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丙基变性淀粉论文_李令金

导读:本文包含了羟丙基变性淀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淀粉,丙基,交联,丙醇,心硬,性能,魔芋。

羟丙基变性淀粉论文文献综述

李令金[1](2018)在《空心硬胶囊用酸解羟丙基复合变性淀粉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心硬胶囊可实现药物等活性成分的口服,在医药、保健品以及食品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前市场上制备空心硬胶囊的主要原料是明胶,但由于毒胶囊事件的爆发以及受到素食主义和宗教信仰等文化因素影响,明胶空心硬胶囊的生产与应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限制。淀粉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资源,具有来源广泛、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因而,淀粉基植物空心硬胶囊的开发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本论文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调控酸解时间和环氧丙烷添加量,制备不同取代度的酸解羟丙基复合变性淀粉。通过研究酸解羟丙基复合变性淀粉的流变特性、凝胶特性以及淀粉薄膜性能,与明胶特性相比,筛选出满足制备空心硬胶囊性能要求的酸解羟丙基复合变性淀粉,并通过胶凝剂、塑化剂等助剂的添加以及制备工艺的优化,研制出性能优良的淀粉基植物空心硬胶囊。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结合空心硬胶囊传统制备工艺中对囊材性能的需求,制备不同取代度酸解羟丙基复合变性淀粉,并考察取代度与理化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酸解时间和环氧丙烷添加量的增加,均能有效降低胶液黏度,并赋予胶液良好的剪切稳定性。酸解变性更有助于改善淀粉胶凝性能,且当酸解时间为5 h时,样品呈现出最佳的胶凝特性。通过分析样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及其凝胶微观网络结构,发现当酸解时间为5 h,环氧丙烷添加量为淀粉干基用量的8%(w/w)时,淀粉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分布较为均一,且具有一定亲水特性,形成较为均一、致密的凝胶网络结构。论文进一步研究了淀粉薄膜的相关特性,结果表明:羟丙基变性能显着改善淀粉薄膜的持水性和柔韧性,酸解变性则赋予薄膜更好的机械强度。通过对复合变性淀粉薄膜溶解度、机械性能和持水特性的考察,确定制备淀粉基植物空心硬胶囊原料的反应条件为:酸解时间5 h,环氧丙烷添加量为淀粉干基用量的8%(w/w)。其次,探究了凝胶助剂和塑化剂对复合变性淀粉胶凝特性和薄膜特性的影响。相比于Na_2SO_4、柠檬酸钠(SC)和NaCl而言,KCl对淀粉胶凝以及薄膜性能的改善效果最为显着。论文通过分析淀粉络合能力和Zeta电位,进一步探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盐协同促进淀粉胶凝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SDS通过与直链淀粉的螺旋内腔结合,形成一种与卡拉胶结构相似的复合物,并通过与盐离子发生静电相互作用而聚集。甘油作为淀粉薄膜的塑化剂,当其添加量较低时,淀粉薄膜机械性能和持水特性较差;随着甘油添加量增加,薄膜的柔韧性和持水力得到提高,机械强度则显着降低。综合比较,选择SDS和KCl作为胶凝助剂,且SDS和KCl的添加量分别为0.24%(w/w)和0.57%(w/w)时,复合变性淀粉的胶凝特性和薄膜性能最佳。最后,论文以空心硬胶囊的崩解时限、松紧度和脆碎度为评价指标,优化了淀粉基空心硬胶囊制备过程中的胶液浓度和保胶温度。结果显示胶液浓度直接影响胶液黏度以及加工特性;而保胶温度则与蘸胶过程中模具表面温度变化快慢有关,进而影响模具上胶层形成厚度。此外,胶液浓度和保胶温度均影响胶液黏度以及空心硬胶囊厚度、硬度和崩解时限。当胶液浓度高于20%(w/w)时,淀粉基空心硬胶囊的松紧度指标均符合中国医药包装协会标准要求;当胶液浓度低于22%(w/w)或保胶温度高于55°C时,淀粉基空心硬胶囊的崩解时限均小于10 min。综合以上因素,最终确定空心硬胶囊制备工艺参数为胶液浓度22%(w/w)、保胶温度55°C。(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8-06-01)

孙健,雷小涛,徐焱春,徐振明,田志宏[2](2016)在《羟丙基变性淀粉在魔芋豆腐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羟丙基变性淀粉DY-F-01和DY-C分别添加到魔芋精粉中制作魔芋豆腐,以凝胶强度和析水率为指标,探讨不同添加比例的变性淀粉用于改善魔芋豆腐的品质,结果表明DY-F-01添加比例为5%~15%,DY-C添加比例为80%~100%能明显增强魔芋豆腐的强度和持水性,且对魔芋豆腐的色泽和口感有较明显的改善。(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6年11期)

谢晓明,夏槐天,何飞燕,蔡卓福,黄全钦[3](2016)在《高粘度羟丙基复合变性淀粉的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木薯原淀粉作为主要原料,通过醚化和交联复合变性,制备出了具有较好保水性和冻融稳定性的高粘度羟丙基复合变性淀粉。此外,该产品还具有耐热、耐酸和抗剪切等优点。通过对产品制备反应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比对,确定最佳的工艺路线为:Na2SO4用量10%,Na OH用量1.0%,反应温度45℃,环氧丙烷的用量和反应时间可根据实际需要、产品反应程度而定。交联剂叁偏磷酸钠用量0.03%,反应p H值11,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可根据实际需求、产品反应程度而定。(本文来源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何敏恒,张瑞瑞,刘信嘉,魏中华[4](2015)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羟丙基变性淀粉中氯丙醇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PE-GC-MS)检测羟丙基变性淀粉中氯丙醇(1-氯-2-丙醇和2-氯-1-丙醇总量)的快速定量和确证方法。样品经水提取,固相萃取净化,衍生化后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内标法定量。该方法回收率在91.5%~99.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3.28%~3.57%。检出限优于国标方法,结果准确、操作简便,可用于羟丙基变性淀粉中氯丙醇的检测。(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5年13期)

曹余,何绍凯,田映良,孙琛,郭振福[5](2015)在《玉米交联羟丙基复合变性淀粉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糯玉米淀粉为原料,环氧丙烷为醚化剂、叁偏磷酸钠为交联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无水硫酸钠为膨胀抑制剂,采用湿法工艺制备不同取代度和交联度的交联羟丙基复合变性淀粉,并对复合变性淀粉的耐酸性、耐盐性、透明度、冻融稳定性特性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变性淀粉的透光率、耐酸性、耐盐性、冻融稳定性受产品取代度和交联度影响较大,耐酸性、耐盐性、冻融稳定性随着取代度的升高而增强,透光率随着交联度的升高而降低。(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5年02期)

邓丹丹[6](2014)在《交联羟丙基羧甲基变性淀粉的制备及其在壁纸胶粘剂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对原淀粉进行交联、羟丙基化、羧甲基化叁元变性制备交联羟丙基羧甲基复合变性淀粉。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羟丙基淀粉、交联羟丙基淀粉和羟丙基羧甲基淀粉的制备工艺,对羟丙基淀粉、交联羟丙基淀粉、羟丙基羧甲基淀粉和交联羟丙基羧甲基淀粉的性质进行了测定,对其淀粉颗粒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该复合变性淀粉在壁纸胶粘剂中的应用。对玉米淀粉进行了羟丙基化处理,得到了羟丙基淀粉,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乙醇用量、氢氧化钠和环氧丙烷用量对淀粉羟丙基化反应的影响,并从增加羟丙基取代度的角度由单因素实验得到了制备羟丙基淀粉的最优条件:反应时间20h,反应温度65oC,乙醇与淀粉配比3:1(m/m),催化剂氢氧化钠浓度占淀粉干基质量的3.0%,环氧丙烷与淀粉配比3:1(m/m),所得产物摩尔取代度为0.3914。对羟丙基淀粉进行了交联处理,得到了交联羟丙基淀粉,从增加交联度的角度由单因素实验得到了制备交联羟丙基淀粉的最佳合成工艺为:反应时间4h,反应温度50oC,催化剂氢氧化钠浓度占淀粉干基质量的0.9%,交联剂用量占淀粉干基质量的0.05%,所得产物交联度为2.53mL。另外,利用一步法对玉米淀粉进行了羟丙基化和羧甲基化处理,得到了羟丙基羧甲基淀粉,并从增加粘度的角度由单因素实验得到了制备羟丙基羧甲基淀粉的最佳合成工艺为:反应时间10h,反应温度60oC,一氯乙酸用量占淀粉干基质量的25%,催化剂氢氧化钠浓度占淀粉干基质量的21%,环氧丙烷/淀粉=1.5:1(m/m),所得产物羟丙基摩尔取代度为0.0595,羧甲基取代度为0.3069,粘度为6527mPa.s。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等对玉米原淀粉、羟丙基淀粉、交联羟丙基淀粉、羟丙基羧甲基淀粉和交联羟丙基羧甲基淀粉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红外分析表明-O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加强,同时在1603、1421、1328cm-1处出现了-COO-对称与不对称特征吸收峰。复合改性反应并不改变淀粉晶体类型,但交联、羟丙基化和羧甲基化反应均使得相对结晶度下降。复合变性前后淀粉的表观形貌变化,证实了淀粉其反应不仅发生在淀粉颗粒表面,也发生在淀粉颗粒内部。讨论了改性淀粉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交联羟丙基羧甲基淀粉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冻融稳定性和流变性。研究了复合改性淀粉在壁纸胶粘剂中的应用,通过对涂抹了胶粘剂的壁纸进行湿粘性、干粘性和滑动性的分析,结果表明羟丙基羧甲基淀粉和交联羟丙基羧甲基淀粉具有良好的特性,说明此复合变性淀粉的应用效果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此复合变性方法是提高玉米淀粉应用价值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4-06-03)

唐洪波,马冰洁[7](2008)在《酸解羟丙基复合变性淀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以盐酸为酸解剂,环氧丙烷为醚化剂,无水硫酸钠为膨胀抑制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对酸解羟丙基复合变性淀粉的制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环氧丙烷用量、无水硫酸钠用量、氢氧化钠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醚化反应的影响。采用流度计测定酸解淀粉的酸解度,分光光度计测定酸解羟丙基复合变性淀粉的取代度。试验结果表明,盐酸用量增大,酸解淀粉的黏度显着减小;增加环氧丙烷和氢氧化钠用量,升高反应温度和增加反应时间均有利于增大酸解羟丙基复合变性淀粉的取代度。(本文来源于《粮油加工》期刊2008年09期)

何丽萍,韦丙前,贺均林[8](2008)在《阳离子羟丙基双变性淀粉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采用环氧丙烷与季铵型阳离子淀粉制备阳离子羟丙基双变性淀粉,研究了pH、反应温度、时间、环氧丙烷用量对羟丙基取代度的影响。并进行了不同取代度阳离子淀粉的羟丙基化对比实验。(本文来源于《大众科技》期刊2008年01期)

张继良[9](2005)在《交联羟丙基复合变性淀粉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以叁氯氧磷为交联剂,环氧丙烷为醚化剂,无水硫酸钠为抑制膨胀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对低取代度的交联羟丙基复合变性淀粉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叁氯氧磷用量、环氧丙烷用量、氢氧化钠用量、无水硫酸钠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pH、淀粉乳浓度对交联和醚化反应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和离心机法测定产品取代度与交联度。实验结果表明,增加环氧丙烷用量,交联羟丙基复合变性淀粉的取代度增高,但环氧丙烷反应效率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升高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增加氢氧化钠用量,交联羟丙基复合变性淀粉的取代度都增高;增加无水硫酸钠用量,交联羟丙基复合变性淀粉的取代度先增高后降低,取代度出现最高值。淀粉乳浓度增大、反应时间延长,淀粉的交联度增大,随着反应pH和反应温度的增加,淀粉的交联度是先增大后减小。 对普通玉米淀粉、交联淀粉、羟丙基淀粉、不同取代度的交联羟丙基复合变性淀粉的性能进行了比较与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交联反应能大大提高交联淀粉的耐酸性;羟丙基化反应能大大提高羟丙基淀粉的冻融稳定性和透明度。所以交联羟丙基复合变性淀粉具有很好的冻融稳定性、透明度及耐酸性。并随着交联羟丙基复合变性淀粉中羟丙基取代度的增大,产品的糊化温度逐渐降低,粘度、膨胀度和透明度逐渐升高,冻融稳定性及耐酸性也随之提高。在果酱中和饮料中的应用表明,交联羟丙基复合变性淀粉作为增稠剂和稳定剂,不仅大大降低其成本,而且能保持其风味、稠度和口感。(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05-01-10)

李光磊[10](2002)在《羟丙基──磷酸单酯复合变性淀粉的制备及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研究了制备羟丙基-磷酸单酯复合变性玉米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测试了其主要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羟丙基-磷酸单酯复合变性淀粉既克服了单一变性淀粉的弱点,又保留了其优点。其淀粉糊的特性有了明显改善,尤其是淀粉糊的透明度、冻融稳定性、蔗糖溶液的影响以及对蛋白发泡体系的影响等方面有了较为显着的改观。(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02年04期)

羟丙基变性淀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羟丙基变性淀粉DY-F-01和DY-C分别添加到魔芋精粉中制作魔芋豆腐,以凝胶强度和析水率为指标,探讨不同添加比例的变性淀粉用于改善魔芋豆腐的品质,结果表明DY-F-01添加比例为5%~15%,DY-C添加比例为80%~100%能明显增强魔芋豆腐的强度和持水性,且对魔芋豆腐的色泽和口感有较明显的改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羟丙基变性淀粉论文参考文献

[1].李令金.空心硬胶囊用酸解羟丙基复合变性淀粉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8

[2].孙健,雷小涛,徐焱春,徐振明,田志宏.羟丙基变性淀粉在魔芋豆腐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6

[3].谢晓明,夏槐天,何飞燕,蔡卓福,黄全钦.高粘度羟丙基复合变性淀粉的制备研究[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4].何敏恒,张瑞瑞,刘信嘉,魏中华.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羟丙基变性淀粉中氯丙醇含量[J].广东化工.2015

[5].曹余,何绍凯,田映良,孙琛,郭振福.玉米交联羟丙基复合变性淀粉性能研究[J].食品与机械.2015

[6].邓丹丹.交联羟丙基羧甲基变性淀粉的制备及其在壁纸胶粘剂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4

[7].唐洪波,马冰洁.酸解羟丙基复合变性淀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粮油加工.2008

[8].何丽萍,韦丙前,贺均林.阳离子羟丙基双变性淀粉的制备[J].大众科技.2008

[9].张继良.交联羟丙基复合变性淀粉制备及性能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5

[10].李光磊.羟丙基──磷酸单酯复合变性淀粉的制备及特性研究[J].食品科学.2002

论文知识图

不同淀粉的红外谱图1各单因素对纸张强度的影响2.4.2反...环氧丙烷用且对酸解短丙基复合变性淀粉...反应温度(℃)氢氧化钠用且对酸解径丙基复合变性淀粉表干时间测定Figure5-2Tack-freeTime

标签:;  ;  ;  ;  ;  ;  ;  

羟丙基变性淀粉论文_李令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