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方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交往方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交往方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际交往,方式,媒介,依存性,教师,心理,大学生。

交往方式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秦健超,么加利[1](2019)在《教师与学生心理交往的教育方式研究——评《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与学生的心理交往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也是最活跃的人际交往类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学习,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师与学生既存在单向的传播—接受关系,也存在着双向的平等促进关系。在心理学的研究视野下,教师与学生心理交往的研究更加专业深人,学校及教师可以通过师生心理关系的心理构建策略有效增强教学的良好互动,促进教育教学的积极发展。姚计海编写的《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围绕现代师生关系的(本文来源于《高教探索》期刊2019年12期)

张庆熊[2](2019)在《公共诠释的社会功能与带有批判维度的主体际交往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诠释是一种社会共同体成员之间的话语交往方式,具有社会功能。诠释学起源于对文化经典的诠释,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已有丰富的实践。对文化经典和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诠释能够起到凝聚社会共识和维系社会团结的作用。公共诠释与生活形式、伦常规范乃至政治权力相关联。这里存在共同体与个体、客观与主观、传承与革新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等着作中阐明,与压迫阶级的统治权力结合在一起的意识形态具有虚假性和欺骗作用。这意味着公共诠释能起到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只有把握好这里的辩证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公共诠释的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学术月刊》期刊2019年11期)

鲍鲳[3](2019)在《“它”和“你”:交往游戏AI的两种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玩家角度看,游戏AI是对"智能"行为的关注,它历经蠢笨、难缠与顶尖叁个阶段。当下玩家与游戏AI的交互立足于人与机器的二元对立,视AI为满足需求的工具。这种交往终将导致对游戏的疲累与厌倦。倘若视AI为独特存在的视角,游戏乐趣能更为长久。(本文来源于《青年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杨灿[4](2019)在《浅谈场认识方式对人际交往障碍的影响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人际交往是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个人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组成部分。场认识类型分为场独立性人群和场依存性人群,不同的场认识方式,对人际交往产生一定的影响。面对不同的人群,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方式进行应对处理,这在心理治疗中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20期)

徐鸿晟[5](2019)在《媒介技术的发展对精神交往方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以历史与实践为准则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历史唯物主义阐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同时指出了人类社会的两大交往实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精神交往是人类社会思想发展和意识形态重要基础,同时人类社会有精神交往就离不开媒介技术的支撑,人类社会想要更好地完成思想的发展和意识形态的建构,就必须理解不同的媒介技术的信息传播性质。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下理解"媒介即讯息"的理论,人类社会信息传播才能达到精神交往的高度。(本文来源于《西部广播电视》期刊2019年20期)

唐佳丽[6](2019)在《移动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交往方式的影响——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大学生作为移动社交网络的主要使用群体,面对面与人交往和进行网络交往时存在何种差异,这种差异又是如何表现出来且反过来如何影响自身?与传统的面对面交往方式相比,移动社交网络这种新型交往方式的出现不仅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更是对其人际交往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以发掘移动社交网络与大学生交往方式变化的内在联系作为主线,从扎根理论出发,构建出移动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交往方式影响的"主体-觉知-输出"模型,对收集的定性资料进行开放性编码、主轴性编码以及选择性编码,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半结构访谈对比分析传统交往方式和移动社交网络交往方式下大学生的外部行为及交往表现变化,以此来探讨移动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交往方式的影响机制,这不仅对深入了解及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及人际交往心理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社会正确认识大学生网络交往有着突出贡献。移动社交网络交往方式下,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强弱关系,群体同质性和异质性,品味与眼界,主动性和可能性,情绪,社会适应以及社交成本结构等方面。未来的研究中,还应致力于创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领域,增加研究对象。通过对各种变量进行精确的量化分析,从而深入探讨移动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交往方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吕佳宜[7](2019)在《家庭教养方式、出生顺序等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及干预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不仅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也影响个人体验大学生活的满意状态。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不同生源地和不同的出生顺序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有不同的影响。父亲显现出温暖、理解、爱和欣赏时,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交谈困扰和交际困扰明显减少;相比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来自于城市的大学生更多地感受到来自于父亲的亲近、理解、爱和欣赏;相比多子女家庭,独生子女并不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偏爱。针对此次调查提出相应干预策略,家庭氛围中应有更多理解、宽容和欣赏;高校的课程中要设计培养学生沟通技巧的课程,使学生掌握沟通技能。(本文来源于《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黄云明[8](2019)在《新中国70年物质生产方式与交往方式变革对社会伦理关系及伦理观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从一家一户的农业耕作发展成为工业化大生产,物质生活交往方式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的变化,导致中国社会伦理关系实现了从家族社会向公共社会、从差序社会向平序社会、从熟人社会向生人社会、从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的过渡。随着社会伦理关系的转变,协调处理人际关系的伦理意识也发生了重大转变,整体意识、差序意识、血缘意识、人情意识等伦理观念逐渐淡化,自我意识、平等意识、公共意识、契约意识等不断加强。(本文来源于《保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杜燕[9](2019)在《高中音乐课堂的交往互动教学方式分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的音乐教学作为加强整个高中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工作当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新课程标准出台以后,就给高中的音乐教学模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中的音乐教学问题就显现出来了。在我国,高中的音乐课堂方式还是以前传统的学习方式,这样严重制约了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随着新课改的到来,交往互动也是其中之一,本文就这一理论提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改进意见。(本文来源于《当代家庭教育》期刊2019年27期)

杨灿[10](2019)在《浅谈场认识方式对人际交往障碍的影响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人际交往是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个人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组成部分。场认识类型分为场独立性人群和场依存性人群,不同的场认识方式,对人际交往产生一定的影响。面对不同的人群,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方式进行应对处理,这在心理治疗中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16期)

交往方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公共诠释是一种社会共同体成员之间的话语交往方式,具有社会功能。诠释学起源于对文化经典的诠释,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已有丰富的实践。对文化经典和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诠释能够起到凝聚社会共识和维系社会团结的作用。公共诠释与生活形式、伦常规范乃至政治权力相关联。这里存在共同体与个体、客观与主观、传承与革新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等着作中阐明,与压迫阶级的统治权力结合在一起的意识形态具有虚假性和欺骗作用。这意味着公共诠释能起到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只有把握好这里的辩证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公共诠释的积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往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1].秦健超,么加利.教师与学生心理交往的教育方式研究——评《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J].高教探索.2019

[2].张庆熊.公共诠释的社会功能与带有批判维度的主体际交往方式[J].学术月刊.2019

[3].鲍鲳.“它”和“你”:交往游戏AI的两种方式[J].青年学报.2019

[4].杨灿.浅谈场认识方式对人际交往障碍的影响作用[J].心理月刊.2019

[5].徐鸿晟.媒介技术的发展对精神交往方式的影响[J].西部广播电视.2019

[6].唐佳丽.移动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交往方式的影响——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7].吕佳宜.家庭教养方式、出生顺序等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及干预策略[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

[8].黄云明.新中国70年物质生产方式与交往方式变革对社会伦理关系及伦理观念的影响[J].保定学院学报.2019

[9].杜燕.高中音乐课堂的交往互动教学方式分析与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

[10].杨灿.浅谈场认识方式对人际交往障碍的影响作用[J].心理月刊.2019

标签:;  ;  ;  ;  ;  ;  ;  

交往方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