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的思考

初中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的思考

高燕四川省简阳市董家埂乡龙云九义校641400

阅读是语文之本,是托起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支柱。阅读教学是最具有创造潜力的教育手段,它可以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了解人物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具体教学建议是:“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逐步让学生学会精读、略读、浏览以及诵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一、领会“以读为本”的内涵。

有人说“以读为本”即是“以读为主”,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多读,把读书作为主要的活动方式。我认为这一认识有些片面肤浅。“以读为本”中“本”字的原意是“草木的根”,引申为“根基、根源”,进一步引申为“本源、本质、本色……”常见的阅读教学活动方式有讲、思、读、议、导、练。讲,是因读“遇难求解”而生;思,是因读“遇疑解惑”而生;议,是因读“有感而发”而生;导,是因读“顺思疏导”而生;练,是因读“有所得,求巩固”而生。由此可见:没有“读”,其它教学活动就无法产生。事实上,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培养了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学生在读中学读,读中会读,最终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产生了浓厚的读书兴趣,因此,“读”是阅读教学的本质回归。

由此,我认为“以读为本”的含义概括起来应该是:阅读教学中遵循阅读教学的客观规律,以“读”为主线,把“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读”是阅读教学的本质,语文课倡导“多读”。

1.保证时间,加强实践

语文是母语学习的课程,而母语的掌握不是靠传授、灌输来实现的,它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实践积累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为此,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尽量做到了“精讲”、“巧练”,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多读。我的一堂语文课,学生阅读的时间力求保证在20分钟以上,每天至少保障学生能有半个小时以上的课外阅读时间。由于我们乡村学校教学设施简陋,没有规范的图书阅览室,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条件上受到了限制。我充分利用了班上的图书角,在班上搜集有益的课外读物,学生相互借阅、传阅。在每周五,定期举行读书活动,针对读书目的、读书兴趣、读书方法、读书习惯等问题,开展读书讨论会、读书交流会、读书朗诵会、读书心得征文、读书笔记展示、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一直坚持至今。让学生在读书活动中自主练就了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学会了精读、略读和浏览读的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2.提出要求,提高质量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由地读,并不是信马由缰,放任自流;相反,放学生多读,不只是量的积累,更是质的飞跃。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在读的方法上要求学生做到:“精读”熟读精思,“略读”博览群书,“浏览”涉猎捕物。在读的方式上要求学生:默读要做到能思考、动笔画、讲速度;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诵读鼓励学生敢于超越文本,即在探索课文深层意蕴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加入自己的语言进行信息加工。在课堂外,倡导学生扩展性阅读,让学生以语文教材为核心,辐射到阅读相关的作品。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利用网络阅读(在课前预习中,让他们在网上查阅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汇报各自所获),学生通过在网上阅读,学到了教材以外的知识。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中,要求学生做读书摘要、写读书心得。这样天长日久,逐步提高,学生养成了会读书的好习惯,从而使“多读”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3.形式多样,有的放矢

无论课堂内还是课堂外,采用丰富多彩的读书形式,营造充满情趣的读书氛围,不仅能引起学生对读物的关注,而且还能使学生对读书活动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投入到读书实践中去。如何合理科学地安排读,既能让形式多样的读书方式丰富课堂,又能让学生的读起到独到的作用,这也是值得研究的。我认为,课堂内,默读能促进深入思考,朗读能促进彼此感染,个别读能引起注意,自由读能尊重个别差异,配乐读能渲染气氛,分角色读能进入情境,领读能满足自尊,赛读能激励竞争,轮读能增强节奏,齐读能抒发共鸣……在课外,独自阅读有利于细细品味,伙伴同读便于讨论交流……以上形式必须根据阅读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来选用,而好多语文教师忽视了“读”在课堂上的巧妙设计,教师安排随心所欲,学生读也漫无目的,“多读”就成了“滥读”。事实上,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不仅能激发兴趣、渲染课堂,更能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中智力和情感得到同步启发。

语文阅读教学呼唤“读”回归本位,让“读”不再只是一种学习的形式和手段,还应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奋斗目标;让读不仅仅成为学生求学的技能,还应成为学生的内在素养。著名作家梁晓声说过:“‘读’是一种幸福。”工作在一线的教师们,不要让你滔滔不绝的讲解声淹没了学生琅琅的读书声,要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幸福,使他们受益无穷。

标签:;  ;  ;  

初中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