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临摹在美术学习中的作用及策略

浅谈临摹在美术学习中的作用及策略

关键词:临摹;作用;指导策略

在国画中“初学欲知笔墨,须临摹古人。古人笔墨规矩方圆之至也。”说的是初学者想要把握笔墨技法的规律,必须先学会去临摹古人的作品。艺术是相通的,无论是中国画还是西方的画,临摹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都是不容忽视的。中国近代画家徐悲鸿先生自岁6开始跟父亲读书时便非常想画画,就在他父亲的辛勤教导下读完了《诗》《书》《易》《左传》,这时父亲才开始教他每日临摹一幅吴友如的人物画,学习调色、设色等绘画技能,从小就在绘画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徐悲鸿到上海求学有机会临摹了大量古今名作,后又去日本、法国留学,临摹了西方绘画大师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卡拉瓦乔的作品,通过大量的临摹学习经典画作使徐悲鸿的绘画在继承古典艺术严谨完美的造型特点的同时,掌握了娴熟的绘画技巧。

达·芬奇宣称:“能模仿者即能创造。”临摹其实是一种模仿的行为,但模仿可以分成为表面的模仿和模式的模仿。模式的模仿是临摹更深层的方法,也是最总要的一点,它是探究美术形式,学习美术语言的有效方法。临摹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不容忽视,为了尽快掌握造型规律,临摹是唯一捷径。所以进行正确的临摹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两年的临摹教学,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选择适当的范本

选择范本的基本要求是适合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而且要考虑范本本身的典型性和质量,现在市场上不好的范本很多。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性别的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兴趣存在很大差别。如儿童喜欢色彩鲜艳、富有幻想、充满情趣的作品。中学生则可能偏爱更具有现实感的作品。男学生可能喜欢战争、冒险、动作等题材,女学生则可能喜欢宁静、优美的题材。视觉型的学生喜欢写实性的作品,触觉型的学生则喜欢表现性的作品。这些因素在遴选作品时应加以考虑的。在确定了选择某一类型的范本后,要尽可能选择该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而且最好是名家之作。

二、充分利用“范画”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学习绘画最需要直观性的感悟,不需要更多的语言,只需要去看,在看的过程中去悟、去领会。而教师“范画”是最直接、最具体教学方法,同时也是最直观的临摹方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常以这种方法去引导学生。因为笔者的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是为了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技巧。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在做画过程中笔者会一一把作品进行分解、剖析和演示,有重点地结合讲解。学生在画自己作业的过程中可随时参照教师的技法,领会教师每画一笔的含义。去分析自己平时处理不好的地方,教师是怎样处理的。但是现在许多教师几乎不去做范画,只是在讲、在改。在素描教学过程中,不能“光说不练”,教师自己应加强最直观的操作和引导。只有这样,学生经此直观感受之后才能加深体会,尔后引起学习兴趣与表现冲动,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三、指导学生进行临摹

临摹大师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去想象大师在创作时的心情、感受到他的经历、与他的情感相通。也可以让学生遐想自己就是某位大师,感觉大师当时的情感,就在大师的画室,手里拿着大师的笔,准备作画;根据画面猜测大师会从哪里入手,分析作品的用笔方式,是曲线还是直线,是流畅的还是断断续续的,是快的还是慢的,要尽力临摹像了。开始会觉得很累,但当学生发现了其中的“奥秘”时,会很兴奋,就不觉得累了,学到了东西而且会有成就感;控制笔势的统一,引导学生临摹。

作为学生在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熟能生巧。特别是对比较渺茫被迫选择了美术专业的学生。这种现象很普遍,他们往往在考试之前“临时抱佛脚”找个专业教师草草辅导几天或者几个月,然后匆匆赶考,由于实践时间不够,画得比较少,所以成绩自然不理想。这个问题不是一两天就能够解决的,只有通过多临、多背才能成功,所以多多临摹是非常必要的。作为学生,他们的学习任务是:一方面提高审美素质;另一方面打造良好的绘画基础,如果说只要见到自己喜爱的作品都要拿来临摹,这样,不但不能熟练掌握别人的表现技法,反而什么都学不好,既浪费学习时间,又不能提高到自己的绘画水平。

四、作品评价

“当局者迷”,学生对自己的绘画的成果总是无法肯定,这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加以评价,教师要作出正确的评价,以鼓励为主。

现代画家齐白石曾说过“学我者生,像我者死”,这也就说明了艺术的生命力在于独创。为此,教师进行临摹教学时,要将一些优秀的、独特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对临或者背临,要让学生取法诸家、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使作品给有文化品位,在艺术修养的观者欣赏后,既能寻找到宗源又能发现独创。

美术专业基础课教学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能力等综合素质为教学目的,课程的设计与安排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途径和保证。在课程内容上,美术专业基础课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实践又可分为临摹和写生两种形式。临摹,是开启绘画之门的敲门砖,是给学生绘画的能力。临摹是学习传统的有效手段和最佳途径,我们看近现代出现的多位中国画大师,如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干等没有一个不是精研传统,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开创自己风格的。真正有成就的画家时刻都在汲取前辈传承下来的笔墨经验和创新精神,对一个优秀的画家来说,临摹学习是终身的学习过程,是不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反思,进而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戴欣桐.浅谈临摹对中国画初学者的作用[N].艺术研究学报,2003(3).[2]薛莉,刘景丽.美术基础课教学中临摹与写生互动教学的实验研究[N].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

[3]陈明春.论美术临摹教学[N].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作者单位:浙江省瑞安市高楼镇中学325200)

标签:;  ;  ;  

浅谈临摹在美术学习中的作用及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