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草胺论文_王国权

导读:本文包含了丁草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氧化酶,生理盐水,涡旋,除草剂,电泳,敏感性,杆菌。

丁草胺论文文献综述

王国权[1](2019)在《44%莠去津·丁草胺·硝磺草酮悬乳剂防除玉米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行44%莠去津·丁草胺·硝磺草酮SE防除玉米田杂草药效研究,结果表明44%莠去津·丁草胺·硝磺草酮SE对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都有很好的防除效果,处理区玉米生长正常,株高、叶龄、叶色与空白处理区相近,未见药害。宜在玉米播后苗前,杂草萌芽未出土时施药,推荐用药量170~210g/667m~2(有效成分1122~1386g/hm~2)。(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期刊2019年10期)

马洪文,贺奇,王昕,来长凯,殷延勃[2](2019)在《宁夏稻田稗草对丁草胺敏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滤纸法测定了宁夏21份稻田稗草种群对丁草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宁夏稻田稗草已对丁草胺产生了抗药性,其ED50值在4.254 1~197.583 2 m L/L间,抗性指数为1~46.45,不同稗草种群对丁草胺的敏感性有较大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宁夏农林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金党琴,丁邦东,龚爱琴,王元有,周慧[3](2019)在《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测定丁草胺》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ITO/Gr/CH_3NH_3PbI_3/CS/GOx电极,将制得的电极浸入5.0mL的0.1mol·L~(-1) PBS(pH 7.0)中,加入丁草胺标准溶液,保持10min,然后将电极取出插入含有0.8mmol·L~(-1)葡萄糖的0.1mol·L~(-1) PBS(pH 7.0)中,测量光电流(I)。另做空白试验(操作同上,但不存在丁草胺),测量光电流(I_0)。由(I_0-I)/I_0×100计算丁草胺对光电流的抑制率。结果表明,抑制率与丁草胺的浓度在0.02~10.0nmol·L~(-1)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05nmol·L~(-1)。方法用于测定蔬菜和水果空白加标样品中的丁草胺,测定值与气相色谱-质谱法的测定结果一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1.8%~4.7%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3.3%~102%之间。(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19年06期)

李云桂,罗湘,武彩霞,杨慧敏,魏良[4](2018)在《川西北沙化土壤对镉和丁草胺的吸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川西北4种受试土壤对镉和丁草胺的吸附行为,探讨沙化后对镉和丁草胺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受试土壤对镉和丁草胺的吸附分别在30 min和24 h内达到吸附平衡。与未沙化土壤相比,轻度和中度沙化土壤对镉的吸附速率分别下降1. 5%和18%,饱和吸附量分别降低83. 5%和91. 8%;丁草胺的吸附速率分别下降23%和43%,丁草胺的吸附系数分别下降79. 7%和88. 4%。镉的饱和吸附量和丁草胺的吸附系数都与土壤有机质含量(SOM)呈显着线性正相关,表明SOM是土壤吸附镉和丁草胺的主要介质。沙化后,初始浓度增加,镉的有机质标化吸附量逐渐增大,丁草胺的有机质标化吸附系数基本未发生变化。(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林晓燕,牟仁祥,曹赵云,曹珍珍,周蓉[5](2018)在《镉胁迫下嗜温鞘氨醇杆菌降解丁草胺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从蛋白表达水平阐释丁草胺降解菌应答镉胁迫及胁迫情况下降解丁草胺的分子机制,对丁草胺高效降解菌嗜温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thalpophilum)在重金属镉胁迫下蛋白质组变化进行研究,设置10 mg·L-1镉胁迫处理和不加镉的对照,7 d后分别取样提取菌株总蛋白,利用双向(2-D)电泳和质谱鉴定技术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并进行差异蛋白功能分析。2-D电泳结果分析共获得93个差异蛋白点,其中上调蛋白49个,下调蛋白44个。选取重复性好且差异最为明显的23个蛋白质点酶解脱盐后进行MALDI-TOF-MS分析,成功鉴定出15个差异蛋白,其中8个为上调蛋白,7个为下调蛋白;差异蛋白分别按GO和COG进行了蛋白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类。研究表明:差异显着蛋白主要为参与丁草胺代谢的蛋白、响应镉胁迫敏感蛋白及在镉胁迫下参与丁草胺代谢的蛋白;获得2个镉高度敏感蛋白(蛋白编号分别为A0A0M7HIV1和A0A0D6IIE6)以及1个抗镉胁迫同时参与丁草胺代谢的蛋白(蛋白编号为D4FMF4),推测它们在镉胁迫下丁草胺的降解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杨益林,覃倢[6](2018)在《禾花鲤中丁草胺残留量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微波提取、弗罗里硅层析柱净化、气相色谱法测定禾花鲤中丁草胺的残留量。在0.1~10μg.mL~(-1)范围,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9,检出限为0.0001mg.kg~(-1),方法的回收率大于90%,相对标准偏差(n=6)RSD为1.9%。(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期刊2018年21期)

阿提开姆·麦麦提,萨娜瓦尔·艾比布拉[7](2018)在《除草剂丁草胺对小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小麦根尖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处理时间和不同处理浓度除草剂丁草胺对小麦根尖分生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00微摩尔/升丁草胺处理小麦根尖12小时后,细胞分裂指数低于对照组(4.91%),染色体畸变率最低,为0.50‰;由500微摩尔/升丁草胺处理小麦根尖72小时后,细肥分裂指数明显偏低,染色体畸变率为0.00‰。较高浓度丁草胺可以看作是对小麦的一种毒害因子,抑制细胞分裂。随着丁草胺处理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小麦根尖有丝分裂指数逐渐下降。同时,丁草胺影响染色体的形态,出现了微核、染色体多极化、染色体断片、染色体黏连、染色体桥等畸变类型。(本文来源于《农村科技》期刊2018年09期)

管静莹,祝丽嫦[8](2018)在《丁草胺中毒急救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丁草胺引起的投毒、自杀和误服等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口服丁草胺后对胃肠道黏膜有极强的刺激与腐蚀作用,易经消化道吸收入血,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如精神萎靡、呆滞、嗜睡、活动减少、步态蹒跚、肌肉震颤、抽搐,最终因气管痉挛、呼吸中枢抑制而死亡~([1])。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儿科2017年5月成功抢救1例(本文来源于《中国乡村医药》期刊2018年15期)

张晓红,高晋华,范轩坤,陈婉珊,李瑞梅[9](2018)在《丁草胺对金鱼主要器官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丁草胺对金鱼主要器官酯酶(EST)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的影响,为评估丁草胺对水生生物的环境风险提供依据。方法:依据丁草胺对金鱼染毒24 h的半数致死浓度设置0.4、0.8、1.2 m L/L丁草胺染毒组,并以0.1 m L/g腹腔注射急性染毒金鱼24 h,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检测金鱼主要器官的EST和POD同工酶活性。结果:对照组金鱼心脏EST和POD同工酶不表达,在丁草胺1.2 m L/L时产生应激反应,出现新条带,活性较对照组显着升高(P<0.01)。随丁草胺浓度增加,与对照组相比,肝胰脏EST同工酶活性逐渐减弱(P<0.01),POD同工酶活性先增强后减弱(P<0.01)。0.4 m L/L时鳃、肾脏EST同工酶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2倍和3倍(P均<0.01);0.8 m L/L时鳃、肾脏EST和POD同工酶活性均消失,在1.2 m L/L时活性重现但较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或P<0.01)。结论:丁草胺浓度与金鱼不同组织EST、POD同工酶活性呈剂量-效应关系。中浓度(0.8 m L/L)及以上丁草胺可能破坏金鱼鳃和肾脏的EST、POD同工酶活性。(本文来源于《癌变·畸变·突变》期刊2018年04期)

刘刚[10](2018)在《农业农村部对丁草胺启动再评价程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刊讯近日,山东省农药检定所函告各丁草胺农药生产企业,要求报送丁草胺再评价资料。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第四十叁条规定:"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负责农药检定工作的机构、植物保护机构对已登记农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监测。"(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8年11期)

丁草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滤纸法测定了宁夏21份稻田稗草种群对丁草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宁夏稻田稗草已对丁草胺产生了抗药性,其ED50值在4.254 1~197.583 2 m L/L间,抗性指数为1~46.45,不同稗草种群对丁草胺的敏感性有较大的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丁草胺论文参考文献

[1].王国权.44%莠去津·丁草胺·硝磺草酮悬乳剂防除玉米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2019

[2].马洪文,贺奇,王昕,来长凯,殷延勃.宁夏稻田稗草对丁草胺敏感性分析[J].宁夏农林科技.2019

[3].金党琴,丁邦东,龚爱琴,王元有,周慧.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测定丁草胺[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9

[4].李云桂,罗湘,武彩霞,杨慧敏,魏良.川西北沙化土壤对镉和丁草胺的吸附特征[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8

[5].林晓燕,牟仁祥,曹赵云,曹珍珍,周蓉.镉胁迫下嗜温鞘氨醇杆菌降解丁草胺的蛋白质组学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8

[6].杨益林,覃倢.禾花鲤中丁草胺残留量的检测[J].中国食品.2018

[7].阿提开姆·麦麦提,萨娜瓦尔·艾比布拉.除草剂丁草胺对小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J].农村科技.2018

[8].管静莹,祝丽嫦.丁草胺中毒急救1例[J].中国乡村医药.2018

[9].张晓红,高晋华,范轩坤,陈婉珊,李瑞梅.丁草胺对金鱼主要器官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影响[J].癌变·畸变·突变.2018

[10].刘刚.农业农村部对丁草胺启动再评价程序[J].农药市场信息.2018

论文知识图

培养基初始pH对SRB降解丁草胺的影...丁草胺丁草胺丁草胺丁草胺-丁草胺生产工艺流程图丁草胺

标签:;  ;  ;  ;  ;  ;  ;  

丁草胺论文_王国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