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起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人格起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格起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格,和谐,道德,屈原,的人,权利能力,起点。

人格起点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谢炎伶,尹季[1](2018)在《浅论公费定向师范生中职阶段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基于初中起点公费定向师范生中职阶段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职阶段的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而人格教育是中职阶段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本文从中职阶段学生的基本情况、语文教学的基本现状、人格教育的重要性、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的优势以及如何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格教育优势等几方面入手,探讨中职阶段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希望能为奋斗在中职语文课堂上的语文教师在实施人格教育提供一些参考。(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8年27期)

王齐洲,李晓华[2](2017)在《“兴于诗”:儒家君子人格养成的逻辑起点——孔子文学教育思想探论之一》一文中研究指出孔子所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前人有过许多讨论,理解各不相同,以程颐、朱熹之说影响最大。然而,将此章理解为"大学终身所得之难易先后浅深",也仍义有未洽。"诗"、"礼"、"乐"无论在学校教学还是在文化生活中,并没有难易之分,先后之次,深浅之别,叁者原本相互配合、相须为用。传世文献里的"诗"、"礼"、"乐"其实有两个层面,一是"数术"层面,一是"义理"层面。作为"数术"层面的"诗",不仅包括《诗》文本,也包括用于歌咏的声乐、器乐和指导诗、乐的礼仪。而"义理"层面的"诗",不能局限于诗义,而应该是全部"新六艺"所体现的君子之"志"。这种"志"既包含了意志,也包含了情感,可以是"见贤思齐"的好善之德,也可以是"见不善而知自省"的恶恶之心。这是学者"立身成德"的第一步,是基础,也是起始,《诗》则是实现这一起始目标的代表性媒介。因此,"兴于诗"是孔子对弟子进行人格培养的起始路径,它既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的文学观念,同时又是儒家君子人格养成的逻辑起点。(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张敏[3](2011)在《“现实的人”:构建审美人格的逻辑起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审美人格是"现实的人"的本质力量在实践的多层次积累中的精神凝结。审美人格的形成,即是"现实的人"走向"审美的人"的动态历程。在这个动态历程中,"现实的人"的本质力量得以在实践的多层次积累中不断实现,并在实践活动的各个层级凝结成相应的人格特质。以"现实的人"作为构建审美人格的逻辑起点能够客观地揭示审美人格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1年06期)

[4](2010)在《薛晓阳:论和谐人格的道德起点——和谐作为一种道德类型的价值和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薛晓阳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4A期撰文认为,和谐是一种伦理性的概念,人格和谐的根本是德性和谐。道德有类型也有阶梯之分,不同道德有不同的伦理取向,也会有不同的道德后果。和谐不仅具有道德的特征,而且也是独特的道德类型。东方伦理对和谐情有独(本文来源于《小学德育》期刊2010年18期)

薛晓阳[5](2010)在《论和谐人格的道德起点——和谐作为一种道德类型的价值和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和谐是一种伦理性的概念,人格和谐的根本是德性和谐。道德有类型也有阶梯,不同道德有不同的伦理取向,也会有不同的道德后果。和谐不仅具有道德的特征,而且也是独特的道德类型。东方伦理对和谐情有独钟,爱、礼让、宽容是东方伦理的核心,是一种由内向外的道德建构过程,用对自己的标准来感召他者的伦理方法。今天,我们与道德的他者相遇,要求和谐成为一种伦理的标准和道德的品质,同样也必然是人格塑造的道德起点。(本文来源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0年10期)

赵俊劳[6](2009)在《自然人人格的伦理解读——兼论德国民法典人文主义的价值起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民法典是以权利为本位的法,人格是民法典的价值源泉和逻辑起点,民法典的人文主义价值是以自然人人格的概念为技术中介而贯穿到整个法典之始终,以历史的视角,对自然人人格内涵作出动态考察,侧重对德国民法典赖以存在的精神基础——康德的伦理人格主义哲学作出分析,并对自然人人格所承载的价值作出阐释。主张我国民法典的制定对此应当予以借鉴。(本文来源于《河北法学》期刊2009年05期)

[7](2008)在《幼儿园是儿童人格形成的起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人格的发展、形成需要经过几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与之相应的发展任务。若阶段性任务完成得好,就能帮助儿童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反(本文来源于《家教指南》期刊2008年04期)

彭红卫[8](2005)在《人格界说与心理学意义上屈原人格研究的起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人格”概念的厘定和“人格”概念系统的建构,不仅是我们讨论屈原人格的前提,而且是对日益勃兴的文化人格研究领域中相关学理的澄清。“人格”是一个复合概念,是统合着伦理学、法学、心理学的语义子系统的有机构成,其核心是人格的主体性。当我们面对屈原这样一个史料记载少而又个性卓异、人格复杂的历史人物时,从心理学角度描述和解释其自然个性以及内心冲突,以文本为内证,参之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语境,是从他与自然、社会以及他自身的关系中来考察的,而这应该是一条亟待强化的学术思路。(本文来源于《邵阳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张永新[9](2002)在《论唤醒大学生教学主体意识的逻辑起点及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再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唤醒大学生教学主体意识的逻辑起点现代道德价值观告诉我们 :任何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的有价值的社会行为 ,其行为主体的主体意识都表现为对相应社会行为道德价值的认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自信心、自主自立的人格尊严感以及为之追求完美的内心动力。这些情感表(本文来源于《辽宁教育研究》期刊2002年02期)

李建中[10](1998)在《《庄子》人格理想与魏晋文学的人格起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乱世魏晋人企盼着从社会与心灵的双重苦难中解脱出来,于玄学空间重建逍遥之游。在这种思想文化背景下,《庄子》人格理想因能满足魏晋人格重铸的理论需求而成为魏晋人格的不祧之宗。魏晋文学家将《庄子》人格理想融入魏晋文学与魏晋人格,并在生死、出处、狂慎、静躁等不同层面,以《庄子》人格精神化解心理焦虑,塑造出既有悲剧意识又有超脱精神、既一往情深又恬淡虚静的诗性人格。作为魏晋文学之人格魅力的精神之源,《庄子》人格理想在两个方面对魏晋文学与魏晋人格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是《庄子》人格精神成为魏晋文学之人格流变过程中的一条一脉相承的主线;二是《庄子》人格理想的主要特征构成魏晋人格诗性建构的主要层面(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1998年05期)

人格起点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孔子所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前人有过许多讨论,理解各不相同,以程颐、朱熹之说影响最大。然而,将此章理解为"大学终身所得之难易先后浅深",也仍义有未洽。"诗"、"礼"、"乐"无论在学校教学还是在文化生活中,并没有难易之分,先后之次,深浅之别,叁者原本相互配合、相须为用。传世文献里的"诗"、"礼"、"乐"其实有两个层面,一是"数术"层面,一是"义理"层面。作为"数术"层面的"诗",不仅包括《诗》文本,也包括用于歌咏的声乐、器乐和指导诗、乐的礼仪。而"义理"层面的"诗",不能局限于诗义,而应该是全部"新六艺"所体现的君子之"志"。这种"志"既包含了意志,也包含了情感,可以是"见贤思齐"的好善之德,也可以是"见不善而知自省"的恶恶之心。这是学者"立身成德"的第一步,是基础,也是起始,《诗》则是实现这一起始目标的代表性媒介。因此,"兴于诗"是孔子对弟子进行人格培养的起始路径,它既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的文学观念,同时又是儒家君子人格养成的逻辑起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格起点论文参考文献

[1].谢炎伶,尹季.浅论公费定向师范生中职阶段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基于初中起点公费定向师范生中职阶段的培养[J].青年与社会.2018

[2].王齐洲,李晓华.“兴于诗”:儒家君子人格养成的逻辑起点——孔子文学教育思想探论之一[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3].张敏.“现实的人”:构建审美人格的逻辑起点[J].美与时代(下).2011

[4]..薛晓阳:论和谐人格的道德起点——和谐作为一种道德类型的价值和意义[J].小学德育.2010

[5].薛晓阳.论和谐人格的道德起点——和谐作为一种道德类型的价值和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

[6].赵俊劳.自然人人格的伦理解读——兼论德国民法典人文主义的价值起点[J].河北法学.2009

[7]..幼儿园是儿童人格形成的起点[J].家教指南.2008

[8].彭红卫.人格界说与心理学意义上屈原人格研究的起点[J].邵阳学院学报.2005

[9].张永新.论唤醒大学生教学主体意识的逻辑起点及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再选择[J].辽宁教育研究.2002

[10].李建中.《庄子》人格理想与魏晋文学的人格起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

标签:;  ;  ;  ;  ;  ;  ;  

人格起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