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泥同乐用泥育人

与泥同乐用泥育人

---陶艺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仇秀伟温州市瓯海区茶山第一小学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其中,农村小学在面对新教材中的“陶艺”课程,就引发了许多的思考:农村小学能否开展陶艺教学?怎样开展陶艺教学?是否具有资源优势?

【关键词】农村小学陶艺教学资源优势

按照目前农村学生的现状来看,大多生活比较贫困的偏远的山村,要受到经济和地理位置的限制,许多学生没有绘画工具、材料,光靠学校美术教具(配备还不够齐全)还是远远不够的。不过这群孩子憨厚天真可爱,勤学好问,吃苦耐劳,做事情很踏实,悟性也很高,主要是他们都来自农家,他们经常参加生产劳动、家务劳动和各种乡村民俗活动,有丰富的生活体验。

一、如何把“陶艺”拓展为“玩泥”

现在农村小学也开展泥塑课,与经济充裕的城市小学相比,条件相对薄弱。但农村小学只要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大胆应用,同样可以变弱势为优势,形成地方特色。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祖国大地如火如荼地进行,与美术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新教材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为“陶艺”迎来又一个春天。根据美术课改过程中,新教材的实施,其中“陶艺”课程给农村小学教师,引发了许多的思考:农村小学能否开展陶艺教学?怎样开展陶艺教学?是否具有资源优势?面对这些问题,作为一名农村的美术教师在长期的美术教学中发现,其实泥土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最好的陶艺教学资源。

[课例]

小学美术第3册的第9课《泥娃娃》,这是一课要学生通过欣赏及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民间泥塑的兴趣和喜爱优秀民间艺术的情感,学会制作一个泥娃娃。导入:多媒体播放泥娃娃的图片。

师:这些娃娃可爱吗?(可爱)

问:知道刚才我们看的作品是用什么做成的吗?(泥土)

师:对,的确是泥土,就是老师手上的这种泥土,因为这种泥可塑性很强,可以塑造成各种形状,其实在我们茶山啊地理环境优越四处环山,黄泥土肥沃,老师就是利用我们家乡的黄泥土制作成的。

师:谁愿意上来摸一摸陶泥,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软硬陶泥对比,感受陶泥会变软,变硬)

生:根据学生玩橡皮泥的经验,用团、搓、捏、推、切、扎、剪、压、堆塑等方法你把一块黄泥土变成一个泥娃娃呢?(……)

如果只根据美术袋配备工具,里面的陶泥只有一小块数量太少,根本不能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作品,学生往往为没有制作完成的作品感到扫兴,而且美术袋里的陶泥也很容易变硬,往往没来得及上陶艺课就干了,学生为了使陶泥变软都要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因此利用当地的资源黄泥土来代替陶泥,黄泥土的可塑性,有利于儿童的操作,“玩泥”的活动,并且会把这种泥塑课带到课外进行,优越的地理环境,不会因美术课的结束而很快消失,农村的孩子接触“泥巴”的感受远胜于“陶泥”

二、把农村丰富教学资源“引入”课堂

相对城市而言,农村有更多的生活源泉、观察对象、地方特色的人文资源,有利于我们拓宽教学内容,使学生吸取更全面的知识。

我对这里的地理、人文、历史、生活资源的观察,我发现这里并没有精彩的民间艺术、也没有浓郁的名族风情,却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悠久而古老的历史资源、秀丽的自然景观资源。这里的村民基本上是杨农和橘农,每当农忙就可以看见他们传统的生产劳作方式,采梅、剪橘、、运橘、挑梅等,大罗山、五美景园等都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和自然的风景。

三、把农村“陶艺”课搬到大自然中

农村小学陶艺教学,可以打破城市室内教学的局限、把课堂搬到田野上、山坡上、让学生学的轻松、学的快乐,感受生活美,热爱家乡美。

让学生注意观察一路上看到的家乡田园美景和艰苦而繁重的生产劳动情景,看到生动而有趣的生活场景。注意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观察他们在做什么?怎么样做的?观察种田的人,他们的两只手各放在什么位置?两条腿是什么姿势,弯腰是什么样子的?背是弓着的吗?头是埋着,还是仰着?面部的表情什么样?还要看他们穿什么衣服?手里拿着什么东西?观察老人们都有什么特点?衣服穿戴什么样?身体形态什么样?

[课例]

陶艺课《人物创作》本课程以“中国古代陶艺”的欣赏课为题材、,里面生动的人物形象“三彩女俑”、“三彩载人俑”,造型优美,形态自然。通过人物的造型、结构引领着师生大胆地想象,尽情地创作。在制作的过程中,第一步:学生时刻抓住生活场景中的人物的表情、动作塑大型,抓特征显创意。第二步:捏细节,加五官、衣服、头饰、配件。第三步:整体美化。通过教师分析、讲解、示范。通过写生的生活场景,抓住人物的基本特征展开联想,进行创作。泥塑制作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融入了生活中人们劳动的场景。

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创造的素材来源于写生。大自然与社会生活中存在着线条、色彩、形体等外在形式。人们用它们构成可视的形象,来表现自然生活的美,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给人以鼓舞和教益,这是美术固有的特征和功能。

四、把“陶艺”课外作业带回家

我们发现农村的孩子与泥土有着不解之缘,因为他们从小就从玩“泥巴”游戏开始,每常回家作业完成后就开始玩“泥巴”,这是他们的乐趣、是他们的爱好。所以我们农村的美术老师可以打破城市中陶艺教学不能布置课外作业的局限,偶尔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作业,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给学生七彩的童年添上美好的一笔。

对儿童而言,玩泥巴是最惬意不过的游戏,虽然他们对陶艺懂得很少,但是那种对原始材料处理得天独厚的能力,溢出心灵的想象,以及游戏似的创作方式,的确让人着迷。通过“泥巴”课的开展以来,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参考资料:

[1]《陶艺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湘西自治州教科所

[2]《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尹少淳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全国美术教育新课程》湖南美术出版社

[4]《教育艺术》郭海燕主编2004年出版

标签:;  ;  ;  

与泥同乐用泥育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