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约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规约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规约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规约,复合词,言语,文本,学术,句法,主体性。

规约性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崔建西[1](2019)在《规约性:研究生学术研究中的底色属性》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中办和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其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制度化、体系化、科学化的科研规范体系,以解决长久以来科学研究中出现的违背科研道德的现象。研究生作为科学研究中的"新生儿",这一文件对其更具有规约意义和指导作用。因为,在漫长而又艰辛的科研道路上,这种科研诚信的规约性,就像是开车过程中的"交通规则"一样,唯有长期遵守,才不会触犯基本的学术规定、学术道德,才有可能融入浩瀚深(本文来源于《中国研究生》期刊2019年08期)

张治[2](2019)在《国内非规约性间接否定相关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梳理了国内语言学界现有的与"非规约性间接否定"相关的研究,从"间接言语行为"到"间接否定",从"规约性间接否定"到"非规约性间接否定",着重介绍了非规约性间接否定在实际对话中的表现手段、语用功能、理解机制以及文化因素研究,并指出未来将该论题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世界华文教学》期刊2019年00期)

李春萍[3](2019)在《从“这话说的”看语用省略表意规约性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感叹评价构式"这NV的"是一个由语用省略而来的构式,其中成员"这话说的"在省略后概念意义和语篇意义变化不大,人际意义有变化,语用功能增加,这也是"这NV的"这一构式的共性。但是"这话说的"省略后表意规约化,主要表负面评价义。这是由礼貌原则、高频使用、相似结构的影响以及语境吸收等原因造成的。(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东赞[4](2018)在《趋同性与规约性:论民族文化的俗与雅》一文中研究指出俗和雅作为文化的两个重要方面构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在俗的方面,文化朝着自然的道路发展,体现出群体成员的趋同性。在雅的方面,群体成员的行为活动受到外在的一种规约,使成员的行为不致发生偏离。由俗文化和雅文化所构成的一系列的象征意义体系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共同的经验、期待和行为空间,这个空间起到了连接和规约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2018年11期)

张东赞[5](2018)在《从习俗到秩序:文化的趋同性和规约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建构性和重复性是"过去"的重要特征,被人们建构的过去往往是群体有价值的经验。习俗作为文明人和野蛮人的重要区别特征反映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是经验的不断积累。习俗在时间上保证了经验的重复,并起到唤醒过去的作用。当重复性的经验被推广的时候,秩序就进一步形成了。从习俗的不断重复到秩序的形成也体现了文化的趋同性和规约性。(本文来源于《理论建设》期刊2018年05期)

吴尧[6](2018)在《规约性视角下的科技文本隐性因果关系的翻译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外科技交流不断加深,人们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不断地加强。在此背景之下,加强对科技文本的翻译有利于各国在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交流。《俄罗斯核能》一文主要讲述了核能在生产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的便利以及核污染在生活中所存在的威胁。作为科普类型的文章,《俄罗斯核能》的目标读者不仅有专业的研究人员,还有一些大众读者。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选取适当的翻译方法,才能让译文让读者所接受,从而实现翻译的目的。本文从规约论视角出发,选取了《俄罗斯核能》中的部分章节的译文作为切入点,讨论了科技英语中的隐性因果关系的翻译方法。由于在本篇选取的文本中,句子的修饰成分多,逻辑关系复杂,有必要对它们进行梳理,通过梳理文本,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科技英语翻译。本篇文章总结并探索了科技类文本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俄罗斯核能》为基础,本翻译实践报告探究了在规约性的指导下科技文本中隐性因果关系的翻译。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科技文本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简要地介绍报告的背景和结构;第二部分讨论了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叁部分描述了规约性对翻译的影响;第四部分为本报告的核心部分,在词句方面分别阐述了隐性因果关系的用法。在实际翻译过程中,通过借助顺译、逆译、转译等翻译方法,来解决隐性因果关系这一翻译难题。第五部分则总结了全文,并指出其发现与不足。(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8-06-01)

李伟[7](2018)在《英语名词非规约性句法语义的认知研究——基于非范畴化理论的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语言非范畴化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英语名词非规约性使用的句法语义表现,主要体现在英语名词可数性的转化、形容词化和副词化。英语名词在非范畴化后,其在语义、句法等范畴属性上发生改变,呈现新的语法功能。作为非范畴化的工作机制,转喻认知促成名词非规约性使用的认知处理和语义构建。非范畴化作为一种思维创新方式和认知过程,是名词非规约性使用的内在认知动因,而追求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则是其外在的语用动机。(本文来源于《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陈聪,徐靓[8](2017)在《文学叙事的规约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言语行为理论由英国语言哲学家奥斯汀提出,被普拉特、希利斯·米勒等学者将之引入文学理论,本文以言语行为的规约理论为出发点,探讨叙事作品的规约性。(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27期)

吴建兰,邓寒雨[9](2017)在《文体规约性对译者主体性的限制——以标书文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规约性理论在招投标文本翻译中起着指导性作用,以文本规约性为前提,遵从"契约精神",以译者主体性发挥为补充,达到准确、恰当传递源语文本信息之目的。标书文本有其特点和难点,本文以招投标文件翻译为切入点,从词语层面和句子层面对标书文本翻译进行案例分析,以期为标书翻译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翻译》期刊2017年03期)

赵倩[10](2017)在《汉语复合词构词理据的规约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对复合词构词理据的研究多为构词法和具体名源的讨论,少见其构词理据一般性质的探讨。我们认为,语素组合是否成立,词义如何识解,是具有全民规约性的,即人们遵循一种相同相似的理据处理模式。具体表现在叁个方面:理据离规/模糊的词欠通行或理据被"修正"、可聚合词语的使用与发展遵循理据规约、新造词/生造词的构词遵循理据规约。复合词的构词理据之所以具有规约性,主要受到概念逻辑关系、认知规律和文化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汉语学习》期刊2017年03期)

规约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梳理了国内语言学界现有的与"非规约性间接否定"相关的研究,从"间接言语行为"到"间接否定",从"规约性间接否定"到"非规约性间接否定",着重介绍了非规约性间接否定在实际对话中的表现手段、语用功能、理解机制以及文化因素研究,并指出未来将该论题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规约性论文参考文献

[1].崔建西.规约性:研究生学术研究中的底色属性[J].中国研究生.2019

[2].张治.国内非规约性间接否定相关研究综述[J].世界华文教学.2019

[3].李春萍.从“这话说的”看语用省略表意规约性条件[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9

[4].张东赞.趋同性与规约性:论民族文化的俗与雅[J].理论月刊.2018

[5].张东赞.从习俗到秩序:文化的趋同性和规约性[J].理论建设.2018

[6].吴尧.规约性视角下的科技文本隐性因果关系的翻译策略[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

[7].李伟.英语名词非规约性句法语义的认知研究——基于非范畴化理论的阐释[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8].陈聪,徐靓.文学叙事的规约性研究[J].北方文学.2017

[9].吴建兰,邓寒雨.文体规约性对译者主体性的限制——以标书文本为例[J].中国科技翻译.2017

[10].赵倩.汉语复合词构词理据的规约性[J].汉语学习.2017

标签:;  ;  ;  ;  ;  ;  ;  

规约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