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极作用论文_宣之璇,杨宏飞,杨逸云,熊婧

导读:本文包含了消极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消极,情绪,方言,儿童,工作,同伴,思维。

消极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宣之璇,杨宏飞,杨逸云,熊婧[1](2019)在《积极反刍思维训练对消极反刍思维大学生的促进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积极反刍思维训练对改善大学生消极反刍思维的效果。方法:选取消极型反刍思维大学生28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4人,实验组有2人中途退出。实验组接受积极反刍思维训练(每周2次,每次120分钟,共5次)。结果:所有指标的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显着(F=5.63~30.73,P<0.05);两组前测差异不显着,但后测差异显着;实验组前后测差异显着,对照组前后测差异不显着。结论:积极反刍思维训练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姚力宁,高金帆,贺立竞,高鑫,崔慧欣[2](2019)在《睡眠时间参数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消极情绪性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338名学前儿童为被试,采用母亲报告法探究了学前儿童睡眠时间与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儿童消极情绪性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睡眠总时长对儿童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的主效应显着,而睡眠总时长与消极情绪性对儿童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的交互作用不显着;(2)夜间睡眠比对儿童内化问题行为的主效应显着,对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主效应不显着;夜间睡眠比与消极情绪性对儿童内化问题行为的交互作用显着,即对高消极情绪性的儿童,夜间睡眠比能够显着负向预测其内化问题行为,而对低消极情绪性的儿童,夜间睡眠比对其内化问题行为的预测并不显着;夜间睡眠比与消极情绪性对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交互作用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心理发展与教育》期刊2019年06期)

邓琪,万华,吴志成,薛真真[3](2019)在《上下级权力距离对员工的建言献策有消极影响吗?——人际关系压力和组织创新氛围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319份有效问卷的调查样本,使用相关分析、分层回归分析及结构方程建模等研究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权力距离感与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机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权力距离感显着负向影响员工建言行为,人际关系压力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组织创新氛围能够弱化权力距离感对员工建言行为的负向影响,且对促进性建言的调节作用更明显。此结论有助于改善员工在产生上下级心理距离时的建言状况,启发管理者针对员工不同的建言行为采取不同的激励机制。(本文来源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庆霞[4](2019)在《优质护理干预在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及消极情绪的作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易引发各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血压异常、心功能不全、消化道疾病、肺水肿、肌肉痉挛等是临床常见血液透析并发症,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很大压力,患者的消极情绪使其对治疗的依从性大大降低。因此,如何最大程度降低血液透析对患者心功能等的伤害,是临床医护工作者着重思考的问题。本文深入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产生不良情绪原因,并针对此提出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70期)

李薇[5](2019)在《方言在广播电视领域中的积极与消极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广州市政协网站上的一份调查问卷引来网友误读,粤语存废之辩就此展开。方言在广播电视领域中究竟有何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各地方电视台纷纷热播的方言民生新闻节目、春晚红人小沈阳的东北方言、周立波在海派清口相声中所使用的上海方言、电视剧《武林外传》中各个角色所使用的各地方言,是否为节目增色、是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传播与版权》期刊2019年06期)

赵宝福,张一兵[6](2019)在《消极学业情绪对心智游移的影响:情绪调节策略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对于消极学业情绪与注意不集中方面研究十分有限,本文考察大学生消极学业情绪对心智游移的影响以及情绪调节策略的调节作用。以397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消极学业情绪问卷、SART任务和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分别测量消极学业情绪、心智游移和情绪调节策略。结果表明:大学生消极学业情绪和情绪调节策略显着影响心智游移;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情绪调节策略均可以调节消极学业情绪对心智游移的影响。选取适当的情绪调节策略,可以缓冲消极学业情绪对心智游移的消极影响。(本文来源于《科技促进发展》期刊2019年06期)

杨雯博[7](2019)在《网民在微信公众号议程设置中的消极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微信作为活跃的网络社交自媒体之一,网民规模庞大,对于公众号的内容传播,网民的点击、转发、点赞、评论等都在传播影响力上有着深刻的塑造,其中,"议程设置"作为经典传播学分析框架,可以作为一个重点的切入口来分析网民在公众号内容传播影响力上所发挥的作用,尤其探究其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的消极作用。(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9年11期)

于晓彤,陈晓,王赫[8](2019)在《工作卑微感为何会导致工作退缩行为?消极情绪与工作疏离感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作卑微感(Perceived Dirty Work)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是从业者因工作而造成的身体脏累、思想或身份堕落的主观感知。为了考察工作卑微感给从业员工带来的影响,本文基于认知-情感加工系统理论,探究了工作卑微感为何会导致工作退缩行为,尤其是检验消极情绪和工作疏离感的中介作用。利用150份有效问卷数据,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卑微感对员工工作退缩行为有显着正向影响;消极情绪和工作疏离感各自独立地中介了工作卑微感与工作退缩行为的关系。然而,当消极情绪和工作疏离感同时作为中介变量进行分析时,工作疏离感的中介作用显着但消极情绪的中介作用不显着,这说明工作疏离感的中介作用比消极情绪的中介作用更强。以上结果推进了学界对工作卑微感影响效果的认识。(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期刊2019年06期)

娄萍[9](2019)在《童年中晚期消极同伴关系与抑郁的关系以及社交自我概念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同伴拒绝和同伴侵害是两种典型的消极同伴关系。同伴拒绝指同伴群体对个体不喜欢的程度。同伴侵害指个体遭受年龄相似的同伴意图伤害的攻击行为。大量研究探讨了这两种消极同伴关系对儿童或青少年抑郁的影响,但很少有研究同时考察同伴侵害、同伴拒绝与抑郁间的关系,也很少有研究探讨消极同伴关系影响抑郁的中介因素。同伴拒绝与同伴侵害间存在联系,既表现为两者同时相关,也表现为两者相互影响,这种相互影响亦可能表现在它们与抑郁的联系中,即一种形式的消极同伴关系(同伴侵害或同伴拒绝)在另一种形式的消极同伴关系与抑郁的联系中起中介作用。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独特属性和特质的知觉,包含对认知能力、身体外貌、社交接纳等方面的自我知觉。自我概念具有领域特殊性,社交自我概念通过儿童对自身在社交领域的能力的评价形成。社交自我概念的建构依赖于重要他人的社交反馈,同伴侵害、同伴拒绝这两种消极的同伴关系经历可能使儿童增长消极的社交自我概念,继而导致适应不良,包括抑郁症状。鉴于此,本研究在考察同伴侵害、同伴拒绝与抑郁间纵向关系的基础上,也将考察社交自我概念在两种消极同伴关系影响抑郁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对2036名儿童(51.2%男生)从4年级追踪到6年级,采用同伴提名法测量同伴拒绝,用多维同伴侵害量表通过自我报告测量儿童在过去一个学期遭受的同伴侵害,采用儿童自我认知量表中的社交自我概念分量表测量社交自我概念,采用CBCL的抑郁症状项目形成的抑郁分量表测量抑郁。本研究得到的研究结果如下:1.在叁个时间点,同伴侵害与同伴拒绝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同伴侵害、同伴拒绝与抑郁之间均存在显着正相关。同伴侵害、同伴拒绝、抑郁与社交自我概念之间均存在显着负相关。2.采用交叉滞后模型分析,发现同伴拒绝和同伴侵害具有双向预测关系,同伴侵害与抑郁具有双向预测关系,但同伴拒绝对抑郁没有显着影响,抑郁也不能预测同伴拒绝。3.中介效应分析的结果显示,同伴拒绝通过同伴侵害间接影响抑郁,但同伴拒绝在同伴侵害对抑郁的影响中不起中介作用。此外,4年级时的同伴侵害、同伴拒绝均可以通过降低5年级时的社交自我概念间接影响6年级时的抑郁。总之,同伴侵害、同伴拒绝显着影响儿童的抑郁,同伴侵害通过社交自我概念间接影响抑郁。同伴拒绝对儿童抑郁的影响主要通过同伴侵害和社交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而实现。同时,抑郁也影响儿童的同伴侵害。本研究为人际风险模型和症状驱动模型均提供了支持。(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0)

李倩玉[10](2019)在《隔代亲合与农村留守儿童积极/消极情绪的关系:友谊质量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管理好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维持两者之间的相对稳定,不仅是促进机体维持平衡的重要前提,也是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Schimmack,2005)。当前,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情绪适应的研究大多基于个体发展的缺陷模型。但是,随着积极心理学和心理韧性研究的发展,研究者也逐渐意识到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发展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探究提升儿童的积极情绪、降低其消极情绪的保护因素对留守儿童的发展尤为重要。在父母双方都离家打工的留守家庭中,祖辈扮演着主要监护人的角色,祖父母(外祖父母)与留守儿童的良好关系对留守儿童情绪适应的作用不容忽视。同时,当进入青少年期之后,友谊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根据社会支持理论,当父母的关爱支持缺失时,其他来源的社会支持会起到补偿作用。对于父母关爱相对缺失的留守儿童来说,友谊质量对他们的情绪适应会具有怎样的作用呢?隔代关系与友谊质量又是如何交互作用来影响留守儿童的情绪适应呢?本研究拟以双亲外出的农村留守儿童为被试,以非留守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心理测验法,采用隔代亲合、友谊质量及积极/消极情绪量表对557名留守儿童进行测查,其中包含310名双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及247名非留守儿童,考察两类儿童在隔代亲合、友谊质量和不同类型情绪(积极情绪、消极情绪)上的特征及差异,检验了隔代亲合、友谊质量对两种类型儿童积极/消极情绪的预测作用及群体类别差异,并对友谊质量在两类儿童的隔代亲合与积极/消极情绪之间的调节作用及群体类别差异进行了探究。主要研究发现如下:1.留守儿童友谊质量中的亲密袒露与交流水平显着高于非留守儿童,且女生的亲密袒露与交流、肯定价值水平显着高于男生,而冲突与背叛水平显着低于男生,友谊质量的其他维度不存在群体类别和性别上的差异;隔代亲合、儿童的积极/消极情绪不存在群体类别和性别上的差异。2.隔代亲合可以显着正向预测儿童的积极情绪,负向预测其消极情绪。3.友谊质量的信任与支持维度可以正向预测两类儿童的积极情绪,陪伴与娱乐、肯定价值不仅可以正向预测儿童的积极情绪,也可以负向预测其消极情绪,冲突与背叛这一维度可以显着负向预测儿童的积极情绪,正向预测儿童的消极情绪。友谊质量的其他维度对两类儿童积极/消极情绪的预测作用不显着。4.友谊质量对儿童积极情绪的预测作用受到群体类别的调节:在留守和非留守两类儿童群体中,来自朋友的信任与支持均可以正向预测其积极情绪,且对非留守儿童的预测作用高于留守儿童。在非留守儿童中,感知到的朋友的亲密袒露与交流可以正向预测其积极情绪,但这一预测作用在留守儿童中不显着。而隔代亲合与儿童积极/消极情绪的关系不受群体类别的调节。5.隔代亲合对留守儿童消极情绪的预测作用受到友谊质量的调节: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无论朋友信任与支持水平的高低,隔代亲合都可以显着负向预测其消极情绪。在非留守儿童群体中,无论朋友信任与支持水平的高低,隔代亲合都不能预测其消极情绪。同样,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无论朋友肯定价值水平的高低,隔代亲合都可以负向预测其消极情绪。在非留守儿童群体中,无论朋友肯定价值水平的高低,隔代亲合都不能预测其消极情绪。(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0)

消极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以338名学前儿童为被试,采用母亲报告法探究了学前儿童睡眠时间与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儿童消极情绪性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睡眠总时长对儿童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的主效应显着,而睡眠总时长与消极情绪性对儿童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的交互作用不显着;(2)夜间睡眠比对儿童内化问题行为的主效应显着,对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主效应不显着;夜间睡眠比与消极情绪性对儿童内化问题行为的交互作用显着,即对高消极情绪性的儿童,夜间睡眠比能够显着负向预测其内化问题行为,而对低消极情绪性的儿童,夜间睡眠比对其内化问题行为的预测并不显着;夜间睡眠比与消极情绪性对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交互作用不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消极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宣之璇,杨宏飞,杨逸云,熊婧.积极反刍思维训练对消极反刍思维大学生的促进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

[2].姚力宁,高金帆,贺立竞,高鑫,崔慧欣.睡眠时间参数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消极情绪性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

[3].邓琪,万华,吴志成,薛真真.上下级权力距离对员工的建言献策有消极影响吗?——人际关系压力和组织创新氛围的作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9

[4].王庆霞.优质护理干预在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及消极情绪的作用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5].李薇.方言在广播电视领域中的积极与消极作用[J].传播与版权.2019

[6].赵宝福,张一兵.消极学业情绪对心智游移的影响:情绪调节策略的调节作用[J].科技促进发展.2019

[7].杨雯博.网民在微信公众号议程设置中的消极作用[J].科技传播.2019

[8].于晓彤,陈晓,王赫.工作卑微感为何会导致工作退缩行为?消极情绪与工作疏离感的中介作用[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9

[9].娄萍.童年中晚期消极同伴关系与抑郁的关系以及社交自我概念的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9

[10].李倩玉.隔代亲合与农村留守儿童积极/消极情绪的关系:友谊质量的调节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原状土与重塑土强度变化对比积极应对在职业压力与工作满意感之间...积极应对在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的...葛根淀粉膜的水蒸气透过率积极边界与消极边界的对比宗教的消极作用Fig3-10

标签:;  ;  ;  ;  ;  ;  ;  

消极作用论文_宣之璇,杨宏飞,杨逸云,熊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