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损伤论文_梁礼绘

导读:本文包含了初始损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损伤,复合材料,重力坝,模型,前叉,加载,可靠。

初始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梁礼绘[1](2019)在《考虑初始损伤效应的重力坝动力体系可靠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引入损伤边界面和有效材料状态参量,分别考虑重力坝系统内坝体混凝土和基岩材料初始损伤缺陷的力学机理和状态描述,构造了包含损伤内变量形式的混凝土和岩石材料功能函数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初始损伤状态的重力坝动力体系的可靠度分析模式。(本文来源于《水利规划与设计》期刊2019年12期)

白国栋,童小燕,姚磊江[2](2019)在《考虑材料初始损伤随机特性的C/SiC蠕变寿命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C/SiC复合材料作为航空发动机材料,长期服役于高温氧化环境,蠕变断裂是其主要失效形式。材料蠕变行为和材料内部结构有很大关系,由于复合材料存在初始缺陷,在服役时会导致氧化气氛扩散,造成材料蠕变断裂失效。但是,由于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不稳定性,每个试件存在差异较大的初始损伤,在C/SiC蠕变断裂寿命估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初始损伤不确定性给材料带来的随机特性。本文通过统计学分析和蠕变损伤机理结合,在C/SiC高温蠕变实验的基础上,以位移作为主控变量,研究蠕变位移规律,建立了考虑材料随机特性的C/SiC蠕变寿命估计模型。(本文来源于《强度与环境》期刊2019年05期)

高同州,孟庆春,胡伟平[3](2019)在《面内初始损伤对复合材料平板压缩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面内初始损伤对复合材料平板压缩性能的影响。基于连续损伤力学方法及弧长法,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平台,进行了复合材料平板在单向压缩载荷下的屈曲分析,以及后屈曲阶段的损伤分析。通过折减局部单元材料的初始属性模拟复合材料平板的面内初始损伤,进而研究了初始损伤位置和初始损伤面积对初始屈曲载荷、后屈曲阶段的极限破坏载荷以及损伤扩展路径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为工程中复合材料后屈曲阶段的承载设计提供了一种的分析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期刊2019-08-25)

栗蕾,郝际平,李小虎,刘俊杰[4](2019)在《考虑初始损伤双层扁球面网壳的非线性振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损伤网壳结构,基于Lemaitre损伤理论建立建筑用钢损伤本构关系,利用该本构方程建立损伤双层扁球面网壳的非线性动力学控制方程.利用中心最大振幅作为摄动变分法的摄动参数,将损伤扁球面网壳的能量变分方程和微分方程线性化处理,并对四边夹紧固定损伤扁球面网壳的非线性振动微分方程进行一次、二次边值问题求解,得到考虑损伤扁球面网壳频率与振幅之间的特征关系,并利用计算机模拟绘制出损伤双层扁球面网壳的非线性振动频率与振幅之间的关系曲线,研究了损伤对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损伤对结构的非线性振动影响不容小觑.(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期刊2019年S2期)

杨小军,江晓亮,张玉良[5](2019)在《板材初始温度对22MnB5钢热冲压成形过程中细观损伤影响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Gurson-Tvergaard-Needleman(GTN)细观损伤模型,建立叁维U形件的热冲压成形有限元模型,研究在不同的加工环境温度下,22MnB5钢板材在热冲压成形过程中的形变和细观损伤演化行为,以及不同高温下板材热冲压成形后的损伤分布和等效塑性应变分布。结果表明,升高板材的初始温度,凸模的支反力会有所减小,但板材的细观损伤会明显增大。(本文来源于《新技术新工艺》期刊2019年05期)

任恒,朱永建,王平,余伟健,黄钟[6](2019)在《白砂岩试件初始损伤后再加载力学特性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巷道开挖以及回采过程中围岩应力平衡-卸压二次平衡引起的巷道大变形问题,利用应变测试仪及红外热像仪对白砂岩叁轴加载-卸载后单轴再加载的破坏过程进行监测.实验结果表明:试件单轴加载破坏形态与初始损伤程度有关,白砂岩叁轴加载超过57.5%峰值强度后卸载,单轴再加载破坏形态发生了改变;岩石单轴加载过程中环向应变速率与岩石裂隙大小有关,裂隙越大,环向应变速率越大,反之,应变速率则越小;单轴再加载损伤后的岩石,存在张裂变形与剪切滑移变形,破坏时以剪切滑移为主.试件剪切破坏时滑移面温度急剧升高.(本文来源于《矿业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苗美玲,申芳,邓金伶,曹文娟[7](2019)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下重建术后初始负重训练时间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关节镜下重建术后初始下床负重训练时间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骨科收治的59例ACL损伤行关节镜下重建术患者,按手术时间先后顺序,采用抓阄法随机分为A组(第3天负重)20例、B组(第5天负重)20例、C组(第7天负重)19例,3组患者均给予骨科一般护理及康复训练,然后分别在术后第3天、第5天和第7天开始下床负重锻炼,评价3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膝关节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和屈伸活动度(ROM)。结果: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致伤原因、关节创伤程度、HSS评分、活动度、麻醉方法等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在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HSS和ROM评分均高于入院时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在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的HSS及ROM均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L重建术在术后第5天开始进行负重训练效果较好,有利于提高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早日康复。(本文来源于《皖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树刚,陈高峰,双海清,林海飞,赵鹏翔[8](2019)在《加载速率和初始损伤对砂岩能量演化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加载速率和初始损伤对砂岩能量演化特性的影响,通过预压使部分岩样产生初始损伤,并进行原始岩样和含初始损伤岩样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砂岩试件加载速率和初始损伤影响下的能量演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预压产生的初始损伤较为真实地反应岩石内部随机分布的微裂隙损伤,声发射技术能较为准确地表征损伤量及其位置信息;加载速率的不同对弹性能演化过程基本无影响,但造成岩样破坏前积聚的最大弹性能增加;初始损伤的存在使弹性能增长较无损伤岩样变缓,破坏前积聚的最大弹性能减少;从能量耗散的角度建立了岩石损伤演化方程,验算结果表明基于能量耗散分析建立的岩石损伤演化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岩石的损伤演化过程。(本文来源于《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克钢,秦庆词,杨宝威,张雪娅,郭文[9](2018)在《考虑初始宏细观缺陷的裂隙岩体损伤本构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岩石损伤本构模型因对初始状态损伤忽略的假定致使岩石损伤状态表达不足的问题,基于连续损伤力学原理,运用统计损伤学定义了表征含有初始宏细观缺陷的岩体损伤变量,引入表征岩体初始损伤状态的初始损伤系数k,优化了传统损伤本构模型,对建立的损伤演化本构模型和实测数据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本构模型对裂隙岩石全应力应变过程拟合精度更高,其损伤演变过程更符合实际,并能反映存在初始损伤的岩石力学特征差异,量化了初始孔隙、裂隙等宏细观损伤在应力环境中的耦合作用,对研究宏细观缺陷岩石损伤场-应力场耦合作用机制具有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12期)

徐存东,程昱,王荣荣,连海东,张宏洋[10](2019)在《带初始冻融损伤的混凝土材料受盐冻作用下性能劣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早期受冻后引起的带有初始损伤的混凝土材料在冻融循环与硫酸盐侵蚀耦合作用下力学性能的损伤演变规律,在制备混凝土试件养护期内,分别在7 d与14 d时实施冻融1次,使其产生不同程度的初始损伤,进而研究早期冻融造成的不同程度初始损伤对试件宏观性能与内部结构的影响作用。基于损伤力学理论,分别将混凝土试件的动弹性模量与抗压强度定义为损伤变量,对变量的损伤过程进行回归拟合分析,构建了由早期冻融造成的不同初始损伤试件在腐蚀受冻环境中的损伤演变方程。结果表明:两种带有不同初始损伤度的混凝土试件其各项力学性能的衰变过程受早期冻融影响均出现了"超前效应",且该效应的出现幅度与初始损伤度有着极大联系;同时,通过对比分析混凝土超声脉冲传播速度与内部缺陷区的变化过程得知,早期冻融加速了空洞与裂缝的扩展速度,对混凝土综合性能的初始值与后期抗盐冻能力存在不利影响;动弹性模量与抗压强度损伤演变方程可作为相似损伤程度下混凝土力学性能衰减的通用公式,为相似环境下结构的服役状态评估和寿命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可以基于动弹性模量与抗压强度的损伤关系式对二者进行相互推导,降低了由于仪器不足等原因导致数据获取不足的局限性。(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初始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C/SiC复合材料作为航空发动机材料,长期服役于高温氧化环境,蠕变断裂是其主要失效形式。材料蠕变行为和材料内部结构有很大关系,由于复合材料存在初始缺陷,在服役时会导致氧化气氛扩散,造成材料蠕变断裂失效。但是,由于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不稳定性,每个试件存在差异较大的初始损伤,在C/SiC蠕变断裂寿命估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初始损伤不确定性给材料带来的随机特性。本文通过统计学分析和蠕变损伤机理结合,在C/SiC高温蠕变实验的基础上,以位移作为主控变量,研究蠕变位移规律,建立了考虑材料随机特性的C/SiC蠕变寿命估计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初始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1].梁礼绘.考虑初始损伤效应的重力坝动力体系可靠性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9

[2].白国栋,童小燕,姚磊江.考虑材料初始损伤随机特性的C/SiC蠕变寿命估计[J].强度与环境.2019

[3].高同州,孟庆春,胡伟平.面内初始损伤对复合材料平板压缩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C].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2019).2019

[4].栗蕾,郝际平,李小虎,刘俊杰.考虑初始损伤双层扁球面网壳的非线性振动[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9

[5].杨小军,江晓亮,张玉良.板材初始温度对22MnB5钢热冲压成形过程中细观损伤影响的数值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19

[6].任恒,朱永建,王平,余伟健,黄钟.白砂岩试件初始损伤后再加载力学特性试验分析[J].矿业工程研究.2019

[7].苗美玲,申芳,邓金伶,曹文娟.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下重建术后初始负重训练时间效果研究[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

[8].李树刚,陈高峰,双海清,林海飞,赵鹏翔.加载速率和初始损伤对砂岩能量演化影响的试验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9

[9].李克钢,秦庆词,杨宝威,张雪娅,郭文.考虑初始宏细观缺陷的裂隙岩体损伤本构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

[10].徐存东,程昱,王荣荣,连海东,张宏洋.带初始冻融损伤的混凝土材料受盐冻作用下性能劣化分析[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9

论文知识图

含低速冲击损伤层板压缩过程损伤逐渐...上壁板紧固件连接且下壁板共固化盒段...损伤失效模型应力-应变响应曲线未经退火处理修复点在辐照不同发次后...经CO2激光二次处理前后损伤形貌的变...蠕变损伤和试样的变形情况随时间的发...

标签:;  ;  ;  ;  ;  ;  ;  

初始损伤论文_梁礼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