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相层序论文_谭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陆相层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盆地,地层学,地层,体系,阜新,构型,白垩。

陆相层序论文文献综述

谭平[1](2019)在《陆相盆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995年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被引入国内以来,经过理论研究与探讨后,进入应用研究为主的阶段,在实际应用中发现该理论对于陆相盆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识别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为其应用关键。在陆相高精度地层格架的建构中,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具有准确、实用的特点。然而此理论也有不足之处,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向定量化、模式化发展。(本文来源于《资源信息与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刘可行,甘华军,陈思,赵忠新,李潇鹏[2](2019)在《高精度层序格架下的陆相断陷湖盆沉积体系演化:以南堡凹陷老爷庙地区东营组叁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堡凹陷为典型的陆相断陷湖盆,凹陷北部老爷庙地区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区。充分利用南堡凹陷岩心、测井、叁维地震等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理论,对南堡凹陷老爷庙地区东营组叁段沉积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堡凹陷老爷庙地区东叁段为一完整的叁级层序,主要发育扇叁角洲、湖泊和浊积扇3种沉积体系类型。从低位体系域(LST)到高位体系域(HST),扇体展布范围呈现"大-小-大"的演化特点,扇叁角洲沉积中心总体上由东向西迁移;区内构造活动对沉积体系的分布和演化的控制作用显着,同沉积断裂的活动性差异控制了扇体发育的规模和位置,构造坡折带控制着沉积相带纵向分异特征,构造古地貌单元的空间配置控制着沉积微相的规模和形态;在此基础上,在研究区内识别出梳状断裂式、转换带式、滚动背斜式和多级断阶式4种砂体空间分布样式,对该区沉积模式的建立和有利储集相带的预测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9年03期)

彭丽,伍轶鸣,练章贵,彭鹏,王剑[3](2019)在《陆相断陷湖盆高频层序特征及其沉积演化——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沙叁下亚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岩相及其组合有规律地分布于层序地层格架内。通过岩心观察和样品测试数据综合分析,基于T(湖进)-R(湖退)层序划分方法,系统分析了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古近系沙叁下亚段陆相断陷湖盆关键层序界面特征、变化形式、构成样式及分布模式,总结出沙叁下亚段的沉积层序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沙叁下亚段关键层序界面类型主要有区域性的最大湖泛面和层序界面;②层序变化形式主要有向上变浅的R半旋回、向上变深的T半旋回和稳定旋回3种,层序单元构成可归为3种类型,分别为快升慢降型、慢升快降型和均一型;③沙叁下亚段为一完整的叁级层序,可划分为4个四级层序,对应早期湖进体系域(早期LTST)、晚期湖进体系域(晚期LTST)、早期湖退体系域(早期LRST)和晚期湖退体系域(晚期LRST),四级层序和划分的五级层序单元具有全区的可对比性和完整性;④济阳坳陷沙叁下亚段湖平面在总体快升慢降的背景下,主要经历4个变化阶段——早期LTST的快速上升阶段、晚期LTST的缓慢上升阶段、早期LRST的缓慢下降阶段及晚期LRST的下降阶段。层序演化过程中,构造沉降、沉积物供给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在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不同,从而造成层序格架内岩相及其组合分布的差异。(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期刊2019年04期)

张永忠,李凯[4](2019)在《江西于都晚白垩世陆相红盆层序地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探讨于都陆相小型红盆晚白垩世岩石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沉积相划分及沉积环境、沉积体系分析,认为这套地层总体形成于冲积扇-湖泊沉积体系,且以前者为主。沉积环境可具体划分为冲积扇、冲泛平原、湖泊,并将冲积扇按成因进一步划分为泥石流、分枝河道(辨状河)、片流及洪泛等4种沉积相。在旋回及迭加型式研究基础上又进行了层序地层的划分,将该地盆划分为2个二级构造层序及5个叁级旋回层序,并对盆地地质演化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地质调查与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韩娇艳,胡菲[5](2018)在《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方法在陆相层序识别中的应用——以新生代敦化盆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层序地层单元的识别是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通常对于不同级别层序地层单元的识别要依据不同的资料和手段,不同的研究方法在划分不同级别的层序上各具优势。当传统的层序识别手段(岩心、测井、地震)遇到困难时,就需要运用地球物理特殊处理和地球化学的方法来辅助层序的识别。在敦化盆地地震资料品质差、测井和岩心资料相对缺乏的条件下,本文在地球物理方法上应用小波变换、"门槛值特殊处理"的瞬时相位剖面来辅助叁级层序和体系域的识别,在地球化学方法上应用有机碳(TOC)、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方法来辅助叁级层序、体系域和准层序的识别,从而弥补了传统的单一方法识别层序产生的不足。(本文来源于《四川地质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徐小涛,邵龙义,王东东,秦建义,侯海海[6](2018)在《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古地理、湖盆演化和聚煤规律研究——以中国东北地区阜新盆地下白垩统阜新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阜新盆地是华北板块东北部的陆相断陷盆地,下白垩统阜新组是其主要含煤地层。利用岩心、测井和野外露头等资料,在分析岩石特征、岩相类型、相组合、层序地层和古地理的基础上,对阜新组的湖盆演化和聚煤规律进行了研究。(1)阜新组共识别出5种岩石类型和15种岩相类型,根据岩石特征、沉积构造、几何形态、化石和测井曲线特征,共识别出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扇叁角洲和湖泊5种相组合类型。(2)基于区域不整合面、下切谷冲刷面、古土壤和沉积相转换面,将阜新组划分为2个叁级层序,层序I识别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和强制湖退体系域,层序II识别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3)在研究43口相对完整的钻孔资料基础上,以叁级层序为古地理作图单元,恢复了阜新组2个叁级层序的古地理格局。古地理单元主要包括冲积扇、冲积平原、河流(辫状河和曲流河)、扇叁角洲和湖泊,其中扇叁角洲和河流为有利的聚煤单元。(4)阜新组层序I和层序II都属于过充填湖盆类型,并且都处于裂谷后早期。两个层序相比之下,在层序I时期,盆地基底沉降速率和可容空间增加速率相对较快,更有利于聚煤。(5)将阜新组层序地层格架划分为6个沉积演化阶段,分别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早期、湖侵体系域晚期、高位体系域早期、高位体系域晚期和强制湖退体系域。其中,湖侵体系域早期和晚期最有利于泥炭的聚集和煤层的发育。(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朱红涛,刘可禹,朱筱敏,姜在兴,曾洪流[7](2018)在《陆相盆地层序构型多元化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于具有相对稳定构造-沉积背景海相盆地的层序构型,陆相盆地的层序构型具有多样性.针对陆相盆地具有局限、封闭、类型多样、控制因素多变、多物源、古地貌差异大等典型特征,提出"陆相盆地层序构型多元化体系"的观点."陆相盆地层序构型多元化体系"是指不同类型陆相盆地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会形成不同的层序构型、沉积充填样式,构成陆相盆地层序构型多元化体系.该体系包含经典层序构型和特征性层序构型两大类,在系统总结不同类型陆相盆地经典层序构型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断陷盆地非同步迭加、迁移型、陆内克拉通盆地"溯源退积"等多种新的特征性层序构型,补充、丰富了陆相盆地层序构型多元化体系.陆相盆地层序构型多元化体系反映了陆相盆地沉积动力学过程的复杂性,可以将不同类型陆相盆地所发育的不同层序构型纳入到一个统一体系,有利于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的系统化,丰富陆相盆地层序地层理论体系.(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杨占龙,肖冬生,周隶华,黄云峰,黄小鹏[8](2017)在《高分辨率层序格架下的陆相湖盆精细沉积体系研究——以吐哈盆地西缘侏罗系—古近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化吐哈盆地吐鲁番坳陷西部富油气区侏罗系—古近系岩性油气藏精细勘探,以井-震匹配的四级层序格架建立为基础,系统开展了高分辨率层序格架约束下的精细沉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井-震匹配的四级层序格架单元是开展空间精细沉积体系研究的最大单元;层位与储层的两步标定是准确建立井-震匹配关系的关键步骤;等时层序格架内的地震反射横向变化分析是明确沉积体系横向对接和演变的核心。研究认为:北部天山和南部觉罗塔格造山带的差异构造活动是控制沉积体系横向变迁的主要因素;辫状河叁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最主要的储集体类型;依附于古构造背景发育的河道侧向、上倾尖灭砂体是盆地西缘葡北、葡萄沟、神泉、胜南地区岩性油气藏扩展勘探的有利方向。在该认识指导下,吐鲁番坳陷西部富油气区岩性油气藏扩展勘探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来源于《岩性油气藏》期刊2017年05期)

刘英杰,黄传炎,岳家恒,郭来源[9](2017)在《陆相湖盆层序地层格架内有机质发育及控制因素分析——以中上扬子建南地区侏罗系东岳庙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相关性分析,优选出Sr/V、Cd/Ca、Zr/Rb 3组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分别对中上扬子建南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东岳庙段的古气候条件、古生产力、以及古水动力条件开展分析,探讨研究区目的层有机质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发育的成因机制。研究表明:与其他湖盆沉积的有机质发育特征相比,中上扬子建南地区侏罗系东岳庙段的湖相沉积在层序地层格架内有机质发育规律具有独特性,其低位体系域有机质非常发育,而湖扩体系域有机质较发育,高位体系域有机质最不发育,在沉积微相中,低位体系域浅湖亚相沉积有机质比低位体系域滨湖亚相沉积中的有机质更发育;而造成有机质差异性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古生产力和有机质的保存环境。(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7年06期)

姚尧,梅朝佳[10](2017)在《陆相层序的“非常规”体系域构成:层序地层学的一个重要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层序地层学的Exxon时代,在强调陆上不整合面形成层序界面的概念体系中,科学家们总结认为,陆相层序形成在基准面上升期间,以一个从聚合的河道相砂岩到孤立的河道相砂岩组成的向上变细的沉积序列为特征,这代表了一个重要的概念进步;但是,运用海相层序地层的"体系域"名称,如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等,来划分和解释陆相层序的时候,又产生了若干的概念体系不协调。基于此,产生了陆相层序体系域构成的"非常规"体系域概念,成为陆相层序研究的第2个概念进步。更为重要的是,与海相地层一样,主要的沉积作用发生在基准面上升期间,但是,在基准面下降期间也可能产生相应的沉积,从而进一步说明了陆相地层复杂的堆积作用和响应机制,也表明了陆相层序更多的变化性。陆相层序的上述特征成为近年来关注的焦点之一。追逐这些概念变化和进步,将有益于深入理解陆相层序复杂的形成过程而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也代表了层序地层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进展。(本文来源于《古地理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陆相层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南堡凹陷为典型的陆相断陷湖盆,凹陷北部老爷庙地区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区。充分利用南堡凹陷岩心、测井、叁维地震等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理论,对南堡凹陷老爷庙地区东营组叁段沉积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堡凹陷老爷庙地区东叁段为一完整的叁级层序,主要发育扇叁角洲、湖泊和浊积扇3种沉积体系类型。从低位体系域(LST)到高位体系域(HST),扇体展布范围呈现"大-小-大"的演化特点,扇叁角洲沉积中心总体上由东向西迁移;区内构造活动对沉积体系的分布和演化的控制作用显着,同沉积断裂的活动性差异控制了扇体发育的规模和位置,构造坡折带控制着沉积相带纵向分异特征,构造古地貌单元的空间配置控制着沉积微相的规模和形态;在此基础上,在研究区内识别出梳状断裂式、转换带式、滚动背斜式和多级断阶式4种砂体空间分布样式,对该区沉积模式的建立和有利储集相带的预测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陆相层序论文参考文献

[1].谭平.陆相盆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概述[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9

[2].刘可行,甘华军,陈思,赵忠新,李潇鹏.高精度层序格架下的陆相断陷湖盆沉积体系演化:以南堡凹陷老爷庙地区东营组叁段为例[J].地质科技情报.2019

[3].彭丽,伍轶鸣,练章贵,彭鹏,王剑.陆相断陷湖盆高频层序特征及其沉积演化——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沙叁下亚段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9

[4].张永忠,李凯.江西于都晚白垩世陆相红盆层序地层研究[J].地质调查与研究.2019

[5].韩娇艳,胡菲.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方法在陆相层序识别中的应用——以新生代敦化盆地为例[J].四川地质学报.2018

[6].徐小涛,邵龙义,王东东,秦建义,侯海海.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古地理、湖盆演化和聚煤规律研究——以中国东北地区阜新盆地下白垩统阜新组为例[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7].朱红涛,刘可禹,朱筱敏,姜在兴,曾洪流.陆相盆地层序构型多元化体系[J].地球科学.2018

[8].杨占龙,肖冬生,周隶华,黄云峰,黄小鹏.高分辨率层序格架下的陆相湖盆精细沉积体系研究——以吐哈盆地西缘侏罗系—古近系为例[J].岩性油气藏.2017

[9].刘英杰,黄传炎,岳家恒,郭来源.陆相湖盆层序地层格架内有机质发育及控制因素分析——以中上扬子建南地区侏罗系东岳庙段为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7

[10].姚尧,梅朝佳.陆相层序的“非常规”体系域构成:层序地层学的一个重要进展[J].古地理学报.2017

论文知识图

层序发育的控制因素图解基准面旋回的对比原则(邓宏文等,20...研究区NGN1井青山口组层序地层特征东北地区早白垩世盆地分布图陆相层序地层的影响因素(Shanl...川西地区SQ1、SQ2层序地层对比图

标签:;  ;  ;  ;  ;  ;  ;  

陆相层序论文_谭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