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艳娟:共产国际交通线上的联络员杨宝山论文

白艳娟:共产国际交通线上的联络员杨宝山论文

杨宝山是蒙古族,蒙名叫孟克敖其尔,1915年出生在鄂尔多斯珠和苏木,不满15岁他就被送到西官府当差。1936年冬天到1937春天,珠和闹饥荒,当时乌审旗与鄂托克旗又因边界纠纷发生冲突,死了很多人,杨宝山意识到这样下去是绝对没有出路的,于是他决定离开家乡。

杨宝山听说那时解放了的定边城有个专门为蒙古族办事的机构叫“少数民族事务委员会”,于是他来到定边。当时的民族事务委员会秘书长赵通儒同意他留下,并且让他参加了培训班的学习,在大家的建议下,他把蒙名改为杨宝山。不久,他来到了中央党校学习,天宝推荐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天宝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批藏族战士、中国共产党第一批藏族党员,在当地享有很高声望。

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高中物理教师应该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物理水平的问题,由简到难,通过低起点、多台阶为学生搭建起学习的“脚手架”,让学生能够顺着问题的阶梯“拾级而上”,锻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中进行思考和质疑,发现知识的规律.教师设计具有层次性的梯度问题,让学生根据情况进行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既能丰富教学内容,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的平滑,逐步的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1940年12月,杨宝山来到延安,中组部副部长李富春对其进行严格考核,决定任命杨宝山为交通线上的联络员。从此杨宝山便作为一名交通联络员,承担起了上级分配的送情报和送战友等任务。

为了与苏联、第三国际保持联系,当时组建了国际交通小组,这个小组由三个人组成,各有优势,他们的组长叫林廷,在西伯利亚当过工人,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另一个叫段占元,原先常到蒙古那边做生意,对地形路线都很熟悉,杨宝山优势是能骑善射懂蒙语,懂得蒙古族的习惯。

他,就是哈斯巴彦尔。自2003年以来一直从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办理食品违法案件600余起。2014年随着食品药品机构改革,他从质量技术监督系统选调到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稽查局(总队)承担食品稽查工作。他始终以蒙古族人特有的刚毅、果敢和坚韧,以“拼命三郎”的精神,奋战在内蒙古食品安全监管的第一线。近3年来,他带领食品稽查队伍,办理多起涉案货值上千万元的大案,成为食品稽查办案领域的“行家里手”和“领军人物”,得到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荣誉。

1942年,杨宝山三人克服重重困难,先后3次往返于大青山和乌兰巴托之间送情报,但不久,这条国际交通线遭到破坏,中共失去了与第三国际的联系。

文化大革命一开始,杨宝山同志就被扣上许多莫须有的罪名。他被秘密囚禁在原伊克昭盟一中后院的一间小屋里,遭受严刑拷打。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杨宝山也没有屈服。直到“文革”结束,他才重获人身自由。

鄂托克旗解放后,刚上任的鄂托克旗领导们就收到这样的来信,信中要寻找一个叫杨宝山的人。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收到这样的来信,并且这些信的署名都赫赫有名,如周仁山、天宝、白如冰、吴德峰等,有些来信还提醒鄂托克旗的领导可以向李富春、贺龙等领导人询问杨宝山的下落。经过长时间的排查,终于找到了杨宝山。

1943年,国内革命斗争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了适应新形势,中央决定开辟一条新的国际交通线,打算从延安、定边鄂托克旗、磴口、乌拉特后旗到乌兰巴托建立一条秘密通道,这就需要在鄂托克旗建立一个秘密交通点,由于杨宝山的老家在鄂托克旗,他对这一带比较熟悉,所以交通局决定派他完成这个任务。从此,杨宝山开始了漫长的潜伏生涯,秘密与上级联络,直至1947年党中央撤离延安。

1994年3月12日,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杨宝山同志与世长辞。逝世后,遵照他的遗嘱,子女们把他的骨灰撒在他一生挚爱和工作的鄂托克草原上。

杨宝山同志去世后,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交通局、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机要交通处发来唁电:杨宝山同志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培养的交通员,在革命战争年代,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甘当无名英雄,不计较个人得失,为党的事业出生入死,立下了丰功伟绩,给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她的脸涨得通红,欲言又止,陈留莫名其妙地看着她,似乎明白了什么。他站起来,说:“我们走吧,让阿姨安静地看会儿电视吧。”

为了让这位传奇英雄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文联主席、著名作家阿云嘎写了一本书,叫《留在大地上的足迹》,后周玉鹏又拍了一部电影叫《沉默往事》讲述了杨宝山惊心动魄的革命生涯和矢志不渝的革命情怀。

标签:;  ;  ;  ;  ;  ;  ;  ;  ;  ;  ;  

白艳娟:共产国际交通线上的联络员杨宝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