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东山:三晋家风家训的历史传承与时代价值论文

孙东山:三晋家风家训的历史传承与时代价值论文

摘 要:三晋家风家训深受传统文明的浸润,有崇儒重教的传统风俗。在伦理向度上,三晋家风家训有浓郁的布衣功利论色彩,强调品德的责任性,注重品德的实践性。三晋家风家训有利于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有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全面梳理三晋家风家训的历史发展脉络,深入挖掘其伦理向度、精神内涵和当代价值,可以发挥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家风家训;历史传承;时代价值

家风是家族世代遗留下来的历史产物,家训是家风的言语载体与表示方式。家风家训是我国人民生活智慧的结晶,是治家理念和治家经验的总结。三晋家风家训深受传统文明的浸润,有崇儒重教的传统风俗,同时也深受晋商文化的影响。三晋家风家训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与山西地理环境、社会环境有密切关系,而且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有密切关系。在我国提倡弘扬优良家风家训的时代背景下,三晋家风家训的文化精神和当代价值值得进一步发掘。

一、三晋家风家训的历史传承

“中国虽有各种族的人,但因地理历史的关系已经结合成为一个中华民族,不可以稍有分散的趋势。中国有自然的疆域,决不能有哪一部分分离。”[1]262山西省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向来有“耕读传家、崇文重教”[2]13的优良传统。三晋家风家训在继承“血缘关联”和“道统”的流变历程中,延续着独特的文脉和血脉。

(一)三晋家风家训的文脉

文脉是传统文明的脉络。三晋家风家训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从上古传说时期开始,三晋大地就留下了许多优秀的精神文化遗产,为中国文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传闻女娲娘娘曾炼五彩石补天,据《潞安府志》记载,补天所在地就是山西的天台无影山。该山孤峰独秀,周围平整,颇有灵秀之气。上古的三位圣王尧、舜、禹曾在山西一带定都建业。大禹治水传说中的“禹凿龙门”,就发生在现在的山西运城附近。山西很多有名望、有文化底蕴的家族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家风家训。这些家风家训具有系统性、谱系性,反映了三晋地区优良的传统文化。比如,以包括族姓由来、家族迁徙、朝廷恩荣、家墓、祠宇、祀田、官爵等内容的家谱来说,中国华北地区现存的家谱,在数量上应该以山西为最多。山西名门大族在历史上数次开风气之先,将提炼而成的家风家训著录在家谱上,逐渐形成了与三晋文化密切相关的治理家族(庭)、教育子孙的传统。山西家风家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的文明融合和思想碰撞,形成了延续不断的文脉,融入了华夏儿女的血脉。

(二)三晋家风家训的血脉

血脉代表着血缘关系。华夏儿女都是炎黄子孙,原本就血脉相连。麦惠庭指出,西方人所认为的家庭仅仅关注两代之间的血缘关联,但是我国传统认为的“家”则是由两代以上的血缘关联组成的大家庭,也就是家族[3]38。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家风家训与儒家文化在“道统”上具有一致性。寓居在山西裴柏村的裴氏家族,至今已经延续2 000余年,族内子弟名流辈出,裴氏家族历史上出现过59位宰相,裴柏村因此被称为“中华宰相村”。裴氏家族人才辈出与裴家崇文重教的家风、严正的家训密切相关。为了鼓励子女上进,裴氏家规中有苛刻的要求,比如“子孙考不中秀才者,不准进入宗祠大门,要谨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知义’”[4]18。北宋时期的司马光是山西夏县人,不但编著了《资治通鉴》,而且留下了反映司马家族家风家训的《温公家范》《训俭示康》。其中,《温公家范》被称为中国古代教诲子弟的范式[5]35和治家之经典;《训俭示康》更是吸取了历史上贵族或官员的子弟一味依仗祖宗的荫庇走向颓废没落的教训,警醒司马家族子弟“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6]85。司马光在回忆人生、总结历史、期冀将来的基础上,通过家训表达了对子女及后代的关心和关爱。清代山西永宁州的于成龙,历经20余年的官场生活,以出色的政绩和廉洁的政风受到康熙的赞赏,被誉为“天下廉吏第一”。于氏家规家训以“勤耕读、尚节省,廉仕吏、存仁德”为中心要义,涵盖“勤、俭、学、善、廉”[7]4等质朴道理,不但总结了于氏先祖的精良操行,而且传承了持家的规范,泽被后人。这些家族的家风家训,汇聚成一股清流,融入了华夏民族精神血脉,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当代实践价值。

其实没什么好看的,但方玫却把那个夜晚牢牢地记在了心底,那些风,那些灯,还有,那个人。自那以后,两人间就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二、三晋家风家训的伦理向度

Liang Zhou(周亮)等人[20]采用微弧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了Cr/Al2O3吸波涂层,发现随着涂层厚度从1.3 mm增加至1.7 mm,最小反射损耗也是逐渐减小,谐振频率逐渐向低频移动,吸波效果在厚度为1.7 mm时最佳。

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开始,我国传统文化对家风就有了独到的见解。孔子的“君子仁爱”、子思的“率性中庸”、宋明儒家的“寡欲养心”等伦理思想,不仅关乎家庭、家族,而且关乎国家、社会,其“根”均在立身立德,因为只有以德为本,家庭才能幸福和谐,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三晋家风家训受到传统伦理文化观念的影响,在伦理向度上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一)浓郁的布衣功利论色彩

采用q-l种客观赋权法,对归一化后的决策矩阵内各指标一一赋权,则可以得到一个客观权重集合Ws={ Wsj∣l+1≤s≤q;1≤j≤n},权重集合内的子项同样得满足归一性和非负性的基本要求。

功利论的中心理念是“功利”,与之相关的重点范畴是“幸福、高兴”等。三晋家风家训秉持“布衣”情怀,注重“事功”“功效”,带有功利的成分,但是又与一般的功利论有所不同。三晋家风家训追求的功利不是利己自私,而是对布衣平民的功利。司马光《训俭示康》要求子弟们在行善中实现追求个人幸福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我国古代天子也有家训,目的是为了山河永固、皇权永传。比如,李世民的《帝范》云:“莫若众建宗亲而少力,使轻重相镇,忧乐是同。则上无猜疑之心,下无侵犯之虑,此封建之鉴也。”[8]141三晋家风家训具有更为深厚的以民为本的布衣情怀。司马光在《与侄帖》中说:“倍须谦恭推让,扶弱与人,不可恃赖我声势,作不公不法,搅扰官方,侵陵小民,使为乡人所厌苦。”[9]156井陉县辛庄田氏家谱编纂小组编写的《田氏家训》要求子弟“做官须有爱民心”。这些家训都警醒后代子孙为官一定要善待黎民,继承了以民为本的传统思想。有些官宦家族的家训把廉洁公平视为做官的根本操守,比如赵鼎要求子孙秉持为官廉洁的政治德行,“凡在仕官,以廉勤为本”[10]15。有些官宦家族的家训要求子弟要耐得住清贫,以“去豪华存恬淡”、宁静致远的人生态度为官一方,比如陈廷敬在《诫子孙诗》中提出“清贫耐得始求官”[11]8。这些官员的家训均含有“为官造福于民”的内在要求,折射出三晋文化的厚重内涵。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士族之特点既在其门风之优美,不同于凡庶,而优美之门风实基于学业之因袭。故士族家世相传之学业与当时之政治社会有极重要之影响。”[12]260三晋家风家训的布衣情怀不只表现在对子弟为官的规范上,还表现在对子弟社会交往的要求上。山西的很多家族都以慎重结交为家风家规。薛瑄所说的“名节大事,不可妄交非类,以坏名节”,意在警示子弟们应该与操行高尚、厚道忠信的良朋来往。司马光在《家范》说:“夫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毋正,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言也。习与不正人居之,不能毋不正,犹生长于楚,不能不楚言也。”[13]37在司马光看来,与操行不端的人交往容易使人沾染不良的习气。

(二)强调品德的责任性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儒家文化也是历代家风家训的主导思想。宋代张载认为,读书人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16]75。这四句话被后世称为“横渠四句”,集中彰显了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不但可以启发人们探寻世界的意义,找寻做人的根本,而且可以启发人们在传承文明的同时创造理想的社会生活。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17]501三晋家风家训提倡的道德操行都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提炼出的宝贵经验和深刻认识,着重教诲后辈以德立身、厚道做人。而“律己之道”和“独立担当”是三晋家风家训的精神内核。比如:灵石王氏家训要求子弟在树德方面要注重仁、义、礼、智、信的修养,并劝诫后代子孙要把道德伦理融入日常生活,自觉提高道德修养;沁水窦氏家训鼓励后代子孙要“居心宜正直光明,做事宜端正耿直”,并将“推动诚信为应物之先,强化学习为立品之本”作为家风;傅山劝诫子侄学习写字要先学习做人,要求他们正心修德;闻喜裴氏家训着重“念书明德”,旨在教导后人将读书修身作为做人之本。

(三)注重品德的实践性

责任论也称“道义论”,属于非目标论,以主体行为具有的特性或所表现的规矩作为判断行为对错的尺度。作为主体的人遵循道德伦理的原则,可以分为道德自律和道德他律。道德他律是人依托包括社会言论在内的外部力量促使自己服从于一定的社会品德标准,然而单纯的道德他律很难促使个体严格遵循伦理规范。康德指出,道德具有本质性,需要人们具有一定的自律性,“在他立法时,是不服从异己意志的”[14]53。只有对自己严格要求、做好自律的人才能从内部产生道德约束力,由被动的服从变为主动、自觉的行为[15]39。三晋家风家训在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特别强调个体道德的自我约束力。比如,晋商就十分注重修身正己,把儒家文化所倡议的孝悌忠信、仁义礼智等传统伦理规范渗透在家训之中,用以教诲后辈,使他们从小就确立崇善斥恶的价值观念,以强化他们的道德自律意识。山西忻州冯氏家族的族谱中有很多要求族中子弟承担社会责任的表述:寿山公劝戒后辈要忠孝;菊人公劝戒后辈要多学明智;冯如京要求子孙读书以忠孝为根本,要事必躬亲;冯伯高则提出人生要以忠信为基础,要能忍受外物对自己身心的考验。山西阳城张氏家族家谱对子弟们的为人处世提出了要求,比如荣兰公劝戒后辈要以孝道为先、读书为本,要厚待乡亲。有的家族谆谆劝导子弟们不要意气用事,不要奢华而要朴实,不要鄙视他人而要心胸豁达,不要心存诡计而要积累“阴德”。山西省解梁现存的孙氏族谱既有严禁子弟获取不义之财的教诲,又有对子弟为人处世要诚实守信的教导,并且明确“诚实守信”的内涵是“勿矜、勿当、勿躁、勿偏、勿自利、勿自私”。在山西平遥《冀氏宗谱》中,凯连公教导子孙经商不能沾染市侩之气,必须孝顺父母、谦让兄弟。由此可见,晋商在教育子孙修身正己方面是以安身立命、承担责任为基本原则的。晋商不仅以传统的伦理道德标准教育后辈子弟,而且善于审时度势,能够根据时代的变迁及时调整家风家训的内容和要求,以适应不断变革的社会。明清时期,鸦片流入中国,对民众毒害很深。晋商乔致庸在主持家族事务时定下家规,禁止族内子弟吸鸦片、纳妾、赌博、冶游和酗酒,要求族人要修身养性、洁身自好。与乔家一样,常龄深知鸦片对人的危害性,为了杜绝家族兄弟与后辈子孙沾染鸦片,他撰写了《鸦片烟四戒》并刻在青石上。

启用起步停车模式时的问题:在关闭发动机时,变速器内也停止供油(油泵停转)。此时所在挡位的换挡元件打开,动力啮合被中断。发动机启动时,变速器内必须恢复动力啮合,从而做好启动准备。对于8速0BK自动变速器来说,就意味着必须闭合3个换挡元件。发动机加速时,由ATF泵供应的油量不足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换挡元件施压,从而无法产生足够的动力啮合。原则上可以通过合理设计ATF泵来达到这个要求。然而这样的泵往往会在发动机低速运转时产生巨大的动力损失。为此在奥迪0BK变速器上使用一个液压脉冲式储油罐(HIS),相当于一个容积较大的蓄压装置,并由电脑来实施管理过程,这样就解决了起停模式下的问题(图3)。

三、三晋家风家训传承的当代价值

“社会不能没有规则,自由不能没有秩序,进步不能没有章法,生命发展不能没有常道”[18]。三晋家风家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规范内容,对当今社会生活仍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启发价值。

(一)三晋家风家训有利于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社会是以人为主体构成的统一体,道德规范在调节人的思想、行为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黑格尔曾经指出,中国社会的本质是家庭的关联性,“表现得更加切实而且更加符合它的观念的,便是家庭的关系。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19]114。因此,我国道德共同体的建立可以利用家庭的关联性。三晋家风家训不仅具备这种内在联系,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在强化着这种关联性。如果将三晋家风家训优良的道德思想观念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就能给人们带来多方面的启发和裨益。比如,当代社会在新旧观念的冲突下纷争不断,社会上或多或少地存在“无序混乱性的行为、内心的种种矛盾性和思想的混乱嘈杂[20]33,造成了道德堕落和信仰危机。三晋风家训关于人要严于律己、涵养身性,做操行端正、诚信忠仁之人的道德规范,如果能被当代人们吸收并付诸生活实践,将会推动社会风气的转变。再如:现代社会许多家庭忽视了优良家风的建设,对子女的道德教育有所弱化,三晋家风家训可以提供借鉴,启发人们围绕怎样的文化精神、道德伦理建设优良家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人受不良思想观念的影响,在经商中出现了品德失范和信誉缺失的现象,而晋商家训中对经商经验的总结,有助于当下人们认识到诚信品质对经营活动的重要性。

(二)三晋家风家训内含爱国爱家理念

三晋家风家训不仅为封建社会培育了一批能臣大儒,而且激励了大批的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统一、生活幸福而奋斗。三晋家风家训提倡的某些道德规范,对当今社会培育青年一代的爱国情怀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许多晋商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把“兴利天下”作为自身的责任,不仅教导家人子弟要忠君爱国,而且在国家危难之际慷慨解囊,为维护国家安定、抵御外族入侵做出了贡献。有的晋商深受“达则兼济天下”思想观念的影响,在经商成功之后回报乡梓。他们兴建义学培养人才,不仅促进了山西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为山西的社会进步储备了人才。随着时代的变迁,晋商不再占据商界的主要位置,但是他们关心国事、造福乡里的优良传统值得继承和发扬。假如当代每一位企业家、商业家都能发扬晋商造福乡里、心怀家国的优良风尚,并将之融入自己的经营活动,定能带动商界乃至社会各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当然,三晋家风家训中的爱国思想与今天我们提倡的爱国主义精神有较大的差异,但是我们只要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1]为指导,就能实现二者的有机衔接,使三晋家训家风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22]。为了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复兴山西传统文化,我们有责任全面梳理三晋家风家训的历史发展脉络,深入挖掘其伦理向度、精神内涵和当代价值,发挥三晋家风家训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罗家伦.中国人的品格[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0.

[2]黄子瑞.冯友兰学记[M].北京:三联书店,1995.

[3]麦惠庭.中国家庭改造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

[4]裴骝.裴氏家传[M].合肥:黄山书社,2018.

[5]司马光.温公家范[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

[6]司马光.训俭示康[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2.

[7]于准.于氏族规家训画本:清官于成龙家训[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8]朱明勋.中国家训史论稿[M].成都:巴蜀书社,2008.

[9]司马光.家范[M].北京:中国书店,2018.

[10]赵鼎.丛书集成初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1]刘伯伦.陈廷敬[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

[12]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M].北京:三联书店,2001.

[13]司马光.温公家范[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

[14]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5]薛勇民.走向晋商文化的深处:晋商伦理的当代阐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6]张载.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8.

[1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8]胡晓明.人文建设的三重要义[EB/OL].[2018-10-16].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51/3101027.html.

[19]黑格尔.历史哲学[M].王造时,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20]李泽厚.伦理学原理[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

[2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8(2).

[2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9(2).

The Historical Inheritance and Era Value of the Three-Jin Family Tradition and Percepts

SUN Dongshan,REN Wei
(Marxist College,Harbin Normal University,Harbin 150025,China)

Abstract:The Three-Jin family tradition and percepts have been immersed by the traditional civilization,thus there are traditional customs of advocating Confucianism and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education.In the ethics direction,the Three-Jin family tradition and percepts boast strong theory of Clothing Function,which emphasize the responsibility of connotation quality and focus on the practice of moral character.In terms of its contemporary value,it is beneficial to the formation of a good moral style and advocation of the patriotic spirit.By comprehensively sorting out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Jin family practice and exploring its ethical orientation,spiritual connotation and contemporary value may well play its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Key words:family tradition and percepts;historical inheritance;time value

中图分类号:B8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740(2019)01-0100-04

收稿日期:2019-01-22

作者简介:孙东山(1979-),男,吉林梨树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标签:;  ;  ;  ;  ;  ;  ;  ;  ;  ;  ;  ;  

孙东山:三晋家风家训的历史传承与时代价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