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聚合论文_曲树璋,张韬毅,王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配位聚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烯烃,催化剂,亚胺,高分子,化学,金属,科学城。

配位聚合论文文献综述

曲树璋,张韬毅,王伟[1](2019)在《氮配位单茂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以含氮基团为阴离子配体的单茂金属化合物作为烯烃精确聚合的催化剂的研究。氮配位单茂金属催化剂在烯烃聚合中显示出独特的特性,特别是对于乙烯的共聚合,不仅能得到Ziegler-Natta催化剂和传统茂金属催化剂不能合成的新的共聚物,还有优于其他单茂金属催化剂的共聚活性。环戊二烯基和含氮阴离子配体的改性是所得催化剂聚合效果的关键。本文涉及了乙烯均聚以及乙烯与α-烯烃(己烯-1、辛烯-1等)、苯乙烯和环烯烃(降冰片烯、四环十二碳烯等)的共聚合。(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19年07期)

牛庆涛,彭伟,贺爱华[2](2019)在《非均相TiCl_4/MgCl_2型Ziegler-Natta催化剂催化烯烃配位聚合机理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均相TiCl_4/MgCl_2型Ziegler-Natta催化剂(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因其高聚合活性、高立构选择性及低制备成本,是目前聚烯烃领域重要的工业催化剂.本文综述了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催化α-烯烃(乙烯、丙烯)和共轭二烯烃(丁二烯、异戊二烯)配位聚合机理的研究进展,包括TiCl_4在MgCl_2表面的吸附、钛的烷基化与还原、烷基铝的作用、活性中心数目、活性中心价态、活性中心模型、可能活性中心结构及催化机理、给电子体作用等.最后,展望了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催化烯烃聚合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化学》期刊2019年08期)

王凯悌[3](2019)在《“配位聚合”教学中的内容衔接与拓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就《高分子化学》课程中"配位聚合"一章的教学内容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方面,在该章内容教学过程中,应将其教学内容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高分子物理》等课程以及高分子化学中其他章节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应在该章教学内容中引入配位聚合领域的发展前沿,拓展催化体系种类,链引发、链增长、链转移的相关机理以及新兴的聚合技术等相关知识。(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孔文瑜,郭丽华,王烨,徐祎伟,丛莉[4](2019)在《乙烯气相配位聚合综合实验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合成的α-二亚胺钯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在四(3,5-二(叁氟甲基)苯基)硼酸钠活化下催化乙烯气相配位聚合,并对所得聚合物样品进行力学性能测试。本实验涵盖了有机配体合成、金属催化剂合成、高分子材料合成和力学性能测试等4方面的内容,并且能观察到"气体变材料"的有趣现象,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本文来源于《化学教育(中英文)》期刊2019年08期)

杨海丽,孙若丹,毛维娜[5](2018)在《基于配位聚合理论的北京怀柔科学城建设路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为落实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北京正在加紧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以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叁城一区"成为主战场。其中,怀柔科学城将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世界原始创新策源地。[方法/过程]本文引入自然科学领域——高分子化学中的配位聚合理论,对怀柔科学城建设进行类比解析,对怀柔科学城建设路径进行理论剖析与指导。[结果/结论]通过理论分析,从几个方面提出对怀柔科学城建设路径的意见与建议:科学布局,对标国际前沿,打造最先进的科研利器,合理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引进世界级顶尖科研人才,创新人才服务模式;提高配套服务功能,为科研人才提供适宜创新的良好社会生态环境。(本文来源于《2018年北京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智慧科技发展情报服务先行”论坛论文集》期刊2018-12-07)

郑文洁,王凤,彭闯,胡雁鸣,张学全[6](2018)在《双烯烃配位可控聚合、官能化和高性能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稀土Z-N催化体系的高活性可控配位聚合,阐明了配位聚合中链转移与催化活性,链转移与可控聚合以及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控制等基本科学问题,实现了链转移存在下的高活性可控配位聚合。以可控配位聚合为基础,利用聚合物分子链末端活性研究了一系列极性官能化反应和与极性单体的嵌段共聚合反应,开拓了立体规整性聚双烯烃聚合物的官能化和高性能化新的理论和方法。(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中国橡胶基础研究研讨会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7-28)

郑全德[7](2018)在《非茂前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合成及在烯烃配位聚合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聚烯烃材料是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材料,在合成树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聚烯烃催化剂的研究是聚烯烃材料的发展核心,而且前过渡金属催化剂以高催化活性、单分散中心、聚合物结构可控性等优势成为近年来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本论文立足于前过渡金属催化剂合成以及考察聚合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设计合成了有两种不同类型配体结构的前过渡金属配合物,并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确认其结构。催化剂制备以后在不同聚合条件下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测试。本论文主要工作概括如下:合成水杨醛亚胺类双金属钛催化剂,并从聚合温度角度对催化剂syn-Ti_2、anti-Ti_2、mono-Ti催化活性的影响进行考察,催化剂syn-Ti_2具有高的催化活性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聚合物分子量分布(PDI)逐渐变窄。50°C、常压条件下,乙烯与1-己烯共聚反应中syn-Ti_2、anti-Ti_2、mono-Ti均可实现1-己烯以较高的插入率插入聚乙烯分子链,且syn-Ti_2催化活性最高且PDI最小。X射线单晶衍射对syn-Ti_2分子结构解析,表明钛金属中心与其周围形成扭曲的六面体结构。基于具有不同取代基的[N、P]类配体,合成四种不同空间位阻的单金属配合物Cr~1-Cr~4并对其催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聚合温度的升高Cr~2催化活性逐渐升高且PDI逐渐减小,80°C为最佳反应温度;控制MAO用量对催化剂活性影响较大,MAO加入量越大聚合物PDI越小,对催化活性也有较大影响,Al/Cr=500为最佳用量。Al/Cr=500、80°C聚合条件下,Cr~1-Cr~4催化性能进行测试,空间位阻最大的Cr~4具有高的催化活性而且可得到高分子量的聚乙烯材料(M_w=4.63×10~5 g/mol,且PDI=4.5)。X射线单晶衍射对Cr~3和Cr~4分子结构解析,表明金属Cr中心只与单个配体配位,晶体结构中与一分子水配位使其金属铬中心与周围环境形成扭曲的六面体结构。(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4)

隋学林[8](2018)在《新型配位聚合催化剂的合成及应用以及不对称结构在烯烃聚合催化剂设计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烯烃材料作为一类用途十分广泛的高分子材料,关于其加工工艺改进和产品性能的提高的研究一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自二十世纪末以来,大量研究工作都集中在对新型聚合反应催化剂的研发工作之中,并且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这些研究中,通常会通过调节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来改进整个烯烃聚合的反应过程以及所得聚合物材料的物理性能。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提高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性能,我们需要将极性单元加入到高分子链中。但是由于极性单元对催化剂的毒化作用,这一过程是极难实现的。近些年来,大部分工作集中在研制新型高耐极性官能团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在此论文中,我们首先合成了一类新型的配体,从而制备了一类新型阳离子钯催化剂,展现了极佳的催化性能,可以实现多种常用极性单体的插入;与此同时,我们合成了一类具有不对称结构的二亚胺配体及其钯、镍催化剂,研究不对称结构对所得高分子材料结构以及性能的影响。1.首先,我们合成并表征了一系列含有膦-膦酰亚胺配体的钯配合物,并对其烯烃聚合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这一类配体合成所得的钯催化剂展现了极高的烯烃聚合活性,同时所得到的高分子质量也远高于经典膦磺酸催化剂所得的高分子,而且可以实现多种工业常用极性单体的共聚,并且具有相当高的插入比和分子量。2.其次,我们合成并表征了一系列含有不对称配体结构的二亚胺钯、镍催化剂,并对其催化的反应性能和所得高分子的物理性能进行了分析。对于镍催化剂,配体上的不对称结构有的是固定无法转变,这类催化剂在丙烯聚合上体现出一定的立构选择性,对于可以发生转变的不对称结构,制得的高分子往往具有较宽的分子量分布,制得高分子材料具有很好的力学弹性。而对于钯催化剂,并没有体现出较宽的分子量分布,所得的高分子与普通结构没有特别大的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8-05-28)

刘文静,郭丽华,徐帅,刘燕兰,李勤玉[9](2018)在《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异戊二烯配位聚合综合实验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合成的吡啶亚胺铁和钴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在二氯乙基铝活化下催化异戊二烯聚合,并对所得聚合物结构进行了核磁和红外表征。本实验涵盖了有机合成、配合物合成和高分子合成等3方面的内容,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本文来源于《化学教育(中英文)》期刊2018年10期)

郭丽华,孔文瑜,彭宏伟[10](2018)在《“配位聚合”教学内容的整合》一文中研究指出配位聚合是高分子化学课程中的经典内容。本文基于配位聚合领域的科学研究方法和过程,从聚合机理、引发剂性能指标和聚合物结构指标叁方面对其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大学化学》期刊2018年04期)

配位聚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非均相TiCl_4/MgCl_2型Ziegler-Natta催化剂(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因其高聚合活性、高立构选择性及低制备成本,是目前聚烯烃领域重要的工业催化剂.本文综述了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催化α-烯烃(乙烯、丙烯)和共轭二烯烃(丁二烯、异戊二烯)配位聚合机理的研究进展,包括TiCl_4在MgCl_2表面的吸附、钛的烷基化与还原、烷基铝的作用、活性中心数目、活性中心价态、活性中心模型、可能活性中心结构及催化机理、给电子体作用等.最后,展望了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催化烯烃聚合的机遇与挑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配位聚合论文参考文献

[1].曲树璋,张韬毅,王伟.氮配位单茂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J].化学进展.2019

[2].牛庆涛,彭伟,贺爱华.非均相TiCl_4/MgCl_2型Ziegler-Natta催化剂催化烯烃配位聚合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化学.2019

[3].王凯悌.“配位聚合”教学中的内容衔接与拓展[J].广州化工.2019

[4].孔文瑜,郭丽华,王烨,徐祎伟,丛莉.乙烯气相配位聚合综合实验的设计[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

[5].杨海丽,孙若丹,毛维娜.基于配位聚合理论的北京怀柔科学城建设路径分析[C].2018年北京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智慧科技发展情报服务先行”论坛论文集.2018

[6].郑文洁,王凤,彭闯,胡雁鸣,张学全.双烯烃配位可控聚合、官能化和高性能化[C].第十四届中国橡胶基础研究研讨会会议摘要集.2018

[7].郑全德.非茂前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合成及在烯烃配位聚合中的应用[D].青岛科技大学.2018

[8].隋学林.新型配位聚合催化剂的合成及应用以及不对称结构在烯烃聚合催化剂设计中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

[9].刘文静,郭丽华,徐帅,刘燕兰,李勤玉.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异戊二烯配位聚合综合实验的设计[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

[10].郭丽华,孔文瑜,彭宏伟.“配位聚合”教学内容的整合[J].大学化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异烟酸和丁二酸混配体与Mn构筑的配合...使用环状Grubbs催化剂通过开环易位聚...常见的柔性咪唑衍生物配体阴离子开环聚合法合成PLA基于配位键的pH响应纳米颗粒的合成与...在连续搅拌槽反应器中通过CCTP法制备...

标签:;  ;  ;  ;  ;  ;  ;  

配位聚合论文_曲树璋,张韬毅,王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