甚统一,类似案件的相左判决时有出现。基于此,文章尝试在案件类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立法意图及司法功能的考查,厘清“道德义务性质”赠与的释义及适用标准。引言提出本文意图,正文分四部分论述。第一部分探讨赠与合同任意撤销权的法定来源及权利属性。从赠与合同的无偿性、诺成性、利益的倾斜性及权利义务不对称性入手,阐析赠与合同任意撤销权的特性,并从“道德义务性质”学理解释的角度,界定《合同法》第186条的含义。第二部分通过对采样案例的样本描述,表明亲属之间的赠与合同纠纷数量远超过其他主体之间的赠与纠纷数量。并筛选出“道德义务性质”赠与合同纠纷中争议的主要因素并进行深入分析。第叁部分基于案件的类型化分析探讨司法适用中“道德义务性质”对亲属间赠与合同任意撤销权的排除。并在案例采样基础上梳理判决思路,以“道德义务性质”赠与的成立与否为标准,对样本判决进行划分、归类,观察司法实践中的“道德义务性质”赠与在亲属间的适用状况并予以分析。第四部分考查“道德义务性质”对亲属间赠与合同任意撤销权排除的社会功能,结合“道德义务性质”赠与合同的立法意图,尝试探索赠与合同纠纷中以道德义务性质排除任意撤销权的司法效果。结论认为具备“道德义务性质”赠与,赠与人在财产转移之前不得任意撤销的类型主要有:父母在离婚协议中对未成年子女的赠与和无法定抚养义务的亲属间因扶养或扶助产生的赠与;认为不具备“道德义务性质”赠与的类型主要有父母对成年子女的赠与、同辈亲属间的相互赠与和配偶在婚姻存续期间的相互赠与,赠与在财产转移之前可以任意撤销对受赠人的赠与。(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吕秀彬[9](2018)在《追求“愿望道德义务”还是坚守“现实道德义务”——对道德绑架现象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义务的不同层次与道德绑架现象密切相关,由于人们对道德义务的层次理解的混淆,导致了人们用"愿望道德义务"替代"现实道德义务"来要求人们的行为,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影响。对"现实道德义务"的坚守,既要反对无原则的道德底线,也要注意至善道德的教育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让道德义务在现实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田彩云,吴军其[10](2018)在《教师道德义务及其践行》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道德义务是研究教师伦理的核心问题,在评判教师的行为时,对教师道德义务有个合理把握尤其重要。因此,本文从何谓教师道德义务、何以存在教师道德义务、何以践行教师道德义务叁个方面对教师道德义务进行分析和理解。认为教师道德义务是社会存在的必然要求、教育本质的必然需求以及教师作为教育者的必然担当。与之相对应,认为社会存在须为教师道德义务的践行提供支持,教育应还教师道德义务以本来面目,教师自身更应对道德义务的践行付出主观努力。(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管理》期刊2018年12期)

道德义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康德道德哲学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道德义务论作为康德道德哲学的核心,在他看来,道德是人应当无条件履行的义务。本文以为什么道德对人是一种义务为中心问题和出发点,对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基础》进行详细的解读,以期梳理康德对这一问题的洞见和证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道德义务论文参考文献

[1].李红文.论道德理想与道德义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金琦琦.人的道德义务何以可能——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基础》解读[J].大众文艺.2019

[3].冯汝.生活垃圾分类从道德义务走向法律义务[J].环境经济.2019

[4].吕璐璐.论康德的道德义务论及其德育启示[J].学理论.2019

[5].刘铮.人类增强可以作为道德义务吗?——约翰·哈里斯“人类增强进化论”解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李石.论“见危救助”的道德义务[J].道德与文明.2018

[7].H.F.克勒梅,钱康.道德义务如何可能?——历史语境下的康德“自律原则”[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8].刘佳.论“道德义务性质”对亲属间赠与合同任意撤销权的排除[D].西北师范大学.2018

[9].吕秀彬.追求“愿望道德义务”还是坚守“现实道德义务”——对道德绑架现象的反思[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

[10].田彩云,吴军其.教师道德义务及其践行[J].教学与管理.2018

标签:;  ;  ;  ;  ;  ;  ;  

道德义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