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庭认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当庭认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当庭认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证据,刑事诉讼,刑事案件,刑案,主义,能力,程序。

当庭认证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王甘霖,汤嘉琪[1](2018)在《当庭认证与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改革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问题的重大决定》明确提出"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改革制度",这是将刑事审判推向技术化,是我国司法进程的重大突破。当庭认证在我国的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中,它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如何将当庭认证更好地落到实处?笔者将立足以上几点进行深入研析。(本文来源于《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期刊2018年05期)

卢炳文,卢幸[2](2016)在《繁简分流 简案快审》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解决审判领域案多人少、诉讼效率低、办案周期长这个难题?近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承担广西刑事案件“繁简分流、简案快审”改革试点的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梧州市中院),以辖区的万秀区人民法院和岑溪市人民法院为改革先行试验田,积极探索实践,通过建立联动(本文来源于《中国改革报》期刊2016-12-23)

梁坤,陶树声[3](2010)在《刑事审判当庭认证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问题的提出"醉驾"无疑是2009年中国司法的一大关键词。胡斌、孙伟铭等案件引起了司法界和广大民众的极大关注,对于这些案件,是否存在花钱买刑、以危险方法危(本文来源于《人民司法》期刊2010年15期)

龙慧峰,唐正祥[4](2010)在《刑事当庭认证规则的理论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刑事当庭认证规则是刑事当庭认证的基础和必要保证,本文在分析我国刑事当庭认证规则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刑事当庭认证规则应以证据能力认证规则为主的观点。(本文来源于《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期刊2010年01期)

陈彦[5](2009)在《当庭认证应作为庭审改革的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民事诉讼中法官认证的方法一般分为当庭认证和庭后认证两种形式。当庭认证是指主持庭审的法官对于一方当事人提交并经过对方质证的证据,在法庭上当即做出采信与否的认证。而庭后认证是指法官对于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不是庭审中认证,而是在庭审后进行的认证。这种方式一般是(本文来源于《江苏经济报》期刊2009-05-27)

韩爱芹,刘建录[6](2007)在《当庭认证的类型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庭认证是心证公开和审判公开的重要途径,其对提升司法权威、定分止争和维护使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理论界对当庭认证的含义没有取得统一认识,因而现有立法也没有对当庭认证作出肯定。(本文来源于《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期刊2007年03期)

孙江宁[7](2007)在《刑案当庭认证应把握好叁种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当庭认证因认定证据内容的及时性、联系案件事实的紧密性、强化庭审效果的直观性以及创造当庭宣判条件的有效性而备受重视,成为考核法官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然而,应当看到的是,刑事案件当庭认证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思维判断过程,涉及到证据本身的认知、证据相互关系的(本文来源于《江苏法制报》期刊2007-07-19)

吴小红[8](2007)在《论刑事审判中的当庭认证》一文中研究指出证据制度是诉讼制度的灵魂,证据制度的核心问题是证据的认定,认定证据是证据运用最重要的一环,其正确与否直接决定案件的处理结果。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订实施后,在推进刑事审判方式改革过程中,当庭认证被作为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目标提出来。当庭认证在刑事审判制度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现行《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对当庭认证的内涵、内容、原则、标准、方式、规则、程序以及当庭认证的制度保障等均缺乏明确的规定,需要进一步界定。对于如何实现当庭认证,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有不同的理解。在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经历多年的理论争鸣和实践摸索之后的今天,当庭认证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当前在刑事诉讼中构建完备的当庭认证体系已非常必要,改革势在必行。当庭认证是指审判人员(含陪审员)在审判过程中,基于控辩双方提供的和人民法院自行调查收集的经过当庭质证的所有证据,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方式、规则,进行分析、研究、审查、核实、判断、鉴别其真伪,在法庭上公开确认其证据能力与证明力的一种诉讼活动。我国司法实务中当庭认证存在的问题较多,具体操作较为混乱,作者本着解决实际问题的宗旨,对我国刑事审判中当庭认证的制度构建的各要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当庭认证的内涵、主体、内容、方式、规则、标准、原则及其保障措施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论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为立法完善和司法改革作一些理论上的铺垫。(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07-04-30)

郑金莲[9](2006)在《关于我国刑事诉讼当庭认证制度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庭认证制度作为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但诉讼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对当庭认证制度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解,司法实践中也出现了操作上的困难。我们必须走出各种误区,对当庭认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庭认证制度的完善进行思考。(本文来源于《前沿》期刊2006年05期)

郭小冬,陈朝晖[10](2005)在《关于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当庭认证制度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认证的过程就是法官对于证据材料的证据力和证明力的认定过程。认定的对象不同,其认定的主体、时间、方式等也应当有所差别。目前我国法院系统有关认证的做法,是司法改革中各法院自行实践的结果。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和明确的法律规定,庭审认证极不统一,影响了认证制度的法律效果。(本文来源于《河北法学》期刊2005年04期)

当庭认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如何解决审判领域案多人少、诉讼效率低、办案周期长这个难题?近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承担广西刑事案件“繁简分流、简案快审”改革试点的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梧州市中院),以辖区的万秀区人民法院和岑溪市人民法院为改革先行试验田,积极探索实践,通过建立联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当庭认证论文参考文献

[1].王甘霖,汤嘉琪.当庭认证与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改革制度[J].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2018

[2].卢炳文,卢幸.繁简分流简案快审[N].中国改革报.2016

[3].梁坤,陶树声.刑事审判当庭认证实证研究[J].人民司法.2010

[4].龙慧峰,唐正祥.刑事当庭认证规则的理论构建[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10

[5].陈彦.当庭认证应作为庭审改革的方向[N].江苏经济报.2009

[6].韩爱芹,刘建录.当庭认证的类型探讨[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7

[7].孙江宁.刑案当庭认证应把握好叁种关系[N].江苏法制报.2007

[8].吴小红.论刑事审判中的当庭认证[D].湘潭大学.2007

[9].郑金莲.关于我国刑事诉讼当庭认证制度的思考[J].前沿.2006

[10].郭小冬,陈朝晖.关于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当庭认证制度的思考[J].河北法学.2005

标签:;  ;  ;  ;  ;  ;  ;  

当庭认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