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高职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谭璇臻(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提要:高职会计教育是我国会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我国目前高职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会计教育;问题;对策

会计专业是高职院校普遍设置的一个专业,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会计专业人才,高职会计教育在不断发展、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就高职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一、高职会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尽合理

目前高职会计课程设置置上大多仍采用三段式教学,即第一段公共课、第二段专业基础课、第三段专业课,这种模式偏重于知识传授课程,实践性教学课时量偏少,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学生在校期间实训实习的时间太少,实务操作能力不强,不能满足企业“毕业能上岗,上岗能称职”的用人标准。另外,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过窄,忽略了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课程。

2.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手段落后

当前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在教学手段上,基本上是单向传播式的传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处在主导地位,学生是被动地吸收知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开发,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结果是知识传授替代了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教育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但很多教师对多媒体计算机及其教学软件的运用还是很有限,未能很好地融入课堂教学,部分院校还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的状况。

3.缺乏“双师型”教师队伍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与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高职学校大部分教师都是直接从大专院校毕业后就走上教师岗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由于没有在企业接触过会计实务的经历,不熟悉具体企事业单位会计业务的流程,不清楚如何组织会计工作,所以在讲授会计实务时往往是“纸上谈兵”,在指导学生实训时显得力不从心,结果是影响了会计实践教学的正常发展。

近几年实施的全国高校扩招政策,高职会计专业招生规模也不断在扩大,而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并未能及时补充跟进,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日益繁重,对教师的教研和科研工作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导致了教学效果难以提高。

4.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高职会计的实践教学通常采用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的形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少院校在会计实验资源方面投入不足,实验室的数量、实验人员的配置都满足不了实践教学的需要,设备及教学软件也比较落后。校外实习一般安排了专业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等环节,但由于实习基地数量少与学生数量多的矛盾长期未能解决,实习基地相对不稳定等原因,导致学生的实习得不到妥善安排和落实。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但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的核心管理部门涉及商业秘密保护的问题,通常难以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尽管部分企业能接纳学生实习,也只是安排学生从事办公室文员的简单工作,无法实现在实际岗位上的会计教育。

5.缺少符合高职特色的教材

教材建设落后于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虽然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出版社的共同努力下,各地已出版了很多高职教育教材,但能侧重体现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优秀教材还是比较匮乏。部分会计教材的编写未能跟上会计准则、制度变更的步伐,部分教材新旧内容并存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误解,也给教师的讲授带来很多不便。

二、加快发展高职会计教育的对策

1.构建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当前的高职会计教育,应当以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中心安排课程,使学生掌握会计专业核心技术能力,包括会计核算、税务处理、财务分析和审计等能力,同时具备计算机应用、与人沟通合作、管理、营销、持续学习等能力。在课程设置上,按照工作岗位的需要划分专门化方向,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设计课程,打破“三段式”学科课程模式。围绕综合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要及时反映出专业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方法,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2.改革生搬硬套教材的落后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往往还习惯于高中时期的“填鸭式”的被动学习,对教师、教材的依赖性很强,学习上缺乏主动性、探究性,将目前“以教师授课为主导”的模式向“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实现从“要我学习”向“我要学习”的转变。

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小组作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在工作中与人沟通的社交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知识更新迅速的今天,学生不可能在短短的三年学会终身所需的知识,会计准则和有关制度也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更新调整,学生只有掌握学习的方法,才能持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3.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1)应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有着传统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优点,应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增加了教学容量,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开发网络教学系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有条件的院校可开发网络教学系统,利用网络进行辅助教学,如网上答疑、测试、布置和批改作业等,网络系统的运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给学生提供了与教师交流的机会和资源共享的机会,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和统计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也节约了教师的时间,使教师在时间的分配上带来极大的自由。

3)提高模拟会计实践的仿真效果。目前的会计模拟实训教材通常是选择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作为实训资料,而模拟的业务与企业真正的财务核算还是有一定距离,高职院校若能通过与一个规模适中、制度健全和业务类型较全面的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将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凭证经过加工后(如更改交易双方的名称和交易金额等)定期提供给学校作为实训蓝本,这样学生就能接触到贴近实际的经济业务,并可对实际经济活动和业务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作出职业判断,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

4.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直接决定着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的质量,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面对教师实践经验和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高职院校可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鼓励会计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社会实践和兼职以积累会计实践经验,并通过专业进修、培训和学术交流等形式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可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会计人员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参与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实训课程的指导,充分发挥会计从业人员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

5.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高职院校担负着为各行各业培养一线生产型、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而只有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才能了解企业职业岗位的要求,才能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才。让企业参与到专业的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设计等活动中来,大力发展校企合作开发体现高职特色教材、共建实训、实习基地,使企业成为教师学生实习的基地,使产学研合作落实到实处。

当然,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是否支持教育或支持力度有多大一般都会从其自身利益出发考虑,要企业积极地参与到高职院校的建设中来,还有赖于政府的政策引导、支持和制度保障。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为社会培养出专业基础扎实、实践技能熟练、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敬佳琪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新思路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6期

[2]谷新民高职会计教育模式改革的研究会计之友2009第1期

[3]陈梅芳我国会计高职教育目标及相关问题研究硕士论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4]李建新高职会计教育改革设想职业技术研究2009第17期

标签:;  ;  ;  

高职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