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文静:青少年自恋类型与独处偏好的关系——基于独处能力的中介效应探索论文

纪文静:青少年自恋类型与独处偏好的关系——基于独处能力的中介效应探索论文

〔摘要〕为探索青少年自恋类型与独处偏好的关系,以及独处能力在二者之间的作用,利用钦佩-竞争自恋量表、独处偏好量表和独处能力量表,对373名青少年施测。结果显示:(1)青少年在钦佩型自恋这一类型指标上的得分与独处偏好、独处舒适这一独处能力指标上的得分呈显著负相关;(2)独处舒适这一能力类型指标在钦佩型自恋和独处偏好之间有完全中介效应。这意味着,与竞争型自恋的青少年相比,钦佩型自恋的青少年更倾向于做出“避免独处”的选择,该类青少年在被迫独处时更难体验到独处带来的舒适和享受;钦佩型自恋的青少年通过提高独处能力会增加独处偏好。

〔关键词〕青少年;自恋;独处偏好;独处能力;中介效应

一、引言

对于青少年来说,独处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奥美中国联合互联网测评公司Webinsight 2016年发布的《00后人群研究报告》显示:70%左右的00后选择“宅”在家中度过假期。显然,“宅”的本质就是“独处”生活方式的一种。

所谓的独处(solitude),最初指的是“空间内的独自一个人”[1]。随着研究人员对“独处”这一研究主题的关注,独处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根据Larson[2]的观点,独处是指信息与情感都没有与他人直接交流的状态。Burger[3]则认为,独处并不仅仅是指“独自一人”的状态,也包括“没有社会互动行为”的状态。而Koch[4]则把独处看作一种开放的、反省的心态,指在特定空间内与其他人没有直接的互动。概言之,可将独处理解为:个体独自一人的状态,或个体虽然在集体中,但与周围人没有交流和互动,在意识上与他人远离,而没有社会互动的状态,比如一个人去图书馆看书。

对于个体而言,独处有着重要的意义。Buchholz[5]认为个体需要通过独处寻求内心的平静,进行自我探索,独处是一种成长性需要。可见,独处有主动积极的内涵,它与寂寞和孤独感有着显著的区别。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6],独处可被视为高层次需要的一种,和自我实现需要有着很大的联系。

对于个体而言,在“是否独处”的选择上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为了评估个体在不同情况下偏好独处还是偏好与人交往,美国心理学家Burger[3]编制了独处偏好量表(Preference for Solitude Scale,PSS)。国内学者陈晓[7]对其作了修订。

综合国内外研究发现,有关“独处偏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根据钦佩-竞争自恋模型,钦佩型自恋代表着自恋的“光面”,它需要一个社交舞台来展示自己,自我提升自我促进以维持积极夸大的自我,钦佩型自恋包含的三个因子“夸大-幻想”“追求独特”“魅力”都是通过社交或人际互动才能充分展示的,因此不难理解本研究的结果中钦佩型自恋与独处偏好和独处舒适存在显著负相关。Larson[2]在独处能力量表中提出,独处舒适作为独处能力的一个维度,代表个人在独处时是否感到舒适,“很享受与自己相处的时光”,Larson认为独处时的舒适感越高则抑郁程度越低,同时身体表现较好,生活满意度较高[27]。本研究中独处舒适在钦佩型自恋和独处偏好之间起到完全中介效应,根据埃里克森发展阶段理论,青少年处于发展自我同一性和防止角色混乱阶段,个体有着丰富而又矛盾的内心世界,自我意识飞速发展,强烈关注内心体验。个体若能够在这一时期保持高水平的独处舒适,可以提高独处时积极的心理体验,减少独处带来的消极情绪影响,从而增加对独处偏好的需求。

被试从江苏某地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两所学校随机抽取,研究共发放41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87份,回收率为94.39%。经过初步筛选和统计整理后,有效问卷373份,有效率为96.38%。其中男生231人,女生142人,除一个13岁学生外,其余年龄均在14~18之间,平均年龄16.25岁;独生子女216人,非独生子女157人;普通高中140人,职业高中233人。

本研究考察了青少年自恋的两种类型(钦佩型自恋和竞争型自恋)、独处能力两个维度(独处舒适和独处适应)和独处偏好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钦佩型自恋与独处偏好和独处舒适存在显著负相关,作为独处能力的一个维度的独处舒适在钦佩型自恋和独处偏好之间起到中介效应。

三是影响独处偏好的因素研究。独处偏好存在个体差异和文化差异,高自我实现者、性格内向、不安全依恋类型以及强调个人成就和竞争的西方文化背景都与独处偏好有关[12-14]。其中,自恋型人格和独处偏好的关系越来越被关注。所谓“自恋”指的是一种长期性的、形式多样化的、综合性的人格构造,是个体对于自身、自身想象以及自身在他人眼中形象的过分专注和沉迷,是一种对于自身重要性的夸大感觉,认为自己和别人比,有其优越感和特权感[15]。随着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趋向于把自恋视为一种一般的人格特质或者个性品质[16]。针对自恋,Back[17]等人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分别为钦佩型自恋(Narcissistic Admiration)和竞争型自恋(Narcissistic Rivalry),以此提出了钦佩-竞争自恋理论模型(Narcissistic Admiration and Rivalry Concept,简称NARC)。Fatfouta[18]的研究发现,钦佩型自恋对独处偏好有负向的预测作用,竞争型自恋对独处偏好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可见,自恋对独处偏好的影响是复杂的——不同自恋类型和独处偏好的关系是不同的。

当前,在有关独处的研究中,除了对独处偏好的研究之外,有关独处能力的研究也逐步成为热点。根据中国台湾学者陈淑芬[19]的观点,所谓独处能力指的是个体“是否能在独处时感到舒适自在,进而运用独处时光调节情绪、增进个人能量”。Larson[2]提出,独处能力的两个维度分别为“独处应对(solitary coping)”(有关个人如何运用独处来处理压力)和“独处舒适(solitary comfort)”(有关个人在独处时是否感到舒适),并编制了独处能力量表。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个体的独处能力水平会不会影响到有关自身的独处偏好。在自恋对独处偏好的影响中,独处能力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是否存在中介作用?诸如此类的问题,目前还未有深入的研究,本研究拟以此为研究内容,着重分析青少年群体的自恋类型与独处偏好的关系,以及独处能力在二者之间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了如下三个量表。

检验中介效应最常用的方法是逐步检验回归系数,上述方程中,方程①的系数c、方程②的系数a和方程3的系数b均显著,且方程③的c’不显著,由此可知,中介效应显著且为完全中介。

由美国心理学家Burger[3]于1995年编制,2012年陈晓等[7]对该量表进行修订,得到适合中国被试使用的独处偏好量表.该量表共11题,采用迫选法,包括三个因子,分别是独处需要、独处价值、独处方式偏好。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76。

2.钦佩竞争自恋量表

关于智慧型教师,目前在教育界尚无统一的定义,其内涵被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加以阐释。田慧生教授认为,智慧型教师就是具有较高教育智慧水平的教师[4]。

本研究采用Back等[17]提出的钦佩-竞争自恋模型,钦佩因子和竞争因子分别按照认知、情感和行为划分成六个低阶因子。钦佩因子包括夸大-幻想(grandiose fantasies)、追求独特(striving for uniqueness)和魅力(charmingness)三个低阶因子;而竞争因子的三个低阶因子分别是贬低他人(devaluation)、追求霸权(striving for supremacy)和敌意(aggressiveness)。每个低阶因子包含3个题目,共18个题目,采用李克特6级计分(从1=完全不符合到6=完全符合)。中文版由邓嘉欣、王孟成等[20]根据回译法修订,并验证了该量表在中国青少年群体中的适用性。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88。

3.独处能力量表

Larson编制[2],分为独处应对(the solitary coping scale)和独处舒适感(the solitary comfort scale)两个分量表。本研究使用的中文版由中国台湾学者吴丽娟等[19]修订,共20道题,该量表采用四点计分方法,请被试依自己的看法与感受选取答案,分为:非常不符合,不符合,符合,非常符合,依次给予一分,二分,三分及四分。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82。

(二)研究对象

二是有关独处偏好的影响研究。Repetti[9]的研究表明,高程度的独处偏好与积极健康的生活状态高度相关,且常伴有良好的人际适应能力,更能在独处时感到舒服自在,其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更高,抑郁及身体症状愈少,这些人在面对压力时能从容地从人际接触中暂时退出,并通过独处自我反省和充实。Olszwski-Kubilius[10]的研究发现,个体对独处的偏好有助于提高创造性。此外,国内学者张玥等人[11]的研究显示,独处偏好是手机成瘾损害大学生友谊质量、诱发其抑郁情绪的催化剂,独处偏好较高的个体更容易产生反刍思维等消极应对方式,更易诱发抑郁焦虑情绪。由此可见,“独处偏好”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有着广泛的影响,对独处偏好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三、结果

(一)青少年人口学变量下的自恋及独处偏好、独处能力各维度情况

为了了解不同人口学变量下自恋类型、独处偏好以及独处能力各维度的差异,对373名青少年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二级小类,参考谢高地[4]、陈士银[20]、张天海[16]等人确定的生态系统类型进行合并划分,将苏州市土地分为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地8类用地(图2)。

两种自恋类型、独处舒适得分在性别变量下差异显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青少年独处及自恋分数的性别差异

注:*p<0.05,**p<0.01,***p<0.001,下同。

因变量 性别 n M±SD t钦佩型自恋 男 231 3.29±1.02 4.33***女142 2.84±0.92竞争型自恋 男 231 2.87±0.94 3.63***女142 2.50±0.95独处舒适 男 231 26.15±3.99 -2.32*女142 27.09±3.48

表1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在自恋的两个维度(钦佩型自恋和竞争型自恋)和独处舒适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男生钦佩型自恋和竞争型自恋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4.33,3.63,p<0.001)。女生在独处舒适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2.32,p<0.05)。除了上述三个维度,其他各维度在性别上均无显著差异。

独处舒适维度及独处偏好得分在学校类型变量下的显著性差异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学校类型青少年独处能力的差异

因变量 学校类型 n M±SD t独处舒适 普通高中 140 27.03±3.97 2.07*职业高中 233 26.19±3.71独处偏好 普通高中 140 4.70±3.02 2.20*职业高中 233 4.02±2.64

表2分析结果显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在独处舒适和独处偏好这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普通高中在独处舒适和独处偏好两个维度上均显著高于职业高中(t=2.07,2.20,p<0.05)。除上述提到的两个维度,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在自恋独处其他各维度均没有显著差异。

2000多年前,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用智慧、勇气和汗水开拓了连接亚欧非大陆各文明的人文、贸易交流通路,与沿线各国人民共同铸就了辉煌的古丝绸之路。几千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血液中,成为了中国参与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活动的重要依托。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主席准确把握国际秩序深刻调整、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的大趋势,高屋建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

两种自恋类型得分在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变量下的差异见表3。

表3 独生子女与否的青少年自恋分数差异

因变量 是否独生子女 N M±SD t钦佩型自恋 是 216 3.25±1.07 3.01**否157 2.94±0.89竞争型自恋 是 216 2.85±0.99 2.81**否157 2.57±0.90

由表3可知,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青少年在自恋两个维度上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的钦佩型自恋和竞争型自恋均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3.01,2.81,p<0.01)。

(二)青少年自恋类型与独处偏好、独处能力各维度相关关系

表4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自恋的两个维度中,钦佩型自恋与独处舒适和独处偏好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竞争型自恋与独处各维度相关关系不显著;独处偏好和独处能力存在显著正相关,与独处能力的两个分量表(独处应对和独处舒适)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下午6点时,尼姑们集中到大殿里默念经文。记者被允许入内。大殿设在三楼,历史悠久,有上百年的老壁画。大殿共有四扇木门,除了两扇开着,其余的都拉上毡幔,午后的阳光透进门口,照射在绛红色的僧袍上,也照射在闭目修心的面庞上,给人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周边毫无声响,安静得令人发慌。我小心翼翼地退出大殿来到寺院院子里,院里的花朵们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更为动人。

青少年自恋类型、独处偏好、独处能力各维度的平均数及标准差及相关关系见表4。

为了探索青少年自恋类型和独处偏好、独处能力之间的关系,对373名青少年的两种类型自恋得分、独处偏好得分、独处能力及其两个维度得分进行了相关分析。

高邮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这里出产的高邮鸭蛋特别是双黄鸭蛋中外驰名,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高邮鸭集团、三湖蛋品、秦邮蛋品、邮星蛋品、红太阳公司为龙头的高邮鸭业经济产值突破50亿元。这里是扬州鹅的发祥地,建有规模化的扬州鹅良种繁育中心和扩繁区,年加工商品鹅200万只以上,扬州鹅业经济总量突破10亿元。

表4 自恋类型与独处相关各维度的基本情况和相关分析(N=373)

M±SD 1 2 3 4 5 6 1.钦佩型自恋 3.12±1.01 1 2.竞争型自恋 2.73±0.96 0.50** 1 3.独处应对 26.95±3.90 -0.04 0.06 1 4.独处舒适 26.50±3.83 -0.12* -0.13 0.60** 1 5.独处能力 53.40±6.93 -0.09 -0.04 0.90** 0.89** 1 6.独处偏好 4.28±2.81 -0.10* -0.03 0.54** 0.59** 0.63** 1

(三)自恋类型对独处偏好的回归分析及独处能力各维度中介效应检验

为了探索独处能力及其两个维度(独处舒适和独处适应)在不同自恋类型和独处偏好之间是否起到中介效应,利用中介效应检验模型[21]对这几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钦佩型自恋对独处偏好和独处舒适的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钦佩型自恋对独处偏好和独处舒适的回归分析(N=373)

因变量 预测变量 R2 F Beta t独处偏好(Y) 钦佩型自恋(X)0.01 3.99 -0.29 -2.00*独处舒适(M) 钦佩型自恋(X)0.02 6.03 -0.48 -2.46*独处偏好(Y) 钦佩型自恋(X)0.35 100.72 -0.08 -0.68独处舒适(M)0.43 13.98***

根据温忠麟[21]的中介效应检验流程模型,分别以自恋的两个维度(钦佩型自恋、竞争型自恋)为预测变量,以独处偏好为结果变量,分别以独处能力(总分)及其两个子成分(独处舒适和独处应对)为中介变量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六次分析中,只有以钦佩型自恋为预测变量,独处偏好为结果变量,独处舒适为中介变量时,符合中介模型的条件,如表5所示。

?

1.独处偏好量表

四、讨论

(一)研究结果解释

图1 独处舒适完全中介效应图

未来,银川经开区将以服务业核心区为重点,着力打造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知识产权转化、科技、媒体、通信等6大业态集聚。银川市副市长、银川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高言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力争到2020年科技贡献率由2017年的67%达到7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由2017年的44家增至50家左右,企业创新中心数由2017年的72家增至100家以上。

不同人口学变量下的自恋水平和独处舒适、独处偏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

其中男生不论是钦佩型自恋还是竞争型自恋都显著高于女生,这和以往对自恋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一致[22-23]。根据钦佩-竞争自恋模型理论(NARC),钦佩型自恋和竞争型自恋采取不同手段来自我提升和自我防御保护,均为了维持自我价值感。这个结果表明男性对维持自己的自我价值感有着更强烈的需求,所以呈现的两种自恋水平均高于女性;研究结果中女性在独处舒适维度上显著高于男生,这说明女生在独处时更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更享受与自己相处的时光,这可能与性别影响下的交往模式有关,有研究结果表明,男孩的同伴关系不良、孤独和抑郁水平均高于女孩[24-25]。

普通高中学生在独处偏好和独处舒适上均显著高于职业高中学生,说明普通高中学生更偏好独处,并在独处中更容易体验到独处的价值收获和享受。这可能与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教育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的不同有关。相比之下,职业高中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学习需要合作精神和交流,对社交的需求会更强烈,具体的影响机制的差异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独生子女的两种类型的自恋都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说明相对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更容易采取自我提升或者自我防御的策略维持积极夸大的自我。这和王双双等人[26]的独生子女在自恋总分、显性自恋方面均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的结果相符,他认为这可能和独生子女成长环境有关,家中只有一个孩子,受重视程度自然高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会将这种重视泛化,从而产生自恋。

In the fault mode 2, two generators and auxiliary electricity device all fails at 0.8 s. After 0.1 s delay, the battery supplies for the DC motor connected to the DC(28 V) port on the right.

一是对独处偏好水平高的群体特征的研究。Suedfeld[8]发现,独处偏好高的个体在独处时虽然客观上处于社交孤立状态,但他们在精神上有所寄托,感情上与自身交流,内心满足惬意。

实验设备包括联想PC一台,RED5型号眼动设备一套,最高采样频率500Hz,主机显示分辨率为1280×1024像素,屏幕亮度调整为300cd/m2,被试眼睛与屏幕的距离约为60cm,屏幕中央与被试的眼高基本水平.实验界面由Experimental软件呈现,眼动数据由软件自动记录,并利用BeGaze软件进行眼动数据分析.

(二)研究意义

研究探索了独处能力在自恋和独处偏好之间的中介作用,印证了前人关于独处能力的相关理论,为独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价值。温尼科特[28]曾经说过,“我们从出生之前就面临着必不可少的孤独”,从胎儿时期子宫内被动的“孤独”到成人后的独处选择,说明独处能力在个体的情绪成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独处能力的发展也是个体不断成长和发展的产物,借用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一句话,“如果你独处时感到寂寞,这说明你没有和你自己成为好朋友。”罗杰斯的现象学观点[29]认为:若个人能检视内在、接触真实自我,就能发挥完整的功能,而独处就是达成此条件的一种难得的成长体验,个体可在独处中自我发现、自我修复。本研究结果中“独处舒适”在钦佩型自恋和独处偏好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呼应了这一观点。

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水平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研究以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为家长、老师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切入点,为不同教学模式下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等实践时可以根据青少年独处偏好和独处舒适的需求设计。与此同时,针对自恋倾向的青少年,可以在学校心理咨询或者德育方面,培养他们的自我接纳能力,让他们多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享受与自己相处的体验,发挥独处的创造性价值。

空气污染物包括颗粒物(PM2.5和PM10)、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17],空气污染物能够对皮肤表观状态造成影响。文献[18]表明,空气污染严重的墨西哥城,人群皮肤氧化蛋白含量显著升高、维生素E、角鲨烯含量显著降低,说明空气污染物能够介导ROS的产生,导致脂质过氧化和蛋白质氧化,最终形成醛类物质,从而进一步形成脂褐素、羰基化蛋白、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总的来说,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前人在独处与自恋方面的研究,同时也存在不足,有些问题也值得我们思考。

“夕阳”怎样“红”?其“基石”是对生命意义的理解,由此想到了近代几位先贤。1842年上半年,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正酝酿签订,75岁的老臣王鼎认为万万不可签约,面折廷争仍无济于事,无奈之下他毅然选择了“尸谏”,临死前留下了“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彰阿)不可用,林(则徐)不可弃”的诤言。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本可逃生,但为了唤醒民众却主动赴死。吉鸿昌就义前写下了“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的诗句,视为抗日而死为无上荣光。古往今来有无数这样的仁人志士,他们同样知道生命可贵,但还知道有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夕阳”也好,“午阳”也罢,他们都“红的像那燃烧的火”,虽死犹生。

本研究探索了不同学校类型青少年的独处偏好、独处能力、自恋的关系,但没有进一步探究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青少年独处偏好、独处能力差异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后续可以通过访谈法进行扎根理论的编码分析。

本研究结果中有关竞争型自恋和独处的相关关系结果和国外一项研究结果不尽相同,Fatfouta等人[18]的研究结果显示,竞争型自恋更愿意选择独处,本研究则无显著正相关。研究对象的中外文化差异以及年龄阶段差异可能起着重要作用[30],因此对于自恋、独处偏好和独处能力关系的跨文化研究是值得开展的。

个体在独处状态下的主观体验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但是目前还不清楚独处积极和消极成分应该如何区分及各自包含了哪些具体成分。有研究表示影响个体在独处中的体验偏向积极还是消极与个体独处中的自主性、依恋关系等因素有关[27,31-32],但相关研究仍然有限,研究结果众说纷纭,有待更深入的研究来验证。

竞争型自恋作为自恋的“暗面”,对青少年的成长存在哪些隐患,和哪些消极因素相联系,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研究结论中作为独处能力其中一个维度的独处舒适在钦佩型自恋和独处偏好之间的中介作用表明,独处时享受与自己相处的时光,进行自我悦纳和调整有利于自恋倾向青少年偏好独处,体验独处带来的价值感。如何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的独处能力以发挥独处时的积极体验,扩大独处带来的积极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方面值得探索。

参考文献

[1]Goffman,Erving. Relations in Public:Microstudies of the Public Order[M]. Allen Lane,1971.

[2]Larson R W. The solitary side of life:An examination of the time people spend alone from childhood to old age[J]. Developmental Review,1990,10(2):155-183.

[3]Burger J M.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preference for solitude[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1995,29(1):85-108.

[4]Koch P. Solitude:A philosophical encounter[M].Chicago. IL:Open Court. 1994

[5]Buchholz E S,Catton R. Adolescents’perceptions of aloneness and loneliness[J]. Adolescence,1999,34(133):203-213.

[6]Maslow A H,Frager R,Fadiman J.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M]. New York:Harper & Row,1970.

[7]陈晓,宋欢庆,黄昕. 中文版《独处偏好量表》的信效度检验[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2):307-310.

[8]Suedfeld P. Social isolation:A case for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J]. Canadian Psychologist Canadian,1974,15(1):1-15.

[9]Repetti,Rena L. Effects of daily workload on subsequent behavior during marital interaction:The roles of social withdrawal and spouse support[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9,57(4):651-659.

[10]Olszewski,Kubilius P. The transition from childhood giftedness to adult creative productiveness[J]. Roeper Review,2000,23(2):65-71.

[11]张玥,张冬静,熊琳,等. 手机成瘾与大学生抑郁、焦虑的关系:中介与调节效应分析[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26(6):1086-1090.

[12]刘俊升,周颖,李丹,等. 儿童中期和青春期早期独处偏好与心理适应之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 心理学报,2015,47(8):1004-1012.

[13]Kroger J. Relationships during adolescence:a crossnational comparison of New Zealand and United States teenagers[J]. Journal of Adolescence,1985,8(1):47-56.

[14]Chen X,Zhou H.“Loneliness”is the fate of all great souls?solitude and relevant research[J].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13,20(11):1850-1859.

[15]郑涌,黄藜. 显性自恋与隐性自恋:自恋人格的心理学探析[J]. 心理科学,2005,28(5):1259-1262.

[16]Emmons,Robert A. Factor analysis and 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inventory[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1984,48(3):291-300.

[17]Back M D,Küfner,Albrecht C. P,Dufner M,et al. Narcissistic admiration and rivalry:Disentangling the bright and dark sides of narcissism.[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13,105(6):1013-1037.

[18]Fatfouta R. To be alone or not to be alone?Facets of narcissism and preference for solitude[J]. Personality &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7(114):1-4.

[19]吴丽娟,陈淑芬. “国中生”独处能力、主观生活压力和身心健康之相关研究[J].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报,2006,38(2):85-104.

[20]邓嘉欣,杨忍,王孟成,等. 钦佩-竞争自恋量表在中学生群体的信效度检验[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25(03),445-447.

[21]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 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 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22]丁如一,周晖,张豹,等. 自恋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J]. 心理学报,2016,48(8):981-988.

[23]Grijalva E,Newman D A,Tay L,et al. Gender differences in narcissism:A meta-analytic review[J]. Psychological Bulletin,2015,141(2):261-310.

[24]Chen X,Cen G,Li D,et al. Social functioning and adjustment in Chinese children:the imprint of historical time[J]. Child Development,2010,76(1):182-195.

[25]Csikszentmihalyi M. Creativity:Flow and the psychology of discovery and invention[J].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1997,43(12):823-824.

[26]王双双,宋婧杰. 大学生自恋与嫉妒心理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6):867-872.

[27]Larson R,Lee M. The capacity to be alone as a stress buffer[J].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996,136(1):5-16.

[28]Winnicott D W. The capacity to be alone[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1958,39(5):416.

[29]Rogers C.R. On becoming a person:A therapist’s view of psychotherapy[M]. Boston: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1961.

[30]Long CR,Seburn M,Averill JR,et al. Solitude experiences:Varieties,settings,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3,29(5):578-5835

[31]Chua S N,Koestner R . A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perspective on the role of autonomy in solitary behavior[J].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08,148(5):645-648.

[32]赵通宇,李梅. 技校学生依恋模式与社交回避的关系:独处能力、应对方式中介作用[J].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11):26-27.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6-0010-06

(作者单位:1.苏州大学教育学院,苏州,215123:2.苏州科技大学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苏州,215000)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标签:;  ;  ;  ;  ;  ;  ;  ;  ;  ;  ;  ;  

纪文静:青少年自恋类型与独处偏好的关系——基于独处能力的中介效应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