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冬玲:论能力假说对现象意识的还原——基于能力与现象概念之间关系的分析论文

何冬玲:论能力假说对现象意识的还原——基于能力与现象概念之间关系的分析论文

摘要:将同一论与能力假说相结合,虽然可以解决现象意识在本体论层面给物理主义提出的难题,但是对能力假说而言,围绕现象概念产生的各种质疑仍然层出不穷,能否有效回应这些质疑,成为评判我们对现象意识的物理主义辩护是否成功的标准。克里普克从现象概念的严格指称性反驳同一论的合理性,从而动摇了能力假说的本体论基础。洛尔从认识论层面割裂了能力与现象概念的联系,并且否定能力在认识论上对现象意识的说明。因此,有关现象概念的非严格性以及能力与现象概念之间的关系研究,在能力假说对现象意识的还原中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现象概念;能力;物理主义;现象意识

当代心灵哲学家普遍认同,现象概念能够指称现象意识或现象属性。现象概念自然成为他们探讨现象意识的核心元素。在对待现象意识还原的问题上,物理主义坚决反对现象概念和现象意识在本体论的独立合法性,但对于现象概念的认识论地位则予以保留;反物理主义却赋予现象概念独特的认识论和本体论地位,以此肯定现象意识是非物理的存在。基于物理主义的能力假说(the Ability Hypothesis)①在认识论层面为现象意识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还原路径,它主张现象概念和现象知识不是关于客观世界的事实判断,因而不能说明现象意识是非物理存在。

酵母抽提物(YE),是以新鲜高蛋白酵母为原料,通过生物技术,将酵母细胞中的蛋白质核酸降解制成的一种天然性调味料,主要用于高低温肉制品、中式香肠及酱卤制品中等。李沛等[26]在火腿肠中加入酵母抽提物,发现0.6%酵母抽提物可以改善产品的品质,以及代替75%香精和50%鲜味剂。李库等[27]研究进一步确定了酵母提取物的添加范围及最适添加量,以及还能部分替代味精、I+G等调味调香料。

在检测过程中,胶州大白菜管理采用产品质量追溯制。投资230万元,建立胶州大白菜检测和试验中心,完善胶州大白菜的检测体系。正宗的胶州大白菜会带有独特的商标标识,表现为七位数字编号。消费者可拨打电话、查询网址来辨别胶州大白菜的真伪。

事实上,能力假说也可以从刘易斯的同一论获得本体论层面的理论支持,即通过对现象概念或心理语词的因果角色定义,将某一类心理状态或现象属性还原为相应的物理状态②。同一论指出,心理状态等同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呈现的状态,心智就是大脑。刘易斯基于常识心理学和物理科学的分析,揭示出现象属性与相应的神经生理状态拥有相同的因果角色,所以现象属性完全可以还原为相应的物理状态或属性。这样一来,能力假说将面临反对者围绕现象概念所提出的两个方面的质疑。一方面来自于同一论的本体论立场。克里普克(Saul A.Kripke)等反物理主义者通过现象概念的严格指称性否定刘易斯同一论的合理性,认为如果现象概念严格指称现象属性,那么就会导致心物同一陈述是后天偶然的。另一方面来自于能力假说理论本身。由于现象概念策略认为能力与现象概念完全无关,能力不能充分说明现象经验的具体内容和特征,因此洛尔站在现象概念策略的立场上指出能力假说存在三大困境。

在此,我们将站在刘易斯的同一论立场上,补足分析现象概念与能力之间的紧密联系,论证能力假说对现象意识的还原是成功的,同时回应上述来自现象概念方面的反驳意见。首先,本文将分析反物理主义者对传统同一论③的驳斥,澄清现象概念与现象属性之间的非严格指称关系,从而肯定刘易斯的同一论本体论的理论价值。其次,对能力与现象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分析,着重论述能力是如何以现象概念为中介,实现对现象经验的指称和识别的。最后,基于能力与现象概念的密切关系回应现象概念策略提出的质疑,充分说明能力假说对现象意识的物理主义还原是成功的。

一、严格指称概念与同一论之间的矛盾

同一论强调,现象属性或心理状态等同于相应的物理状态,心物同一陈述与理论辨识相一致,它们都是后天必然同一的。但是,克里普克提出的模态论证则否定了心物同一陈述具有后天必然性④。传统心物同一陈述认为,现象概念和物理概念都是严格指示词,现象概念对现象属性的指称是直接和本质的。如果现象概念不是通过某种偶然的呈现模式确定其指称,而是从本质上直接指称相应的物理状态,那么“疼痛”不仅仅是严格指示词,而且它通过指称对象(疼痛状态)的本质属性来确定其指称。既然两个概念(现象概念和物理概念)都是从本质上指称同一个属性,那么这两个概念对同一属性都是严格指称,它们是必然同一的。这就是传统同一论对心物同一陈述的论证。然而,根据模态论证的观点,我们完全可以设想水不是H2O而是XY,或者C组织激发(疼痛状态)能够在没有疼痛的情况下存在,也就是说,“疼痛”对疼痛状态不是严格指称,疼痛≠C组织激发,C组织激发和疼痛可能在本体论上是两种事物。克里普卡的主张似乎说明,同一陈述与同一性的必然性原则(principle of the necessity of identity)——由两个严格指示词构成的同一陈述是必然为真——相冲突,如此一来,反物理主义者就可通过现象概念与相应属性之间的严格指称关系驳斥心物同一陈述是后天必然的观点。因此,如果我们不能反驳模态论证对同一论的质疑,那么能力假说就不能通过同一论获得有效的理论支持。

心灵哲学家普遍认同,现象概念是描述并且指称现象属性的独特概念,但是他们对现象概念如何指称现象属性,以及现象概念的一般特征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⑩。其中布赖恩·洛尔(Brain Loar)对现象概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认为现象概念拥有指称和识别现象属性的本质特征。现象概念是一种识别概念,其识别本质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人称视角、不局限于特定的例示、拥有识别能力以及视角化特征⑪。其中第一人称视角、不局限于特定的例示以及视角化特征都说明了现象概念在不同情形中对现象属性的指称。在这里,洛尔深刻地指出现象概念的识别本质特征,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并没有将现象概念与现象属性之间的指称关系局限在严格性上,而是把现象概念看做是一种直接指称概念(direct denotational concept),割裂了能力与现象概念的关系。我们认为,现象概念具有的识别本质充分贯穿于我们对现象经验的能力说明中,能力与现象概念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当然,我们可以站在现象概念策略⑤的立场上对模态论证进行回应,强调现象概念仅仅具有独立的认识论地位,没有合法的本体论地位。作为一种严格指示词,现象概念从本质上直接指称物理属性。表面上,现象概念指向现象属性或现象经验,而实际上,现象概念与物理概念同样指称某种物理属性或状态,它们仅仅在认识论层面相互独立,即现象概念本身并不具有独立的本体论地位⑥。

然而,采取现象概念策略化解现象概念的严格性问题仍然存在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现象概念和物理概念都是对同一属性的本质指称,它们似乎不能说明,主体为什么无法通过同一属性的物理描述先天获得其现象描述。如果两个概念都是对同一属性的严格指称,那么这两个概念应该是先天可相互推演的。但事实上,我们并不能先天知道,两种概念共同把握了同一个属性的本质。其二,现象概念作为一种严格指示词存在的关键难题是:物理主义者必须面对并且解决属性二元论者提出的各种反驳,特别是二元论者提出的一系列关于现象概念具有合法的本体论地位的论证。这在无形中大大加重了现象概念策略的理论负担。其三,如果现象概念是不可还原的严格指示词,那么现象特征与物理状态之间的偶然联系就会导致:心物同一陈述只是偶然为真。这一观点充分体现在刘易斯提出的疯狂疼痛和火星人疼痛案例中⑦。

以上分析表明,现象概念是严格指示词的观点给物理主义带来了挑战。一个合理有效的物理主义理论不仅需要解释现象属性或心理状态,而且需要对现象属性与物理本质之间的偶然关系(疯狂疼痛和火星人疼痛的反例)做出说明。事实上,只要我们站在刘易斯的同一论立场上进一步阐释现象概念的非严格性,就能成功解决模态论证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二、非严格性指称的现象概念

模态论证反驳同一论的立足点是现象概念的严格指称性,既然我们要捍卫心物同一论,那么研究的要点就是现象概念与其指称之间的偶然关系。根据刘易斯关于心智的物理主义理论,现象概念是对占据某个因果角色的现象经验或心理状态的命名,它是描述由某种刺激普遍倾向于引起并且导致某种行为结果的状态的概念⑧。简言之,疼痛概念是对任何占据某个因果角色的状态的命名,无论哪种状态(神经生理状态或者火星人的身体状态)占据了相应的因果角色,它就是疼痛概念指称的对象。这也说明,现象概念与物理概念不同。神经状态概念(物理概念)是精细概念(grainless-concept),神经状态事实上就是疼痛状态,神经状态概念直接指称某种特定的神经状态或疼痛状态。而现象概念是非严格概念,它是一种粗概念(coarse-concept)。“疼痛”实际上指称占据疼痛因果角色的任何一个状态,也就是说它既可以指称正常人的疼痛状态,也可以指称与正常人具有不同物理实现的主体的疼痛状态,甚至能够指称不同程度的疼痛状态。所以,现象概念本身与它所指称的状态之间不是先天必然的联系,而是一种偶然联系,这种偶然联系是由相关的因果联系(被指称状态占据了某种因果角色)决定的。

能力、现象概念与现象经验之间的关系表明,能力不是单纯体现主体知道如何运用现象概念,而是主体在掌握现象概念的基础上所展示出的分辨现象经验的能力。知道某种现象经验是什么样子就代表主体掌握了记忆、想象或识别这种经验的能力。而分辨能力的掌握实际上表明主体已经掌握了相应现象概念的运用。能力假说对现象知识的能力解释不需要取代或否定现象概念。例如,“主体跑步时体验到自己的膝关节具有这种独特的感觉”,等同于“主体能够识别出(想象或记住)这种经验就是自己跑步时膝关节的感觉”。因此,能力可以从认识论上充分说明和解释某种现象经验是什么样子。

承认现象概念与其指称之间的偶然联系不会影响心物同一陈述的必然性。疼痛状态与神经生理状态是同一个状态,而非两种状态,所以神经生理状态等同于疼痛不是偶然同一,而是自我同一⑨。神经生理状态就是疼痛状态,它们不仅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是同一的,而且在其他世界中也是相同的。而现象概念与其指称之间的偶然关系是指,现象概念只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指称具有某种因果角色的状态,在其他世界中可能指称不同的状态。例如,我们通过非严格概念“疼痛”指称C组织激发,而火星人通过“疼痛”指称V膨胀状态。但是尽管如此,地球人与火星人的疼痛都是占据相同因果角色的状态——它们都具有相同的因果角色。所以,心物同一不会受到现象概念的非严格性的影响。

承认现象概念不是严格指示词,意味着承认现象概念在不同的情形中可以指称不同的属性或状态。也就是说,“疼痛”指称任何占据疼痛因果角色的状态,无论这种状态的物理基础是否相同。由此我们就可以对疯狂疼痛和火星人疼痛的案例提供合理的说明。对于大多数正常人而言,疼痛就是占据相应因果角色的状态,但是疯子或怪人的疼痛状态并没有占据相同的因果角色。然而这并不说明他们没有感觉到疼痛,只表明他们是不同于大多数正常人类的极小部分例外。而地球人与火星人的疼痛具有相同的因果角色和不同的物理实现。也就是说,虽然火星人与地球人具有完全不同的内部结构和物理基础,我们仍然能够根据疼痛的因果角色说明他们都处于疼痛状态中。

碎片获得瞬时速度之后往向外飞散,管状铅层破裂,爆轰产物继续推动碎片运动,碎片迎风面为碎片的外表面。碎片运动方程为

现象概念的非严格性解除了模态论证给心物同一带来的威胁。现象概念指称任何占据某种因果角色的状态,而不是严格指称相应的物理状态。所以,“疼痛”概念指称任何拥有疼痛因果角色的状态,无论这种状态是地球人的生理物理状态,还是火星人的某种身体状态。心物同一陈述是必然为真的,现象属性与物理属性之间是一种自我同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现象概念就像穿针的丝线,悬挂在这条丝线上的银针就是它指称的属性或状态。这条丝线可以悬挂许许多多的银针,而这些银针代表了不同情形下占据相同因果角色的属性或状态。所以,现象概念不是针对某一个属性例示的指示词,而是对某一类现象属性的指称。我们可以通过现象概念指称这条丝线上悬挂的任何一个属性例示,但是它绝不仅仅只代表这一个例示,火星人和地球人的疼痛也只是“疼痛”丝线上悬挂的众多银针中的其中一员。因此,反物理主义者强调的偶然性,仅仅存在于现象概念与相应指称之间,现象概念的非严格性使能力假说的同一论本体论基础更加稳固。

三、能力与现象概念的关系

随着规模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怎样提高其经济效益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本人经常深入乡村,深入场户,实地调查、亲自实践,掌握了一定资料,现就如何提高规模猪场经济效益谈点看法。

首先,现象经验的能力解释充分体现了现象概念的识别本质。根据能力假说的观点,主体知道某种现象经验是什么就是掌握了相应经验的分辨能力——记忆、想象或识别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主体关于现象经验的识别能力是以现象概念为基础的,能力假说没有明确否定主体在现象经验中获得了相应的现象概念。虽然刘易斯在相关论述中没有对现象概念做出特别说明,但是在我们看来,主体知道某种现象经验实际上就是通过现象概念进一步获得对这种经验的分辨能力。

其次,无论是记忆、想象还是识别能力,都是在主体对现象属性或经验的概念化基础上形成的。当玛丽第一次看见色彩时,她会形成这种色彩经验的概念,从而把色彩经验及其对应形象储存在自己的记忆中。一旦其他人谈论或者描述这种色彩经验,玛丽不仅知道他们谈论的是哪种色彩,而且能够在头脑中想象或重现这种色彩。由此可见,现象概念拥有识别倾向或识别能力的本质。反过来,只要主体掌握了某种现象经验的识别能力,他实际上也就拥有了相应的现象概念,或者说知道了现象概念与现象属性或经验之间的指称关系。

最后,主体在现象经验中形成的记忆、想象或识别能力足以说明他获得了相应的现象概念。基于我们对现象概念的识别本质的分析,现象概念拥有识别倾向或识别能力。只要主体掌握某种现象概念,他就拥有了非还原的识别能力。这种识别能力直接指向相应的物理属性或现象属性,主体不需要对现象概念的识别倾向或能力进行解释。所以,现象概念具有的识别本质与能力假说对现象经验的解释是一致的,关于现象经验的能力解释已经充分说明主体掌握了相应的现象概念。

能力假说与现象概念相结合能够对知识论证⑫给予有力反驳。杰克逊试图通过强烈的知识二元论直觉得出存在现象事实的反物理主义结论。他针对玛丽的案例诘问:如果玛丽在色彩经验中仍然获得新的色彩现象概念,这些现象概念构成了她关于色彩经验的新描述,这是否就说明玛丽获得了新的现象事实知识呢?我们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所有的现象事实都依随于物理事实。无论是现象概念还是相关的分辨能力,都不会改变主体对客观物理世界的认识。这种物理主义观点在刘易斯那里得到了充分阐释。刘易斯指认,如果两个世界是物理同构的,并且它们拥有的基本属性或关系都与现实世界相一致,那么这两个世界就是绝对相似的。因此,主体对客观世界的选择依赖于相关的物理事实和命题知识,与其他非物理的知识无关。由于玛丽在黑白房间里已经掌握了所有色彩经验的相关物理事实和知识,这些物理事实和物理命题知识决定了相应的客观物理世界就是我们的现实世界。当玛丽第一次看见色彩时,她拥有了相关色彩的现象概念,并且掌握了分辨这种色彩经验的能力。但是现象信息是副现象的,玛丽在色彩经验中获得的现象概念不足以说明现象属性具有独立合法的本体论地位。也就是说,即使主体获得了相应的现象概念,由这些现象概念构成的陈述也只是关于能力的陈述,而不是代表客观世界的事实陈述。现象概念不会影响能力假说对知识论证的反驳。

(195)毛叉苔 Apometzgeria pubescens(Schrank.)Kuwah.刘胜祥等(1999);熊源新等(2006);杨志平(2006);李粉霞等(2011);余夏君等(2018)

此外,能力与现象概念的关系也不会对能力假说造成过多的理论负担。现象概念策略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它不能从认识论到本体论对现象属性进行彻底的还原,而现象概念就是它深陷窘境的诱因。与此相反,能力假说完全没有这种困扰。我们从刘易斯对现象属性的还原论证中清晰地认识到,现象属性是现实存在的,而现象概念是功能可定义的,它指称任何拥有相应因果角色的状态,所以现象属性通过其因果角色可还原为相应的物理状态。这说明,现象概念虽然拥有独特的本质和获取方式,但是它不能说明现象属性是独立于物理属性的存在。现象属性依随于物理基础,现象概念和能力也不能改变客观世界的物理基础。表面上,这些现象概念似乎构成了相关现象经验的命题陈述,实际上这只是关于主体的分辨能力的陈述。因此,对能力与现象概念关系的分析,既增强了能力假说的理论说服力,又不会对其产生任何消极影响。

四、对现象概念策略方面质疑的反驳

①David Lewis,What Experience Teaches,in D.J.Chalmers (ed.),Philosophy of Mind:Classical and Contemporary Readings,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pp.281-294.

关于第一点质疑的立足点是,通常我们把某种现象属性或现象经验描述为“××是什么样子的”。当我们关于榴莲味道的表达是“如果榴莲不具有这种味道,那么Q”的条件陈述时,能力并不能说明条件陈述“榴莲事实上具有这种味道”拥有的独特内容。换句话说,能力并不能像指称现象经验(这种味道)本身的语词一样在条件陈述中指向拥有独特内容的现象经验。然而,能力假说的支持者从未否定现象概念或心理语词指称现象经验。他们不仅肯定现象经验(现象属性)是现实存在的,而且强调可以通过某些语词或指示词指称这些现象经验。

能力假说同样可以将涉及某种现象经验是什么样子的条件陈述表述为关于能力的陈述。站在能力假说的立场上,“知道榴莲的味道是什么样子”就是“能够记忆、想象或识别这种经验就是榴莲味道的经验”。关于榴莲味道的条件陈述“如果榴莲不具有这种味道,那么Q”,可以表述为“如果我不能记忆、想象或识别这种经验就是榴莲味道的经验,那么Q”。这说明,能力可以表达涉及具体内容的现象经验。能力假说对现象经验的解释不是将指称现象经验的现象概念还原为关于能力的陈述,而是强调主体关于现象经验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分辨这种经验的能力。

最后,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迅猛发展,地方高校的办学实力明显增强,师资力量大大提高,科研能力与水平不断提升,学科专业日趋齐全,服务乡村振兴建设能力与水平显著增强。

关于第二点质疑的核心思想是,现象概念是谓述概念,而能力作为主体形成现象概念时涉及的要素并不能对客观世界进行谓述判断。能力充分体现了主体对现象概念的掌握。主体知道某种现象经验是什么样子不是他获得了某种现象事实或命题知识,而是掌握了分辨现象经验的能力。也就是说,能力不是主体形成现象概念时的某种认知参与,而是主体通过现象概念进一步形成的相关现象经验的知识。能力既不是对现象概念的取代,也没有否定现象经验的存在。虽然能力假说将我们关于现象经验的判断陈述还原为相关能力的陈述,但是这种还原解释仍然支持现象概念对现象经验的指称。

⑥在该文协调研发投资的联盟定义为研发卡特尔(R&D cartel),完全分享研发信息的联盟称做研发合资企业(RJV)。

此外,主体关于现象经验的判断陈述也不是关于客观世界的谓述判断,它只是一种分辨能力的展示。基于能力假说和刘易斯的同一论本体论,物理知识是关于客观世界的完整描述。客观世界在本质上是物理的,现象属性实际上就是物理属性,我们的客观世界只存在物理事实和物理知识。现象属性依随于相应的物理基础,现象信息既不能解释也不能影响我们对客观物理世界的认识。所以,只有物理概念构成的命题陈述才是关于客观世界的谓述判断,现象陈述不能代表某种基本事实的存在。

第三点质疑的关键在于,能力只是主体知道了如何运用一个可独立理解的语词(现象概念),而很多现象概念往往不是通过学习就可独立理解和掌握的语词。设想主体跑步时,体验到自己的膝关节具有某种独特的感觉。但是知道这种感觉经验是什么样子并不是主体学会了如何运用现象概念指称这种感觉,而是通过现象概念对物理状态所呈现出来的现象内容进行具体描述。

根据我们对能力与现象概念的关系分析,主体关于现象经验的分辨能力是在现象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反之,能力也体现了主体对现象概念的掌握。所以,能力与现象概念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与此同时,现象概念与现象经验之间是同时呈现的关系。由此可得,以现象概念为中介,能力与现象经验之间同样存在密切联系。

大数据+农业有效促进知识产权创新与现代化农业建设的深度融合,“三农”知识产权创新创业机会逐渐显现,使我国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低成本化、高效益化成为可能。关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还需要将大批创新人才引入一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随着农产品消费观念和定义发生转变,生态农业、乡村文明等目标被提上日程,市场需求带动创新团队发展,为“三农”知识产权创新人才团队提供了充分施展才能的平台。

1932年,图瓦人民共和国效法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44年10月,苏联将唐努乌梁海作为自治省并入苏维埃联邦。1948年3月17日,苏联政府宣布将图瓦自治共和国并入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为图瓦自治省。同年5月7日,国民政府就此向苏联提出严重抗议,苏联避而不答。至此,苏联如愿吞并了唐努乌梁海约1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⑤ 沈影.苏联领土扩张研究〔D〕.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第76页。

当主体处于某种明确以及强烈的疼痛状态中,我们通常都认为(除了某些怀疑论者)是某一种状态(C组织激发)占据了疼痛因果角色,并且将这种状态称之为“疼痛”。现在,假设主体处于一种非现实情况中,某种完全不同的状态——V膨胀状态——占据了现实情况中的疼痛因果角色(除此之外,其他一切都与现实情况一致)。如果“疼痛”是严格指示词,那么主体能够很容易地区分出疼痛状态在非现实情况与现实情况是不同的,并且得出自己在非现实情况中没有处于疼痛状态(C组织激发)的结论。然而,主体实际上并不能分辨出现实情况中的疼痛状态与非现实情况中的疼痛状态有何不同,至少在缺乏实验研究的情况下无法进行区分。二元论者可能会指出,如果在现实情况中占据疼痛因果角色的是非物理状态(现象特征或现象属性),那么主体就能够区分两种不同情况。但我们认为,无论占据疼痛因果角色的状态是物理的还是非物理的,这都与主体能否区分两种不同的情况(现实情况中的C组织激发与非现实情况中的V膨胀状态)无关。这说明,现象概念是非严格指示词,它与相应属性之间是一种偶然关系。

五、小结

现象概念具有非严格指称性,它与其指称之间是一种偶然关系,这种非严格性既消解了模态论证的质疑,又强化了心物同一陈述的说服力。因此,有关现象概念的非严格性分析为心物同一陈述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同时也进一步说明能力假说拥有坚固的本体论基础。当能力假说在认识论层面遭受现象概念策略提出的诘难时,我们通过能力与现象概念之间的关系分析成功回应了这些挑战。我们认为,只要主体掌握了相应的分辨能力,他同样也获得了与之相关的现象概念。以现象概念为中介,能力、现象概念与现象经验三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无论是对客观世界的现象描述,还是阐述主体是否知道某种现象经验,能力都足以进行充分的说明。由此可见,能力假说对现象意识的物理主义还原是完全可行且成功的。

注释:

数学概念、定理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学生对它的认识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时间和思维空间,挖掘“微型探究”资源,使学生在反思中达成对知识本质的再认识,领悟其奥妙,揭示其深刻性,从而不断升华对概念、定理的理解,完善认知结构,提升数学素养.

对于现象概念的非严格性以及能力与现象概念之间关系的补足说明,充分表明能力假说对现象意识的还原是切实可行的。关键是,能力能否如现象概念一样解释客观世界的现象方面与物理方面存在的认识论差异?以洛尔为代表的现象概念策略⑬者就此提出三点质疑:(1)分辨能力不能表达和传递某些涉及具体内容的现象经验;(2)能力仅仅是主体形成现象概念所涉及的某一个认知因素,无法具体说明现象属性或现象经验对主体产生的认知影响;(3)能力仅仅说明主体可习得如何运用某种独立的现象概念,它与现象经验之间不存在直接密切的联系⑭。下面我们将逐一进行反驳。

② 文中所谈论的与能力假说相关的同一论都特指刘易斯的同一论观点,即一种心物类型同一与功能主义相结合的观点。参见David Lewis,An Argument for the Identity Theory,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1966,63(1),pp.17-25;David Lewis,Psychophysical and Theoretical Identification,in D.J.Chalmers (ed.),Philosophy of Mind:Classical and Contemporary Readings,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pp.88-93.

③Ullin T.Place,Is Consciousness a Brain Process?,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1956,47,pp.44-50;David M.Armstrong,A Materialist Theory of the Mind,London,Routledge,1968;Joe Smart,Sensations and Brain Process,Philosophical Review,1959,68,pp.141-156;Herbert Feigl,The“mental”and the“Physical”(Excerpt),in D.J.Chalmers(ed.),Philosophy of Mind:Classical and Contemporary Readings,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pp.68-72.

④Saul Kripke,Naming and Necessity(Excerpt),in D.J.Chalmers(ed.),Philosophy of Mind:Classical and Contemporary Readings,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pp.329-333.

⑤⑥⑭ Brain Loar,Phenomenal States(Revised Version),in Peter Ludlow,Yujin Nagasawa,Daniel Stoljar(eds.),There’s Something about Mary:Essays on Phenomenal Consciousness and Frank Jackson’s Knowledge Argument,The MIT Press,2004,pp.219-240,p.22,p.236.

⑦ 刘易斯设想存在一个怪人,他感觉到疼痛时就像我们正常人类一样,但是他感受到的疼痛拥有不同的因果角色。当正常人处于强烈的疼痛感觉时会大喊大叫,而强烈疼痛仅仅导致怪人双腿交叉并且打个响指。所以,怪人的疯狂疼痛表明,疼痛与其因果角色是可分离的,它们之间只是一种偶然联系。而火星人可能拥有完全不同于地球人的组织结构或物理现实。他的大脑和身体内部可能是某种复杂的导线和管道装置,而不是神经组织细胞。因而当正常人类的手指被针刺导致C组织激发时,火星人身体内部的导线和管道会发生膨胀和热交换,从而引起他大喊大叫。简言之,火星人完全缺乏正常人类处于疼痛时的相应身体状态(物理状态)。参见David Lewis,Mad Pain and Martian Pain,in Ned Block(ed.),Readings in the Philosophy of Psychology,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0,pp.216-222;David Lewis,Postscript to“Mad Pain and Martian Pain”,in Lewis’s Philosophical Paper,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pp.130-132.

⑧David Lewis,Reduction of Mind,in Samuel D.Guttenplan(ed.),A Compan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Mind,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94,pp.412-431.

⑨David Lewis,Mad Pain and Martian Pain,in Ned Block(ed.),Readings in the Philosophy of Psychology,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0,p.218.

⑩ 斯托尔查、莱文、帕皮诺、查尔莫斯、列文、怀特和尼达-卢莫林等围绕现象概念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其中站在物理主义立场的哲学家采取现象概念策略,把现象概念看做与物理概念相互独立的概念体系,承认它们之间存在认识论层面的缺口,但是否认本体论缺口的存在;反物理主义者坚持现象概念在认识论和本体论层面都拥有特殊的地位,所以现象属性是不同于物理属性的独特存在,属性二元论才是对现象意识的合理解释。参见Martine Nida-Rümelin,Grasping Phenomenal Properties,in Torin Alter and Sven Walter(eds.),Phenomenal Concepts and Phenomenal Knowledge:New Essays on Consciousness and Physicali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David Chalmers,Phenomenal Concepts and the Explanatory Gap,in Torin Alter and Sven Walter(eds.),Phenomenal Concepts and Phenomenal Knowledge:New Essays on Consciousness and Physicali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

大丰收营销总监周单也表示:“大丰收客户定位在终端市场,终端种植大户的需求就是大丰收发展的方向。同时作为互联网服务平台,掌握流量也是发展的方向之一。目前大丰收通过线上的农技推广服务聚集了百万线上流量、几十万忠实粉丝,在大丰收的八大作物新媒体矩阵中,阅读量均占据农业种植榜单前列。同时,大丰收还在线下组建技术团队,将服务深入到田间地头。致力于为广大种植户提供作物全程解决方案。同时,大丰收孵化了国内首家农业知识学习平台——天天学农,给农民朋友提供专业技术服务。”

⑪Brain Loar,Phenomenal States,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s 4,Action Theory and Philosophy of Mind,1990,pp.81-108;Brain Loar,Phenomenal States(Revised Version),in PeterLudlow,Yujin Nagasawa,DanielStoljar(eds.),There’s Something about Mary:Essays on Phenomenal Consciousness and Frank Jackson’s Knowledge Argument,The MIT Press,2004,pp.219-240;Brain Loar,Transparent Experience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Qualia,in Q.Smith,A.Jokic(eds.),Consciousness:New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s,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Brain Loar,Qualia,Properties,and Modality,Philosophical Issues,2003,13,pp.113-129.

⑫Frank Jackson,Epiphenomenal Qualia,in D.J.Chalmers (ed.),Philosophy of Mind:Classical and Contemporary Readings,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pp.275-280.

⑬Michael Tye,Phenomenal Consciousness:the Explanatory Gap as a Cognitive Illusion,Mind,1999,108(432),pp.705-725;Joseph Levine,Materialism and Qualia:The Explanatory Gap,Pacific Philosophical Quarterly,1983,64,pp.354-361;William G.Lycan,Consciousness and Experience,The MIT Press,1996.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知识论证对物理主义的挑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8YBQ001);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能力假说对物理主义的论证研究”(项目编号:18C0215)

中图分类号:B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9)09-0020-06

作者简介:何冬玲,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114;桂起权,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武汉,430072。

(责任编辑 胡 静)

标签:;  ;  ;  ;  ;  ;  ;  ;  ;  ;  ;  ;  ;  ;  

何冬玲:论能力假说对现象意识的还原——基于能力与现象概念之间关系的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