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作物论文_任世鑫,李二玲,邓晴晴,崔之珍

导读:本文包含了粮食作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粮食作物,农业,现代农业,耕地,清水县,风险,经济作物。

粮食作物论文文献综述

任世鑫,李二玲,邓晴晴,崔之珍[1](2019)在《中国叁大粮食作物化肥施用特征及环境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中国叁大粮食作物化肥施用强度及配方肥用量核算数据,运用化肥施用环境风险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了2016年中国叁大粮食作物化肥施用特征及其环境风险。结果表明:(1)2016年中国叁大粮食作物普遍存在化肥施用过量现象,且不同区域之间单质肥料施用过量程度差异显着,其中,小麦和玉米种植单质肥料存在施用过量的空间范围及过量程度整体上要高于水稻。(2)中国叁大粮食作物化肥施用环境风险具有显着的空间差异性,且处于相同风险等级的区域呈现出一定的空间邻近性。(3)中国叁大粮食作物总化肥环境风险水平整体较低,但内蒙古、新疆和江苏的小麦种植以及内蒙古、甘肃和湖北等地的玉米种植化肥施用环境风险仍达到了中度或重度风险等级,应成为重点关注的区域。针对当前叁大粮食作物化肥施用过量现象严重的问题,政府应当加快叁大粮食作物配方肥的推广应用,出台政策措施鼓励企业按大配方生产配方肥,并引导企业在适宜地区进行销售,制定补贴政策以提高农民选用配方肥的积极性,开展科学指导和技术服务以提高农户科学施肥能力和认知水平。(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12期)

邓俊锋,赵全志,张朝阳[2](2019)在《扎根中原沃土,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发展纪实》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南农业大学牵头组建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扎根中原沃土,通过不断完善工作机构、细化团队任务、创新考核方式等精准施策,科技创新活力得到激发,河南"一大优势、一张王牌"充分彰显,引领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创造出的"政府主导与支持是关键、重大战略需求是动力、强化国内外合作交流是趋势"3条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期刊2019年35期)

唐佳丽[3](2019)在《今年我省投入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超16亿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记者唐佳丽报道 今年,我省充分发挥财政保费补贴资金在促进农业生产、防范农业风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持续加大补贴支持力度,共投入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16.4亿元,同比增长20.6%。资金支持308万户投保户,对4115万亩大田作物、5252万亩森林、(本文来源于《辽宁日报》期刊2019-11-25)

付国睿,黄子淇,景海钊,马晓晴,王硕[4](2019)在《基于生产水足迹的粮食作物种植结构优化研究——以辽宁省铁岭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我国粮食安全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压力,提出以粮食作物生产水足迹为主要限制条件,按照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提出对粮食种植结构进行优化的模型方法,并以辽宁省铁岭市为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铁岭市在丰水期的最佳粮食产量为水稻58.41万t、玉米267.92万t、高粱36.05万t,平水期水稻41.91万t、小麦11.96万t、玉米256.29万t、高粱15.49万t,枯水期玉米325.64万t,在丰水年实现了利用最小的水足迹产出最大的粮食种植效益,在平水年利用最小的水足迹实现最大的粮食产量,在枯水年利用最小的水足迹实现粮食产量不下降。这为缓解粮食安全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提供了解决思路。(本文来源于《资源开发与市场》期刊2019年11期)

赵彦茜,肖登攀,唐建昭,柏会子[5](2019)在《气候变化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及适应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去几十年气候变化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了研究作物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保障粮食安全,基于国内相关研究文献,分析归纳了研究方法,综述了国内小麦、玉米和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得出如下结论:(1)作物产量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田间试验观测、统计分析和作物模型模拟等方法,其中田间观测法最直观,统计分析法可操作性强、应用最为普遍,作物模型模拟机理性强,可以定量描述气候因子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外推效果好;(2)近几十年来,小麦生育期内气温升高和辐射变化使我国北方小麦增产0.9%~12.9%,南方小麦减产1.2%~10.2%;气候变暖对玉米产量贡献率为-41.4%~0.4%;水稻生育期内气温升高和辐射增强有利于东北地区水稻产量增加,增产贡献率为1.01%~3.29%,而辐射减弱对长江流域等南方主要水稻种植区的水稻产量(长江流域晚熟稻除外)产生不利影响;(3)未来气候变化情境下小麦应从延长生殖生长期、增加籽粒数量和提高收获指数等方面培育新品种应对气候变暖对作物产量的不利影响;耐高温和长生殖生长期的玉米品种可以用来应对气温、降水等气候因子的变化;水稻则应选育耐高温品种应对气温和辐射等因子的变化所带来的作物生产上的风险。(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高云才,常钦[6](2019)在《田里多了不少新科技》一文中研究指出农稳天下安。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农业农村的好势头成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压舱石。结构不断优化,绿色发展动力强劲201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158亿斤,比1949年(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9-10-16)

王婷,王芝潇,毛德华[7](2019)在《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虚拟水——虚拟耕地资源时空匹配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水土资源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要素,水土资源空间匹配关系影响粮食生产安全。为了解区域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过程中水土资源利用现状,本文从虚拟水、虚拟耕地角度出发,定义了主要粮食作物虚拟水—虚拟耕地资源匹配系数的概念,对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台湾、香港和澳门数据尚未收集)1998、2005、2011和2017年4种主要粮食作物(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的虚拟水—虚拟耕地资源时空匹配程度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全国主要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及粮食总产量在增减交替中有所增加,其中4种粮食作物增减交替变化波动幅度大。东中部地区的虚拟水、虚拟耕地资源的总量高于西部地区,总量变化趋势呈现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②虚拟水、虚拟耕地资源总量高值区和低值区的地区构成特征明显,区域内部虚拟水—虚拟耕地资源匹配系数呈现多样化。北方地区匹配程度总体优于南方地区。同时根据地区匹配系数存在差异性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创新水土资源协调利用管理体制、大力发展节水节地的现代高效农业、健全水土资源协调利用相关法律制度和建立粮食生产水土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等提高地区主要粮食作物虚拟水—虚拟耕地资源匹配水平的对策和建议。(本文来源于《世界农业》期刊2019年10期)

宋玉玲[8](2019)在《农村金融对农户粮食作物生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我国农村固定观察点11年数据,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农村金融对农户粮食作物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借贷行为增加了对粮食作物生产资料的投资,提升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粮食作物亩产,对改善农民生活、实现全面小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18期)

李雪娇[9](2019)在《北方粮食作物及蔬菜主要病虫害的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北方作为一个重要粮食作物产区,在当前的农业发展中,已经开发了新型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基于对北方粮食及作物蔬菜主要病虫害类型的分析,本文提出了病虫害的防治方法,防止北方粮食及作物蔬菜种植,病虫害对粮食作物的产量产生限制作用,让农户能够获取更高的收益。(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期刊2019年18期)

纪粉霞[10](2019)在《清水县粮食作物结构调整调研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清水县10乡(镇)30个村600户农户2015—2017年小麦、玉米、马铃薯叁大主粮作物种植情况的调研,掌握农户种植意愿和意向,提出清水县粮食作物结构调整建议。(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9年17期)

粮食作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河南农业大学牵头组建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扎根中原沃土,通过不断完善工作机构、细化团队任务、创新考核方式等精准施策,科技创新活力得到激发,河南"一大优势、一张王牌"充分彰显,引领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创造出的"政府主导与支持是关键、重大战略需求是动力、强化国内外合作交流是趋势"3条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粮食作物论文参考文献

[1].任世鑫,李二玲,邓晴晴,崔之珍.中国叁大粮食作物化肥施用特征及环境风险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

[2].邓俊锋,赵全志,张朝阳.扎根中原沃土,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发展纪实[J].河南农业.2019

[3].唐佳丽.今年我省投入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超16亿元[N].辽宁日报.2019

[4].付国睿,黄子淇,景海钊,马晓晴,王硕.基于生产水足迹的粮食作物种植结构优化研究——以辽宁省铁岭市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9

[5].赵彦茜,肖登攀,唐建昭,柏会子.气候变化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及适应措施[J].水土保持研究.2019

[6].高云才,常钦.田里多了不少新科技[N].人民日报.2019

[7].王婷,王芝潇,毛德华.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虚拟水——虚拟耕地资源时空匹配格局[J].世界农业.2019

[8].宋玉玲.农村金融对农户粮食作物生产的影响研究[J].南方农机.2019

[9].李雪娇.北方粮食作物及蔬菜主要病虫害的防治[J].吉林农业.2019

[10].纪粉霞.清水县粮食作物结构调整调研报告[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

论文知识图

一22盐胁迫下转OsDH口D为心基因水稻叶绿...豆类介电常数与水分含量的关系年东北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在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粮食产量在...微藻生产生物能源Figure1-1Energypro...种植粮食作物的模拟结果

标签:;  ;  ;  ;  ;  ;  ;  

粮食作物论文_任世鑫,李二玲,邓晴晴,崔之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