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庆海(郸城县教师进修学校,河南周口477150)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A-0236-01
关爱学生应是教师的天职。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关爱就是最好的激励和鼓舞,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阳光。那么如何关爱学生呢?关爱学生首先要明确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是正在塑造中的人这个大前提。从教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正确的指引
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具有一定的不成熟性,辨别是非的能力弱,自控能力不强,需要成人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让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迷失方向。每当接过一个班级,我都拿出几天的时间和学生一起逐字逐句学习《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制定的奖励办法、处罚条例等各种规章制度,以此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使学生的行为有法可依。有些具体事情,比如自行车的摆放,被褥的叠放,床底物品、卫生用具、餐具、学习用品的摆放等亲自示范,使学生明确应该怎样做。但这些规章制度对学生的约束不是很全面,诸如上课讲话、做小动作、迟到早退、打架斗殴、顶撞教师等,缺乏相应的、明确的处罚细则,于是我就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再制定出详细的班级管理细则,对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分条例,写具体,并进行量化管理,和学生一起讨论修改完善,得到全体学生的一致认可。然后打印贴在教室内。为了使这些条例真的发挥作用,有效约束学生的思想行为,我还实施了班干部轮流值班督察制度,只要学生在校,每天都有值班干部进行督查,将每天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情况,好人好事,违纪现象等具体详细的记录在督查簿上及教室内墙壁上的表格内,进行阳光操作,一天一公布,一周一小结,一月一总结。好人好事要加分并进行表扬鼓励;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扣分,并给予适当的惩罚,让其付出应有的代价,让他们明白,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过失付出代价,惩罚才会起到纠错的作用,才会吃一堑,长一智。当有的学生看到自己这一阶段扣分很多时,会主动约束自己,有的还想尽办法做好事,以增加自己的分值。这样违纪现象逐渐减少,好人好事日益增多。学生严于律己,积极进取,礼貌文明,越来越懂事,日益走向成熟。我告诉我的学生,不是老师在管你,而是你自己在管你自己。每个人用自己的行动来书写自己的历史。每学期的的各种评优,不用再评,积分就是最好的依据。因为阳光操作,公正、公平,学生都口服心服。合理的奖惩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奖惩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能培养学生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能激发学生不断向上的活力和激情,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另外,我给学生布置亲情作业,要求学生回家时尽可能的帮助家长干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受父母的辛劳,学会感恩,报恩。周末、假期,要求家长写出对学生在家表现的评价,家校联手,共同管理好学生。
二、教师要亲切、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不可否认,学生个体之间因为家庭、生长环境、遗传、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及兴趣等不同,会造成他们性格、个性、学习等方面的差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何况是人呢?正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这些差异,才会出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现象,才会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但有一点他们是完全一样的,就是他们都是正在成长中的人,都是学生,都渴望得到阳光般的温暖。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道德人格必须是高尚的、良好的,教师能做到和蔼可亲的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关爱每一个学生,这是教师道德人格的最好体现。教师关爱学生,就应关心爱护一切学生,不论是男的还是女的,是丑的还是俊的,是淘气的还是听话的,是性格开朗的还是内向的,是学习好的还是学习差的,是健康的还是有生理缺陷的,是干部子弟还是平民百性的孩子,教师都要“有爱无类”,一视同仁。事实上,教师的道德人格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无可比拟的,常言道:亲其师,受其道。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具体来讲就是教师“爱”心的奉献,爱岗敬业,精心育人。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决定,是否有感情、有爱心,其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学生有思维有感受,他们在接受的时候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从教多年,我问心无愧地说做到了视学生为亲人,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一般来说,优秀的学生容易受到每个教师的喜爱表扬鼓励,而有的问题学生会受到某些教师的冷落,甚至打击。我感到这样对学生来说很不公平。并非所有的学生都是高山,有的是树木,有的是花,有的是小草,个性差异是永远存在的,也是不容扼杀的。每个生命只有自由发展,共享阳光雨露,这个世界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就是班内学习、纪律最差的学生,我也决不放弃。教育,本身就是转化人的工作。相信学生的可塑性。只要有爱心、耐心、恒心,就一定会促使学生改正不足,走向健康的人生之路,茁壮成长。有一年新学期刚开始,我发现我班有个学生,尽管很聪明,但因为以前曾和几个有不良习气的学生在一起,自己也跟着学坏了,不爱学习,而且经常违反纪律,打架斗殴。我一方面经常接近他,多和他谈心,和学习好的同学一起帮助他的学习,用爱感化他;一方面用“放大镜”寻找他的优点,那怕有一点点闪光点,也要大力表扬、鼓励他;一方面让他和那几个问题学生隔离,少接触甚至不接触。在校内我要求他多和品质好的学生接触。周末、假期里,有他家人监督他的交往情况。经过三个月的教育,他的进步让人感到惊喜。不再违反纪律,关心集体事务,学习勤学好问,成绩提高30个名次。有一天,以前和他一起的哥们与人打架,要他去替哥们出气,他不但没动手,而且进行了劝说,使他们和好。他家长说以前在家里看电视看到十点才睡,自从到了我班以后是学到十点才睡。以前家务活什么也不干,还经常和家长顶嘴,赌气,不可理喻。现在抢着干活,尊敬长辈,彬彬有礼,性格也开朗活泼多了。家长高兴地说简直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这只是学生进步的一个例子而已。在平时的工作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我告诉我的学生,不管你的能力大小,不管你的成绩如何,只要你尽心尽力了,就无怨无悔,就是天底下第一等人。给予我的学生充分的尊重,我对他们播撒着爱,而又收获着爱。我的家中经常有学生来往,师生谈笑风生,让时光倒流,我常回忆起师生在一起时的快乐情景。每年的教师节、元旦,祝贺卡片,贺年卡像雪片一样飞来,都写满了对教师的祝福。平时短信往来,电话问候。我真切地感受到:工作着是幸福的。
生命因教育而精彩,教师只要给学生以规范,使学生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样做人,怎样处事,将规范深入人心,就会成为学生思想行为的指南。教师给予学生温暖与呵护,用爱心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让他们的生命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就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