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杂物变性处理论文_高建兵,邬中华,王玉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夹杂物变性处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热力学,非金属,硫化物,车轴,氧化铝,精炼,液相。

夹杂物变性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高建兵,邬中华,王玉玲[1](2016)在《车轴钢中非金属夹杂物钙处理变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比分析,采用加入和未加入Ca-Si线两种生产工艺,研究了车轴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组成与形貌。结果表明,采用钙处理后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由脆性向塑性转变,并且得到了明显的球化处理。(本文来源于《山西冶金》期刊2016年05期)

张乐辰,包燕平,王敏,张超杰[2](2016)在《TP347H精炼渣二次氧化控制及夹杂物变性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采用EF+VOD+IC工艺流程生产TP347H不锈钢时由于精炼渣成分产生的二次氧化及其氧化夹杂物的变性处理过程.试验中VOD精炼过程中采用Al进行终脱氧,降低精炼渣中FeO、SiO_2含量,精炼渣四元碱度控制在1.3以上,保证钢中全氧质量分数小于0.003%.脱氧后使用喂Ca-Si线及钢包软吹的精炼手段,可将硬质Al_2O_3及MgAl_2O_4转变为CaO-Al_2O_3夹杂,减少硬质MgAl_2O_4夹杂总量并使夹杂物熔点低于1500℃.此类夹杂在炼钢温度下呈液态且更易于聚集与上浮,而在后续轧制、锻造过程中低熔点夹杂随基体发生形变,减少钢材裂纹的产生.(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S1期)

郭靖,程树森,程子建,张志华,张鹏[3](2014)在《铝镇静钢钙处理后氧化铝夹杂物变性动力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将Al2O3以及固态的钙铝酸盐均视为未反应核,确定铝离子在液态钙铝酸盐层的扩散是铝镇静钢钙处理后Al2O3夹杂物变性的限制性环节,由未反应核模型建立了Al2O3夹杂物变性的动力学模型,并且通过热力学分析计算了模型参数.模型结果显示:随着Al2O3夹杂物直径的增大,其完全变性为液态钙铝酸盐的时间大幅延长.钢液中Ca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不仅在热力学上有利于Al2O3变性,也使其变性速率迅速增大,但Ca超过一定值时对变性速率促进减弱.温度升高不利于Al2O3夹杂物变性反应,从而使变性的驱动力减小,对夹杂物变性促进作用不很明显.模型结果与工业试验和夹杂观察结果基本相符.(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赵成林,廖相巍,张维维,郭晓波,王丽娟[4](2013)在《喂Si-Ca线对夹杂物变性处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冶金原理,分别对喂Si-Ca线变性A12O3夹杂物、MnS夹杂物以及喂Si-Ca线同时变性A12O3夹杂物和硫化物的过程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同时对实际生产中喂线前后钢水中夹杂物进行了分析,为探索喂Si-Ca线条件下钢中夹杂物组成和形态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鞍钢技术》期刊2013年06期)

马志飞,孙彦辉,曾亚南,艾西,刘瑞宁[5](2013)在《中碳钢钙处理夹杂物变性的“液相窗口”控制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研究了国内某钢厂生产的中碳钢Q345B钙处理前后夹杂物类型的变化,从热力学上分析铝脱氧钢中Al2O3夹杂物变性机制及夹杂物中CaS合理控制的条件,确立了夹杂物变性的"液相窗口"模型。热力学计算表明,温度为1 873K,w([Al])为0.016%时,Al2O3转变为液态钙铝酸盐需要使钢中w([Ca])为0.001 7%~0.010 2%。生产实践表明,钙喂入量在0.001 4%~0.001 7%时,钙处理可以将钢中高熔点Al2O3的夹杂物转化为低熔点的12CaO·7Al2O3和CaO·Al2O3夹杂物,MnS基本转化为CaS,且无单独CaS析出。(本文来源于《钢铁》期刊2013年11期)

赵东伟,包燕平,王敏,马文俊,苏利川[6](2013)在《钙处理对铝镇静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变性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LF前—LF后—中间包—连铸工艺生产40Cr钢各环节系统取样,以及电子显微镜对夹杂物的形貌、尺寸及组成的分析,发现40Cr铸坯中含有大量CaO(CaS)-Al2O3-MgO类复合夹杂.采用Factsage计算得到的CaO-CaS-Al2O3叁元相图对钙处理后CaO(CaS)-Al2O3夹杂形成过程进行了理论计算;并对实际发现的CaO(CaS)-Al2O3-MgO类复合夹杂物的面扫描分布进行描边处理,探讨了该类夹杂物的组成和形成过程.经Factsage理论计算发现,CaO-CaS-Al2O3叁元相图中液相区各成分质量分数为CaO 32%~58%、CaS 0%~5%以及Al2O342%~65%,钙处理后CaO含量有逐渐增加,CaS含量有逐渐减小趋势.结合夹杂物的面扫描分布发现,CaO(CaS)-Al2O3-MgO类复合夹杂物的组成为xCaO·yAl2O3+mMgO·nAl2O3+Al2O3+CaS,钙处理后Ca能够使Al2O3变性为CaO-Al2O3,但同时夹杂物中也有很高的CaS成分,随着钙处理的充分进行,CaS将由内及外向CaO-Al2O3逐渐转变.(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郭靖,程树森,程子建,张英伟[7](2013)在《铝镇静钢钙处理后碰撞行为对Al_2O_3夹杂物变性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铝镇静钢LF精炼钙处理后不同时期取钢样,通过SEM-EDS观察钢样中夹杂物,分析钙处理后铝镇静钢中夹杂物变性机制,并提出了一种夹杂物变性的碰撞机制:在钙处理后,由于钙浓度在钙气泡周围较高形成了CaO类夹杂物,其与钢液中已有的Al2O3类夹杂物相互碰撞结合在一起,然后二者发生化学反应变性为低熔点的液态夹杂物。通过相图分析从理论上指出:Al2O3类夹杂物可与CaO通过碰撞变性,且其变性机制和控速环节与Al2O3类夹杂物通过与钙发生还原反应的变性不同。夹杂物碰撞使变性速率大大加快,几分钟之内即可良好变性。在本次试验中,约有21%的Al2O3类夹杂物通过与CaO碰撞发生变性。实验室试验和其他研究者的工业试验结果均证明:在二次精炼过程中,通过往钢包中喂入CaO类粉末可以使Al2O3夹杂物变性。(本文来源于《钢铁》期刊2013年09期)

罗磊,孙彦辉,方忠强,于卓颖[8](2013)在《高品质管线钢钙处理夹杂物变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国内某钢厂生产的B(PSL1)高品质石油管线钢钙处理前后钢中夹杂物类型的变化研究,从热力学上分析了钢中Al2O3夹杂的变性机理及夹杂物中CaS含量较高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现有工艺条件下,喂入的硅钙线可以将Al2O3夹杂变性为炼钢温度下呈液态的12CaO.7Al2O3夹杂。同时,也可以将MnS完全变性为CaS,但钢中有大量单独的CaS生成。(本文来源于《炼钢》期刊2013年01期)

吴晓东,郭登仰,谈盛康,王忠英[9](2012)在《20CrMo齿轮钢钙处理对夹杂物变性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热力学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20CrMo含硫齿轮钢钙处理的工艺条件,并对钙处理后的含硫齿轮钢轧材进行了取样研究。结果表明,钙处理前钢中氧含量(wO)控制在10×10-6以下,可使加入的钙充分对Al2O3、硫化物进行变性,并有利于MnS以此为核心形成复合夹杂;而且钢水铝脱氧后调整钢中酸溶铝在0.015%~0.025%,并在温度较高时喂Ca线,可减少凝固过程中S的偏析。通过钙处理工艺生产的含硫齿轮钢夹杂物形貌良好,各项性能均达到客户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2年23期)

孙伟,王静松,曹立军,薛庆国[10](2010)在《镁处理对轴承钢中夹杂物变性的热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Mg与钢中氧化物和硫化物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热力学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对于铝脱氧钢由于MgO夹杂生成区域很大,而Al2O3生成区域很小,镁处理很容易对氧化铝夹杂进行变性;对于MnS夹杂只要w(Mn)/w(Mg)≥492时就能对钢中MnS夹杂进行变性。随后通过实验对热力学结果进行验证。实验采用GCr15轴承钢原料重熔,用w(Mg)=20%的Ni-Mg合金进行Mg处理,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热力学分析基本吻合。镁处理氧化物和硫化物的变性效果比较明显,钢中Al2O3和MnS夹杂转变成MgO-MgS、镁铝尖晶石类和MgO-MgS-MnS复合夹杂。(本文来源于《炼钢》期刊2010年06期)

夹杂物变性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采用EF+VOD+IC工艺流程生产TP347H不锈钢时由于精炼渣成分产生的二次氧化及其氧化夹杂物的变性处理过程.试验中VOD精炼过程中采用Al进行终脱氧,降低精炼渣中FeO、SiO_2含量,精炼渣四元碱度控制在1.3以上,保证钢中全氧质量分数小于0.003%.脱氧后使用喂Ca-Si线及钢包软吹的精炼手段,可将硬质Al_2O_3及MgAl_2O_4转变为CaO-Al_2O_3夹杂,减少硬质MgAl_2O_4夹杂总量并使夹杂物熔点低于1500℃.此类夹杂在炼钢温度下呈液态且更易于聚集与上浮,而在后续轧制、锻造过程中低熔点夹杂随基体发生形变,减少钢材裂纹的产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夹杂物变性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1].高建兵,邬中华,王玉玲.车轴钢中非金属夹杂物钙处理变性研究[J].山西冶金.2016

[2].张乐辰,包燕平,王敏,张超杰.TP347H精炼渣二次氧化控制及夹杂物变性处理[J].工程科学学报.2016

[3].郭靖,程树森,程子建,张志华,张鹏.铝镇静钢钙处理后氧化铝夹杂物变性动力学模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4

[4].赵成林,廖相巍,张维维,郭晓波,王丽娟.喂Si-Ca线对夹杂物变性处理分析[J].鞍钢技术.2013

[5].马志飞,孙彦辉,曾亚南,艾西,刘瑞宁.中碳钢钙处理夹杂物变性的“液相窗口”控制模型[J].钢铁.2013

[6].赵东伟,包燕平,王敏,马文俊,苏利川.钙处理对铝镇静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变性效果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3

[7].郭靖,程树森,程子建,张英伟.铝镇静钢钙处理后碰撞行为对Al_2O_3夹杂物变性的作用[J].钢铁.2013

[8].罗磊,孙彦辉,方忠强,于卓颖.高品质管线钢钙处理夹杂物变性研究[J].炼钢.2013

[9].吴晓东,郭登仰,谈盛康,王忠英.20CrMo齿轮钢钙处理对夹杂物变性效果分析[J].热加工工艺.2012

[10].孙伟,王静松,曹立军,薛庆国.镁处理对轴承钢中夹杂物变性的热力学分析[J].炼钢.2010

论文知识图

夹杂物变性处理示意图各种钢包精炼工艺条件下钢中的氧含量含量与最终退火后晶粒尺寸的关系对溶解氮含量及溶解氮含量对析出物数...钙处理后典型良好变性的夹杂物面扫瞄图良好变性复合夹杂物(a)和氧硫双层夹杂...

标签:;  ;  ;  ;  ;  ;  ;  

夹杂物变性处理论文_高建兵,邬中华,王玉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