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化学专业论文_李政道,杨浩,孙汝中,包晓玉,赵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师化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化学,教师,专业,产学研,资格证,培养模式,高师。

高师化学专业论文文献综述

李政道,杨浩,孙汝中,包晓玉,赵伟[1](2019)在《高师化学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师范生角色转换必不可少的过程。但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化学教育实习效果并不乐观,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提升师范生教育实习效果,本文结合南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化学专业大四学生实习状况,论述了化学教育实习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以期能为高等师范院校、实习学校和化学教育实习生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17期)

景一丹,肖小明,张效敏[2](2019)在《“演示-评课-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优化策略——以高师化学专业教学论实验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生演示-集体评课-全班实验"叁环节教学模式是高师教学论实验课程的主要形式,我们对化学专业教学论实验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教学观察和调研,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形式、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优化,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这对促进高师院校的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实验教学能力的师范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大学化学》期刊2019年05期)

刘清玲,张伟,张晨阳,吴珊,郭娇[3](2019)在《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高师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提高化学师范专业教育质量和满足地方经济对教育需求为总目标,探索了符合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的化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优化重组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和丰富学习资源,搭建了"技能训练、实习实践、科研竞赛和特色活动"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改进了教学方法,创新了教学评价体系,实现了师范生培养与中学化学教学需求的无缝对接。(本文来源于《新乡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韩虹[4](2018)在《转型背景下高师化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修订化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全面改革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叁个方面对高师化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将该模式运用于教学实践,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了满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应用型人才。(本文来源于《新乡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梁永锋,张志峰,李嘉慧,王佳佳,闫亚妮[5](2018)在《教师资格证国考视野下地方高师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培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教师资格证国家考试背景下,针对地方本科化学专业在未来化学教师培养中的缺陷,提出通过构建化学专业教师教育课程群和"见习-研习-实训-实习"四阶段化学教育实习模式,实施U-G-S培养机制,形成良性互动的学生化学教学技能训练系统,利用专题式、行动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措施保障学生既能通过国考获得教师资格证,又能实现未来中学化学教师的培养目标.(本文来源于《宁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高烨,李宁,潘琰[6](2018)在《高师化学专业创新创业型教育体系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需要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优化设计。本文提出了高师化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设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的确立、学生创新学习观念、创业观念的转变、创新型教学改革的开展、创新实践教育的加强以及开展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8年22期)

高烨,潘琰,李宁[7](2018)在《高师化学专业创新创业型教育体系评价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通过从教学评价、考试评价、教育环节评价、企业评价、持续性评价和推广性评价,阐述说明如何建立创新创业型教育体系评价机制,实现高师化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系统的有效运行。(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8年21期)

梁永锋,张志峰,李嘉会,闫亚妮,王佳佳[8](2018)在《教师资格证国家考试视野下高师本科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教师资格证国家考试和专业认证实施为背景,在分析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和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上,以培养既具有深厚的化学专业知识和渊博的化学教育知识,又具有化学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未来中学化学教师,并能保证大多数学生顺利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为目的,构建了化学专业知识、化学教育知识、化学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及科学与技术有机结合的新课程体系。(本文来源于《化学教育(中英文)》期刊2018年14期)

陈文,王湘君,王玉杰,李凌燕,黄宇志[9](2018)在《训练营中培养高师化学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教师训练营,是以提高化学师范生教师职业素养为目的的组织。其实行方式是在理论的基础上将重点转移到实践训练当中,研究以中学教师为主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设计主要以应届化学师范毕业生存在问题为中心,以训练营实施效果及反思为重点,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作为辅,结论:训练营可以有效的提升化学专业师范生的教师职业素养,同时证明训练营实施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中学教师认为训练营作为师范生职前培训的方法之一确实有可取之处。(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18年06期)

高烨,潘琰,李宁[10](2018)在《产学研合作下的高师化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产学研合作下的培养模式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想途径。提出产学研合作下的化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创新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学生交流研究平台的建立,教学与实践的相互衔接。(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8年17期)

高师化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学生演示-集体评课-全班实验"叁环节教学模式是高师教学论实验课程的主要形式,我们对化学专业教学论实验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教学观察和调研,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形式、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优化,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这对促进高师院校的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实验教学能力的师范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师化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1].李政道,杨浩,孙汝中,包晓玉,赵伟.高师化学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山东化工.2019

[2].景一丹,肖小明,张效敏.“演示-评课-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优化策略——以高师化学专业教学论实验课程为例[J].大学化学.2019

[3].刘清玲,张伟,张晨阳,吴珊,郭娇.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高师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J].新乡学院学报.2019

[4].韩虹.转型背景下高师化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J].新乡学院学报.2018

[5].梁永锋,张志峰,李嘉慧,王佳佳,闫亚妮.教师资格证国考视野下地方高师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培养研究[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8

[6].高烨,李宁,潘琰.高师化学专业创新创业型教育体系设计[J].科技风.2018

[7].高烨,潘琰,李宁.高师化学专业创新创业型教育体系评价机制研究[J].科技风.2018

[8].梁永锋,张志峰,李嘉会,闫亚妮,王佳佳.教师资格证国家考试视野下高师本科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

[9].陈文,王湘君,王玉杰,李凌燕,黄宇志.训练营中培养高师化学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研究[J].内江科技.2018

[10].高烨,潘琰,李宁.产学研合作下的高师化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

论文知识图

教师素养课程设里框图师范教育奖励世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教改...师范教育奖励世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教改...师范教育奖励世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教改...教学工作及学科建设宁夏大学第二届教改课题...教学工作及学科建设宁夏大学第二届教改课题...

标签:;  ;  ;  ;  ;  ;  ;  

高师化学专业论文_李政道,杨浩,孙汝中,包晓玉,赵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