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袁琳1朱彩云2

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00

摘要:职业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队伍建设,要在实践中进行理论、体制机制上创新,充分发挥政府宏观管理权威性指导作用,调动职业院校和企业两个办职业院校的主体作用,形成责权利共同体。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加强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引进和培训企业兼职教师,建立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专业教学团队。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队伍建设

1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所谓“双师”,就是同时具备两种教学能力的教师,第一种能力是具有高水平的课堂授课能力,再有一种能力就是具有丰富的课堂理论教学之外的实战经验的教师。旅游专业教师之所以要具备“双师”的技能,是为适应旅游市场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旅游行业要求相关的人才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超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知识量储备丰富的能力,所以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应运而生。

2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根据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队伍现状调研的情况和分析,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过去存在为了创建示范院校和骨干校建设,追求“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建设,简单的把有双证书作为“双师型”教师,到旅游企业实践过就认为具有“双”素质教师的现象;一些教师为了评聘职称,获得评聘竞争短期优势,注重各种职业资格证的获得,轻视自身“双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2.1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

学术界对“双师型”教师概念认识的演变,促进了“双师型”教师理论的发展,但其内涵的多维度诠释存在概念不清,外延过于宽泛,甚至混淆的情况,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与队伍建设的中,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更加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地方。

2.2缺乏科学有效的旅游专业教师引入制度和机制

现在还没有科学有效的职业教师引入制度和机制,在教师引进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随意性,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人情关系成为引入重要因素之一,人事部门作为引进政策的执行者,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更注重服务领导意志,有时专业建设真正紧缺需要的优秀教师没有引进来,影响师资队伍的建设质量。

2.3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欠缺对旅游教师实践经验的激励制度

纵观国外的经验,很多优秀的旅游教师都是有着很多年的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在我国旅游教师人才的培养中,学校大多只注重教师理论教学的能力和教师的学历,忽视了他们是否具有实际的教学和实践经验,也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了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严重落后。。

2.4旅游专业带头人建设有待加强

专业带头人建设是优秀旅游团队建设的关键。如何选拔、引进和培养专业带头人需要有科学系统的规划。对专业带头人的任用、考核、奖励制度的建立,影响到团队的建设。现在专业带头人在学校教学和服务社会能力方面有待提高。建设形式大于内容,内涵建设不够,落实不到位,没有做到习主席讲的“踏石有印,抓铁有痕”。

3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机制创新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别,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姓“高”;二是姓“职”。姓“高”反映了高等教育的基本属性,姓“职”的特征反应了高等教育的类别属性。从现状看我国职业教育师资主要来自于高等学校的毕业生,部分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由于缺乏明确的职业教育教师准入标准,高职特色不明显,教师的职业性和专业性不突出,影响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应该通过完善相应机制体制建设,探索出一条适应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的,体现我国特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3.1建立规范的高职专职教师准入机制

我国职业教育教师职业资格认定的科学化和制度化是推进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应该改变现行的先入职,再考证的职业教师资格准入的做法,代之以先考证再入职方式。从实践上看,现行的方法使高职教师的准入标准降低,考证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形式,难以起到保证高职师资质量的作用。为防止职业教师变成“双师证”教师,应借鉴国外经验,从有专业实践经历的工作人员中选拔,如丹麦职业教育的专业,要求教师必须首先在高校接受所教课程的职业教育,并有5年专业从业经历,其中包括2年普通教育教学专业经历,在此基础上参加教师培训课程再成为教师;德国各个层次的职业教育机构对师资要求不同,但从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师要求可以看出其要求之严格:拥有研究生学历,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其中至少在相应专业岗位上工作3年,有2年以上的教学或培训经历。

3.2建立规范的职业教师认证体系

建立全国统一的职业教育教师认证标准体系,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教师工作单位的主体,企业、行业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作为评价和监督的主体,要把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和行业企业对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素养要求结合起来建立起具有鲜明特点的职业教师认证体系。在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标准体系中,应该有一些基本的明确要求,如高职教师必须具备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其次应该对申请者提出有企业工作年限经历的明确要求;第三要接受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教学法相关的培训。必须将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建立起来在公开透明,操作科学规范,在有效监督基础上高效运作的体系。将人为影响因素降到最低,才能在高职教师来源多样化的基础上,把好入口关,保证职业师资队伍的高质量,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才能使“职业教育亮起来”。

3.3建立以二级系部为主体的专业人才引入体制

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省级统筹权和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实现院系二级职责改革,实现权力下放,增大二级系部办学自主权,实行二级系部权力下放,首先要突破学院在考试招生、人才引进、专业设置、教师聘任、经费使用、考核评价等制度方面的现行约束,为职业教育提供更大政策支持。旅游专业“双师”队伍建设的主体是二级系部,他们最清楚需要什么样是教师,他们应该是引进专业教师的主体,这样才能发挥他们主动性、积极性,实现责权利的统一,成为办好专业的第一责任人。学院按照学院的规章制度,对师资建设及其成果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实现管办评分离。实现科学管理,分工明确,责任清楚,活不活,看政策,建成科学有效的旅游专业教师引入制度和机制。这样做才能“让职业教育活起来”。

3.4政府需要完善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制度

政府在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宏观指导的作用。一方面要完善激励制度,鼓励各高职院校建立“双师型”的队伍,鼓励旅游专业的老师向着“双师型”发展,对于教学成绩优秀且实践经验也很丰富的教师给予一定的职称、薪酬的奖励;另一方面,建立一套“双师型”队伍建设的考核体系,实行必要的奖惩制度,对于成绩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成绩不合格的教师采取必要的调薪或者淘汰制度。

结束语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队伍的建设要根据专业特点,根据市场所需人才的要求,创新培养人才机制,探索培养旅游人才的途径与措施,加强师资队伍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训和提升,通过“双师型”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把学生培养成为旅游市场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颖.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内涵变迁与实践意义[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4):81-86.

[2]宁静.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3]康小孟,武智,傅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及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7(09):75-79.

[4]罗技科.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D].宁波大学,2017.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2018年万名旅游英才计划“金牌导游”培养项目成果。

标签:;  ;  ;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