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填土论文_张力,王琛,梁发云,汪中卫

导读:本文包含了吹填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填土,预压,真空,静力,堆场,车流量,孔隙。

吹填土论文文献综述

张力,王琛,梁发云,汪中卫[1](2019)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吹填土路基沉降特性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工程建设中,对于工程性质较差的吹填土地基,必须进行地基处理,结合塑料排水板的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是常用的处理方法,沉降特性是评价该方法有效性的重要指标。结合现场监测数据,本文通过数值分析方法对温州瓯江口某吹填区域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处理的路基进行了沉降特性分析,基于水平平均固结度相同的等效准则,根据砂井固结理论,将轴对称砂井固结问题等效为平面应变砂墙固结问题,考虑了砂井涂抹效应。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进行了沉降的数值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地表沉降的数值解与现场实测值的一致性较好。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长-短排水板预压处理工况下的沉降特性,分析了在工后一段时间内不同工况的预压处理深度、地表最大沉降量及分层沉降量的分布特点,研究了长-短排水板预压方法应用于控制工后沉降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陆潘,杜英辉,陈雷,马坤,沈宇鹏[2](2019)在《考虑车流量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吹填土地区路基工后沉降》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吹填土路基工后沉降原理,选取曹妃甸北环路吹填土路基某一断面的车流量和时间作为影响因素,建立了考虑车流量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将之用于吹填土路基的工后沉降预测。与泊松曲线模型和双曲线模型的预测结果对比后发现,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更高,误差在4%以内,从而验证了考虑车流量的BP神经网络模型在解决该类问题上的简便性和适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港湾建设》期刊2019年11期)

文旭,蒋宗岑,裴钻,裴茂[3](2019)在《基于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的吹填土不均匀沉降经验公式修正》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填海地区吹填土不均匀沉降的变化规律,以天津大港区填海地区地质勘查资料为依据,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原位静力触探实验得到吹填土层相关参数,选取考虑比贯入阻力的经验公式计算填海地区软土不均匀沉降。结合自动化监测数据与理论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确定不同数据的偏差值。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对经验公式提出修正,最终提出一套更为精确的吹填土或软土压缩模量估算方程。(本文来源于《灾害学》期刊2019年S1期)

林澍,闫澍旺,闫玥,付登锋[4](2019)在《流态吹填土状态划分及变形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疏浚淤泥经水力吹填形成的流态吹填土属于宾汉体,无初始结构与强度,表现出明显的流体特性,与结构性天然沉积土明显不同。因此,无法采用固态土体相关理论进行流态吹填土加固中的变形分析。为了准确预测流态吹填土变形,通过流变试验确定流态吹填土含水率范围,根据加固前后土体状态及物理性质变化提出计算流态吹填土变形的物理指标法,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物理指标法的合理性与可靠性。结果显示,结合流变试验成果,采用物理指标法计算所得流态吹填土沉降与实测值吻合度高。最后,根据文中研究成果,对物理指标法在工程中的应用提出了一定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港湾建设》期刊2019年10期)

杜英辉,陈雷,张尧禹,马坤,沈宇鹏[5](2019)在《高真空击密法处理曹妃甸吹填土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托曹妃甸地区吹填土地基处理工程,阐述了高真空击密法的加固机理和关键工艺;针对该地区工程地质特点,对比了强夯和真空预压法适用范围,确定高真空击密法为该地区的施工方法,并研究了施工过程中不同深度的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真空击密法可以有效缩短施工工期,减少工程造价,强夯与真空排水相结合的工艺可以快速排出孔隙水和消散超孔隙水压力,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该研究成果可以指导施工点夯的时间间隔设置,将点夯时间设置为9 d,超孔隙水压力完全消散后进行点夯处理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土工基础》期刊2019年05期)

雷华阳,王磊,屠慈科,韩均,冀智勇[6](2019)在《碱性环境下吹填土的力学特性及微观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环境的变化对吹填土的力学性质及微观特征影响显着。利用不同掺量NaOH的吹填土试样进行室内直剪试验、叁轴剪切试验和一维压缩试验,探讨碱性环境对吹填土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影响,并对碱性环境下吹填土的微观结构特征进行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碱性环境中生成的难溶物对粒间胶结强度的增强作用,抗剪强度平均提高15.1~79.3 kPa,结构屈服应力提高5~169 kPa;碱性环境中,吹填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由应变硬化型转变为应变软化型为主,压缩性大幅度降低,压缩指数的最大降低幅度达到60.3%。微观试验表明,碱性环境中吹填土的粒间胶结物发育良好,颗粒形态由粒状结构和片状结构过渡为团粒结构,粒间连接形式以面–面接触为主。(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2期)

李继才,丛建[7](2019)在《某矿石堆场吹填土地基加固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吹填土地基厚度大、强度低、压缩性高和矿石堆场荷载大的特点,结合某港口矿石堆场吹填土地基的加固设计,研究了振冲碎石桩加固地基、振冲碎石桩+素混凝土桩加固堆取料机轨道床地基方案,采用有限单元法分析了轨道床两侧对称加载和单侧加载两种工况下地基的水平位移和沉降值,并对加固后的地基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地基加固方案可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为保证矿石加载过程中地基的稳定性,建议采用矿石加载分级。该方法可为其他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期刊2019-10-11)

丛建,李继才[8](2019)在《砂性吹填土振冲地基快速检测方法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港口工程砂性吹填土地基采用振冲法加固。建立静力载荷试验承载力特征值与标准贯入试验击数的对应关系后,大面积施工时可以标准贯入试验代替静力载荷试验,从而提高检测比例和检测效率,同时降低检测成本。(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期刊2019-10-11)

杨爱武,封安坤,姜帅,仲涛,李潇雯[9](2019)在《固结与荷载耦合作用下吹填土力学性质与微结构参数关联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固结条件与荷载条件对吹填土的力学特性具有明显的影响,且土的微观结构特征是决定其宏观力学性质的本质因素,为了研究吹填软土力学特性在不同固结条件和荷载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及与微结构参数的关联性,对天津滨海新区重塑吹填软土进行不同初始固结条件与荷载效应综合作用下的蠕变试验和微观结构测试,研究此条件下吹填土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并通过灰色关联度理论建立宏观力学参数与微结构参数之间的关联性。试验结果表明:稳定性蠕变对吹填软土强度的增长起到积极作用,有偏压固结较无偏压固结强度增长更快,且初始固结越充分,强度增长越快;随蠕变时间的增加,颗粒的等效直径、形态比和圆度呈增大的趋势,而颗粒和孔隙的数量与周长、孔隙的等效直径、形态比和圆度则呈减小的趋势;抗剪强度指标C,φ值随颗粒等效直径、形态比和圆度的增大而增大,但随颗粒和孔隙的数量与周长、孔隙的等效直径、形态比和圆度的增大而减小。关联度分析表明,颗粒(孔隙)等效直径和圆度是影响吹填土力学性质演化的重要微结构参数,固结与蠕变越充分,土体微结构参数调整越稳定,强度越高。(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王奕霖,黄俊绚,卢宇杭,张释腾,刘昊鹏[10](2019)在《造纸厂白泥及石棉纤维固化吹填土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造纸厂白泥为造纸工业生产碱回收步骤的工业废料,而石棉纤维具有轻质高强的特点。对其进行合理利用,不仅有助于吹填土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的提升,而且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提升具有重大影响。文章阐述造纸厂白泥及石棉纤维固化吹填土原理,并指出其在吹填土固化试验中的具体应用,以期在废物资源化处理的同时,推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来源于《工程技术研究》期刊2019年15期)

吹填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吹填土路基工后沉降原理,选取曹妃甸北环路吹填土路基某一断面的车流量和时间作为影响因素,建立了考虑车流量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将之用于吹填土路基的工后沉降预测。与泊松曲线模型和双曲线模型的预测结果对比后发现,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更高,误差在4%以内,从而验证了考虑车流量的BP神经网络模型在解决该类问题上的简便性和适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吹填土论文参考文献

[1].张力,王琛,梁发云,汪中卫.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吹填土路基沉降特性数值模拟[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9

[2].陆潘,杜英辉,陈雷,马坤,沈宇鹏.考虑车流量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吹填土地区路基工后沉降[J].中国港湾建设.2019

[3].文旭,蒋宗岑,裴钻,裴茂.基于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的吹填土不均匀沉降经验公式修正[J].灾害学.2019

[4].林澍,闫澍旺,闫玥,付登锋.流态吹填土状态划分及变形计算方法[J].中国港湾建设.2019

[5].杜英辉,陈雷,张尧禹,马坤,沈宇鹏.高真空击密法处理曹妃甸吹填土的应用研究[J].土工基础.2019

[6].雷华阳,王磊,屠慈科,韩均,冀智勇.碱性环境下吹填土的力学特性及微观机制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7].李继才,丛建.某矿石堆场吹填土地基加固设计研究[C].第十九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2019

[8].丛建,李继才.砂性吹填土振冲地基快速检测方法的试验研究[C].第十九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2019

[9].杨爱武,封安坤,姜帅,仲涛,李潇雯.固结与荷载耦合作用下吹填土力学性质与微结构参数关联性[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9

[10].王奕霖,黄俊绚,卢宇杭,张释腾,刘昊鹏.造纸厂白泥及石棉纤维固化吹填土的试验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

论文知识图

吹填土微观结构照片不同菌液对吹填土和盐田土电导率...第二次取样的吹填土粘粒分布及梯...第叁次取样的吹填土粘粒分布及梯...不同的菌液对吹填土pH值作用对比吹填土浅层真空预压施工工艺流程

标签:;  ;  ;  ;  ;  ;  ;  

吹填土论文_张力,王琛,梁发云,汪中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