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分布论文_谢冬冬,赵卫权,杨家芳,孙小琼,张慧江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理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理分布,腥黑穗病,金湖,贵州省,模型,重庆市,浙江省。

地理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谢冬冬,赵卫权,杨家芳,孙小琼,张慧江[1](2019)在《贵州省旅游景区地理空间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以贵州省100处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从地貌空间分布特征、水系网空间分布特征、行政区分布特征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旅游景点在海拔1000~1800 m的黔中地区较密集并向外围分散的空间分布特点,其最近邻点指数NNI=0.875,表明贵州省4A级及以上景区呈现出聚集分布特点,这得益于省会城市良好的交通条件和人口密度。②景点整体较分散,但呈现出沿水系分布的特征,以水为依托或和水相关的景点占比高达73%。③贵州省4A级及以上景区全省分布极不均衡,六盘水、毕节市、黔西南州、黔南州的规模度指数较低,仍不能满足人们旅游出行的需求,其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还有很多的发展空间。(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22期)

邓亚平,孙念,彭建军[2](2019)在《重庆市鸟类名录及其生态地理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重庆市的鸟类生物多样性,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近年的新分布记录和我们直接观察记录到的鸟类,对重庆市的鸟类资源从种类、国家保护动物等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等级、分布区域几方面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统计的结果显示:重庆市已有记录的鸟类共有496种,分为19个目,74个科。其中分布有68种中国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包含8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60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另外隶属于IUCN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等级的有5种,易危等级的有8种,近危等级的有12种。(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11期)

卢小雨,秦誉嘉,汪莹,王颖,高瑞芳[3](2019)在《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Tilletia indica Mitra)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真菌,在我国尚未分布,主要危害小麦等作物。本研究在收集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的已知地理分布数据,以及筛选影响该病菌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的基础上,运用MaxEnt模型对该病菌在当前和未来场景下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当前的潜在地理分布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8.48%,其中,中高度适生区主要分布在北纬40°以下,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1.29%。2050年和2070年RCP8.5场景下,潜在地理分布区范围进一步扩大至63.24%和62.65%。本研究结果可为科学地制定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的检疫和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植物检疫》期刊2019年06期)

李彦良[4](2019)在《元代山西进士地理分布探赜》一文中研究指出元代留存至今的会试进士题名录只有两种,给元代进士的重构工作带来了困难。山西地区方志中关于元代进士的记载又有诸多错误,不可轻信。据学者考证,目前可以确定的山西进士只有38人。对进士的地理分布进行分类整理,发现山西进士分布呈现南多北少、汾河谷地和泽潞地区密度较大等特点。南部优渥的自然环境,发达的农商业以及庙学、书院的广泛分布,是影响进士分布的主要因素。泽、潞地区浓厚的崇学风气,也对进士分布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宋雯雯,杨如萍,孙石,田世艳,武婷婷[5](2019)在《中国大豆品质地理分布规律及气象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大豆不仅是植物油脂和蛋白的重要来源,同时富含异黄酮、寡聚糖、磷脂、皂甙、类胡萝卜素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蛋白质与脂肪是大豆重要的品质性状,直接决定着大豆的商品性;大豆的生理活性物质含量虽低,但因对人体代谢活动具有特殊的生物学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无论是蛋白质和脂肪,还是大豆的生理活性物质均同时受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但目前关于中国大豆品质的地理分布状况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尚不明确;【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对2010-2013年从全国4个大豆主产区收集到的763份大豆样品进行粗蛋白质、粗脂肪、异黄酮、寡聚糖、皂甙及磷脂等品质因子进行检测,结合其地理来源信息,利用ArcGIS中的Kriging插值方法分析各种成分的地理分布情况。并结合采样点大豆开花到成熟期的气象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大豆品质成分与不同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与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大豆粗脂肪、磷脂、皂苷、类胡萝卜素等含量高区域主要集中在高纬度地区;总寡聚糖含量高的大豆集中在中纬度地区;而粗蛋白及膳食纤维含量高的大豆集中在南部低纬度地区。大豆粗脂肪、异黄酮、寡聚糖及磷脂均与≥15℃积温、日平均气温呈显着的负相关,与昼夜温差及累计日照时数呈极显着的正相关;粗脂肪则与以上气象因子呈现出相反的关系,与总降水量呈极显着的正相关;寡聚糖与总降水量呈极显着的负相关;总皂苷与日平均气温呈显着的负相关,与降水量呈极显着的正相关;膳食纤维与昼夜温差和降水量呈显着负相关;总类胡萝卜素与日平均气温和累积日照时数呈显着的负相关,与昼夜温差和降水量呈极显着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显示,温度是影响大豆品质的关键因素。其中,昼夜温差是影响大豆粗蛋白、粗脂肪和类胡萝卜素的主要因素;温度与日照时数是影响异黄酮和磷脂的主要因素;温度与降水是影响总寡聚糖和皂苷的主要因素。研究同时发现,大豆脂肪与日平均气温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当日平均气温在19.7℃时,大豆的脂肪含量达到峰值;不同区域影响大豆品质气象因子有一定差异,通过分区分析明确了限制各区域大豆品质的主导因素,并针对各区特点提出了各区改善大豆品质状况的农艺措施;【结论】本研究基本明确了中国大豆品质的地理分布情况及气象影响因素,并提出提高品质的具体措施建议,研究结果将为大豆育种家和生产者通过改变环境条件进一步提高我国大豆品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余凤荣,童晨,朱兆红,童亿勤,李加林[6](2019)在《浙江省传统村落地理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分析浙江省传统村落地理特征,为浙江省传统村落系统的开发保护提供参考。选取浙江省1 035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结合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分析浙江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浙江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不均衡,趋于集聚,集中分布于丽水市、台州市和衢州市等地区,浙东北地区分布较少,宏观上形成以"西北—东南部"为横,"西南—东北部"为竖,交点为丽水市北部松阳县的斜"T"字形集聚格局。(2)浙江省传统村落一般分布在海拔500m以下,坡度在0~25°之间的丘陵、平原区,靠近河流,并具有一定的向阳性。(3)浙江省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较低、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的西南部地区,其余地区相对较少;传统村落一般距离主要交通线路较远。(本文来源于《浙江省地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乡村振兴高峰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5)

李晔,蓝玉清,柳付明,潘孝猛[7](2019)在《中国啮齿目动物体表寄生蜱种类与地理分布回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了解中国啮齿目动物体表寄生蜱的种类和地理分布,为蜱传疾病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和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以"啮齿动物、蜱","鼠、蜱"和"獭、蜱"为主题词,在PubMed医学文献检索系统中以"China、tick","Taiwan、tick","Hongkong、tick",和"Macao、tick"主题词为检索策略搜集文献。结果目前中国有报道的啮齿目动物体表寄生蜱共2科10属67种。北社鼠体表的寄生蜱种类最多(18种),粒形硬蜱的啮齿目动物宿主种类最多(19种)。除天津、上海和重庆市及澳门地区未发现明确报道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啮齿目动物体表寄生蜱分布。北方报道寄生蜱38种,种类最多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6种)。南方报道寄生蜱43种,种类最多的是福建省(19种)。全国分布最广泛的寄生蜱种是长角血蜱,在20个省份均有分布。结论我国啮齿动物体表寄生蜱种类繁多、宿主多样,分布广泛,有利于某些啮齿动物作为宿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的贮存。(本文来源于《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张双双,董斌,杨斐,徐文瑞,崔杨林[8](2019)在《升金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对越冬鹤类地理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升金湖湿地是安徽省内的唯一以越冬鹤类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究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对越冬鹤类地理分布的影响在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保护鹤类种群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文对升金湖湿地的白头鹤、白鹤、灰鹤及白枕鹤越冬鹤类的地理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升金湖湿地1986~2017年间的8期遥感影像分析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景观格局变化对越冬鹤类地理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986~2017年间,升金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显着,斑块数量增加,景观破碎化严重。泥滩地、草滩地、建设用地、水田面积总体呈增加态势,旱地、林地、芦苇滩地及水域面积总体呈减少态势;4种鹤类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鹤类主要地理分布区域为水域、水田、芦苇滩地、泥滩地及草滩地;升金湖湿地景观破碎化不断加剧,鹤类地理分布区域面积整体上在逐渐减少,适宜鹤类生境面积减少,直接导致近30年来鹤类数量逐渐减少。(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10期)

卢小雨,蒋露,叶奕优,王林聪,徐浪[9](2019)在《基于MaxEnt模型的朱红毛斑蛾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朱红毛斑蛾Phauda flammans Walker是榕树上的一种重要的寡食性食叶害虫,近年在我国南方部分省区逐步扩散,并在局部地区暴发成灾。本研究根据朱红毛斑蛾在全球的已知地理分布点,结合环境气候数据,运用MaxEnt模型对朱红毛斑蛾在当前和未来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朱红毛斑蛾潜在地理分布区主要在我国南部,占全国总面积的18.96%,其中高、中、低度适生区分别占全国总面积的3.89%、4.9%和10.17%。高度适生区主要分布于海南、广西、广东、香港、澳门、福建南部、台湾西北部、云南局部、江西局部和四川局部等地区。2050年RCP 8.5场景下,潜在地理分布区面积扩大至全国总面积的21.48%,适生程度也有所增加。因此,适生范围内的地区应开展监测预警工作,并有重点的实施预防控制措施,保护城市景观和生态安全。(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刘博,覃伟权,阎伟[10](2019)在《基于MaxEnt模型的小巢粉虱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巢粉虱是一种危险性外来入侵害虫,现已传入我国香港、海南。阐明小巢粉虱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及其主要限制环境因子,可为该虫早期预警与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MaxEnt模型对小巢粉虱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使用刀切法及环境变量响应曲线对影响小巢粉虱分布的环境因子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小巢粉虱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分布于海南、台湾、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湖南、江西、浙江、上海、安徽、湖北、重庆、四川、西藏等省区;适生区总面积224.9万km~2,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3.4%,其中高度适生区面积38.2万km~2,中度适生区面积47.6万km~2,低度适生区面积139.1万km~2;最冷月最低温(bio06)、最干季平均气温(bio09)、最冷季降水量(bio19)是影响小巢粉虱潜在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我国各潜在适生区、特别是华南沿海地区应加强检疫,防止小巢粉虱进一步扩散。(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地理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重庆市的鸟类生物多样性,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近年的新分布记录和我们直接观察记录到的鸟类,对重庆市的鸟类资源从种类、国家保护动物等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等级、分布区域几方面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统计的结果显示:重庆市已有记录的鸟类共有496种,分为19个目,74个科。其中分布有68种中国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包含8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60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另外隶属于IUCN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等级的有5种,易危等级的有8种,近危等级的有12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理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谢冬冬,赵卫权,杨家芳,孙小琼,张慧江.贵州省旅游景区地理空间分布特征[J].绿色科技.2019

[2].邓亚平,孙念,彭建军.重庆市鸟类名录及其生态地理分布[J].林业科技通讯.2019

[3].卢小雨,秦誉嘉,汪莹,王颖,高瑞芳.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研究[J].植物检疫.2019

[4].李彦良.元代山西进士地理分布探赜[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5].宋雯雯,杨如萍,孙石,田世艳,武婷婷.中国大豆品质地理分布规律及气象影响因素[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6].余凤荣,童晨,朱兆红,童亿勤,李加林.浙江省传统村落地理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C].浙江省地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乡村振兴高峰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7].李晔,蓝玉清,柳付明,潘孝猛.中国啮齿目动物体表寄生蜱种类与地理分布回顾[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9

[8].张双双,董斌,杨斐,徐文瑞,崔杨林.升金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对越冬鹤类地理分布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

[9].卢小雨,蒋露,叶奕优,王林聪,徐浪.基于MaxEnt模型的朱红毛斑蛾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J].环境昆虫学报.2019

[10].刘博,覃伟权,阎伟.基于MaxEnt模型的小巢粉虱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J].环境昆虫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中国油气资源分布图我国煤炭分布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理分布...中国近岸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分布东海近岸海域主要硅藻种含量分布台湾海峡近岸海域主要硅藻种含量分布

标签:;  ;  ;  ;  ;  ;  ;  

地理分布论文_谢冬冬,赵卫权,杨家芳,孙小琼,张慧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