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偏聚论文_孙瑶,王永斌,汪洪

导读:本文包含了成分偏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成分,晶粒,脆性,合金,涂层,杂质,纳米。

成分偏聚论文文献综述

孙瑶,王永斌,汪洪[1](2015)在《低辐射银膜的团聚形貌与成分偏聚》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磁控溅射法制备的离线低辐射(Low-E)银基多层膜,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的背散射电子像(BSE)结合能谱面扫描分布研究银膜受热产生的团聚形貌与团聚生长导致的成分再分布。结果表明,BSE形貌中的自亮区域为银原子聚集的富银区,相比之下,灰暗区域为贫银区。通过观察随热处理时间延长团聚的形貌变化,并由形貌与成分的对应关系来判断团聚形成过程中银原子的运动轨迹,进而获得银膜团聚的生长规律。最终,通过测试方块电阻随热处理时间的变化,掌握了银膜团聚程度与导电性能的对应关系。(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玻璃科学技术年会论文专集》期刊2015-04-11)

张尧成[2](2013)在《激光熔覆INCONEL 718合金涂层的成分偏聚与强化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熔覆技术以其高的能量密度和加工精度、宽泛的材料选择及良好的冶金结合界面等特点成为再制造工程的关键技术之一。再制造工程是以延长具有高附加价值零件使用寿命为出发点,同时以提升废旧零件表面性能为目的,契合构建循环经济的国家战略需求。激光熔覆层晶粒生长取向良好,优于铸锻合金力学性能,在发动机和发电机涡轮叶片等零件的修复再制造等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面向再制造工程,以激光熔覆镍基高温合金涂层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有:激光熔覆涂层的制备及组织分析,冷却速度对熔覆层组织形态和成分偏聚的影响规律;多层堆积过程中的组织定向生长行为及多层堆积熔覆层中裂纹形态及裂纹敏感性因素分析;热处理对熔覆层组织、成分偏聚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揭示成分偏聚行为与熔覆层强韧化机制的关系。主要的研究结果有:采用优化工艺参数可制备成形良好、稀释率低、无缺陷且与基体冶金结合良好的激光熔覆INCONEL718合金涂层。在熔覆过程中,最大温度梯度方向从熔覆层底部的垂直于基材表面转变为熔覆层顶部的趋近平行于激光行走方向。熔覆层横截面从底部到顶部依次形成平面晶、胞状晶、树枝晶和等轴晶形态组织。熔覆涂层的析出相Laves相内偏聚大量Nb和Mo,碳化物和氮化物中偏聚大量Nb和Ti。通过提高冷却速度,可减小熔池中成分过冷Cs和增大温度梯度Gm,使熔覆层中树枝晶间Laves相细化且含量减少,可抑制Nb偏聚程度并提高熔覆层中Nb的固溶强化作用。液氮强制冷却涂层中Laves相含量约为3.5vol.%,Laves相中Nb含量约为8.5~14mass.%,均显着低于空冷涂层,而奥氏体中Nb含量约为3.5~7.5mass.%,明显高于空冷涂层,显着改善了熔覆层中Nb的偏聚程度。激光重熔涂层中有尺寸约0.2~0.9μm的颗粒状Nb(Al, Ti)复合相在Laves相处于999℃析出。颗粒相析出是由于过饱和的Laves相在凝固冷却过程中连续自发地分解后粗化长大形成,Laves相中的Al和Ti上坡扩散到颗粒相中,使Al和Ti偏聚于颗粒相中。熔覆层中颗粒状碳化物(Nb0.12Ti0.88)C1.5和四方状氮化物(Nb0.88Ti0.12)N1.5的形成是由于极大过冷度和温度梯度使过饱和合金元素在碳化物/氮化物和Laves相中相互扩散和再分布,使富集Ti和Nb的碳化物和氮化物在Laves相处析出。碳化物和氮化物的平均硬度和弹性模量均远高于奥氏体,因切割机制引起的第二相强化作用为134.34MPa。通过EBSD分析发现堆积熔覆层底部横截面树枝晶组织具有沿堆积方向较强的织构取向,堆积过程中树枝晶粗化且枝晶间距增大;在底部水平截面,晶粒受循环热作用形成了较弱织构特征的组织,大部分晶粒的生长方向受最大温度梯度影响而趋近于<100>方向。熔覆层横截面中间区域组织主要为受最大温度梯度方向控制,且沿堆积方向定向生长的柱状晶,熔覆层晶粒沿<001>方向形成晶界取向差约2°的强织构组织。熔覆层组织在顶部横截面沿<001>方向生长且具有小角度晶界取向和大晶粒尺寸特征;在熔覆层顶部水平截面,晶粒受最大温度梯度影响形成强织构组织。堆积熔覆层中的裂纹为结晶裂纹和液化裂纹。横向拉应力可使尖端处存在应力集中的熔覆缺陷和小液化裂纹,在粗大Laves相和碳化物共晶处,沿堆积方向和激光熔覆方向扩展,液态金属来不及填充开裂的枝晶间隙,裂纹末端在熔覆层顶部和熔覆结束点愈合,而形成液化裂纹。熔覆层中低熔点粗大连续Laves相或碳化物共晶均可为液化裂纹提供扩展通道;熔覆层中随堆积层数增加而增大的横向残余应力可诱发小裂纹扩展而增加裂纹敏感性。熔覆层中只有少部分Nb以γ″-Ni3Nb析出,由于冷却速度不够快,熔覆层中起固溶强化作用的大部分Nb严重偏聚而形成大量Laves相。高温固溶可使Laves相中的Nb重溶到奥氏体γ中,在时效过程中以尺寸为15~25nm的γ″-Ni3Nb在晶内弥散析出,其与γ之间存在高错配度,提高熔覆层的力学性能。热处理前后熔覆层中Laves相含量及Laves相中Nb含量沿堆积方向增加,熔覆的循环热和热处理作用使部分Laves相分解,Laves相与γ间的浓度梯度、熔覆晶格缺陷和残余应力均可在高温条件下促进元素扩散和Laves相的溶解。标准热处理熔覆层的室温拉伸强度达1334MPa,高于熔覆态涂层的918MPa,亦高于锻造和铸造合金;熔覆层断裂方式为穿晶断裂。标准热处理熔覆层的650℃高温拉伸性能高于980STA态熔覆层和直接时效态熔覆层。织构组织的形成引起熔覆层力学性能各向异性。标准热处理态堆积熔覆层沿堆积方向在650℃拉伸强度为938MPa,与锻造合金高温拉伸性能相当,高于激光行走方向的903MPa和搭接方向的780MPa。熔覆层在激光行走方向和搭接方向高温拉伸时均为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相结合,沿堆积方向的断口完全由韧窝组成,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3-12-01)

董伟,惠希东,陈国良[3](2004)在《铸态非晶合金Zr_(52.5)Cu_(27)Ni_(5.5)Al_(12)Nb_3中的成分偏聚现象及其对压缩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非晶合金Zr52.5Cu3027Ni5.5Al12中加入少量的Nb,制备出成分为Zr52.5Cu27Ni5.5Al12Nb3的合金,该合金的压缩力学性能较Zr52.5Cu3027Ni5.5Al12有明显的提高:强度提高约10%,同时合金试样的塑性也由约1%提高到3%。观察组织,发现铸态Zr52.5Cu27Ni5.5Al12Nb3试样中均匀分布着尺度在20纳米左右的成分偏聚区,同时成分偏聚区内镶嵌着尺寸在5nm左右的晶粒。造成这种组织结构的原因是:Nb与Zr之间存在正的混和热,Nb的加入改变了液相中各短程有序之间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平衡。成分的偏聚将住基体中形成周期性的应力场,加上纳米晶的析出,增加了滑移阻力,提高了基体的强度。开动了多重滑移带,推迟了由于不均匀形变造成的脆断,提高了基体的塑性。(本文来源于《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4-11-01)

程先华[4](1985)在《用键参数研究化学成分对钢中由于杂质元素偏聚引起回火脆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化学键理论出发,用键参数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化学成分对钢中由于杂质元素偏聚引起回火脆性影响的规律性,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是有用的。(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1985年02期)

成分偏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激光熔覆技术以其高的能量密度和加工精度、宽泛的材料选择及良好的冶金结合界面等特点成为再制造工程的关键技术之一。再制造工程是以延长具有高附加价值零件使用寿命为出发点,同时以提升废旧零件表面性能为目的,契合构建循环经济的国家战略需求。激光熔覆层晶粒生长取向良好,优于铸锻合金力学性能,在发动机和发电机涡轮叶片等零件的修复再制造等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面向再制造工程,以激光熔覆镍基高温合金涂层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有:激光熔覆涂层的制备及组织分析,冷却速度对熔覆层组织形态和成分偏聚的影响规律;多层堆积过程中的组织定向生长行为及多层堆积熔覆层中裂纹形态及裂纹敏感性因素分析;热处理对熔覆层组织、成分偏聚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揭示成分偏聚行为与熔覆层强韧化机制的关系。主要的研究结果有:采用优化工艺参数可制备成形良好、稀释率低、无缺陷且与基体冶金结合良好的激光熔覆INCONEL718合金涂层。在熔覆过程中,最大温度梯度方向从熔覆层底部的垂直于基材表面转变为熔覆层顶部的趋近平行于激光行走方向。熔覆层横截面从底部到顶部依次形成平面晶、胞状晶、树枝晶和等轴晶形态组织。熔覆涂层的析出相Laves相内偏聚大量Nb和Mo,碳化物和氮化物中偏聚大量Nb和Ti。通过提高冷却速度,可减小熔池中成分过冷Cs和增大温度梯度Gm,使熔覆层中树枝晶间Laves相细化且含量减少,可抑制Nb偏聚程度并提高熔覆层中Nb的固溶强化作用。液氮强制冷却涂层中Laves相含量约为3.5vol.%,Laves相中Nb含量约为8.5~14mass.%,均显着低于空冷涂层,而奥氏体中Nb含量约为3.5~7.5mass.%,明显高于空冷涂层,显着改善了熔覆层中Nb的偏聚程度。激光重熔涂层中有尺寸约0.2~0.9μm的颗粒状Nb(Al, Ti)复合相在Laves相处于999℃析出。颗粒相析出是由于过饱和的Laves相在凝固冷却过程中连续自发地分解后粗化长大形成,Laves相中的Al和Ti上坡扩散到颗粒相中,使Al和Ti偏聚于颗粒相中。熔覆层中颗粒状碳化物(Nb0.12Ti0.88)C1.5和四方状氮化物(Nb0.88Ti0.12)N1.5的形成是由于极大过冷度和温度梯度使过饱和合金元素在碳化物/氮化物和Laves相中相互扩散和再分布,使富集Ti和Nb的碳化物和氮化物在Laves相处析出。碳化物和氮化物的平均硬度和弹性模量均远高于奥氏体,因切割机制引起的第二相强化作用为134.34MPa。通过EBSD分析发现堆积熔覆层底部横截面树枝晶组织具有沿堆积方向较强的织构取向,堆积过程中树枝晶粗化且枝晶间距增大;在底部水平截面,晶粒受循环热作用形成了较弱织构特征的组织,大部分晶粒的生长方向受最大温度梯度影响而趋近于<100>方向。熔覆层横截面中间区域组织主要为受最大温度梯度方向控制,且沿堆积方向定向生长的柱状晶,熔覆层晶粒沿<001>方向形成晶界取向差约2°的强织构组织。熔覆层组织在顶部横截面沿<001>方向生长且具有小角度晶界取向和大晶粒尺寸特征;在熔覆层顶部水平截面,晶粒受最大温度梯度影响形成强织构组织。堆积熔覆层中的裂纹为结晶裂纹和液化裂纹。横向拉应力可使尖端处存在应力集中的熔覆缺陷和小液化裂纹,在粗大Laves相和碳化物共晶处,沿堆积方向和激光熔覆方向扩展,液态金属来不及填充开裂的枝晶间隙,裂纹末端在熔覆层顶部和熔覆结束点愈合,而形成液化裂纹。熔覆层中低熔点粗大连续Laves相或碳化物共晶均可为液化裂纹提供扩展通道;熔覆层中随堆积层数增加而增大的横向残余应力可诱发小裂纹扩展而增加裂纹敏感性。熔覆层中只有少部分Nb以γ″-Ni3Nb析出,由于冷却速度不够快,熔覆层中起固溶强化作用的大部分Nb严重偏聚而形成大量Laves相。高温固溶可使Laves相中的Nb重溶到奥氏体γ中,在时效过程中以尺寸为15~25nm的γ″-Ni3Nb在晶内弥散析出,其与γ之间存在高错配度,提高熔覆层的力学性能。热处理前后熔覆层中Laves相含量及Laves相中Nb含量沿堆积方向增加,熔覆的循环热和热处理作用使部分Laves相分解,Laves相与γ间的浓度梯度、熔覆晶格缺陷和残余应力均可在高温条件下促进元素扩散和Laves相的溶解。标准热处理熔覆层的室温拉伸强度达1334MPa,高于熔覆态涂层的918MPa,亦高于锻造和铸造合金;熔覆层断裂方式为穿晶断裂。标准热处理熔覆层的650℃高温拉伸性能高于980STA态熔覆层和直接时效态熔覆层。织构组织的形成引起熔覆层力学性能各向异性。标准热处理态堆积熔覆层沿堆积方向在650℃拉伸强度为938MPa,与锻造合金高温拉伸性能相当,高于激光行走方向的903MPa和搭接方向的780MPa。熔覆层在激光行走方向和搭接方向高温拉伸时均为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相结合,沿堆积方向的断口完全由韧窝组成,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成分偏聚论文参考文献

[1].孙瑶,王永斌,汪洪.低辐射银膜的团聚形貌与成分偏聚[C].2015年全国玻璃科学技术年会论文专集.2015

[2].张尧成.激光熔覆INCONEL718合金涂层的成分偏聚与强化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

[3].董伟,惠希东,陈国良.铸态非晶合金Zr_(52.5)Cu_(27)Ni_(5.5)Al_(12)Nb_3中的成分偏聚现象及其对压缩力学性能的影响[C].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4

[4].程先华.用键参数研究化学成分对钢中由于杂质元素偏聚引起回火脆性的影响[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85

论文知识图

产物中成分偏聚电子探针分析(2...4.8烧结高铬铸铁液相中M7C3型碳化...根据纳米结构材料结构单元的成分和形...合金的背散射以及各元素分...涂层断面形貌及成分面分布图改性PTFE涂层裹面形貌

标签:;  ;  ;  ;  ;  ;  ;  

成分偏聚论文_孙瑶,王永斌,汪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