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蒋继敏湖北省利川市第三中学445400

【摘要】问题导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又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教师在应用问题导学方式进行地理教学时要不断创新导学的形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解答问题,提高地理学习的整体效率。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导学;用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1-034-01

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贯穿“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问题导学法首先能够使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了解重点、难点,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其次教师能够结合考试重点和提纲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教师还能够结合实际对知识进行梳理,冲破传统教学的束缚,从而提升教学的整体效率。

一、考点引导

所谓考点引导就是把考试中出现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样学生能够很好地抓住教材中的难点。如“行星地球”这部分知识,在高考题目中经常出现,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个有关经纬网的问题,也可以用一张经纬图,让学生计算某两地之间的经度差、纬度差。考点引导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会无意识地过滤非重点的内容,因此在高考复习阶段,考点引导策略具有非常显著的提高复习效率的效果,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更好地掌握重点和难点。

二、对话引导

对话引导的问题导学策略就是教师营造出一个师生互动的环境,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保持同步,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处理问题。一问一答可以是逐渐深入的形式,也可以是全方位拓展的形式。但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其根本都是问与答。如在复习“地球大气”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下面几个问题:霜冻的出现时间是在什么时候?阴天时气温为什么比较低?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对话引导不仅限于教师问、学生答,还可以为学生问教师答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对话引导能够使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机会大大增加,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探究引导

探究引导就是教师把问题贯穿到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整个探究的过程都是由学生来完成。如在复习“生态环境建设”这部分知识时,关于生态环境的开发、利用都是现实生活中热议的话题,这时采用探究引导的方式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增强对知识点的掌握。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探究教材中的内容,也可以创建专题让学生研究生态环境的开发、利用情况。总而言之,探究引导的核心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四、合作引导

合作引导的问题导学策略就是教师把全体同学分为几个小组,为每个小组设置一个问题,学生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共同来解决问题。例如在复习“地表形态塑造”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把塑造形态的五种外力作用分配给五个小组,让学生对地区分布、地貌影响等问题进行研究,这样既能够使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更加强烈,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也能激发出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加深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五、评价引导

评价引导的问题导学模式同上面几种引导方式存在很大的不同。这种模式中学生是以第三者的身份来评价自己,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如在完成上面几个章节的复习之后,教师可以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对自己、对教师的表现进行评价,明确自己的优势并在日后的学习中进行强化,明确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评价引导方式的原理就是提供给学生换位思考的空间,对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优化,进而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最终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六、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应用问题导学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有效利用此方法,并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一)确保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在进行问题导学时,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由于地理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每一位学生对地理课程的理解能力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解时,要尽量从最基础的内容入手,然后层层加深。《地球的圈层结构》为例,教师可以先从地球圈层的外部和内部圈层两部分分别讲起,以最基本的构造开始剖析,层层深入,引出地球的水圈、生物圈以及大气圈的特点和组织;在对地壳以及地幔进行讲解时,教师要放慢速度,最好配上地图或者是短小的视频,让学生们进行思考,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另外,如果学生面对难题,迟迟找不到突破口时,教师切忌将答案直接告知学生,而应该给学生一些合理的暗示,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要点和解答技巧,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提出的问题要合理且符合科学规律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保证其是合理且科学的,不能太过刻意引出一些不科学的知识点从而误导学生。还要注意的是,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此外,教师在引出问题时还要注意问题的答案要能够对学生起到积极作用,并且是真实的,只有这样,问题导学教学法才能起到效果。

(三)教师要对学生正确评价

在进行问题导学教学时,无论学生回答的问题是否正确,教师都要积极鼓励学生,并赞扬主动回答问题的这一行为。此外,在评价学生时,面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要对其耐心解答,并引出关键点,帮助学生正确解决问题;又或者在面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时,教师首先要对其答案进行肯定,然后以另一种角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自然界的水循环》为例,如果学生已经明确水圈的含义,教师还要让学生理解大陆之中水体之间相互补的关系,最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如陆地之间水体相互转化是依据什么样的形式,又或者让学生画出关于海陆间水循环的示意图,等等。通过上述分析能够看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的教学策略具有非常显著的价值和作用,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形成完善的知识网络,且思考能力、自主能力以及整合能力都能得到极大地增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做好备课、设置合理的问题,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使地理教学事半功倍。

标签:;  ;  ;  

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