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经斯基论文-徐光寿

维经斯基论文-徐光寿

导读:本文包含了维经斯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维经斯基,陈独秀,中国共产党,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维经斯基论文文献综述

徐光寿[1](2017)在《维经斯基首次来华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创》一文中研究指出十月革命后,面对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和包围,面对国内反动势力严重的叛乱危局,为了新生的苏俄政权的安全,为帮助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实现民族独立,推动无产阶级世界革命,新生的苏俄政权加强了对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和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指导和支持。俄共(布)代表维经斯基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奉派来华、联络中国先进分子、指导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维经斯基(本文来源于《档案春秋》期刊2017年07期)

尹倩[2](2017)在《鲍罗廷与维经斯基有关中国革命问题思想观点的比较研究(1920-1927)》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探索中国革命,并与共产国际建立了密切联系。共产国际成为中国革命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1920年,是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建立革命联系的开端。在中国错综复杂的革命形势下,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共产国际和苏俄(1922年后为苏联)政府通过派遣代表来华,帮助成立中国共产党并制定理论策略,直接参与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等大量活动,实现对中国革命的帮助和指导。从1920年到1927年国民革命的失败,其间来华时间最长者当属鲍罗廷与维经斯基。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的相关课题研究中,学术界对共产国际驻华代表的研究着述颇丰,对鲍罗廷和维经斯基的针对研究数量亦相当可观,但却未有关于二者的比较研究。因此,文章将以《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等文献材料为基础,在学习和了解相关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对鲍罗廷与维经斯基对中国革命问题思想观点做一比较,以期从此特定角度为丰富和深化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研究奉献绵薄之力。本文之所以围绕鲍罗廷和维经斯基这两位代表进行比较研究,一是因为他们驻华时间长,驻华期间基本经历了中国大革命这一特殊且重大的历史时期,提出了许多有关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思想观点;二是由于二人特殊的身份,使得他们的思想行为与共产国际、苏联政府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值得深究。本文以1920年至1927年鲍罗廷和维经斯基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理论和实践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在中国革命领导权、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的思想观点,辨析和梳理其中的异同,并在自己很有限的认识和研究水平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和评价。本文在结构设计上,也大体按上述有关中国革命的几个基本问题依次安排。做此比较研究的目的与学术价值,在于加深理解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密切关系,从而深化认识中国共产党把握中国革命规律的历史过程,从一个侧面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轨迹,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的了解和感悟。(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7-05-01)

陈琨[3](2016)在《维经斯基来华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长久以来,史学界对于维经斯基首次来华的研究资料比较匮乏,而作为共产国际和俄共(布)远东局派往中国的第一位代表,维经斯基在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增强共产国际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之间的联系、促进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等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甚至可以说是在中国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第一人。(本文来源于《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周利生[4](2016)在《论国共合作早期中共党内右倾倾向的纠正——以维经斯基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共党内合作建立之初,中共党内存在重视国民党工作而忽视中共本身组织发展以及放弃对国民党的批评权的倾向。维经斯基建议召开中共中央执委会扩大会议改变这一倾向。1924年5月,会议在上海召开,维经斯基在会议上贯彻了共产国际"二月指示"精神,同时维经斯基所主张的对国民党保持批评权的观点也为会议所接受。此次会议有利于纠正中共党内在国共合作问题上的右倾倾向。(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8期)

田雪鹰[5](2016)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的帮助者——“中国通”维经斯基》一文中研究指出他,是共产国际里的"中国通",从青年时代起,就立志在世界传播马克思主义;27岁时,他走遍中国大江南北,播撒共产主义火种;1921年,他协助李大钊、陈独秀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他就是维经斯基。(本文来源于《党史纵横》期刊2016年07期)

周利生,王钰鑫[6](2016)在《共产国际与中国大革命关系再认识——以维经斯基与孙中山的互动为考察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维经斯基作为共产国际驻华代表,曾经六次赴华,活动时间累计达四年之久,与中国大革命有着密切的关系。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大革命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依据俄方解密档案,以维经斯基为主体,对两人的会见、维经斯基与叁民主义的新解释、维经斯基对孙中山的支持、维经斯基对孙中山的悼念等加以考察,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共产国际与中国大革命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江苏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1期)

周利生,王钰鑫[7](2015)在《瞿秋白与维经斯基对国共党内合作认识的分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瞿秋白是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在大革命时期为国共党内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维经斯基作为共产国际驻中共代表,在中国革命的早期先后6次来华,与中共关系密切。在国共党内合作问题上,瞿秋白与维经斯基既有共同的观点,也存在意见分歧。探讨两人在国共党内合作立场上的分合,有利于进一步认识中国大革命。(本文来源于《党史研究与教学》期刊2015年06期)

安济森[8](2015)在《论维经斯基与中共创建时期宣传事业的开辟》一文中研究指出维经斯基作为共产国际、联共(布)远东局代表,其五次赴华指导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及国共合作,在中共建党历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维经斯基作为来华,在对中共的工作指导中注重创建中共宣传鼓动事业和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宣传鼓动工作和中共的创建及其后各个阶段的革命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来源于《传承》期刊2015年03期)

周利生,王钰鑫[9](2014)在《“从联盟转向联合”——对维经斯基提出的一种国共合作形式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五卅运动而来的国共党内合作中的纠纷,中共内部产生了退出国民党的倾向。对此,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予以反对的同时,提出了一种与国民党合作的新方式,即"从联盟转向联合"。这种方式的提出与维经斯基强调中共的独立性有关,之后也得到中共方面的认同。这一合作方式既与此前的党内合作方式相异,又与党外合作方式不同,其概念是模糊的。(本文来源于《党史研究与教学》期刊2014年05期)

鲁梦瑶[10](2014)在《维经斯基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维经斯基作为俄共(布)远东局和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代表,在共产国际和中国之间架起了联系的桥梁。他在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国革命的开展、组织建立国共统一战线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尤其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本文来源于《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维经斯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探索中国革命,并与共产国际建立了密切联系。共产国际成为中国革命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1920年,是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建立革命联系的开端。在中国错综复杂的革命形势下,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共产国际和苏俄(1922年后为苏联)政府通过派遣代表来华,帮助成立中国共产党并制定理论策略,直接参与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等大量活动,实现对中国革命的帮助和指导。从1920年到1927年国民革命的失败,其间来华时间最长者当属鲍罗廷与维经斯基。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的相关课题研究中,学术界对共产国际驻华代表的研究着述颇丰,对鲍罗廷和维经斯基的针对研究数量亦相当可观,但却未有关于二者的比较研究。因此,文章将以《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等文献材料为基础,在学习和了解相关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对鲍罗廷与维经斯基对中国革命问题思想观点做一比较,以期从此特定角度为丰富和深化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研究奉献绵薄之力。本文之所以围绕鲍罗廷和维经斯基这两位代表进行比较研究,一是因为他们驻华时间长,驻华期间基本经历了中国大革命这一特殊且重大的历史时期,提出了许多有关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思想观点;二是由于二人特殊的身份,使得他们的思想行为与共产国际、苏联政府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值得深究。本文以1920年至1927年鲍罗廷和维经斯基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理论和实践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在中国革命领导权、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的思想观点,辨析和梳理其中的异同,并在自己很有限的认识和研究水平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和评价。本文在结构设计上,也大体按上述有关中国革命的几个基本问题依次安排。做此比较研究的目的与学术价值,在于加深理解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密切关系,从而深化认识中国共产党把握中国革命规律的历史过程,从一个侧面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轨迹,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的了解和感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维经斯基论文参考文献

[1].徐光寿.维经斯基首次来华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创[J].档案春秋.2017

[2].尹倩.鲍罗廷与维经斯基有关中国革命问题思想观点的比较研究(1920-1927)[D].西南交通大学.2017

[3].陈琨.维经斯基来华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4].周利生.论国共合作早期中共党内右倾倾向的纠正——以维经斯基为中心的考察[J].社会科学.2016

[5].田雪鹰.中国共产党建党的帮助者——“中国通”维经斯基[J].党史纵横.2016

[6].周利生,王钰鑫.共产国际与中国大革命关系再认识——以维经斯基与孙中山的互动为考察中心[J].江苏社会科学.2016

[7].周利生,王钰鑫.瞿秋白与维经斯基对国共党内合作认识的分合[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5

[8].安济森.论维经斯基与中共创建时期宣传事业的开辟[J].传承.2015

[9].周利生,王钰鑫.“从联盟转向联合”——对维经斯基提出的一种国共合作形式的讨论[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4

[10].鲁梦瑶.维经斯基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标签:;  ;  ;  ;  

维经斯基论文-徐光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