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冷三联供论文_赵政通,赵阳悦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电冷三联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热电,能源,分布式,岳池县,苏伊士,规模,装机容量。

热电冷三联供论文文献综述

赵政通,赵阳悦[1](2019)在《燃气热电冷叁联供碳减排量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在实现能源高效利用的同时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缓解能源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以上海某工业区燃气热电冷叁联供项目为例,基于批准的CDM基准线及监测方法学AM0107进行碳排放量的计算。结果表明,该项目每年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71 290 t二氧化碳当量。(本文来源于《节能》期刊2019年07期)

赵玺灵,付林,甄浩然,薄纯君[2](2018)在《热电协同型热电冷叁联供系统新流程和运行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和不连续性给城市电网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对热电联供系统而言,如何在供热的同时使发电量可调,适应可再生能源的发电特性,消纳更多的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出的间歇性的电力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的热电冷联供系统是固定热电比输出的一种系统,因为要满足供热需求必须发出一定的电力,而在同一时刻电力的不可调为可再生能源的入网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与此同时,传统的热电冷联供系统还存在着余热不能彻底回收的难题。本文针对热电冷联供系统在供热季纳入主动配电网时发出的电力难以灵活调节的问题,提出了适用于主动配电网的热电协同型热电冷联供系统,该系统能够适用于主动配电网的需求,灵活地调节发电和供热负荷,同时还能实现系统余热量的彻底回收。本文介绍了新系统的流程及特点,对系统运行特性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案例分析,在系统的可调节范围、运行能耗、经济性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本文来源于《区域供热》期刊2018年05期)

[3](2018)在《实现冷、热、电叁联供 四川省首个园区分布式能源项目建成投运》一文中研究指出6月13日,广安市岳池县新建的分布式能源项目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营,该项目将为当地用能企业提供生产所需的电力、蒸汽和冷水,实现叁联供,并逐步替代园区内原有的燃煤锅炉。据了解,使用分布式能源之后,岳池县每年可以减排二氧化碳89.7吨、氢氧化物125吨、粉尘17.5吨,年节约标煤2.44万吨。岳池分布式能源项目由四川能投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与世界500强法国ENGIE集团(原苏伊士环能集(本文来源于《技术与市场》期刊2018年08期)

许伟琳,何浩源[4](2018)在《我省首个园区分布式能源项目建成投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许伟琳 记者 何浩源)6月13日,广安市岳池县新建的分布式能源项目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营,该项目将为当地用能企业提供生产所需的电力、蒸汽和冷水,实现叁联供,并逐步替代园区内原有的燃煤锅炉。据了解,使用分布式能源之后,岳池县每年可以减排二氧化碳89.7(本文来源于《四川日报》期刊2018-06-15)

孙方田,王瑞祥,许淑惠[5](2018)在《热电冷叁联供技术课程教学方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仿真可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设备或系统的构成、布置、运行特性及效果,是技术性和实践性较强课程的高效教学方式。热电冷叁联供技术是一门多种技术高度集成的实践性课程,其内容涉及到基础理论、能源系统及运行特性。为提升学习效果,本文结合不同教学方式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特征制订出多种教学方式相互衔接与融合的新教学方式。(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8年25期)

陈建泉[6](2018)在《PVT热泵热电冷叁联供系统制冷蓄冷特性及应用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化石能源的紧缺,作为可再生能源的太阳能获得了广泛利用,特别是将光伏光热一体化(PVT)和热泵技术结合的PVT热泵,极大提升了光电转化效率和集热效率。但夏季富足的光热资源和较少的用热需求,使得PVT热泵在夏季的运行时间短,系统利用率不高。为提高PVT热泵夏季的利用率以满足建筑夏季巨大的用冷需求,提出了利用PVT热泵实现制冷的新思路。本文从PVT热泵如何实现制冷的角度出发,以实验研究、理论模型研究及应用性能研究为主线,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首先,完成了实验系统的设计和实验台的搭建。基于现有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一种利用PVT热泵实现制冷的新方式,即PVT热泵热电冷叁联供系统,系统将PVT组件在制冷时作为系统的冷凝器,极大提升组件的散热功率。以新系统形式为基础,完成了系统部件的设计、制作和实验台的搭建。其次,分析了PVT热泵在夏季的制冷蓄冷特性。通过大量实验测试分析,表明利用PVT热泵进行制冷的措施是可行的,系统在夏季夜间制取冷冻水的平均COP为2.84,制冰的平均COP为2.29,且晴天夜间的制冷性能要优于阴天夜间。系统在部分阴天日间和雨天仍可运行制冷模式,其中在阴天日间的制冷性能较差,且受太阳辐射影响严重,系统运行不稳定;雨天则对系统的制冷性能有明显提升。第叁,建立了PVT热泵制冷系统的数学模型。以实验测试结果为基础,建立了该系统的稳态模型,特别是针对PVT组件,建立了辐射换热模型,并通过实验测试结果,验证了组件换热模型和系统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基于理论模型进行了制冷性能影响因素和应用性能分析。研究了该系统制冷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系统在环境温度较低和风速较高的环境下,制冷性能较好,增加组件的数量可以提高系统制冷性能,而组件安装角度则对性能影响不大。模拟了大连地区整个供冷季的制冷性能,结果表明在理想换热条件下,系统的制冷性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提出了制冷可用小时数的概念,通过对典型城市制冷可用小时数和累计制冷量的对比分析发现,利用PVT热泵制冷更适合应用在中部地区,且从累计制冷量的角度考虑,用PVT热泵满足建筑的所有用冷需求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卢彬,朱妍[7](2018)在《煤电、气电优劣争议再起》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按“无论从能源安全、大气清洁,还是应对气候变化等角度,天然气都不是最终的解决途径。尤其对于北方供暖的热源方式来说,燃气热电联产和冷热电叁联供既非高效,又增加电网峰谷变化,还占用了宝贵的天然气资源,各地应尽快停止发展。”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本文来源于《中国能源报》期刊2018-04-09)

逄律[8](2017)在《燃气热电(冷)联供的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同时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天然气由于其具有清洁能源的特性,所以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21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能源结构的调整,煤和石油的能源主导地位逐渐被天然气所取代,成为城市消费能源的主体,因此对于天然气在城市能源中的应用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燃气热电(冷)联供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热电(冷)联供系统的原理和几种经典模式,同时介绍了系统配置的一些基本原则,通过对比确定本文中研究的系统。其次对热电(冷)联供系统所服务的建筑进行了负荷计算,并用DeST能耗模拟软件模拟了不同类型建筑的全年动态负荷,分析其负荷特点,结合模拟结果和负荷特点绘制了热负荷延续时间图。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对供热规模进行了划分,结合不同的供热规模分别制定了两种不同的系统配置方案,一种为纯锅炉房供热系统,一种为热电(冷)联供供热系统。最后,对不同建设规模的两种系统进行了经济性评价,通过增量法,对不同供热面积、不同配置方案的系统进行对比,最终得出了本文的结论。本课题的研究对天然气在城市能源中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可以为燃气热电(冷)联供系统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从而促进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城市能源内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7-12-18)

焦小龙[9](2017)在《新疆地区天然气冷、热、电叁联供能源站规划设计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落实《天然气利用政策》、"煤改气"等国家及新疆地区相关政策,通过负荷因子法,对铁门关市核心区不同性质用地的能耗需求进行了详细的模拟、预测,并规划建设一座天然气冷、热、电叁联供能源站,满足铁门关市核心区冷、热、电用户用能需求。通过规划分析,天然气冷、热、电叁联供系统可为商业、商务等核心区域提供8.1万GJ/a的供冷量、14.5万GJ/a的供热量和1.03亿kWh/a的电力,该系统可作为铁门关市能源供应的补充,可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来源于《发电与空调》期刊2017年04期)

王怡[10](2017)在《积极发展热电联产 热电冷叁联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记者王怡报道 5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委联合印发了《循环发展引领行动》(以下简称《行动》),提出要完善城市循环发展体系,推动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能源共享,至2020年,能源产出率比2015年提高17.7个百分点。《行动》对&(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力报》期刊2017-05-08)

热电冷三联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和不连续性给城市电网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对热电联供系统而言,如何在供热的同时使发电量可调,适应可再生能源的发电特性,消纳更多的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出的间歇性的电力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的热电冷联供系统是固定热电比输出的一种系统,因为要满足供热需求必须发出一定的电力,而在同一时刻电力的不可调为可再生能源的入网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与此同时,传统的热电冷联供系统还存在着余热不能彻底回收的难题。本文针对热电冷联供系统在供热季纳入主动配电网时发出的电力难以灵活调节的问题,提出了适用于主动配电网的热电协同型热电冷联供系统,该系统能够适用于主动配电网的需求,灵活地调节发电和供热负荷,同时还能实现系统余热量的彻底回收。本文介绍了新系统的流程及特点,对系统运行特性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案例分析,在系统的可调节范围、运行能耗、经济性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电冷三联供论文参考文献

[1].赵政通,赵阳悦.燃气热电冷叁联供碳减排量计算[J].节能.2019

[2].赵玺灵,付林,甄浩然,薄纯君.热电协同型热电冷叁联供系统新流程和运行特性研究[J].区域供热.2018

[3]..实现冷、热、电叁联供四川省首个园区分布式能源项目建成投运[J].技术与市场.2018

[4].许伟琳,何浩源.我省首个园区分布式能源项目建成投运[N].四川日报.2018

[5].孙方田,王瑞祥,许淑惠.热电冷叁联供技术课程教学方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

[6].陈建泉.PVT热泵热电冷叁联供系统制冷蓄冷特性及应用性能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8

[7].卢彬,朱妍.煤电、气电优劣争议再起[N].中国能源报.2018

[8].逄律.燃气热电(冷)联供的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D].北京建筑大学.2017

[9].焦小龙.新疆地区天然气冷、热、电叁联供能源站规划设计浅析[J].发电与空调.2017

[10].王怡.积极发展热电联产热电冷叁联供[N].中国电力报.2017

论文知识图

热电冷叁联供系统物理连接图1 以煤层气为燃料的热电冷叁联供...内燃机热电冷叁联供流程图以燃气发动机为原动机的热电冷叁联供热电冷叁联供示意图以燃气轮机为原动机的热电冷叁联供

标签:;  ;  ;  ;  ;  ;  ;  

热电冷三联供论文_赵政通,赵阳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