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霉素论文_何云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梅岭霉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霉素,梅岭,南昌,抗性,同系物,浏阳,抗药性。

梅岭霉素论文文献综述

何云龙[1](2010)在《梅岭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及其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江西农业大学校园油茶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的南昌链霉菌(Streptomyces nanchangensis n. sp. Yan et Ouyang)中可以产生两种具杀虫活性的抗生素——南昌霉素(nanchangmycin)和梅岭霉素(meilingmycin)。其中聚醚类抗生素南昌霉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已经克隆,并阐明了其合成机理;而十六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梅岭霉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并没有被完整克隆。本研究试图完整克隆梅岭霉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阐明梅岭霉素的生物合成机理。希望能为通过组合生物学方法创造新的抗生素衍生物铺平道路。从南昌链霉菌NS3226中分离得到梅岭霉素的5种组分(A-E),其中,梅岭霉素A为主组分。通过核磁共振(NMR)对梅岭霉素结构的鉴定得知,梅岭霉素A-E分别与密尔比霉素(milbemycin)α11、α13、α14、β1和β9结构相同。前期克隆的103-kb的包含部分梅岭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区域中,确定了3个I型聚酮合酶基因,负责编码梅岭霉素生物合成过程中后面11个碳链延伸反应;另外,还有3个后修饰基因和一个转录调节基因。但是,负责编码起始模块和前两个延伸模块的基因却没有找到。在梅岭霉素的结构中,C24位的甲基和C25位的羟基的存在,暗示着第一个延伸模块中包含一个甲基丙二酰辅酶特异性的AT结构域(ATp)和一个KR结构域。根据ATp和KR结构域的保守区设计一对引物,从南昌链霉菌NS3226中扩增出了一条1.4kb的DNA片段,并与阿维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的延伸模块1有很高的同源性。这样就克隆到了一个编码一个起始模块和两个延伸模块的PKS基因meiA1,并且其下游紧跟着一个C5-O-甲基转移酶基因meiD。meiA1位于前期测序的区域下游约55kb的位置, meiA1的缺失突变导致梅岭霉素不能合成,证明它与梅岭霉素生物合成相关。而对55kb的间隔区的一系列缺失突变,证明该区域与梅岭霉素生物合成不相关。另外meiD的缺失突变导致梅岭霉素中带甲基的两个组分D和E消失,证明MeiD负责催化梅岭霉素C5位羟基的甲基化修饰。通过meiR的基因缺失和回补实验,证明它编码的MeiR蛋白是梅岭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中调节转录的正调节因子。同时,从南昌链霉菌NS3226中克隆了一个adpA的同源基因adpAn。adpAn的缺失导致梅岭霉素不能合成,而南昌霉素的生物合成不受影响。通过定点突变使梅岭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的DH7结构域失活后,突变株中不再产生梅岭霉素,而产生一系列可能的13-羟基梅岭霉素。将阿维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负责齐墩果糖合成和转移的基因aveBI-aveBVIII导入DH7的突变菌株,但没有检测到带有齐墩果糖的梅岭霉素衍生物。通过基因缺失和回补实验,证明nanM是南昌链霉菌NS3226中南昌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的甲基转移酶基因,负责在L-rhodinose的C4'甲基化修饰。从nanM的缺失突变株HYL14中分离出了新产物,并通过NMR对结构进行鉴定证明为去甲基南昌霉素。用同样的方法证明nanG5编码糖基转移酶,催化南昌霉素糖苷配基C19位的糖基化。从nanG5的缺失突变株HYL6中分离出了新产物,并通过NMR对结构进行鉴定证明为去糖基南昌霉素。生物活性测定显示,去甲基南昌霉素和去糖基南昌霉素对Bacillus cereus1126的抑制作用都比南昌霉素弱。因此,南昌霉素的C4'位的甲基化和C19位的糖基化对其活性至关重要。在克隆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运用PCR扩增技术对链霉菌基因组文库进行递缩法筛选、以克隆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新方法。依次以96孔培养板整板混合质粒、单排混合质粒和单个菌落为模板进行PCR扩增,以逐步递缩的方式定位包含目的基因的克隆。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菌落原位杂交方法相比,具有简单、快捷、准确率高的优点。(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0-03-01)

黄林,涂晓赟,高勇生,涂国全[2](2008)在《梅岭霉素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多种毒力作用测定了梅岭霉素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梅岭霉素对小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远高于同类对比药剂阿维菌素、多杀菌素和浏阳霉素,梅岭霉素对小菜蛾幼虫的LC_(50)是浏阳霉素的1701~35883倍,且其毒力随着幼虫龄期的增长而降低;梅岭霉素以触杀作用为主,同时具有较好的胃毒作用和一定的内渗作用,但无熏蒸作用和内吸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二届全国农业微生物研究及产业化研讨会》和《第十一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和内蒙古微生物学会2008年会》论文摘要》期刊2008-06-01)

涂晓嵘,涂晓赟,黄林,高勇生,涂国全[3](2008)在《梅岭霉素对二斑叶螨和昆虫的杀虫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了梅岭霉素等4种杀虫抗生素对二斑叶螨成螨、若螨和其他8种昆虫的毒力以及对二斑叶螨杀卵作用,结果表明:梅岭霉素、阿维菌素、多杀菌素对二斑叶螨雌成螨的毒力分别为浏阳霉素的1298倍、698倍和517倍;对(本文来源于《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二届全国农业微生物研究及产业化研讨会》和《第十一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和内蒙古微生物学会2008年会》论文摘要》期刊2008-06-01)

程新,魏赛金,江莉,涂国全[4](2007)在《梅岭霉素检测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梅岭霉素(Meilingmycin)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紫外检测法(UV)和杀蚕生物活性检测法(BA)的研究,分别建立了梅岭霉素HPLC法、UV法和BA检测方法。通过叁种检测法之间的相关性回归分析,叁种检测方法相互呈直线关系。12个不同发酵单位的梅岭霉素发酵样品,分别采用HPLC法、UV法和BA法进行梅岭霉素发酵单位检测,对结果的进一步分析表明:UV法与HPLC法相比测定误差6.28%;BA法分别与HPLC法和UV法检测结果相比,其误差分别为10.48%和3.95%。(本文来源于《江西植保》期刊2007年03期)

王平,庄英萍,储炬,张嗣良[5](2005)在《侧链前体3,3-二甲基丙烯酸对梅岭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梅岭霉素发酵过程中添加其主要组分M B 1所拥有的侧链前体-3,3-二甲基丙烯酸,使M B 1效价及其在总组分中的比例得到大幅度提高,达到提高产量并控制组分的目的。本文还对侧链前体的添加方式、添加时间以及添加浓度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0h时添加6mm ol/L的侧链前体其产量最高,M B 1效价比对照高出43%,其在总组分中的比例达到了52.7%。(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05年10期)

李瑞娟,王开运,夏晓明[6](2005)在《二斑叶螨对梅岭霉素和溴虫腈的抗性选育及其解毒酶活力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温室内模拟田间药剂的选择压力,用梅岭霉素和溴虫腈对二斑叶螨 Tetranychus urticae 以浸渍法逐代处理,选育其抗性种群,评价其抗性风险性。结果表明,选育至12代,对梅岭霉素抗性增长到9.2倍,对溴虫腈抗性增长到10.0倍。酶抑制剂和离体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二斑叶螨对梅岭霉素的抗性可能与羧酸酯酶、多功能氧化酶解毒作用的增强和药剂对害螨体壁穿透性降低有关;而药剂对害螨体壁穿透性降低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及酯酶代谢作用的增强可能是二斑叶螨对溴虫腈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王平,庄英萍,储炬,张嗣良[7](2005)在《铵离子对梅岭霉素生物合成的调控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考察不同浓度的硫酸铵对梅岭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证实在低浓度下,硫酸铵可以促进梅岭霉素的生物合成,当其浓度大于5mmol L时,菌丝生长和产物合成均受到抑制,而耗糖速率却随着铵离子的浓度增大而增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测定了与梅岭霉素生物合成和糖代谢过程密切相关的6种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较高浓度的铵离子对6_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柠檬酸合成酶、琥珀酸脱氢酶以及脂肪酸合成酶的活性均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对缬氨酸脱氢酶和甲基丙二酰CoA羧基转移酶的活性进行抑制,由此产生的结果一方面是HMP途径和TCA循环得到了加强,促进了菌体的初级代谢,另一方面则是梅岭霉素生物合成所需前体的来源受到限制,从而造成了梅岭霉素的低产(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郑华淦,庄英萍,郭美锦,储炬,张嗣良[8](2005)在《梅岭霉素的分离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南昌霉素在较低pH介质中加热时易降解而梅岭霉素较稳定的性质,结合溶剂萃取法除去杂质,纯化梅岭霉素。经全波长扫描、HPLC和质谱分析等,推测梅岭霉素同系物的分子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2005年05期)

郭峰,程新,陈其亮,涂国全[9](2004)在《梅岭霉素产生菌的微波诱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微波对梅岭霉素产生菌进行了微波育种,获得梅岭霉素生产能力高于出发菌株73%的W4-311。该菌株经多次传代,遗传性状保持稳定。(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4期)

李瑞娟[10](2004)在《二斑叶螨对梅岭霉素的抗性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梅岭霉素、溴虫腈两种药剂对二斑叶螨进行抗性选育;研究了二斑叶螨对梅岭霉素和溴虫腈的抗性发展规律;测定了抗梅岭霉素品系、抗溴虫腈品系和抗阿维菌素品系对几种常用药剂的交互抗性;并对二斑叶螨的抗梅岭霉素品系和抗溴虫腈品系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系统研究了叁种药剂对二斑叶螨抗性品系在雌成螨寿命、产卵量、卵历期、孵化率和后代若螨存活率等方面的影响;并研究了寄主植物对二斑叶螨抗性的影响,以及不同发育阶段对二斑叶螨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0种药剂分别测定二斑叶螨成螨和若螨的毒力得出,梅岭霉素、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和溴虫腈,对成螨LC50值分别为0.0286mg·L-1、0.0443mg·L-1、0.7189mg·L-1和3.7125mg·L-1,其毒力分别为双甲脒的13762倍、8885倍、547倍和106倍;梅岭霉素、阿维菌素和溴虫腈,对若螨LC50值分别为0.01372 mg·L-1、0.0414mg·L-1 和3.5022 mg·L-1,毒力分别为氧乐果的24687倍、818.4倍和96.7倍。梅岭霉素、阿维菌素、甲维盐和溴虫腈是防治二斑叶螨的高效药剂。二斑叶螨对梅岭霉素和溴虫腈的抗性发展速度均较快,选育到12代,对梅岭霉素的抗性达9.2倍,对溴虫腈的抗性达10.0倍,均已形成了稳定的抗性品系。用对比药剂阿维菌素选育至9代,抗性达5.8倍。证明二斑叶螨对梅岭霉素、溴虫腈和阿维菌素容易产生抗性。3、梅岭霉素品系对甲氰菊酯已产生明显的交互抗性,抗性达5.4倍;该品系对氧乐果有一定的负交互抗性现象,抗性为0.7倍;对阿维菌素、哒螨灵、叁氯杀螨醇也有一定的交互抗性,但程度不大,分别达3.1倍、3.2倍和3.8倍;对溴虫腈、叁唑锡、双甲脒未表现明显的交互抗性。溴虫腈品系对梅岭霉素和叁唑锡的交互抗性不显着,但对甲氰菊酯和双甲脒则表现出显着的负交互抗性现象,抗性仅分别为0.2倍和0.3倍;该品<WP=8>系对阿维菌素、哒螨灵、氧乐果、叁氯杀螨醇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负交互抗性现象,抗性分别为0.7倍、0.7倍、0.5倍和0.6倍。阿维菌素品系对叁氯杀螨醇已产生明显的交互抗性,抗性达5.1倍;该品系对梅岭霉素、溴虫腈也有一定的交互抗性,抗性分别为3.1倍、2.9倍;对哒螨灵、叁唑锡、甲氰菊酯的交互抗性不明显;但该品系对双甲脒有显着的负交互抗性现象,抗性为0.3倍。4、二斑叶螨对梅岭霉素抗性的主要机制是羧酸酯酶、多功能氧化酶解毒作用的增强和药剂对害螨体壁穿透性降低;对溴虫腈的抗性与药剂对害螨体壁穿透性降低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酯酶代谢作用的增强有关。5、酯酶同工酶电泳酶谱显示,二斑叶螨敏感品系和抗溴虫腈品系和抗梅岭霉素品系均有比较明显的叁条酶带,叁个品系中相同同工酶谱带的Rf基本相同,只是颜色深浅不一,抗溴虫腈品系的其中一条颜色较深,Rf=0.4889,另外两条颜色较浅,分别为0.4375和0.5422;抗梅岭霉素品系的其中两条颜色较深,Rf=0.4889和Rf=0.0.5422,另一条颜色较浅,为0.4375。说明二斑叶螨敏感品系和梅岭霉素和溴虫腈抗性品系之间只有量的变化,而无质的变化。6、抗性品系的生物学特性也与敏感品系不同,与敏感品系相比,抗性品系雌成螨寿命延长,产卵量、卵的孵化率提高,卵历期缩短;但其后代若螨存活率降低,药剂的选择对二斑叶螨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产生有利的刺激作用。7、二斑叶螨取食不同的寄主植物对药剂的敏感性有显着影响,梅岭霉素抗性品系取食棉花、花生和苹果的抗性分别为9.2倍、6.6倍和4.8倍,取食苹果对抗药性表达有不利性;阿维菌素抗性品系取食棉花、花生和苹果的抗性分别为6.6倍、1.5倍和1.3倍,取食花生和苹果对抗药性表达有十分显着的不利性;溴虫腈抗性品系取食棉花、花生和苹果的抗性分别为10.0倍、8.1倍和7.7倍,取食花生和苹果对抗药性表达都比棉花差。(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04-05-01)

梅岭霉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采用多种毒力作用测定了梅岭霉素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梅岭霉素对小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远高于同类对比药剂阿维菌素、多杀菌素和浏阳霉素,梅岭霉素对小菜蛾幼虫的LC_(50)是浏阳霉素的1701~35883倍,且其毒力随着幼虫龄期的增长而降低;梅岭霉素以触杀作用为主,同时具有较好的胃毒作用和一定的内渗作用,但无熏蒸作用和内吸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梅岭霉素论文参考文献

[1].何云龙.梅岭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及其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

[2].黄林,涂晓赟,高勇生,涂国全.梅岭霉素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研究[C].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二届全国农业微生物研究及产业化研讨会》和《第十一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和内蒙古微生物学会2008年会》论文摘要.2008

[3].涂晓嵘,涂晓赟,黄林,高勇生,涂国全.梅岭霉素对二斑叶螨和昆虫的杀虫活性研究[C].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二届全国农业微生物研究及产业化研讨会》和《第十一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和内蒙古微生物学会2008年会》论文摘要.2008

[4].程新,魏赛金,江莉,涂国全.梅岭霉素检测方法的研究[J].江西植保.2007

[5].王平,庄英萍,储炬,张嗣良.侧链前体3,3-二甲基丙烯酸对梅岭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5

[6].李瑞娟,王开运,夏晓明.二斑叶螨对梅岭霉素和溴虫腈的抗性选育及其解毒酶活力变化[J].植物保护学报.2005

[7].王平,庄英萍,储炬,张嗣良.铵离子对梅岭霉素生物合成的调控效应[J].微生物学报.2005

[8].郑华淦,庄英萍,郭美锦,储炬,张嗣良.梅岭霉素的分离纯化[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5

[9].郭峰,程新,陈其亮,涂国全.梅岭霉素产生菌的微波诱变[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

[10].李瑞娟.二斑叶螨对梅岭霉素的抗性风险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04

论文知识图

阿维菌素和梅岭霉素生物合成基...南昌霉素和去甲基南昌霉素的生测比较梅岭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结构...红霉素糖苷配基6-脱氧红霉内酯B合成...通过LC-MS对南昌链霉菌野生和突变株H...调取的5个阳性科斯质粒的重迭图

标签:;  ;  ;  ;  ;  ;  ;  

梅岭霉素论文_何云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