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亚相论文_吴聪哲,邢浩婷,邱琼,林小兵

导读:本文包含了沉积亚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组合,剖面,泥石流,对偶,化石,岩石,河流。

沉积亚相论文文献综述

吴聪哲,邢浩婷,邱琼,林小兵[1](2016)在《江西修武盆地回坑剖面胡乐组—新开岭组一段沉积亚相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野外剖面及测井岩心的观察,根据岩石学标志及古生物学标志,对回坑剖面奥陶系胡乐组至志留系新开岭组沉积亚相进行了划分。(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6年09期)

吴贤涛,张国成,吴渤,王磊[2](2014)在《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叁段河口湾沉积亚相之沉积学与痕迹学识别与油气储层》一文中研究指出沉积学结合痕迹学研究,识别出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叁段,存在五类河口湾沉积亚相。这五类亚相都含有斜向异源碎屑层理及海相或咸水痕迹化石。现代和古代河口湾研究证明,斜向异源碎屑层理(Inclined Heterolithic Stratification),是潮汐水流进入河流式河口湾引发波动震荡机制形成的。表现为重复出现,厚在数厘米到数分米的泥/砂对偶层。东濮凹陷文留地区沙河街组叁段岩芯研究显示,不同类型的泥/砂对偶层及其所含海相和咸水成因痕迹化石,记录下河口湾上游,受潮汐影响产生水下收缩裂隙和滨岸痕迹化石Diplocraterion的河流成因砂(亚相A);河口湾中部,因与最大紊流带相关,出现变形层理和痕迹化石Palaeophycos、Planolites和Chondrites的泥质沉积(亚相B、C);河口湾下游,则显示Terebellina、Rhizocrallium、Ophiomorpha、Diplocraterion等高分异度痕迹化石的海相成因砂(亚相D、E)。文留地区古近纪油田与北美白垩纪油田的研究和勘探开发说明,河流式河口湾油气资源丰富,识别这类古环境,对寻找油气储层,意义重大。(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奚方喆,程红战,李俊峰[3](2011)在《叁角洲沉积体系的沉积亚相特点及其与能源矿产的聚集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沉积体系是指具有统一物源、统一水流动力体制的、在成因上有共生关系的沉积组合而成的巨大叁维沉积体。要在能源盆地中寻找能源资产,就必须阐明在盆地中各种不同的沉积体系在空间的分布和配置关系,以及在时间上的演化关系,才能正确地恢复沉积古地理的面貌,找出能源资源聚集的规律。叁角洲沉积体系与油气和煤的生成和聚集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叁角洲沉积体系对于油气和煤炭资源的勘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致富向导》期刊2011年26期)

钱一雄,刘忠宝,蔡习尧,陈强路,苏绢[4](2010)在《塔里木盆地塔中南缘中2井良里塔格组沉积亚相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塔里木盆地卡塔克隆起南坡是否发育类似于北坡I号带坡折带的良里塔格组礁滩相是值得关注的基础地质问题。该文对中2井良里塔格组取心段进行了沉积亚(微)相详细分析。总结了含生屑藻团粒的粒泥灰岩、苔藓虫及四分珊瑚格架岩或障积岩等6个亚相和礁—滩、(礁)—滩—丘、粒屑滩、滩—(藻)席、灰泥丘—(藻)席、藻席—低能带6种沉积亚相组合;自下而上,4个取心段由一个向上变深、一个震荡和2个总体向上变浅的沉积过程组成,前叁回次表现为粒屑滩、灰泥丘(藻席)、骨架礁亚相的多旋回垂向组合,以高位进积滩(礁)相为主和海侵期退积的台地滩(礁)—台地沉积为主。(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0年04期)

于建国,林春明,王金铎,郭亚,张明振[5](2003)在《曲流河沉积亚相的地震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利用叁维地震资料相干数据分析研究曲流河沉积相的方法 ,其优点是在地质分析的基础上 ,对沉积体系有较为明显的识别特征 ,且在钻井较少的地区尤为实用。该方法在济阳拗陷东北部上第叁系应用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2003年05期)

崔之久,冯金良[6](2001)在《东川蒋家沟泥石流沉积亚相组合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然界中 ,泥石流形成环境、发育规律、空间分布等特征的演化和分异 ,导致了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沉积过程和不同沉积地貌部位泥石流沉积亚相组合的变异。该文拟在作者所建泥石流沉积模式基础上 ,以蒋家沟为例进一步讨论泥石流亚相的组合及变异规律。此外 ,初步探讨了夷平面解体后 ,泥石流沉积在地貌回春不同阶段的发育规律。(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01年02期)

沉积亚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沉积学结合痕迹学研究,识别出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叁段,存在五类河口湾沉积亚相。这五类亚相都含有斜向异源碎屑层理及海相或咸水痕迹化石。现代和古代河口湾研究证明,斜向异源碎屑层理(Inclined Heterolithic Stratification),是潮汐水流进入河流式河口湾引发波动震荡机制形成的。表现为重复出现,厚在数厘米到数分米的泥/砂对偶层。东濮凹陷文留地区沙河街组叁段岩芯研究显示,不同类型的泥/砂对偶层及其所含海相和咸水成因痕迹化石,记录下河口湾上游,受潮汐影响产生水下收缩裂隙和滨岸痕迹化石Diplocraterion的河流成因砂(亚相A);河口湾中部,因与最大紊流带相关,出现变形层理和痕迹化石Palaeophycos、Planolites和Chondrites的泥质沉积(亚相B、C);河口湾下游,则显示Terebellina、Rhizocrallium、Ophiomorpha、Diplocraterion等高分异度痕迹化石的海相成因砂(亚相D、E)。文留地区古近纪油田与北美白垩纪油田的研究和勘探开发说明,河流式河口湾油气资源丰富,识别这类古环境,对寻找油气储层,意义重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沉积亚相论文参考文献

[1].吴聪哲,邢浩婷,邱琼,林小兵.江西修武盆地回坑剖面胡乐组—新开岭组一段沉积亚相研究[J].石化技术.2016

[2].吴贤涛,张国成,吴渤,王磊.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叁段河口湾沉积亚相之沉积学与痕迹学识别与油气储层[J].沉积学报.2014

[3].奚方喆,程红战,李俊峰.叁角洲沉积体系的沉积亚相特点及其与能源矿产的聚集关系[J].科技致富向导.2011

[4].钱一雄,刘忠宝,蔡习尧,陈强路,苏绢.塔里木盆地塔中南缘中2井良里塔格组沉积亚相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10

[5].于建国,林春明,王金铎,郭亚,张明振.曲流河沉积亚相的地震识别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3

[6].崔之久,冯金良.东川蒋家沟泥石流沉积亚相组合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01

论文知识图

川泉171井上叁迭统须家河组须叁段SQ...(a)不同衬底温度下生长的MgZnO薄膜的...沉积相连井剖面示意图4-19 底冲刷面,广元千佛崖,J巴楚-麦盖提地区石炭系潮坪-泻湖-碳...辩状分流河道野外特征

标签:;  ;  ;  ;  ;  ;  ;  

沉积亚相论文_吴聪哲,邢浩婷,邱琼,林小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