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液分离论文_朱坤娥,秦树辰,郑朝振,刘叁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固液分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离心机,结构设计,矿浆,水葫芦,浆液,分离机,转鼓。

固液分离论文文献综述

朱坤娥,秦树辰,郑朝振,刘叁平[1](2019)在《浸出矿浆固液分离过程中颗粒的沉降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沉降过程中颗粒物受力、胶体荷电机理和颗粒物沉降动力学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铜钴浸出矿浆和高硅锌焙砂中性浸出矿浆两种浸出矿浆性质进行了测定及对比研究,分析了矿浆中黏度的变化规律和矿物颗粒性质对沉降行为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冶炼部分)》期刊2019年11期)

李强,施海荣,王保军[2](2019)在《离心机在PVC固液分离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叙述了卧螺离心机在聚氯乙烯(PVC)固液分离行业中的应用。介绍了PVC生产工艺、卧螺离心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分析了卧螺离心机在PVC固液分离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本文来源于《上海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刘文权,吕小琳,肖锋,朱海旭[3](2019)在《螺旋挤压式固液分离机出料口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螺旋挤压式固液分离机的弹簧式出料口与重锤式出料口进行对比分析。首先对两种形式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进行阐述,再根据其结构形式简化为连杆模型对其自由度进行计算,验证其设计的合理性。基于SolidWorks对两种形式出料口建立虚拟样机模型,运用ANSYS Workbench对两种出料口进行静力学分析,根据其工作时表面应力分布情况对两种出料口进行比较,得出重锤式出料口的应力要优于弹簧式出料口,且重锤式出料口的重锤可以调整位置与重量,在含水率的控制上更易操作,故重锤式出料口要优于弹簧式出料口,在螺旋挤压式分离机出料口的选取上应优先考虑重锤式。(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19年04期)

杜静,奚永兰,靳红梅,钱玉婷,常志州[4](2019)在《水葫芦固液分离机脱水参数优化及中试运行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低成本、高效率的水葫芦规模化处理处置技术参数,该研究基于50t/d处理能力的工况,以自主研发的SHJ-400型水葫芦固液分离机和卧式甩刀粉碎机为基础,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粉碎粗细、进料量和挤压脱水停留时间对水葫芦规模化脱水效果的影响,同时获得了脱水残渣与挤压汁液中的干物质、氮磷钾养分分布规律,为水葫芦脱水作业后残渣及汁液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适宜的水葫芦固液分离技术参数,即水葫芦适宜粉碎粗细为20~30mm、进料量为8t/h和挤压脱水停留时间为3min;水葫芦脱水残渣和挤压汁液中的干物质分布比例分别为61.67%~65.48%和34.52%~38.33%,而大部分氮磷钾养分保留于挤压汁液中,水葫芦粉碎和固液分离环节的减容率分别为50.25%和93.70%。此外,以处理能力50 t/d示范工程为试验平台,获得了实际运行工况的脱水作业运行效果参数,即在水葫芦初始含水率95.08%条件下,经固液分离后水葫芦脱水残渣含水率为83.21%,脱水率为78.59%,水葫芦固液分离机处理能力为6.25 t/h,并通过成本测算得到水葫芦固液分离成本为4.40元/t。该研究所获得低成本、高效率的水葫芦规模化处理脱水作业技术方案,为形成水葫芦规模化处理处置工程整体解决方案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3期)

王国栋,程时富,辛凡文[5](2019)在《煤液化残渣溶剂萃取浆液的固液分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采制煤液化残渣溶剂萃取浆液样品,利用激光粒度仪表征浆液中固体颗粒的粒度特征,表明煤液化残渣萃取浆液中的固体粒度主要集中3~40μm,D(10)为5μm,D(0.1)为1μm。实验采用死端过滤、卧螺离心等方式对萃取浆液进行一级固液分离,利用内错流膜管对一级分离清液进行进一步固液分离,考察不同分离方式对萃取浆液的分离效果,试验证明孔径10μm的金属板能过滤分离出萃取浆液中的99.9%固体;在180℃时,转鼓?350mm卧螺式离心机能分离出85%的固体,采用1μm以下的内错流膜过滤再处理离心清液能基本全部分离出离心清液中的固体。(本文来源于《神华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朱桂华,张傲林,彭南辉,巴赛,何伟泽[6](2019)在《卧螺离心机用于盐泥固液分离时转鼓转速对流场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矿井采卤制盐工艺产生的盐泥使用卧螺离心机进行固液分离,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基于多相流Eulerian模型、RNG k-ε湍流模型及多重参考系(MRF)方法,对卧螺离心机流体域进行叁维数值模拟,采用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转鼓转速与分离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卧螺离心机在考虑螺旋叶片情况下比忽略螺旋叶片时切向速度滞后系数有明显提升;提出修正离心液压的概念,通过该理论数值证明分离液静压值与理论值的误差源于切向速度的滞后;当转鼓转速达3000r/min以上继续提高时,沉渣固相质量分数不会随之继续增大;分离液中固相微粒的沉降速度随转速增大会小幅均匀增大;实验表明卧螺离心机用于高浓度卤水高速离心时,将在径向产生一定程度的NaCl浓度梯度,溶质浓度在分离液外层较高,内层较低。(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06期)

李天泽[7](2019)在《迭螺机固液分离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井下水仓是矿井水处理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目前对于水仓煤泥清理大多采用就地脱水处理,脱水后的煤泥用矿车运走,脱出来的水用水泵排除地面。相对于其他的固液分离设备,迭螺式污泥脱水机(简称迭螺机)具有不易堵塞,能耗低,体积小,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适用于井下水仓煤泥的脱水处理,同时迭螺机也可适用于处理生活污水、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迭螺机做了很多研究工作,但对静环的受力变形对迭螺机固液分离效果影响的问题、螺旋轴螺距的变化对固液分离效果的影响、当迭螺机在工作时转速会出现变化,而转速的变化也会引起螺旋轴的振动,由此会对螺旋机的固液分离特性产生一定影响,而上述问题也是研究人员的研究重点。由此可知,针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对迭螺机理论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迭螺机在工作时,动静环间会出现往复运动,这也对过滤网的清理十分有利。迭螺机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静环受力可能会引起静环变形的问题,由此也会影响到静环的后期维护。因此本文针对静环的不同受力状况开展分析和研究,通过实践发现静环在不同受力情况下会出现不同的形变问题,并对静环出现的形变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方法。并把已改善的静环与传统的静环进行比对,试验结果说明,已改善的静环不仅能够满足迭螺机的工作要求,其重量和传统静环相比有明显的减少,因此能有效的减少安装和维护的工作难度。为了探讨不同螺距影响下迭螺机的固液分离特性,采用颗粒相、液相两相流体模型对螺旋轴螺距在78mm、135mm、190 mm3种螺距下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多种螺距下迭螺机固液分离的效果,其中包括:颗粒的速度分布、多孔介质内外压差分布等情况下迭螺机的固液分离情况。研究的结果说明:数值模拟结果能够较为准确地推测迭螺机螺旋挤压脱水装置的内部流动特性。135mm螺距下迭螺机螺旋挤压脱水装置相对于190mm螺距工作效率最大提高了7.9%,78mm螺距下出渣口颗粒体积分数下降3.2%;通过上述数据本文计算出了最优螺距,其具体数值为135毫米。此时迭螺机的转速为50r/min,出渣口的压力计算出的具体数值为5000Pa。本文的研究可为迭螺机螺旋挤压脱水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选择迭螺机为研究对象,对迭螺机工作时的螺旋轴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其开展振动试验。本文研究了螺旋轴在不同强度、不同转速情况下的变形状况。此外,本文在静态的条件下,对螺旋轴的实际运作状况进行模态计算和分析。试验的结果说明:迭螺机的螺旋轴在工作时,由于固有频率和减速器啮合频率并不接近,因此不会出现共振的现象。由此也证明本文对螺旋轴的改进具有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戈广源[8](2019)在《WXFJ型旋转固液分离机在百乐克工艺中的应用及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百乐克工艺是由德国公司研究成功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其中的转鼓式细格栅是该工艺的主要设备。我国采用该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前期基本都是由德国公司进行整体设计,并提供转鼓式细格栅、刮泥机、悬摆链曝气器等设备。唐山某机械有限公司于2004年开始研发WXFJ型旋转式固液分离机(转鼓式细格栅),在国外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结构优化、改进,也将国外单一规格产品变成了多规格系列化的产品,并应用于多个行业的污水处理工程中。基于此,论文对WXFJ型旋转固液分离机在百乐克工艺中的应用及改进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期刊2019年05期)

徐红霞[9](2019)在《纸浆固液分离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申请公布号:CN 109338784 A发明人:不公告发明人申请人:崔雪柯提供一种造纸用纸浆固液分离装置。驱动结构驱动两个用于过滤纸浆的过滤结构在存储箱的内部转动,过滤结构与存储箱之间转动连接,便于快速地清理过滤结构上的纸浆,避免了纸浆堵塞过滤结构,进而大大提高了过滤质量,同时过滤(本文来源于《中华纸业》期刊2019年08期)

黄帅彪[10](2019)在《小直径水力旋流器固—液分离性能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力旋流器是一种利用离心沉降原理将具有一定密度差或粒度差的两相或多相混合物进行分离或分级的设备,由于其具有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在了各个工业领域。传统的固-液分离水力旋流器在分离大颗粒时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但对于微细物料分离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亟需加强微细物料在小直径水力旋流器中分离性能的研究。另外,水力旋流器分离效率的提高往往伴随着能量损失的增大,过低的分离效率或过高的能耗都会导致其失去工业应用价值。因此,研究设计出更为优化的结构以提高小直径水力旋流器对微细颗粒的分离性能,已成为现阶段水力旋流器应用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柱段直径为50 mm的小直径水力旋流器为研究对象,对棕刚玉和水的混合液进行分离,针对水力旋流器入口气体夹带、锥体结构以及溢流管结构对水力旋流器固-液分离性能的影响开展了实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1)实验研究了气体夹带对水力旋流器固-液分离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入口通气量大小对水力旋流器的分流比、分离效率及压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控制分流比的情况下,水力旋流器的分流比随着入口液速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大,分流比呈现略微增大的趋势;在水力旋流器的入口管路中注入气体后,通气量由3 L·min~(-1)增大到15 L·min~(-1)的过程中,水力旋流器的分离效率略微下降;入口通气量一定时,水力旋流器的压降随着入口液速的增大而增大,在入口液速固定后,通气量的大小并不会对水力旋流器的压降产生显着影响。(2)实验研究了双锥结构与传统单锥结构水力旋流器的分离性能,并在此研究基础上进行了溢流管的插入深度和直径对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单锥结构水力旋流器与双锥结构水力旋流器相比,分离性能更优;溢流管直径与插入深度相比,对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更大,且经过实验数据对比发现,溢流管插入深度与柱段直径的比值h/D=0.86、溢流管的直径与柱段直径的比值do/D=0.30时水力旋流器具有最好的分离性能。(3)研究了锥体开缝长度、位置、数量以及开缝型式对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锥体开缝会使水力旋流器的压降大幅降低;开缝长度由10 mm增大到50 mm的过程中,分离效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开缝长度为20 mm时最佳;第二条缝隙的开缝位置在由锥体底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分离效率也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距底部缝隙80 mm时分离效率最高;保持出口截面积不变,在底部开6 mm长的缝隙,另外在最佳开缝位置处开一条长缝隙时的分离效率最高,且与底部缝隙呈反方向分布是最优的开缝型式,与常规水力旋流器对比,在高流量下其分离效率仅降低了1.48%,但压降降低可达36.84%,节能效果显着,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4-15)

固液分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主要叙述了卧螺离心机在聚氯乙烯(PVC)固液分离行业中的应用。介绍了PVC生产工艺、卧螺离心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分析了卧螺离心机在PVC固液分离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固液分离论文参考文献

[1].朱坤娥,秦树辰,郑朝振,刘叁平.浸出矿浆固液分离过程中颗粒的沉降行为研究[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9

[2].李强,施海荣,王保军.离心机在PVC固液分离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J].上海化工.2019

[3].刘文权,吕小琳,肖锋,朱海旭.螺旋挤压式固液分离机出料口优化设计[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9

[4].杜静,奚永兰,靳红梅,钱玉婷,常志州.水葫芦固液分离机脱水参数优化及中试运行效果[J].农业工程学报.2019

[5].王国栋,程时富,辛凡文.煤液化残渣溶剂萃取浆液的固液分离研究[J].神华科技.2019

[6].朱桂华,张傲林,彭南辉,巴赛,何伟泽.卧螺离心机用于盐泥固液分离时转鼓转速对流场特性的影响[J].化工进展.2019

[7].李天泽.迭螺机固液分离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8].戈广源.WXFJ型旋转固液分离机在百乐克工艺中的应用及改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

[9].徐红霞.纸浆固液分离装置[J].中华纸业.2019

[10].黄帅彪.小直径水力旋流器固—液分离性能的实验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浓度为20wt%及混合溶剂比例为...挥发酸及有机物的累积模式双泵后混式加工方法非等温冷却过程中(冷却速率=1oC/min...点2附近采集的LTS-KNN陶瓷的高分辨像木薯酒精沼气双发酵耦联工艺的流程图

标签:;  ;  ;  ;  ;  ;  ;  

固液分离论文_朱坤娥,秦树辰,郑朝振,刘叁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