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线圈论文_王贺,王欣,靳静娜,李颖,刘志朋

导读:本文包含了刺激线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线圈,磁场,模型,真实,数值,有限元,电场。

刺激线圈论文文献综述

王贺,王欣,靳静娜,李颖,刘志朋[1](2019)在《机器人辅助经颅磁刺激线圈定位的导航路径规划与避障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一种用于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的机器人导航路径规划与避障算法,以保证TMS机器人在刺激靶点定位和切换过程中的安全性。方法:应用机器人避障技术,基于TMS线圈的形状和TMS机器人的工作特点,提出用于TMS的机器人导航路径规划与避障算法。基于搭建的TMS机器人实验系统,设定4个刺激靶点,使用机器人引导刺激线圈依次定位4个刺激靶点,验证算法的可行性。结果:在线圈沿导航路径行进的过程中未发现线圈和头部模型产生接触。第一个刺激靶点的定位时间为(13.6±3.65)s,全部4个刺激靶点的定位时间为(59.1±3.64)s。结论:提出的TMS机器人导航路径规划与避障算法可以安全有效地控制机器人完成刺激靶点的定位和切换。(本文来源于《医疗卫生装备》期刊2019年06期)

李甲笠,任萌,汪文静,徐曙天,徐菁菁[2](2019)在《经颅磁刺激8字形线圈聚焦性增强技术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屏蔽板厚度与窗口形状对8字形经颅磁刺激仪线圈聚焦性的影响,并补偿屏蔽板带来的线圈性能损失。方法通过有限元仿真,对比线圈加上不同厚度和窗口形状的屏蔽板后的感应电流强度、刺激面积等参数。仿真不同形状软磁铁芯对线圈性能的改善。结果屏蔽板厚度取1mm即可起到有效的屏蔽作用,窗口尺寸的选择应以尽量小的矩形包围尽量大的线圈孔内缘长度为原则。加入铁芯可以增强感应电流,并补偿屏蔽板带来的线圈电感减小。结论窗口屏蔽板与铁芯联合使用可以在保证刺激强度和线圈电感值的同时显着提高线圈聚焦性。(本文来源于《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郑志宇,张广浩,霍小林[3](2018)在《适用于小型动物实验的重复经颅磁刺激线圈冷却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SD大鼠实验中线圈缺少冷却系统的问题,本研究通过电磁场仿真的方法优化线圈形状参数,设计了一套线圈液体冷却装置,通过传热分析确定液体流速与线圈表面温度的关系。在实验中对组装好的线圈进行感应电场和温度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制作的线圈感应电场参数与仿真参数相匹配,能很好的作用在实验动物上;冷却系统具有良好的冷却效率,在常温液压油冷却下,线圈表面温度能稳定在45℃以下,且其电阻并未出现较大变化,表明本研究研制的带有冷却装置经颅磁刺激线圈系统,可以满足较长时间重复刺激的要求。实验结果为重复经颅磁刺激动物实验及其未来应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熊慧,高毅娟,刘近贞[4](2018)在《基于经颅磁刺激的线圈阵列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中线圈阵列空间位置的排布方法,以实现大脑内任意位置的定点磁聚焦。方法首先,提出了一种线圈阵列设计方法,选择球形大脑内3个不同位置的靶点,经理论计算得到各个阵列结构中每个线圈的空间位置参数。其次,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不同的线圈阵列在大脑中的磁场分布。结果利用所提出的线圈阵列设计方法实现了任一靶点处的磁聚焦。同时,随着阵列中线圈尺寸的变化,靶点磁场的聚焦性和刺激强度存在一个平衡关系,需要综合考虑两者来选择合适的线圈尺寸。结论本文提出的线圈阵列设计方法为经颅磁刺激中定点磁聚焦提供了新的方案,而且可以广泛应用于空间中任意位置的定点磁聚焦。(本文来源于《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郝丹丹,赵雯,吴国立,李英伟[5](2018)在《基于Ansoft Maxwell经颅磁刺激线圈参数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线圈优化设计是经颅磁刺激应用的关键技术。为了设计不同规格的线圈,本文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oft Maxwell开发了经颅磁刺激线圈的优化设计与仿真系统。利用本文所开发的软件可以计算不同参数的线圈的电感值,以及在刺激强度达到运动阈值时该线圈所消耗的能量、所需要的激励源电压以及激励源电路的电容值大小等。本文所提出的参数化设计可以提高设计人员的开发效率且能够保证线圈质量,并且可以为线圈的设计与优化以及激励源的电路设计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逯迈[6](2018)在《深部经颅磁刺激线圈设计与真实人脑中感应电场分布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经颅磁刺激(TMS)非侵入、无创地刺激位于皮层下面的大脑"奖赏系统"(Reward and Motivation System)有助于缓解或治愈多种神经与精神疾病,比如重度抑郁症,帕金森病,脑年痴呆,成瘾等。常规的经颅磁刺激,采用圆形或"8-字"线圈,磁场离开线圈表面快速衰减,通常用于刺激距离头皮表面1.5-2 cm的皮层表面组织。而大脑"奖赏系统"神经核团通常位于头皮表面以下4-8 cm的深部脑区。传统TMS很难刺激到深部脑区。因此,深部经颅磁刺激(dTMS)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报告首先介绍了常用d TMS线圈,他们是双锥线圈,H-线圈,Halo-圆形组合线圈(HCA),同轴圆线圈等(如图1所示)。利用阻抗法计算了这些线圈作用于真实人头模型时,在脑深部组织中磁感应强度、感应电场的分布的特点,并与常规"8-字"线圈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双锥、H-和HCA线圈可以在4 cm以下的深部脑区感应出超过神经元兴奋阈值的感应电场值。同轴圆线圈在刺激脑深部组织的同时,可以有效减小对浅层皮质的刺激。但是与"8-字"线圈相比,深部经颅磁刺激线圈刺激聚焦度明显减弱。d TMS线圈在刺激脑深部组织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刺激了浅层皮质。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d TMS为与深部脑区功能障碍相关的神经与精神病学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工具,但是对于特定的临床应用,应该针对刺激的特定深部神经核团,在刺激深度与聚焦度的平衡中选择刺激线圈。(本文来源于《第四届全国神经动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8-06)

孔伟钰[7](2017)在《基于真实头模型的磁刺激线圈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经颅磁刺激技术作为21世纪研究脑科学重要工具,因其无痛、无创、非侵入的特点受到广大科研专家和医学工作者的喜爱。目前经颅磁刺激技术仍然面临很多的挑战,能否提供仿真可用的高分辨率真实头模型,如何设计出刺激效果更好的线圈,以及如何对线圈进行优化等。该文根据问题现状并结合现有条件,做出了些许工作。首先,为解决经颅磁刺激仿真缺少真实头模型问题,研究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医学图像数据构建真实头模型的新方法。利用了具有高分辨率和高代表性的核磁共振数据,分析数据中包含的脑部组织结构,研究基于图像数据的建模方法;探讨了可用于仿真的最佳有限元网格文件,分析有限元网格划分的重要指标,并将图像数据的网格模型成功转换成仿真可用的几何模型。其次,为便于分析刺激线圈对头部的电磁场影响,建立了基于有限元的经颅磁刺激仿真系统。设置了仿真环境与线圈参数,确定了仿真具体过程,建立了经典的传统八字形线圈,并分析其在人脑各层组织的感应电磁场分布;设计了传统八字形线圈、圆形线圈、弹簧八字形线圈、倒扣碗状八字形线圈等四种不同线圈,重点对比分析了因线圈结构的差异对感应电场产生的影响。最后,为设计具有更好聚焦效果的刺激线圈,建立了一种新型紧凑八字形线圈。定义了可用于判断线圈聚焦性优劣的评价指标,说明了两种线圈结构推演方法,对新型线圈与传统八字形线圈进行对比分析;对新型线圈进行优化设计,分析不同参数下线圈聚焦性的优劣;为便于线圈的参数化设计,该文还建立了基于传统八字形线圈和新型紧凑八字形线圈经颅磁刺激参数分析系统。(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7-05-01)

周亚男,张红卫,郝冬梅,曹镠,荣瑶[8](2016)在《经颅磁刺激中刺激线圈的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设计用于经颅磁刺激的线圈,要求能够对大脑皮质进行多点刺激,且具有聚焦性好、制作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方法利用电磁仿真方法,以圆形线圈和8字形线圈为基础,计算线圈在均匀人体模型中感应电场的分布情况,比较尺寸、绕法对经颅磁刺激线圈的聚焦性和刺激深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多圆相切线圈,并计算该线圈在均匀人体和真实头部模型中的电场分布。结果感应电场强度随刺激深度的增加呈指数式衰减。减小圆形线圈的尺寸,会提高聚焦性,同时可减弱感应电场强度。8字形线圈比圆形线圈具有更好的聚焦性,多层绕法综合效果较好。多圆相切线圈具有8字形线圈的优点,且可以进行多点刺激。结论尺寸、绕法等因素对线圈的聚焦性和刺激深度具有重要影响,多圆相切线圈在经颅磁刺激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真实头部模型仿真,对于线圈的设计和靶区定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生物医学工程》期刊2016年04期)

张春兰[9](2016)在《基于多线圈的磁刺激聚焦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颅磁刺激自问世以来,由于其无痛、无创伤性、深入等突出优点,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治疗抑郁症、帕金森等疾病方面,已经取得良好的疗效。同时在疲劳恢复、骨愈合、失眠、以及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等各个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颅磁刺激的关键问题就是磁场聚焦,其核心为线圈设计,优良的聚焦度是目前线圈设计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应用解析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利用MATLAB软件对不同线圈的空间磁场分布进行了研究,包含如下内容:介绍了经颅磁刺激线圈设计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圆形线圈和八字线圈的基本原理及空间磁场的计算方法和分析结论。阐述了圆形线圈和八字线圈的改进方法,包括沿圆心折迭的变形圆形线圈和八字线圈以及八字线圈迭放方式的改变。对传统圆形线圈和八字线圈进行了改进,在离圆心不同位置进行折迭,并得到最佳折迭角和最佳折迭线圈。结果表明离圆心0.5cm、1cm和1.5cm处的单侧折迭变形圆形线圈的最佳折迭角分别是60°~90°、60°~105°、75°~105°;离圆心0.5 cm、1cm、1.5cm和2cm处折迭变形八字线圈的最佳折迭角分别为90°~120°、90°~120°、105°~135°和120°~150°。为了得到刺激深度和聚焦性均较为理想的线圈,通过计算分析,设计了八字线圈阵。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八字线圈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线圈组中有一组线圈与其他线圈组电流方向相反时,聚焦性和刺激深度明显改善。当叁组线圈的折起角度不同时,通过数值模拟仿真计算,得到当刺激深度较为理想情况下,离线圈平面的最佳距离。当离线圈平面的距离一定时,通过对聚焦性和刺激深度的分析,可以得到线圈组的最佳折迭角以及最佳八字线圈阵。(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6-06-17)

张春兰,逯迈,陈小强,魏孔炳[10](2016)在《折迭变形磁刺激圆形线圈空间磁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提高圆形线圈的刺激聚焦度,设计了沿不同位置折迭变形的圆形线圈.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变形折迭位置与折迭角度的圆形线圈空间磁场的分布.与传统圆形线圈相比,单侧离圆心0.5、1、1.5 cm处折迭的变形圆形线圈磁场聚焦度明显提高,最佳折迭角分别是60°~90°、60°~105°和75°~105°.而单侧离园心2 cm处折迭变形圆形线圈、双侧离园心2 cm处折迭变形圆形线圈,空间磁场聚焦末能提高.(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刺激线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屏蔽板厚度与窗口形状对8字形经颅磁刺激仪线圈聚焦性的影响,并补偿屏蔽板带来的线圈性能损失。方法通过有限元仿真,对比线圈加上不同厚度和窗口形状的屏蔽板后的感应电流强度、刺激面积等参数。仿真不同形状软磁铁芯对线圈性能的改善。结果屏蔽板厚度取1mm即可起到有效的屏蔽作用,窗口尺寸的选择应以尽量小的矩形包围尽量大的线圈孔内缘长度为原则。加入铁芯可以增强感应电流,并补偿屏蔽板带来的线圈电感减小。结论窗口屏蔽板与铁芯联合使用可以在保证刺激强度和线圈电感值的同时显着提高线圈聚焦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刺激线圈论文参考文献

[1].王贺,王欣,靳静娜,李颖,刘志朋.机器人辅助经颅磁刺激线圈定位的导航路径规划与避障算法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9

[2].李甲笠,任萌,汪文静,徐曙天,徐菁菁.经颅磁刺激8字形线圈聚焦性增强技术仿真研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9

[3].郑志宇,张广浩,霍小林.适用于小型动物实验的重复经颅磁刺激线圈冷却方法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18

[4].熊慧,高毅娟,刘近贞.基于经颅磁刺激的线圈阵列设计方法研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8

[5].郝丹丹,赵雯,吴国立,李英伟.基于AnsoftMaxwell经颅磁刺激线圈参数化设计[J].燕山大学学报.2018

[6].逯迈.深部经颅磁刺激线圈设计与真实人脑中感应电场分布的比较研究[C].第四届全国神经动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7].孔伟钰.基于真实头模型的磁刺激线圈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D].燕山大学.2017

[8].周亚男,张红卫,郝冬梅,曹镠,荣瑶.经颅磁刺激中刺激线圈的仿真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6

[9].张春兰.基于多线圈的磁刺激聚焦度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

[10].张春兰,逯迈,陈小强,魏孔炳.折迭变形磁刺激圆形线圈空间磁场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6

论文知识图

单通道植入式电刺激系统框图种刺激线圈的综合比较3-3刺激线圈与刺激靶点位置关系...刺激线圈电流模拟不同电感的刺激线圈磁刺激线圈结构图

标签:;  ;  ;  ;  ;  ;  ;  

刺激线圈论文_王贺,王欣,靳静娜,李颖,刘志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