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损耗分摊论文_张粒子,黄海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输电损耗分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力,市场,电流,灵敏度,电能,边际,系数。

输电损耗分摊论文文献综述

张粒子,黄海涛[1](2010)在《基于等效双边交易原则的双边交易边际输电损耗实用分摊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内蒙古电力交易市场方案没有计及不同交易对系统损耗影响差异的问题,结合内蒙古电力交易市场以"协商交易为主、竞争交易为辅"的特点,根据2节点间边际损耗系数相对值的比例关系与平衡节点位置无关的特点,针对双边协商交易市场模式,提出一种基于交易的边际损耗分摊方法。通过运用等效双边交易(equivalent bilateral exchanges,EBE)原则将该方法扩展应用到集中交易市场模式。该方法克服了节点边际损耗系数法分摊结果与平衡节点位置有关的问题,能够直观反映交易双方输电距离的远近,易于被市场成员理解和接受。实例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10年07期)

魏立明,张永,朱懿[2](2009)在《输电损耗分摊管理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采用以各电源(或负荷)在各支路产生的共轭电流全损耗分量法,设计和开发输电电能损耗分摊管理系统,详细描述该系统数据库的设计和核心模块的功能及实现方法.系统以Microsoft公司的Visual Basic 6.0作为开发平台,以Access2003作为后台核心数据库,MATLAB语言实现基于动态潮流的电能损耗分摊计算.利用COM组件技术,将MATLAB算法制作成动态链接库文件与Visual Basic 6.0无缝结合,实现了程序的高效开发和强大的可扩展性.该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对于输电开放后电网公司的节能运行具有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魏立明,张永,朱懿[3](2009)在《基于共轭电流全损耗分量法的输电损耗在线分摊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讨论了基于共轭电流全损耗分量法的输电损耗在线分摊计算,通过IEEE-30节点系统验证了该算法,在计算过程中采用短时分段积分的方式进行在线电能损耗分摊计算,全年的电能损耗则利用了典型运行方式来计算。该算法根据各电源对支路的使用程度计算各电源对各支路应承担的损耗,从而计算系统网损在电源中的分摊量。它反映了各电源对网络的使用程度,因此趋于合理,而且算法基于潮流计算,算法简单,计算速度快。(本文来源于《吉林电力》期刊2009年04期)

魏立明,杨松,聂昕[4](2009)在《市场环境下输电损耗分摊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力市场环境下输电损耗的计算、分摊问题,通过对输电损耗的计算、分摊的目的、意义、影响因素以及损耗分摊方法的研究现状等问题的全面阐述,分析了压入法、边际类方法、增量类方法等多种理论方法的优缺点,指出输电损耗分摊应综合考虑系统运行状态、市场框架以及用户类型等多方面因素,同时结合我国电力市场中的具体问题,探索出相对公平且为各方所能接受的损耗计算、分摊方案。(本文来源于《吉林电力》期刊2009年02期)

王海霞[5](2008)在《输电损耗分摊的方法及扩展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输电损耗分摊作为电力市场运营的基本问题之一,其应用正在不断地深入扩展,包括从最基本的以回收损耗成本为目的的分摊计算,到竞价交易时对发电报价进行网损修正,以及输电损耗补偿辅助服务购买方式等问题的研究。这些问题不仅与市场成员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而且将对系统运行与市场运营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必须得到有效解决。然而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中,对于损耗分摊问题均存在不同的意见,该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叁级电力市场体系建设过程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对广受关注、具有实用前景或已被实用的损耗分摊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以下叁项内容:基于电路理论的方法由于原理明确在理论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正交投影,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电路理论的支路潮流分解与支路损耗分摊方法,并对节点注入功率的两种等效方式的合理性进行了研究。算例表明,所得的支路潮流分解与支路损耗分摊物理意义直观清晰,结果稳定有效;将发电与负荷分别依次等效为电流源/等值导纳的等效方式更符合实际情况,更为合理,建议在使用基于电路理论的损耗分摊方法时采用该等效方式。潮流追踪法因没有直接反映输电用户在网络中的电气位置,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产生不被认同的损耗分摊结果。本文在对该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考虑节点间电气距离的潮流追踪法。以二端网络的输入阻抗度量节点间的电气距离,并以此为依据对电力系统分区,从区外区内两个层面进行潮流追踪计算损耗分摊。算例表明,该方法既保持了潮流追踪法分摊结果不会为负的特点,又能较好地体现节点在网络中的电气位置。对于边际损耗系数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市场成员难以接受其损耗分摊结果为负数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改进方法。通过基于最低汇点对发电节点损耗灵敏度、基于最高源点对负荷节点损耗灵敏度分别进行修正来消除负数,并通过对不同平衡节点下各组损耗灵敏度系数之间关系的推导,简化了计算过程。算例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消除负的损耗分摊结果,也不会产生某节点功率不为零、分摊损耗却为零的情况,同时保持了较好的经济信号。之后对所提出的叁种损耗分摊方法从整体效益最优性、个体利益均衡性、稳定性、一致性、计算简便性等多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明确各自的特点与性能,以期为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最后,在损耗分摊方法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发电报价网损修正、输电损耗补偿辅助服务购买方式两个扩展应用进行了研究。对于我国首个试运行的区域电力市场,即东北区域电力市场中的发电报价网损修正问题,从网损修正系数、修正力度、网损优化方向等多方面对两种备选方法,潮流追踪法与潮流摄动法,进行了分析比较,明确了在东北发电侧区域电力市场初期运营框架下,采用潮流追踪法对中长期集中竞价进行发电报价网损修正是适宜的;对于输电损耗补偿辅助服务购买方式,从管理角度对叁种购买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明确了各自的执行特点,并结合国外典型电力市场采用的损耗购买方式,对我国电力市场适用的损耗购买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综上,电力市场下的输电损耗分摊问题,在理论研究上仍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同时在市场建设过程中还扩展应用到一些新的问题有待解决,本文即从理论方法与扩展应用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理论方面,在总结借鉴国内外损耗分摊方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叁种损耗分摊方法,并从多方面对叁者的特点与性能进行衡量;扩展应用方面,明确了在东北区域电力市场初期采用潮流追踪法对中长期集中竞价进行发电报价网损修正是适宜的,从管理角度明确了各损耗购买方式的执行特点。以上工作可期为我国电力市场的建设与运营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8-09-01)

朱懿[6](2008)在《基于动态潮流的输电电能损耗分摊管理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的发电、输电、配电服务一体化的运营模式已经被打破。电网公司为电能生产者(独立发电厂和发电公司)和使用者(配电公司和大用户)提供输电服务,同时收取相应的费用。而输电损耗的分摊结果作输电定价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各市场成员的经济利益。因此如何对输电损耗进行公平、合理地分摊,成为各市场成员普遍关注的问题。而一套实现设定时段内电能损耗的理论计算和分摊的软件是很有必要的,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文以输电电能损耗分摊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为背景,对在线输电损耗的计算进行了改进研究。目前,分摊算法的基础通常是基于常规潮流计算方法的离线计算,具有人为指定平衡节点和断面特性,使得潮流分布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电网的运行状况。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在线计算的需要,本文提出了基于动态潮流计算的输电损耗计算算法,考虑电力系统运行时的频率调整,由多平衡机共同承担全网的不平衡功率,从而计算出更加符合实际的损耗值。最后利用IEEE-30系统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本文在较为全面综述了各种主流算法的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在线分摊计算的要求,重点研究了全损耗分量法,以各电源(或负荷)在各支路产生的共轭电流作为分摊依据,并利用短时分段积分的方法来进行电能损耗的分摊计算。最后本文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利用上述算法设计开发了输电电能损耗分摊管理系统,详细地描述该系统数据库的设计和核心模块的功能以及实现方法。系统以Microsoft公司的Visual Basic 6.0作为开发平台,以Access2003作为后台核心数据库,以MATLAB语言实现基于动态潮流的电能损耗分摊计算。利用COM组件技术将MATLAB算法制作成动态链接库文件与Visual Basic 6.0无缝结合,实现了程序的高效开发和强大的可扩展性。(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8-06-01)

陶力[7](2007)在《输电损耗分摊计算平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输电损耗分摊结果不仅直接影响各输电责任主体的经济利益,更关系到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输电损耗分摊是电力市场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虽然此前很多学者提出很多关于输电损耗分摊的算法,但在众多算法中,不能找到一个算法令所有用户满意,而且随着电力系统结构越来越复杂,其损耗分摊的计算量也日趋庞大,这导致输电损耗分摊结果输出大量数据,给网损分摊算法的选择和比较增加了很大难度。这就要求在科研工作和实际工程中有一个输电损耗分摊平台,来对现有算法进行比较,以便在现有算法中选择最优算法,或者通过平台比较现有算法,进而研究新算法。在输电损耗分摊计算时,有这样一个平台还可以保证其一定程度的公平性。本文首先介绍了压入法、基于灵敏度类算法、基于网络拓扑类算法和潮流追踪类算法等四类主流网损分摊方法,总结了各类算法的优缺点;然后分别对其典型代表算法(邮票法、灵敏度法、Z-bus算法和潮流追踪算法)的具体算法进行剖析,用C++语言进行编程,最后用Visual C++建立输电损耗分摊平台,将四个算法在同一平台下运行。实现了在同一界面下不同算法的计算,保证网损分摊公平性,这给网损分摊算法的比较和分析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针对网损分摊结果文本形式输出的不直观性,尤其是网损分摊数据较多时,对其结果的分析比较有很大难度。本文提出将可视化技术引入到网损分摊结果的显示中。网损结果输出由原来的单一的文本形式转换为电子表格形式、坐标系显示和柱形图显示相结合的形式,使网损分摊结果具有更高的直观性。表格显示的准确性和图形显示的直观性,优势互补。这给对网损分摊的研究带来很大便利。本文针对网络节点的不断增加,导致网损分摊的结果也大量增加,以致文本数据冗繁,及可视化图形不能正常显示等原因,本文将多屏显示技术引入到网损分摊结果显示中,给大系统网损分摊结果的显示提出一个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7-06-10)

吴晓蓉,谢开贵,周家启[8](2005)在《基于电流分解的输电损耗分摊双向追踪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已有的基于潮流追踪的分摊方法很难实现损耗在电源和负荷之间的公平分摊,提出虚拟发电/负荷电流的概念以及基于电流分解的输电损耗分摊双向追踪算法。通过分别追踪电流的实部和虚部,在计算虚拟发电电流在各支路中分量的基础上得到各参与者对支路电流的贡献,最终实现功率损耗的分摊。将对地导纳支路电流等效为发电电流或负荷电流,按照比例分摊原则将充电功率分摊的损耗完全分摊给电源和负荷。通过正向和反向两次追踪可实现功率损耗在所有电源和负荷之间的分摊,两者分摊损耗的比例由系统的运行方式及其在系统中的电气位置共同决定。该算法适用于联营体运营模式以及联营-双边交易共存模式的网损分摊,也可对具有环流的网络进行处理。应用IEEE-14和WSCC-9母线系统描述了该方法的计算过程,多个系统的测试结果显示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05年21期)

李雪峰,李卫东,肖宏飞[9](2005)在《非负双边交易输电损耗分摊系数的灵敏度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电力市场下网损分摊问题的处理方法中,灵敏度方法由于具有经济导向作用,受到了普遍关注。但其分摊结果中常常出现一些交易承担负值网损份额的情况,这是不公平的。因为如果没有其他交易,任一交易都必定承担正值网损,所有交易既然在使用电力网络的过程中都生成了网损,应该让它们一起承担系统网损,即平均分摊到正值的网损份额。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双边交易的使用线路网损灵敏度分摊网损的损耗分摊方法。先计算得出各交易在每条线路上的线路网损灵敏度;然后以其绝对值为依据,在各交易间分摊所有线路上的网损;最后加总,得到各交易应承担的总网损份额。以IEEE2机14节点系统的11个双边交易为例,通过对算例系统的计算、分析及比较,验证了所提算法在依据灵敏度合理分摊网损的同时,能够解决灵敏度类方法中网损份额结果存在负值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05年11期)

金球星,李卫东[10](2005)在《点对点损耗灵敏度一致的等值辐射网输电损耗分摊》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等值辐射网络分摊输电损耗是一个全新的思路。文中分析发现已有方法没有充分利用实际输电网络的结构与潮流状态,且存在以辐射网络的支路导纳为待求量去求辐射网络不能解决发电机与负荷同节点的问题。文中方法通过引入实际输电网络发电机与负荷之间的点对点损耗灵敏度,可比较充分地利用实际网络的结构与潮流状态;以辐射网络中支路上的潮流作为待求量,可解决发电机与负荷同节点问题。一个包含4台发电机6个负荷节点系统的计算结果验证了文中方法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05年10期)

输电损耗分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采用以各电源(或负荷)在各支路产生的共轭电流全损耗分量法,设计和开发输电电能损耗分摊管理系统,详细描述该系统数据库的设计和核心模块的功能及实现方法.系统以Microsoft公司的Visual Basic 6.0作为开发平台,以Access2003作为后台核心数据库,MATLAB语言实现基于动态潮流的电能损耗分摊计算.利用COM组件技术,将MATLAB算法制作成动态链接库文件与Visual Basic 6.0无缝结合,实现了程序的高效开发和强大的可扩展性.该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对于输电开放后电网公司的节能运行具有实际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输电损耗分摊论文参考文献

[1].张粒子,黄海涛.基于等效双边交易原则的双边交易边际输电损耗实用分摊方法[J].电网技术.2010

[2].魏立明,张永,朱懿.输电损耗分摊管理系统的设计[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

[3].魏立明,张永,朱懿.基于共轭电流全损耗分量法的输电损耗在线分摊计算[J].吉林电力.2009

[4].魏立明,杨松,聂昕.市场环境下输电损耗分摊方法研究[J].吉林电力.2009

[5].王海霞.输电损耗分摊的方法及扩展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6].朱懿.基于动态潮流的输电电能损耗分摊管理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2008

[7].陶力.输电损耗分摊计算平台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

[8].吴晓蓉,谢开贵,周家启.基于电流分解的输电损耗分摊双向追踪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

[9].李雪峰,李卫东,肖宏飞.非负双边交易输电损耗分摊系数的灵敏度方法研究[J].电网技术.2005

[10].金球星,李卫东.点对点损耗灵敏度一致的等值辐射网输电损耗分摊[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

论文知识图

图形分析表格的结果显示联合电网中的装机容量及联络线的输送能...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调度结构示意图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调度结构示意图坐标系下的显示

标签:;  ;  ;  ;  ;  ;  ;  

输电损耗分摊论文_张粒子,黄海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