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吻合论文_廖子鸿,闭永豪,曾文锐,林银冰,许达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静脉吻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静脉,血管,自体,血液,尿毒症,内膜,动脉硬化。

动静脉吻合论文文献综述

廖子鸿,闭永豪,曾文锐,林银冰,许达明[1](2019)在《自制显微外科手部动静脉吻合模型的研发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自制显微外科手部动静脉吻合模型在显微外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提高医学生创新能力。方法由学生制作实用、简便且造价低的仿真手部模型进行断指血管吻合练习,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了解应用效果。结果自制的显微外科手部动静脉吻合模型在外观上比较接近人体实际情况,可以有效提高医学生显微外科操作基本技能。结论研制的模型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经济效益,能激发学生操作积极性以及学习血管吻合技术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卫生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21期)

徐韶华,柳标[2](2019)在《探讨彩超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造瘘术后吻合口及头静脉内血栓及狭窄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通过彩超技术评估动静脉瘘口、血栓、狭隘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选择2016年5月—2019年5月于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额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统计患者动静脉内瘘情况。结果:75例患者彩超结果显示,16例患者形成动静脉瘘血栓,占比21.33%,包括头静脉患者14例,瘘口患者2例;18例患者表现出动静脉瘘口狭窄情况,占比24.00%。结论: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利用彩超技术评估动静脉内瘘狭窄、血栓等情况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19期)

杨雄,曾保尧,左江伟[3](2019)在《接受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兔动静脉吻合口静脉端颈外静脉内膜厚度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接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术的兔动静脉吻合口静脉端颈外静脉内膜厚度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P62的表达情况。方法 30只雄性新西兰兔,麻醉后切开皮肤,解剖分离出左侧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进行端-侧吻合,记为实验组;同时解剖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不予处理,记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1周(T_1)、第2周(T_2)、第4周(T_3)时,实验组在吻合口静脉端取一段颈外静脉,对照组在相对应位置取一段颈外静脉,采用HE染色法测算兔颈外静脉内膜厚度,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兔颈外静脉Beclin-1、LC3-Ⅱ、P62蛋白(以荧光强度表示目的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实验组T_1、T_2、T_3时兔颈外静脉内膜厚度分别为(28.94±2.36)、(36.71±3.64)、(67.51±6.40)μm,对照组T_1、T_2、T_3时分别为(16.96±3.76)、(17.20±3.68)、(17.12±3.59)μm,两组同一时间点相比,P均<0.05。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相比,实验组Beclin-1、LC3-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均<0.05),P6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下降(P均<0.05)。实验组内各时间点相比,Beclin-1、LC3-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T_2、T_3时均上升(P均<0.05),P6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T_2、T_3时均下降(P均<0.05)。实验组兔颈外静脉内膜厚度与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87、0.919,P均<0.01),与P62蛋白呈负相关(r=-0.788,P<0.01)。结论接受AVF术的兔动静脉吻合口静脉端颈外静脉出现了内膜增生与自噬功能增强,且内膜增生与自噬功能增强呈正相关。(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9年24期)

唐卫刚,卢景奎,龚立峰[4](2019)在《功能性端侧吻合在首次动静脉内瘘术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血管通路是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维持血液净化治疗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临床上建立长期血管通路的第一选择[1]。目前临床上建立AVF有端端吻合、端侧吻合及侧侧吻合叁种方式,叁种方式各有优缺点。有日本学者在综合端侧及侧侧吻合两者优点基础上提出功能性端侧吻合这一定义[1],即先切断头静脉远心端并结扎。近些年来我科在建立动静脉内瘘,尤其是首次内瘘时,采用了功能性端侧吻合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从2012年11月1日~2017年10月31日在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安婷,李春红,韩雅娟,王欣,张晓红[5](2019)在《微波照射中皮温测量对自体动静脉吻合瘘成熟期并发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微波照射中皮温测量对自体动静脉吻合瘘成熟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实施自体动静脉吻合瘘手术的1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和微波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皮温测量对局部刀口处温度进行监测,严格控制微波在局部刀口处照射温度为34.0~42.0℃。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烫伤及血栓形成和内瘘狭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的叁组患者在不同温度下(34.0~35.9℃、36.0~39.9℃、40.0~42.0℃)的烫伤及血栓形成和内瘘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触诊和听诊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波照射中皮温测量明显减少了自体动静脉吻合瘘成熟期中烫伤及血栓形成和内瘘狭窄的发生,为自体动静脉吻合瘘的成熟提供了保障,值得进一步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19期)

李友余,方安宁[6](2019)在《老年大鼠股动脉结扎加股动静脉吻合与单纯股动脉结扎的侧支血管生长情况的差异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老年大鼠单纯股动脉结扎和股动脉结扎加股动静脉吻合对侧支血管生长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36只健康的老年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假手术组(12只)、单纯结扎组(12只)和结扎吻合组(12只)。假手术组大鼠不行股动脉结扎和股动静脉吻合,单纯结扎组大鼠行单纯股动脉结扎,结扎吻合组大鼠行股动脉结扎加股动静脉吻合。所有大鼠手术后存活7d,每组取6只大鼠通过明胶四氧化叁铅行血管造影后进行X线拍照对其后肢侧支血管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剩下6只取后肢带侧支血管肌肉做冰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对Ki67、eNOS及Ang-1进行测定。比较叁组大鼠后肢侧支血管数量、Ki67、eNOS及Ang-1免疫荧光强度。结果叁组大鼠后肢侧支血管数量、Ki67、eNOS及Ang-1免疫荧光强度存在显着差异(P<0.05);单纯结扎组和结扎吻合组大鼠后肢侧支血管数量、Ki67、eNOS及Ang-1免疫荧光强度显着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吻合组大鼠后肢侧支血管数量、Ki67、eNOS及Ang-1免疫荧光强度显着高于单纯结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切应力的提高能够有效促进老年大鼠后肢侧支血管生长,在血管生长过程中,Ki67、eNOS及Ang-1在血管表达增加。(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胡爽,彭侃夫,梅玫,尹娜,余文洪[7](2019)在《自体动静脉内瘘侧侧吻合的临床运用优势》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自体动静脉内瘘侧侧吻合的使用情况以评估其临床运用优势。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接受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67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侧侧吻合组(观察组,n=35)和功能性侧侧吻合组(对照组,n=32),观察2组内瘘成熟时间、首次手术成功率,并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术后并发症,可穿刺血管长度(采用可穿刺血管长度/腕横纹至肘横纹长度)。结果 2组患者内瘘成熟时间、透析中平均血流量、首次手术成功率等内瘘相关临床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 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 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可穿刺血管长度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前臂或上臂动静脉侧侧吻合可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血管资源,减少术后血栓发生率,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年限。(本文来源于《局解手术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冯锡光,陈俊柱,张敏,肖翠梅[8](2018)在《改良端侧吻合结合机械及液压扩张法在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改良端侧吻合结合机械及液压扩张法在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70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尿毒症患者,对照组30例行常规端侧吻合内瘘术,观察组40例行改良端侧吻合结合机械及液压扩张法动静脉内瘘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头静脉管径和头静脉血流量、手术优良率、手术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吻合管径、头静脉血流量均显着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的首次手术优良率为97.5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无显着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显着低于对照组的20.00%(P <0.05)。结论改良端侧吻合结合机械及液压扩张法有利于改善动静脉内瘘的血流情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工程》期刊2018年10期)

苏铁柱,宗双乐,齐巍,琚绍静,李立东[9](2018)在《动脉硬化患者动静脉内瘘术不同血管吻合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患者动静脉内瘘术不同血管吻合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因终末期肾病需行动静脉内瘘术维持长期血液透析的存在动脉硬化的患者130例。根据临床状况进而实施的吻合方式不同分为显微镜下间断缝合组(100例)和显微镜下连续缝合组(30例)。所选择动脉血管管腔≥1. 5 mm,静脉直径≥2.0 mm,采用显微镜下间断吻合或连续吻合方式对头静脉-桡动脉行端-侧吻合。术后均随访24个月,分别观察早期血栓形成(3周内)、迟发性血栓形成、吻合口狭窄、窃血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2年通畅率。结果随访24个月,2组间术后早期血栓、迟发性血栓、盗血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显微镜下间断吻合组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低于显微镜下连续吻合组[5.0%(5/100)比6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2年显微镜下间断吻合组患者动静脉内瘘通畅率明显高于显微镜下连续吻合组[95. 0%(95/100)比40. 0%(1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动脉硬化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术,选择直径≥1. 5 mm的动脉,直径≥2. 0 mm的静脉血管,在显微镜下间断吻合通畅率优于连续吻合,显微镜下间断吻合是自体动-静脉内瘘吻合较好的选择。(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期刊2018年10期)

叶祖扬,尹友生,潘罅,李清初,毕慧欣[10](2018)在《301例自体动静脉内瘘吻合口径与动静脉内瘘通畅率的关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探讨进行长期维持性血透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吻合口径与动静脉内瘘通畅率的关系。方法分析自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桂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01例为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而行手术创建动静脉内瘘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资料,记录分析不同吻合口径患者内瘘成功率、术后通畅率、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301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转流术的患者,其中吻合口径5 mm 82例,吻合口径6 mm 81例,吻合口径7 mm 81例,吻合口径8 mm 57例,术后一期吻合成功率达100%,不同吻合口组术后通畅率:术后1个月,5、6、7、8 mm吻合口径内瘘通畅率分别为93.90%、97.53%、97.53%、98.25%(P术后1个月> 0. 05);术后半年,内瘘通畅率分别为85.37%、90.12%、90.12%、91.23%(P术后半年>0.05);术后1年,内瘘通畅率分别为75.61%、86.42%、83.95%、85.96%(P术后1年>0.05);术后2年,内瘘通畅率分别为62.20%、75.31%、77.77%、77.19%(P术后2年<0.05);术后3年,内瘘通畅率分别为54.88%、61.73%、71.60%、85.96%(P术后3年<0.05),术后并发症(1个月内):术后血栓形成9例,术后手部肿胀6例,术口切口渗血9例,肢端窃血综合征1例。结论 7~8 mm的吻合口径较适宜,恰当吻合口径选择是提高自体动静脉内瘘通畅率的关键。(本文来源于《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期刊2018年03期)

动静脉吻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通过彩超技术评估动静脉瘘口、血栓、狭隘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选择2016年5月—2019年5月于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额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统计患者动静脉内瘘情况。结果:75例患者彩超结果显示,16例患者形成动静脉瘘血栓,占比21.33%,包括头静脉患者14例,瘘口患者2例;18例患者表现出动静脉瘘口狭窄情况,占比24.00%。结论: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利用彩超技术评估动静脉内瘘狭窄、血栓等情况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静脉吻合论文参考文献

[1].廖子鸿,闭永豪,曾文锐,林银冰,许达明.自制显微外科手部动静脉吻合模型的研发与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9

[2].徐韶华,柳标.探讨彩超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造瘘术后吻合口及头静脉内血栓及狭窄的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3].杨雄,曾保尧,左江伟.接受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兔动静脉吻合口静脉端颈外静脉内膜厚度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观察[J].山东医药.2019

[4].唐卫刚,卢景奎,龚立峰.功能性端侧吻合在首次动静脉内瘘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9

[5].安婷,李春红,韩雅娟,王欣,张晓红.微波照射中皮温测量对自体动静脉吻合瘘成熟期并发症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6].李友余,方安宁.老年大鼠股动脉结扎加股动静脉吻合与单纯股动脉结扎的侧支血管生长情况的差异性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9

[7].胡爽,彭侃夫,梅玫,尹娜,余文洪.自体动静脉内瘘侧侧吻合的临床运用优势[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9

[8].冯锡光,陈俊柱,张敏,肖翠梅.改良端侧吻合结合机械及液压扩张法在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8

[9].苏铁柱,宗双乐,齐巍,琚绍静,李立东.动脉硬化患者动静脉内瘘术不同血管吻合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2018

[10].叶祖扬,尹友生,潘罅,李清初,毕慧欣.301例自体动静脉内瘘吻合口径与动静脉内瘘通畅率的关系探讨[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

论文知识图

墨汁灌注后的胎儿脑膜,显示静脉窦壁...典型病例26a外踝下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根骨...动静脉吻合处,静脉回流入静脉...供体肾动静脉及输尿管游离B:供体肾脏...微循环微血管-图2 动静脉吻合

标签:;  ;  ;  ;  ;  ;  ;  

动静脉吻合论文_廖子鸿,闭永豪,曾文锐,林银冰,许达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