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宏君:2013—2017年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热点、前沿及其演进探析论文

房宏君:2013—2017年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热点、前沿及其演进探析论文

摘要:基于科学计量学原理,利用可视化技术,对2013—2017年SSCI数据库收录的3 018条管理学创新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近5年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热点包括:一是关于创新自身研究,如“创新”“开放式创新”“技术创新”和“创新绩效”等;二是创新影响后果研究,如“企业绩效”“产品开发”“竞争优势”和“企业成长”等;三是创新前置因素研究,如“研发”“吸收能力”和“动态能力”等;同时,对主题热点演进历程进行探索。管理学创新研究前沿包括“科学的”“出口业绩”“资源”“双元”和“公司规模”等,并对其演进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管理学;创新研究;主题热点;研究前沿;演进

众所周知,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提出“创新”一词;1939年,其全面地阐述了创新理论。之后,弗里曼、纳尔逊、库克、德鲁克等经济学家或管理学家对创新的探索不断深入,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创新理论体系,也为当前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近些年来,国际范围内管理学领域高度重视创新研究,在创新自身特征、影响后果和前置因素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的、持续的理论和实证探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鉴于目前学术界对近5年来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热点与前沿归纳与评述的缺失,本文对2013—2017年国际范围内管理学创新研究概况、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及其演进情况进行科学、客观分析,为管理学创新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1近5年国际范围内管理学创新研究概况

1.1 文献数据来源与年份收录数量

文献数据来源方面,国际范围内管理学创新研究文献数据资料来源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核心合集”的“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即SSCI 数据库。在文献检索范围方面,因数据库中“主题”检索文献范围较大,包含一些与创新不相关的研究文献,而目前部分学者采用的相关期刊检索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因此,本研究采用在“标题”范围内进行严格检索,确保检索文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文献检索式选取方面,TS=innovat*,即检索包括innovation、innovations、innovative和innovativeness等与创新相关在内的文献。在文献检索期限方面,考虑到文献成果出版的信息迟滞、滞后特征,为尽量保证研究内容新颖性、时效性,主要针对近5年来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即检索期限为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检索时间为2018年1月30日。基于上述条件,在SSCI 数据中共检索到12 368条创新研究文献,之后选择“MANAGEMENT”,即严格意义上的管理学范畴,精炼后得到管理学领域创新研究文献3 492篇;再选择“ARTICLE(论文)”类型文献,即去除MEETING ABSTRACT(会议摘要) 、BOOK REVIEW(书评)、REVIEW(评论)、LNEWS ITEM(新闻)等类型文献资料,最后共计检索到国际范围内管理学创新研究文献3 018条。

在测量小直径(激光测径仪量程范围内<25mm)和大直径(>25mm)塞规圆度的原理与测量直径的原理基本一致,区别为圆度需要测量某个截面各个角度的直径值,这并没有引入新的误差值,因此测量圆度与测量直径所引入的误差一致。测量小直径塞规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包括激光测径仪的测量误差u1、嵌入式测量系统的不确定度u2。测量大直径塞规的圆度所引入的误差还包括被测塞规与标准塞规之间温度差所引入的不确定度u3、线性膨胀系数差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4、激光二维扫描传感器z方向测量线性度误差u5。

文献年份收录数量方面,在SSCI数据库中,2013年收录论文534篇,2014年收录论文569篇,2015年收录论文599篇,2016年收录论文666篇,2017年收录论文650篇。总体来看,2013—2016年间,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论文收录数量呈上升趋势,但每年论文收录数量小幅度增加,2017年SSCI收录的论文数量较2016年有所下降,减少了15篇。

1.2 文献来源国家与地区

在文献数据分析方面,本文采用当前国际上较为成熟的,由著名可视化专家陈超美博士开发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在文献来源国家和地区方面,通过对3 018篇管理学创新研究文献数据库中各年份高被引前50篇文献进行来源国家或地区共现分析,绘制出“2013—2017年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文献来源国家或地区图谱”(见图1)。

统计结果显示,2013—2017年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文献来源国家或地区共有71个,体现国家或地区间合作的节点连线共有83条。在SSCI 数据收录的各国或地区管理学创新研究文献数量中,美国研究文献收录数量为639篇,排在第1位;英国研究文献收录数量为357篇,排在第2位,但和第1位美国的文献收录情况差距较大;中国大陆研究文献收录数量为303篇,排第3位,体现了我国管理学创新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此外,西班牙、意大利、德国、荷兰、中国台湾、瑞典等管理学创新研究文献被SSCI 收录的数量分别为283篇、236篇、221篇、179篇、142篇、134篇。此外,在管理学创新研究国际合作方面,芬兰、新西兰和智利,挪威和丹麦,匈牙利和日本的合作研究次数较多。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企业服务对数据中心的日益依赖,企业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在规模和效率之间取得平衡,提高数据中心设备的效率。简化操作和维护,实现业务和网络可视化管理,从而减少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维护成本。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数据中心网络需要更加灵活,架构设计需要具有高度的弹性,以支持业务扩展和灵活部署;同时,网络需要实现虚拟化,并结合计算资源,形成资源池,以满足网络资源的隔离和共享的需求;同时,网络必须“云化”,以实现网络和服务的联动,以支持业务部署需求的快速响应。

图1 2013—2017年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来源国家或地区图谱(SSCI)

1.3 文献来源机构

文献来源机构方面,同样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各年份高被引前50篇文献进行了来源机构共现分析(ICA)。在2013—2017年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文献来源机构图谱中(图2),共有146个研究机构,82条研究机构间的合作连线。各主要研究机构被SSCI数据库收录文献情况如表1所示。在研究机构文献数量收录方面,米兰理工大学(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Milan)和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的研究文献被SSCI收录的数量超过30篇,为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做出了贡献。在管理学创新研究机构国际合作方面,华威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和诺丁汉大学(University of Nottingham),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 和马斯特里赫特大学(Maastricht University),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和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等研究机构合作研究连线在图中较为明显,说明这些研究机构国际合作次数较多。

图2 2013—2017年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文献来源机构图谱(SSCI)

表1 2013—2017年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来源机构文献收录数量统计表(SSCI)篇

序号 研究机构数量序号 研究机构数量1米兰理工大学(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Milan)349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222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3110阿尔托大学(Aalto University)223伊拉斯谟大学(Erasmus University)2711瓦伦西亚理工大学(Universitat Politécnica de Valéncia)224拉彭兰塔理工大学(Lappeenrant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612诺丁汉大学(University of Nottingham)225丹麦南部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Denmark)2613格罗宁根大学(University of Groningen)22

表1(续)

序号 研究机构数量序号 研究机构数量6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2414哥本哈根商学院(Copenhagen Business School)217华威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2315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218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Manchester)2316慕尼黑理工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20

1.4 文献来源作者

文献来源作者方面,同样选取各年份前50篇被引文献进行来源作者共现分析(ACA)。在2013—2017年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文献来源作者图谱(图3)中,共有224个来源作者和72条作者间合作连线。其中权威作者Federico Frattin的管理学创新研究文献被SSCI收录14篇,Stephen Roper的研究文献被收录12篇,Valentina Lazzarotti的研究文献被收录10篇,Paavo Ritala、Yuandi Wang、Luisa Pellegrini、Roberto Verganti、Patrick Spieth和Claudio Dell Era的管理学创新研究文献被收录数量各自均为9篇,Ram Mudambi、Raffaella Manzini、Jin Chen和Yuan Li管理学创新研究文献被收录数量各自均为8篇。

在来源作者图谱中,国际合作研究群体包括Luisa Pellegrini、Valentina Lazzarotti、Raffaella Manzini和Anna Nosella,Stephen Roper、James H L和Prilt Vahter,Antonello Cammarano、Emilia Lamberti 、Mauro Caputo和Francesea Mchelino,Yuandi Wang 、Lutao Ning、Jin Chen和Dylan Sutherland,这些学者管理学创新研究的国际合作次数较多。

图3 2013—2017年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文献来源作者图谱(SSCI)

1.5 文献来源期刊

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中,将时间间隔“slice”的数值设置为1年,显示方式选择“timezone”,即时区显示,运行软件后绘制出“2013—2017年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主题热点演进图谱(SSCI)”(见图5),并基于对各年份关键词共现频次统计制成“2013—2017年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各年份高频关键词排序统计表(SSCI)”(见表5),展示近5年来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热点演进情况。

表2 2013—2017年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来源期刊文献收录统计表(SSCI) 篇

序号期刊数量序号期刊数量1 RESEARCH POLICY《研究政策》21311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工业营销管理》822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产品创新管理杂志》15012R&D MANAGEMENT《研发管理》813TECHNOLOGY A-NALYSIS STRATEGIC MANAGEMENT《技术分析战略管理》13013TECHNOVATION《技术创新》804INNOVATION MAN-AGEMENT POLICY PRACTICE《创新管理政策实践》10714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创造力与创新管理》715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国际技术管理》9715INDUSTRY AND IN-NOVATION《工业与创新》71

2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主题热点及其演进

2.1 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主题热点范畴

关键词共现与文献共被引相结合是当前国际上探索某一领域研究热点的科学方法之一。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技术(KCA),选取各年份前200篇高被引文献,对2013—2017年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分析,绘制出“2013—2017年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主题热点图谱(SSCI)”(见图4)。在该主题热点图谱中,共包含350个研究主题热点以及3 461条热点间的共现连线。

图4 2013—2017年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主题热点图谱(SSCI)

为科学、客观探析近5年国际管理学创新研究主题热点,对图谱中高频关键词共现频次进行了统计,制成“2013—2017年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关键词高频统计表(SSCI)”(见表3)。

表3 2013—2017年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关键词共现统计表(SSCI)

序号关键词频次序号关键词频次序号关键词频次1Performance(绩效)89711Industry(行业)27921Organizations(组织)1662Innovation(创新)81212Model(模型)24322Entrepreneurship(企业)1623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研发)67113Firm performance(公司绩效)23023Open innovation(开放式创新)1564Firm(s)(公司)49614Competitive advantage(竞争优势)22924Creativity(创造力)1505Management(管理)38615Product innovation(产品创新)22325Dynamic capabilities(动态能力)1466Knowledge(知识)38116Impact(影响)21426Systems(体系)1417Perspective(前景)36817Capabilities(能力)19927Market orientation(市场导向)1418AbsorptiveCapacity(吸收能力)36418Networks(网络)19728Collaboration(合作)1409Product development(产品开发)34119Strategy(战略)19729Exploration(探索)13610Technology(技术)33820Determinants(决定因素)16830Growth(成长)131

同时,对近5年来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文献进行了文献共被引分析,制成“2013—2017年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文献高频共被引统计表”(见表4)。

通过对图5和表5的深入分析发现:

表4 2013—2017年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文献高频共被引统计表(SSCI)

排序文献名称 作者频次1Absorptive capacity: 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吸收能力:学习和创新的新视角)(1990) Cohen W M, Levinthal D A5722Open for innovation: the role of open-ness in explaining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mong UK manufacturing firms(开放创新:解释英国制造业公司中创新绩效的开放性角色)(2006)Laursen K, Salter A3523Common method biases in behavioral research: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commended remedies(行为研究常见方法偏见:文献批判性回顾和推荐对策)(2003)Podsakoff P M, MacKenzie S B, Lee J Y,Podsakoff N P3404 Open innovation: 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开放式创新:创造技术并从中获利的新使命) (2003)Chesbrough H W3365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组织学习中的探索与利用)(1991) March J G 3136Evalua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用不可观测变量和测量误差评估结构方程模型)(1981) Fornell C, Larcker D F2987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公司资源和持续竞争优势)(1991)Barney J 2698An evolutionary theory of economic change(经济变革的演化理论)(1982)Nelson R R.,Winter S G2679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 (从案例研究构建理论)(1989)Eisenhardt K M25010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动态能力和战略管理)(1997) Teece D J, Pisano G, Shuen A235

(2)从关键词中介中心性来看,各年份有影响力的关键节点明显不同,具体如下:2013年,研究热点演进图谱中高中介中心性关键词包括:human capital(人力资本)(0.27)、competitive advantage(竞争优势)(0.23)、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0.23)、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研发)(0.21)、absorptive capacity(吸收能力)(0.18)和knowledge management(知识管理)(0.18),即国际学者围绕“人力资本”“竞争优势”“信息技术”等开展的研究较多,这些关键节点在热点网络间的影响力较大;2014年,高中介中心性关键词包括:strategic alliances(战略联盟)(0.16)、absorptive capacity(吸收能力)(0.15)、small firms(小型企业)(0.14)、diversification(多样化)(0.13)和networks(网络)(0.12),其中,“战略联盟”排在第一位,“吸收能力”继续保持其重要地位;2015年,高中介中心性的关键词包括:manufacturing firms(制造类企业)(0.34)、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研发)(0.28)、entrepreneurial(创业)(0.26)、orientation(导向)(0.25)、firm performance(公司绩效)(0.23)和technologies(技术)(0.20),可见,围绕“制造企业”“研发”“企业家精神”开展的研究较多;2016年,高中介中心性关键词包括: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研发)(0.42)、absorptive capacity(吸收能力)(0.42)、competitive advantage(竞争优势)(0.26)、creativity(创造力)(0.23)、dynamic capabilities(动态能力)(0.17)和strategic alliances(战略联盟)(0.15),学者们对“竞争优势”“创造力”“动态能力”给与了高度关注;2017年,高中介中心性关键词包括:market orientation(市场导向)(0.38)、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组织绩效)(0.35)、firm performance(公司绩效)(0.29)、teams(团队)(0.29)、strategic management(战略管理)(0.28)、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变革型领导)(0.28)和competitive advantage(竞争优势)(0.27),体现了学者们围绕“市场导向”“团队”“变革型领导”开展的研究较多。

(1)关于创新自身相关研究,如创新种类、创新体系、创新绩效和创新模型等。在关键词共现图4和表3中,高频共现关键词包括:innovation(创新)、open innovation(开放式创新)、product innovation(产品创新)、technolgical innovation(技术创新),以及创新自身的performance(绩效)、systems(体系)、capabilities(能力)、networks(网络)、model(模型)、management(管理)、strategy(战略)、development(发展)、industry(行业)、firm(s)(公司)研究等。从创新归属层面看,目前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大多数聚焦于组织层面(Ceylan[1],Howell[2]),即有关“firm(s)”(公司)、“organizations”(组织)创新研究较多,而团队层面、个体层面创新研究相对少些。

在文献共被引表4中,高频共被引文献中有2篇涉及到了“open innovation”(开放式创新),分别是:Laursen等[3]的“Open for Innovation: The Role of Openness in Explaining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mong UK Manufacturing Firms”(开放创新:解释英国制造业公司中创新绩效的开放性角色),以及Chesbrough[4]的“Open innovation: 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开放式创新:创造技术并从中获利的新使命),初次提出开放式创新模式之后,开放式创新逐渐成为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的重要热点,持续至今。

本文选取了93位百度游友和200位携程游友,这些游友观点表达个性、细微、发言感言内容广泛,对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有直观的感受并且情感真实、生动。这些游友的点评都是在游玩的基础上进行自发的点评并在游玩后自愿对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进行评价,选取其点评为本文研究资料。

(2)关于创新影响后果研究,如创新对企业绩效、竞争优势和产品开发等影响研究。在关键词共现图4和表3中,高频共现关键词包括:impact(影响)、performance(绩效)、firm performance(企业绩效)、product development(产品开发)、competitive advantage(竞争优势)和growth(企业成长)等(Subramanian[8],Estrada[9])。进一步的统计发现,创新影响研究同样更多地体现为对组织层面的影响;此外,部分研究文献中涉及到了二者间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研究[10]。

同样,近5年来,国际学者们对创新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Coccia[13]研究了技术创新对组织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的影响;James等[14]分析了1980年至2011年期间顶级管理杂志上有关价值捕获机制的学术文献,为企业从创新中如何获取价值提供有益参考;Hung等[15]基于内部研发与环境动荡的调节作用,分析了开放式创新对企业绩效(firm performance)的影响机制。

在文献共被引表4中,与关键词“competitive advantage”(竞争优势)相关的高频共被引文献是Barney[11]的“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公司资源和持续竞争优势)一文,主要阐述了企业资源类别及其与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以及Nelson等[12]的“An evolutionary theory of economic change”(动态能力和战略管理)一书,认为企业想在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坚持创新,并把熊彼特式竞争定性为围绕创新开展竞争。

(3)关于创新前置因素研究,如研发、知识管理、吸收和动态能力等对创新影响的研究。在关键词共现图4和表3中,相关高频共现关键词包括: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研发)、technology(技术)、knowledge(知识)、absorptive capacity(吸收能力)、dynamic capabilities(动态能力)、creativity(创造力)、networks(社会网络)、market orientation(市场导向)、collaboration(合作)、exploration(探索)和determinants(决定因素)等。近几年影响因素的研究多数是对组织自身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如企业的研发、技术、知识、网络、探索、合作管理以及吸收、动态能力和创造力等对创新绩效、创新行为的影响(Bronzini[16],Kim[17]),而有关社会环境、行业背景、政策制度等外部因素对创新影响的研究相对不多。此外,部分学者对二者间的中介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Marvel[18],Peltokorpi[19]),以及对影响因素与创新之间的调节效应,影响因素间的交互效应等进行了研究(Chiang[20],Chang[21])。

情感,对于人类而言有格外重要的意义.情感可以促使人去喜爱、探索一项自己并不了解的事物,进而对其感兴趣,再深入的探析.而数学课程就是这样一门特殊的学科,需要学生们去投入情感,去进行深入的探索.所以,数学情感教育逐渐获得大家的关注,成为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目标.但是很多学生和老师都对数学情感教育还不够了解,本文将带领大家对情感教育进行深入的探究.

在文献共被引表4中,首先,与关键词“absorptive capacity”(吸收能力)相关的高频共被引文献“Absorptive Capacity: 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吸收能力:学习与吸收的新视角)排在第1位;Cohen等[22]在该文中提出了吸收能力的概念,开辟了技术创新研究的新领域;后续相关研究发现,个体或企业吸收能力的提升可以提高组织创新能力(Peeters[23],Martin[24])。其次,与关键词“dynamic capabilities”(动态能力)相关的高频共被引文献是Teece等[25]的“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一文,该文的贡献是构建了一个动态能力体系以使得企业抓住财富的源头,从而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相应地,近几年来,学者们深入探讨动态能力和创新绩效的关系[26]。再次,与“exploration”(探索)相关的高频共被引文献是March[27]的“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组织学习中探索与开发) 一文,共被引排频次在第5位,体现了学者对个体、团队或组织探索能力的重视,深入探究其对组织创新的影响。

三级指标筛选的原则为机械替代劳动力的迫切性和替代强度,具体则是将调研获得的关于用工量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在纯人工作业情况下,各环节每畜单位每天耗费的人工量(如果是多个人同时工作,则累加成一个人的用工量),将人工耗费量极少的环节剔除,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在近5年管理学创新影响因素研究文献中,被引频次较高,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较多,如Anderson和Zhou对创造力(creativity)与创新与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Ceren等[28]从多维视角入手,分析了真实型领导、创造力和创新的关系;Berchicci[29]探讨了内部研发投入、外部知识获取和创新绩效的关系;Oerlemans等[30]探讨了联盟组合多样化和创新之间技术管理的调节作用;Wang等[31]考察了企业协作和知识网络对研究人员探索性创新的影响;Maietta[32]基于一个低技术产业视角,分析了大学与企业研发合作的决定因素及其对创新的影响。

2.2 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主题热点演进

文献来源期刊方面,同样选取各年份前50篇被引文献进行来源期刊共现分析(JCA),共探测到159个学术期刊。收录国际管理创新研究文献数量较多的权威期刊如表2所示,“RESEARCH POLICY”(《研究政策》)、“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产品创新管理杂志》)、“TECHNOLOGY ANALYSIS STRATEGIC MANAGEMENT”(《技术分析战略管理》)和“INNOVATION MANAGEMENT POLICY PRACTICE”(《创新管理政策实践》)等期刊收录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文献的数量排在前4名,均超过100篇,成为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的权威期刊,也为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成果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在设计阶段加强对BIM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性,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是在项目策划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投资决策后,造价控制的重点就是在设计阶段[4]。要想真正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效率,需要积极做好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将BIM技术应用其中,可对信息进行整合,保证各个专业之间的数据能够准确、及时传递,使各个部门与单位参与其中,经过讨论与分析,保证工程设计的完善性,减少后期因设计变更导致的成本浪费。同时,利用软件中强大的可视化建模功能,可实现三大目标:设计阶段的合理造价、提高资金利用率、提高投资控制的效率。

(1)从关键词共现频次来看,performance(绩效)、innovation(创新)、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研发)等一直是近5年来共现频次排在前3位的主题热点,knowledge在近5年中排在第4位的情况出现了3次,体现出这些主题热点在创新研究网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其他重要主题热点,如absorptive capacity(吸收能力)、technology(技术)、product development(产品开发)、management(管理)、perspective(前景)和firms(公司)等也陆续出现在年份列表中,但排序有所变化。

基于关键词共现主题热点图谱和统计表,结合高频共被引文献主题及其聚类特征,对近5年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热点进行科学归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应地,近5年的研究文献对创新本身进行了广泛研究。其中,被引频次较高的经典文献,如Berends等[5]从创业效应与管理效果相结合角度探讨了小企业产品创新(product innovation)过程;Hienerth等[6]针对用户群体与创新发展(innovation development)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Liang等[7]构建了包括战略灵活性、创新人力资源实践(Innovative HR Practices)和公司业绩在内的一个有调解的中介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

图5 2013—2017年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主题热点演进图谱(SSCI)

需要指出的是,在这5年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主题热点演进过程中,部分管理研究热点如innovation(创新)、market orientation(市场导向)、knowledge management(知识管理)、strategic alliances(战略联盟)、teams(团队)、small firms(小企业)、entrepreneurial(企业家精神)、technologies(技术)和“network”(网络)等也同时为我国学者所积极关注,并结合我国企业实际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了一些重要学术成果。同时,这些重要的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热点也体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如“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等,体现了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有利于推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进程。

表5 2013—2017年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各年份高频关键词排序统计表(SSCI)

年份123456789102013innovation(创新)performance(绩效)research-and-development(研发)knowledge(知识)management(管理)perspective(前景)technology(技术)firms(公司)absorptiveCapacity(吸收能力)product development(产品开发)2014performance(绩效)innovation(创新)research-and-development(研发)knowledge(知识)absorptivecapacity(吸收能力)technology(技术)management(管理)perspective(前景)product development(产品开发)firms(公司)2015performance(绩效)innovation(创新)research-and-development(研发)product development(产品开发)knowledge(知识)management(管理)technology(技术)absorptivecapacity(吸收能力)perspective(前景)firms(公司)2016performance(绩效)innovation(创新)research-and-development(研发)knowledge(知识)perspective(前景)management(管理)product development(产品开发)absorptivecapacity(吸收能力)technology(技术)industry(行业)2017performance(绩效)innovation(创新)research-and-development(研发)management(管理)firms(公司)absorptive capacity(吸收能力)perspective(前景)knowledge(知识)technology(技术)product development(产品开发)

3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前沿及其演进

普赖斯认为研究前沿主要用来描述某一研究领域的动态本质。国际著名可视化专家陈超美认为,研究前沿是一组突现的动态概念和潜在的研究问题,强调新趋势和突现(Burst)特征。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中,研究前沿是从专业术语(突现词)突变频次的角度探索的,即在短时间内的出现频次迅速增加(突现)的一些关键词语,用来界定某一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因此,本研究利用Citespace软件的关键词突现探测功能(Detect Bursts),设置合理阈值,绘制出2013—2017年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前沿统计图(见图6)。

样式是指用有意义的名称保存的字符格式和段落格式的集合,也就是说将要设置的多个格式命令加以组合、命名,应用一次样式,就可相当于设定这些格式,每个样式都有唯一确定的名称,用户可以将一种样式应用于一个段落或选定的字符上。例如使用系统自带的“标题1”样式,即可将所选文字设置为2号字体、加粗、多倍行距等效果。当鼠标指向“标题1”时,就可以看到应用样式的效果,就是应用了一组格式的集合,这一组格式设置按常规要分几步才能完成,现在只需要应用样式就可一步完成,从而简化了字符、段落的格式排版,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眼下农资市场,终端需求低迷,市场观望情绪浓厚。为减少库存,提升产品销售量,很多农资企业采取赊销手段让利于客户,使应收账款增多、坏账增加,现金回流速度降低,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现象。本文以H公司为案例,谈谈农资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并给出相应解决策略,希望给业内读者带来启示。

图6 2013—2017年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前沿统计图(SSCI)

3.1 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前沿范畴

图6为基于文献关键词突现值的大小对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前沿进行了排序。统计结果显示,2013—2017年间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前沿前20个依次为:of the science(科学的)、export performance(出口业绩)、resources(资源)、ambidexterity(双元)、firm size(公司规模)、productivity growth(生产力增长)、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战略创业)、discontinuous innovation(间断创新)、bricolage(企业级内容管理系统)、process innovation(流程创新)、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环境不确定性)、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变革型领导)、business services(商业服务)、health care(健康关怀)、risk taking(风险承担)、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组织绩效)、knowledge sharing(知识共享)、subsidies(补贴)、taxonomy(分类)和quality management(质量管理),这些关键词的出现频次在短时间内迅猛攀升,突现值较大,体现了国际学者们对其关注程度的变化,及其在特定时期内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中的地位。

在授课过程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创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能够成功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3.2 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前沿演进

在图6中,右侧红色线条长度为该研究前沿的持续年限。在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前沿演进历程中,有12个研究前沿持续时限为1年,8个研究前沿持续时限为2年。需要注意的是,“of the science” [33-34](科学的)、“process innovation” [35](过程创新)、“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36](变革型领导)、“business services” [37](商业服务)、“risk taking” [38](冒险)和“quality management”[39](质量管理)6个研究前沿的持续时间为2016—2017年,这与近2年来国际社会的科技发展、行业结构、环境变化及企业创新管理情况密切相关,为未来一段时期内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前沿的发展趋势指明了方向,值得学者们继续关注。

4结论与不足

(1)研究结论。通过对SSCI数据库中2013—2017年收录的3018条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文献的可视化计量与分析,明确了近5年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的权威机构、重要作者、核心期刊、主要国家或地区;挖掘出近5年来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的主题热点、研究前沿及其演进历程,为国内外学者开展下一阶段的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2)研究不足。由于文章篇幅所限,在研究热点分析技术方面,未能结合作者共被引、期刊共被引等方法或技术进行;在研究热点内容界定方面,未能进行全面的、详尽的挖掘和归纳,如创新前因方面缺少不同角度的深入研究,包括社会、行业、团队和个体层面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及创新影响后果探索方面,未能充分研究创新对团队和个体的影响等。

参考文献:

[1]CEYLAN C. Commitment-based HR practices,different types of innovation activities and firm innovation performa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13,24(1):208-226.

[2]HOWELL A. Firm R&D,innovation and easing financial constraints in China: Does corporate tax reform matter?[J].Research Policy,2016,45(10):1996-2007.

[3]LAURSEN K,SALTER A. Open for innovation: the role of openness in explaining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mong UK manufacturing firm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6,27(2):131-150.

[4]CHESBROUGH H W. Open innovation: 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M].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3.

[5]BERENDS H,JELINEK M,REYMEN I. Product innovation processes in small firms: combining entrepreneurial effectuation and managerial causation[J].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4,31(3):616-635.

[6]HIENERTH C,VON H E,JENSEN M B. User community VS. producer innovation development efficiency: a first empirical study[J].Research Policy,2014,43(1):190-201.

[7]LIANG X L,CHEN X,XU Z. Strategic flexibility, innovative HR practices, and firm performance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J].Personnel Review,2017,46(7): 1335-1357.

[8]SUBRAMANIAN A M,CHOI Y R,LEE S H, et al. Linking technological and educational level diversities to innovation performance[J].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16,41(2):182-204.

[9]ESTRADA I, FAEMS D, DE FARIA P. Coopetition and product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internal knowledge sharing mechanisms and formal knowledge protection mechanisms[J].Industry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6(53):56-65.

[10]CHEN A S,HOU Y H. The effects of ethical leadership, voice behavior and climates for innovation on creativity: a moderated mediation examination[J].Leadership Quarteryly,2016,27(1):1-13.

[11]BARNEY J.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l):99-120.

[12]NELSON R R,WINTER S G. An evolutionary theory of economic change[M].Cambridg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2.

[13]COCCIA M. Source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radical and incremental innovation problem-driven to support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firms[J].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2017,29(9):1048-1061.

[14]JAMES S D,LEIBLEIN M J,LU S. How firms capture value from their innovations[J].Journal of Management,2013,39(5): 1123-1155.

[15]HUNG K P,CHOU C. The impact of open innovation on firm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internal R&D and environmental turbulence[J].Technovation,2013,33(10-11):368-380.

[16]BRONZINI R,PISELLI P.The impact of R&D subsidies on firm innovation[J].Research Policy,2016,45(2):442-457.

[17]KIM B,KIM E,FOSS N J. Balancing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inbound open innovation for sustained innovative performance: an attention-based view[J].European Management Jouanal,2016,34(1):80-90.

[18]MARVEL M R,LEE I H,WOLFE M T. Entrepreneur gender and firm innovation activity: a multilevel perspective[J].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2015,62(4):558-567.

[19]PELTOKORPI V, HASU M. Transactive memory systems in research team innovation: a moderated mediation analysis[J].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2016(39):1-12.

[20]CHIANG S, LEE P, ANANDARAJAN A.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novative success: an examination of the moderating influence of a firm's life cycle stage[J].Innovation-Management Policy & Practice,2013,15(4):500-514.

[21]CHANG J. The effects of buyer-supplier's collaboration on knowledge and product innovation[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7(65):129-143.

[22]COHEN W M,LEVINTHAL D A. Absorptive capacity: 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0,35(1):128-152.

[23]PEETERS T,MARTIN X. Strategies for knowledge use in R&D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innovative performance[J].R &D Management,2017,47(1):47-60.

[24]MARTIN D, CASTRO G.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 in knowledge-based and high-tech industrial markets: the role of openness and absorptive capacity[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5(47):143-146.

[25]TEECE D J,PISANO G,SHUEN A.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 509-533.

[26]CHIU W H,CHI H R,CHANG Y C,et al.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radic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established firms: a structural model[J].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2016,28(8):965-978.

[27]MARCH J G.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Organization Science,1991(2):71-87.

[28]CEREN M,JAKLIC M,SKERLAVAJ M. Authentic leadership,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a multilevel perspective[J].Leadership,2013,9(1):63-85.

[29]BERCHICCI L. Towards an open R&D system: internal R&D investment, external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innovative performance[J].Research Policy,2013,42(1):117-127.

[30]OERLEMANS L A G,KNOBEN J,PRETORIUS M W. Alliance portfolio diversity, radical and incremental innovation: the Moderating Role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J].Technovation,2013,33(6-7):234-246.

[31]WANG C L,RODAN S,FRUIN M. Knowledge networks, collaboration networks, and exploratory innov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4,57(2):484-514.

[32]MAIETTA O W. Determinants of University-Firm R&D collaboration and its impact on innovation: a perspective from a low-tech industry[J].Research Policy,2015,44(7):1341-1359.

[33]MOTOHASHI K. The role of the science park i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start-up firm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singhua Science Park in Beijing[J]. Asia Pacific Business Review,2013,19(4):578-599.

[34]ANDERSON N,POTOCNIK K,ZHOU J.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in organizations: a state of the science review, prospective commentary, and guiding framework[J].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4,40(5):1297-1333.

[35]CHEN Y J,TOMLIN B,WANG Y M. Co-product technologies: product line design and process innovation[J].Management Science,2013,59(12):2772-2789.

[36]CHOI S B,KIM K,ULLAS S M E,et al. How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facilitates innovative behavior of Korean workers examining mediating and moderating processes[J].Personnel Review,2016,45(3):459-479.

[37]MIOZZO M,DESYLLAS P,LEE H F,et al.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 and appropriability by 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 firms[J].Research Policy,2016,45(7):1337-1351.

[38]PARK H D,TZABBAR D. Venture capital, CEOs' sources of power, and innovation novelty at different life stages of a new venture[J].Organization Science,2016,27(2):336-353.

[39]BOURKE J,ROPER S. Innovation, quality management and learning: short-term and longer-term effects[J].Research Policy,2017,46(8):1505-1518.

TheHotSpot,FrontierandEvolutionofResearchonInternationalManagementInnovationfrom2013to2017

Fang Hongjun1, Chen Jing1, Liu Fengxai1, Wang Yalin2

(1.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3,China;2.Peking University Library, Beijing 100871,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scientometrics,the analysis of 3018 literatures of management innovation research in the SSCI database from 2013 to 2017 is presented using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The findings show that when it comes to the research hot spots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in the recent five years: First, researches about innovation itself, such as "innovation""open innovation""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so on; Second, researches about the result of innovation impact, such as "enterprise performance" "product development""competitive advantage""Business growth" and so on; Third, researches about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novation, such a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absorptive capacity""dynamic capability"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the evolution of hot topics is explored. The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research frontier mainly focuses on "scientific""export performance" "resources""duality""company size" and so on; In addition, the evolution of the frontier is analyzed.

Keywords:management; innovative research; theme hot spot; research frontiers; evolution

中图分类号:C9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9)02-0254-10

收稿日期:2018-04-09,修回日期:2018-07-17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市教育科研热点、前沿及其演进的图谱可视分析”(15JYA005)

doi:10.3969/j.issn.1000-7695.2019.02.035

作者简介:房宏君(1974—),通信作者,男,黑龙江鹤岗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陈静(1981—),女,河南安阳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刘凤霞(1969—),女,河北遵化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创新;王亚林(1975—),女,北京人,硕士,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文献计量与数据分析。

标签:;  ;  ;  ;  ;  ;  ;  ;  ;  ;  ;  

房宏君:2013—2017年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热点、前沿及其演进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