糠醛废水论文_李文哲,张熹,白露,孙铭超,许相

导读:本文包含了糠醛废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糠醛,废水,醋酸,水稻,秸秆,生物,浆液。

糠醛废水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哲,张熹,白露,孙铭超,许相[1](2019)在《糠醛废水与水稻秸秆联合厌氧发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底物浓度与好氧水解时间对糠醛废水与水稻秸秆联合厌氧发酵的影响,设计糠醛废水与水稻秸秆混合直接厌氧发酵及糠醛废水与水稻秸秆好氧水解再厌氧发酵对比试验。发酵料液中硫酸根浓度为100 mg·L~(-1)条件下,总固体浓度(TS)为5%、6%、7%、8%联合厌氧发酵试验,筛选最优底物浓度,在时间为3、4、5、6、8、10、12 h条件下作好氧水解发酵试验。结果表明,当VS/SO_4~(2-)比值为264,好氧水解时间为8 h时,木质素降解率最快,糠醛废水与水稻秸秆联合厌氧发酵效果最好,峰值容积产气率达1 940 mL·L~(-1)·d~(-1),较无好氧水解试验组高11.5%。TS、VS产甲烷率分别为266.90和285.52 mL·g~(-1),与无好氧水解试验组相比增加21.75%。为糠醛废水与水稻秸秆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熹[2](2019)在《糠醛废水与水稻秸秆联合厌氧发酵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糠醛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左右,每生产1吨糠醛会产生大约30 m~3的废水,糠醛废水中含有少量硫酸和有机酸并且具有较高的温度,向其中加入水稻秸秆进行联合厌氧发酵,不仅可以将废水中的有机酸和热量充分有效的利用,还可以实现糠醛废水与水稻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废水中的硫酸对微生物活性有抑制作用,精准把握硫酸根对厌氧发酵的影响对糠醛废水的成功资源化利用至关重要。为此,进行糠醛废水与水稻秸秆联合厌氧发酵,考察发酵液中的硫酸根浓度、底物浓度及好氧水解时间叁个影响因素对糠醛废水与水稻秸秆联合厌氧发酵的影响,分析厌氧发酵过程中的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变化以及好氧水解末端产物的变化,并且研究了各因素对于厌氧发酵产气效果的影响,得出以下结果与结论:(1)发酵液中硫酸根浓度为100 mg/L的实验组在联合厌氧发酵过程中厌氧发酵效果最好,TS、VS产甲烷率分别为188.07 mL/g和175.8 mL/g,是不添加糠醛废水的1.37倍。当发酵料液中含有适量的硫酸根时,硫酸盐还原菌可以作为非产甲烷菌降解的有机底物,为产甲烷菌提供基质,并且硫酸根的存在也加速了丙酸、乳酸等物质的分解,使得挥发性脂肪酸快速降解。因此,糠醛废水的添加可以提高水稻秸秆的厌氧发酵性能,当发酵液中硫酸根浓度为100 mg/L时,对联合厌氧发酵的促进效果最好。(2)适当的提高底物浓度可以提高反应系统的有机负荷,促进底物的降解,提高厌氧发酵产气性能。底物浓度为7%的实验组其VS/SO_4~(2-)为264,此时联合厌氧发酵末端的木质纤维素和TS、VS降解率效果都最好,其产气效果也是最优的,TS、VS产甲烷率分别为218.26mL/g和233.48 mL/g。底物浓度过低或者过高都不利于厌氧发酵产气,底物浓度过低,会影响有机物的降解,厌氧微生物利用基质和营养也不足,而底物浓度过高,有机负荷过大,反应系统流动性差,会造成有机底物难以充分降解。(3)好氧水解可以破坏木质素的结构,提高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率,也可以将难溶性有机物转化为可溶性有机物,大幅度增加TS、VS产甲烷率。好氧水解8h的实验组木质素降解速率最快,联合厌氧发酵产气效果也最好,其累积产气量比没有进行好氧水解的实验组高出11.78%,容积产气率达到了462.5 mL/(L·d),TS、VS产甲烷率与没有进行好氧水解的实验组相比增加了21.75%。(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王梦一[3](2019)在《不同原料与糠醛废水联合厌氧发酵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对糠醛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由于在糠醛生产过程中采用硫酸作为催化剂,会产生大量的含硫酸根废水,随意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由于糠醛废水的综合治理相对困难,糠醛废水已经成为制约该行业发展的瓶颈。除硫酸根外,该废水温度高并含有可被厌氧微生物利用的有机酸等有机物。将糠醛废水与其他固体有机废弃物进行联合厌氧发酵,糠醛废水不仅能为厌氧发酵微生物提供有机酸,还可以为固体废弃物厌氧发酵过程补水和增温。但含硫酸根的糠醛废水会对不同原料厌氧发酵过程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糠醛废水添加量与厌氧发酵底物种类关系等仍需分析。为此,将糠醛废水分别与玉米秸秆、牛粪和餐厨垃圾混合进行厌氧发酵试验。分析了联合厌氧发酵过程中的产气性能、有机物降解率,发酵液中的pH、挥发性脂肪酸和硫酸根含量的变化。得出以下结果与结论:(1)在中温条件下,在玉米秸秆发酵系统中加入适量的糠醛废水可以提高甲烷产量,促进有机物降解。玉米秸秆与糠醛废水联合厌氧发酵在去除硫酸根的同时还可以加速玉米秸秆厌氧发酵系统的启动,并且有利于调节厌氧发酵系统的pH值,降低玉米秸秆在厌氧发酵过程中酸化的风险。当糠醛废水添加量为11.4%(J80组)时,联合厌氧发酵产气性能最好,累积产甲烷量最大为157.31 mL/gVS,比未添加糠醛废水组高45.67%;硫酸根去除率最高为26.60%;TS和VS降解率最大为34.46%和45.43%,分别比未添加糠醛废水组高72.68%和78.84%。(2)在中温条件下,在牛粪厌氧发酵系统中加入适量的糠醛废水可以提高甲烷产量,促进牛粪厌氧发酵过程中有机物的降解,但牛粪与糠醛废水联合厌氧发酵不能起到去除硫酸根的作用。当糠醛废水添加量为16.7%(N100组)时,联合厌氧发酵产气性能最好,累积产甲烷量最大为132.71 mL/gVS,比未添加糠醛废水组高21.85%。当糠醛废水添加量为20%(N120组)时,TS和VS降解率最大为33.28%和37.84%,分别比未添加糠醛废水组高21.93%和22.55%。(3)在中温条件下,在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系统中加入适量的糠醛废水可以提高甲烷产量,促进有机物的降解。餐厨垃圾与糠醛废水联合厌氧发酵在去除硫酸根的同时还可以调节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系统的pH值,增强系统的缓冲能力,降低餐厨垃圾在厌氧发酵过程中酸化的风险。当糠醛废水添加量为13.3%(C80组)时,联合厌氧发酵产气性能最好,累积产甲烷量最大为477.08 mL/gVS,比未添加糠醛废水组高38.13%。当停留时间为12天时,C80组硫酸根去除率达到最大为17.03%。当糠醛废水添加量为20%(C120组)时,TS和VS降解率最大为24.52%和30.41%,分别比未添加糠醛废水组高10.30%和24.06%。(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李明,王璐[4](2016)在《糠醛渣对废水中铜离子的吸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生产糠醛的废弃物糠醛渣为吸附剂,研究了糠醛渣对Cu2+的吸附性能。考察了糠醛渣的用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以及吸附剂的重复使用次数对去除率的影响。实验得到糠醛渣去除废水中Cu2+(10 g/L)的最佳条件为:吸附剂用量为1.0 g,吸附时间为90 min,吸附温度为50℃,去除率可达64.6%,吸附剂重复使用5次后的去除率仍达44.1%。糠醛渣可作为优良的吸附剂处理废水中的Cu2+。该方法实现了以废治废的废物资源化目标,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6年18期)

施英乔,丁来保,盘爱享,梁龙,冉淼[5](2016)在《糠醛生产废水废渣的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糠醛生产废水温度达95~99℃,醋酸高达1.43%~2.84%,化学耗氧量(COD)10 000~20 000 mg/L,生物耗氧量(BOD)2 500~3 000 mg/L,BOD/COD=0.20~0.25,生物处理困难,长期以来严重困扰着糠醛生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开发出多种萃取剂,回收了糠醛生产废水中90%以上的醋酸,采用的多级逆流萃取,萃取效率高达97%~99%。新开发的氧化钙中和-双效蒸发-精馏工艺技术,中和了废水的酸度,利用了废水的热能,废水中大量醋酸得到资源化利用,制成环保型醋酸钙镁(CMA)融雪剂,大大降低了传统CMA融雪剂生产成本,解决了数十年来氯化钠融雪剂腐蚀公路设施的难题,废水基本做到零排放。将糠醛生产废渣高温发酵后制取环保有机肥,或在制糠醛时联产制取木质素和乙醇,也已展示出良好的产业化前景。(本文来源于《林产化学与工业》期刊2016年03期)

于立娟[6](2016)在《高寒地区施用糠醛废水对茅草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糠醛废水对茅草进行灌溉,研究其对茅草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对照茅草的生长,如株高,茎粗和叶面积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灌溉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有所增加,但是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糠醛废水可以为作物提供营养元素,促进作物生长,但是需要注意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情况。(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6年16期)

李芙蓉[7](2016)在《吸附/零价铁技术处理皂素废水中糠醛和硫酸根的实验研究与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皂素废水素有“废水之王”之称,其主要污染成分包括两大类:一类是造成废水CODcr高、色度高和可生化性差的糠醛类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另一类是酸水解过程中残留的高浓度硫酸根和及其强酸性。现有皂素废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吸附、中和、微电解、生物强化等,但上述技术因吸附剂价格高昂且不易再生、剩余污泥产量大、电极表面钝化、维护技术水平要求高等原因而难以推广应用。零价铁技术因具有低毒、操作简单、经济合理等优势日益引起重视,被认为是水环境修复及水污染治理最有应用前景的技术之一。目前,利用零价铁还原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物的报道较多,但对零价铁在氧化体系中的应用研究报道还较少,尤其是对零价铁/二价铁构成的“活性铁”体系的研究则更少。暖贴是目前全球最为流行的一次性随身取暖产品,其经使用后所形成的黑褐色固体废弃物为暖贴废渣,该废渣中主要含有铁粉及蛭石、活性炭、高吸水性树脂等吸附性物质。国内外尚无暖贴废渣的回收利用技术或将其作为铁源二次利用的相关报道。本文基于零价铁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以皂素废水中糠醛和硫酸根两种特征污染物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将暖贴废渣作为吸附剂、催化剂和零价铁源对糠醛模拟废水吸附-类Fenton联合处理的效果;此外,研究了Fe0/Fe2+构建的活性铁复合体系对废水中硫酸根离子的去除效果和反应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反应生成的硫酸盐绿锈进一步探索和剖析了吸附-类Fenton法处理糠醛模拟废水的作用过程和机理。全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暖贴废渣吸附-类Fenton法处理糠醛模拟废水(1)对比分析了商用活性炭、自制活性炭和暖贴废渣对糠醛模拟废水中糠醛的吸附性能。研究表明:暖贴废渣和自制活性炭对糠醛的吸附能力均强于商品活性炭;暖贴废渣表面活性吸附位点分布相对不均匀,且以化学作用所主导的多层吸附为主;暖贴废渣对糠醛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特性与Freundich模型高度吻合。(2)直接类Fenton反应和吸附-类Fenton耦合工艺对糠醛的处理结果显示,初始糠醛浓度为2-40mmol/L、过氧化氢投加量0.176mmol/L时,直接类Fenton反应对糠醛的去除率为93-97%,而采用吸附-类Fenton耦合工艺时去除率接近100%。(3)应用扫描电镜对吸附-类F enton反应前、后暖贴废渣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吸附反应前后暖贴废渣的粒径、形态无明显变化,但经过类Fenton反应后,由于铁的不断溶出、产气和放热,废渣粒径趋近均匀且基本为10μm左右,其比表面积和反应活性点位数量均有所增加。(4)考察了暖贴废渣和分析纯还原铁粉7个反应周期的重复利用效果,结果表明:还原铁粉仅仅实现了直接类Fenton反应效果,其对糠醛的去除率为78-88%;暖贴废渣则使反应达到了吸附-类Fenton联合作用效果,实现了原位再生,,同时废渣中所含的无机盐或其他金属成份可能对类Fenton反应有协同催化作用,从而使糠醛的去除率高达93%以上。2. Fe0/F e2+复合体系去除硫酸根机理分析研究了不同供氧条件、反应pH值、反应物投加量和投加方式下F e0/Fe2+复合体系对硫酸根去除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Fe0/Fe2+复合体系对硫酸根的去除机理及产物特性,得到如下结论:(1)供氧条件对硫酸根的去除效果影响显着,在限制供氧(敞开配样,密封摇床)、好氧(敞开磁力搅拌)和厌氧(通氮,密封摇床)条件下,硫酸根的去除率分别为93.4%、67.1%和18.8%。(2)对不同供氧条件下Fe0/Fe2+复合体系去除硫酸根的反应产物进行XRD表征和SEM分析发现:限制供氧条件下产生的墨绿色絮体为硫酸盐绿锈,好氧条件下的最终产物为纤铁矿,而厌氧条件下则几乎未发生反应;进一步对硫酸盐绿锈进行XPS分析,推断其结构式为Fe4ⅡFe2Ⅲ(OH)12·SO4·8H2O;硫酸盐绿锈对环境极为敏感,易被空气氧化;随着与空气接触程度的增加,氧化产物逐步由磁铁矿转化为针铁矿、纤铁矿。(3)限制供氧条件下F e0/F e2+复合体系与S042-络合生成硫酸盐绿锈是一种新型的硫酸盐绿锈制备方法,该方法无需精确控制供氧条件和反应pH值,克服了氧化法和共沉淀法等传统制备方法的缺点。(4)二价铁在Fe0/Fe2+去除硫酸根反应体系中的作用尤为重要。一方面二价铁直接参与反应生成绿锈,并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保持浓度梯度和反应速率;另一方面二价铁可促使紧贴零价铁表面的致密纤铁矿层转化为结构蓬松的磁铁矿,起到活化零价铁,保证零价铁表面活性反应点位数量的作用。此外,由于零价铁在酸性环境下可转化为二价铁,调节反应液pH值至酸性有利于该反应的进行。(5)增加还原铁粉投加量相当于增加了零价铁的总表面积及其表面活性反应点位数量,有利于硫酸根的去除。(6)初始敞开反应有利于部分零价铁氧化,后续密闭反应可促使铁的氢氧化物离子与硫酸根在无氧条件下反应生成绿锈;此外,分次投加试剂可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梯度变化。二价铁或酸的不同投加方式对硫酸根去除效果的影响由好到差的顺序为:密闭分次投加>密闭一次投加>敞开分次投加。3.Fe0/Fe2+复合体系处理实际皂素废水(1)分别采用粗暖贴废渣(人工研磨)、细暖贴废渣(粒度与铁粉接近)、废铁屑和分析纯还原铁粉处理硫酸根模拟废水(pH值为6.15,硫酸根浓度为1000mg/L),其去除效果由好到差的顺序为:还原铁粉>细废渣>废铁屑>粗废渣,去除率最高为78.5%,最低仅为43.9%;当采用上述四种铁源处理实际皂素废水(pH值为0.65,硫酸根浓度为11426mg/L)时,其去除效果由好到差的顺序则为:细废渣>粗废渣>还原铁粉>废铁屑,且去除率最低为61.6%,最高则接近100%。(2)铁源重复利用实验发现,细暖贴废渣对皂素废水中的硫酸根的去除效果优于还原铁粉,但细暖贴废渣对硫酸根的去除衰减速率高于还原铁粉。因此,可将暖贴废渣应用于处理实际皂素废水,但处理过程中需考虑定期补充铁源。4.利用Fe0/Fe2+与硫酸根反应生成的绿锈处理糠醛模拟废水利用Fe0/Fe2+与硫酸根反应生成的硫酸盐绿锈对糠醛模拟废水进行吸附-类Fenton法处理,得到如下结论:(1)绿锈对糠醛的吸附等温特性与Temkin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拟合效果一致,且该过程主要是非均匀表面的多层络合吸附作用;当糠醛初始浓度分别为10、20和30mmol/L时,绿锈对糠醛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60.5、110.7和162.7mg/g,而暖贴废渣仅分别为12.9、19.8和26.0mg/g,虽然绿锈对糠醛的吸附动力学特征与暖贴废渣相似,但其吸附效果远优于暖贴废渣。(2)类似于暖贴废渣处理糠醛模拟废水,先用绿锈对糠醛充分吸附后再进行类Fenton反应,其对糠醛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直接类Fenton法。由于传统溶解态Fe2+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效果远低于绿锈中结合态Fe2’,作为去除糠醛的吸附剂和类Fenton反应的铁源,绿锈比暖贴废渣效果更佳。在初始糠醛浓度均为10mmol/L,最终糠醛去除率均为近100%的情况下,绿锈耗量(8.24g/L)仅为暖贴废渣(50g/L)的16.5%,且反应过程中过氧化氢的消耗量(0039 mol/L)也仅为暖贴废渣(0.176mol/L)的22.2%。(3)通过对类Fenton反应前后硫酸盐绿锈进行XPS对比分析,发现绿锈FeⅡ4Fe2Ⅲ(OH)12SO4·8H2O中Fe2+被氧化成Fe3+,羟基或结合水则发生去质子作用,反应产物高铁绿锈Fe6ⅢO2(OH)12SO4中羟基相对含量大幅降低而O2-含量大幅提升。(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期刊2016-05-01)

王立栋,董亚荣,严伟[8](2015)在《微电解/光合细菌氧化/接触氧化/生物炭处理糠醛废水》一文中研究指出糠醛生产废水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针对其水质、水量特点,采用微电解/光合细菌氧化/生物接触氧化/生物炭处理工艺。在进水COD、BOD5、S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8 337~15 692、2 100~4 030、100~300 mg/L,pH值为2~3的条件下,经处理后出水水质能够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二级排放标准。实践证明,该工艺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对其他高浓度废水处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5年22期)

田曦[9](2015)在《糠醛法生产聚四氢呋喃废水处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四氢呋喃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高分子材料,主要是用于生产新型合成纤维氨纶,广泛应用于纺织业、化纤业、化工业、军工业、日化业、轻工业、石化业、建筑业、医疗业、航空航天业、汽车制造业等领域中。不仅如此,在非纤维领域中的应用潜力也很巨大。目前,生产聚四氢呋喃主要有糠醛法和石油法两种生产工艺。国外聚四氢呋喃生产厂家多数采用石油法,但石油资源十分有限,不同的是糠醛的生产原料可由丰富的秸秆、玉米芯、甘蔗渣等废弃农作物资源提供。随着石油资源的减少及价格的提升,必然促进糠醛法生产聚四氢呋喃的发展。可糠醛法生产聚四氢呋喃的废水处理问题一直是限制其行业发展的最大瓶径。目前只有美国的Quakbr Oats公司采用糠醛法生产聚四氢呋喃,其产量占世界聚四氢呋喃总产量的8%左右,据报道其废水处理采用燃烧法。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能量和化学试剂,燃烧温度不宜控制,燃烧产物不彻底,产生二次污染。中国石油前郭石化分公司,建立国内首例以糠醛为原料年产2万吨聚四氢呋喃装置,试生产阶段发现实际废水量比设计废水量大,同时产生的废水热值较低,而且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可回收利用的磷资源,不宜进行焚烧处理,产生的废水暂时储存在新建的污水罐中。如果废水处理问题不解决,生产装置无法长期正常生产,对于企业来说损失非常大。基于上述原因,本研究提出以中国石油前郭石化分公司聚四氢呋喃生产废水处理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废水中磷资源回收技术、废水处理技术、厂区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方案。有机溶剂结晶法回收糠醛法生产聚四氢呋喃废水中的磷资源是一种简单的、高效的、节能的方法。本研究创新的利用甲醇和乙醇结晶法对聚四氢呋喃废水中的磷资源回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聚四氢呋喃废水在原水p H=6.7时,有机溶剂投加量和废水的比值为3:2,100 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10 s,反应时间为2 h,以甲醇作为结晶剂的磷回收效率是88%,以乙醇作为结晶剂的磷回收效率是93%,从结晶效果和两种有机溶剂的特性两方面综合考虑选择乙醇为最佳结晶剂;调节聚四氢呋喃废水的p H=9时,以乙醇为结晶剂,乙醇投加量和废水的比值为1:1时,100 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10 s,反应时间为5 min,磷回收效率可达99%;电镜分析发现晶体大多为棒状,能谱图确定晶体主要含有O、Na、P等元素;XRD和热重分析结果表明晶体物质含Na2HPO4·2H2O,以磷酸氢二钠作为产品回收磷是一种新的产品回收形式;离子色谱分析结果发现晶体中除Na+、HPO42-外,还存在K+、Ca2+、F-、Cl-、SO42-等杂质;利用电荷平衡方法及对工艺过程产物进行分析,确定存在磷酸盐齐聚物阴离子未被检出;结晶后上清液进行乙醇回收实验,确定乙醇回收周期是2。本研究首次用铁碳微电解法对糠醛法生产聚四氢呋喃废水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四因素叁水平正交实验,确定影响废水中COD去除率的因素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铁碳比、铁水比、反应时间和p H值,实验最佳运行参数为铁碳比=1:1、铁水比=1:7、反应时间为90 min、p H=3;本研究中铁碳微电解处理聚四氢呋喃废水的反应过程遵循二级反应动力学规律,运用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1)ay bx=+可以较好地反映出微电解法降解废水中COD的反应动力学过程,利用Origin pro软件进行二级衰减方程拟合,其结果确定方程为6607.941 0.30tCt=+,相关系数R2=0.9806;对比添加不同自由基清除剂,研究聚四氢呋喃废水处理效果变化的实验表明,H·自由基对COD的去除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首次用UV-Fenton法对糠醛法生产聚四氢呋喃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正交试验确定了各反应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从大到小顺序为:p H值、Fe SO4·7H2O、温度、反应时间和H2O2:Fe SO4·7H2O;单因素实验确定UV-Fenton法处理聚四氢呋喃废水的最佳运行参数为PH为1.5、Fe SO4·7H2O投加量1.31 mg、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40 min、H2O2:Fe SO4·7H2O=5∶1;针对UV-Fenton法氧化反应降解聚四氢呋喃废水的特性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模型,反应动力学方程可以表示为:1.02321 1.3607 1.0256V=0.0007586′P′F′E;UV-Fenton反应降解聚四氢呋喃废水的反应级数为3.4095;对糠醛、呋喃、四氢呋喃机理研究分析表明:糠醛的醛基处在α位,近醛基的碳氧键最易断裂,呋喃氧化时是在碳氧单键处反应,活性稍弱糠醛的α位,四氢呋喃的反应活性最低,反应初始在碳氧键处氧化断裂形成丁二醛;气相色谱检测证明上述结论,叁种污染物质中糠醛活性最高,在废水中被最先被去除,其次呋喃,最后是四氢呋喃。对试验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提出结晶-微电解-生物法处理聚四氢呋喃废水处理工艺,并对其进行了方案设计及技术经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相对燃烧法,按每天处理10 t聚四氢呋喃废水计,本方运行费用可降低70%以上。(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5-06-01)

罗根华,王逸群,于静,刘闽,荣楠[10](2015)在《改性糠醛渣吸附脱硫废水中钙离子》一文中研究指出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中石灰石利用率低导致钙流失严重,为实现脱硫废水中Ca2+的资源化利用,进行糠醛渣改性和Ca2+的吸附特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利用H3PO4改性后的糠醛渣对脱硫废水中Ca2+具有较高的吸附率;在振荡的前30 min吸附率上升极快,至90 min时基本达到平衡吸附量;对Ca2+浓度对吸附率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平衡吸附量与平衡浓度关系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在初始Ca2+浓度为300 mg/L的溶液中加入3 g吸附剂,温度30℃条件下振荡90 min,平衡吸附量为8.41 mg/g。(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糠醛废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的糠醛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左右,每生产1吨糠醛会产生大约30 m~3的废水,糠醛废水中含有少量硫酸和有机酸并且具有较高的温度,向其中加入水稻秸秆进行联合厌氧发酵,不仅可以将废水中的有机酸和热量充分有效的利用,还可以实现糠醛废水与水稻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废水中的硫酸对微生物活性有抑制作用,精准把握硫酸根对厌氧发酵的影响对糠醛废水的成功资源化利用至关重要。为此,进行糠醛废水与水稻秸秆联合厌氧发酵,考察发酵液中的硫酸根浓度、底物浓度及好氧水解时间叁个影响因素对糠醛废水与水稻秸秆联合厌氧发酵的影响,分析厌氧发酵过程中的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变化以及好氧水解末端产物的变化,并且研究了各因素对于厌氧发酵产气效果的影响,得出以下结果与结论:(1)发酵液中硫酸根浓度为100 mg/L的实验组在联合厌氧发酵过程中厌氧发酵效果最好,TS、VS产甲烷率分别为188.07 mL/g和175.8 mL/g,是不添加糠醛废水的1.37倍。当发酵料液中含有适量的硫酸根时,硫酸盐还原菌可以作为非产甲烷菌降解的有机底物,为产甲烷菌提供基质,并且硫酸根的存在也加速了丙酸、乳酸等物质的分解,使得挥发性脂肪酸快速降解。因此,糠醛废水的添加可以提高水稻秸秆的厌氧发酵性能,当发酵液中硫酸根浓度为100 mg/L时,对联合厌氧发酵的促进效果最好。(2)适当的提高底物浓度可以提高反应系统的有机负荷,促进底物的降解,提高厌氧发酵产气性能。底物浓度为7%的实验组其VS/SO_4~(2-)为264,此时联合厌氧发酵末端的木质纤维素和TS、VS降解率效果都最好,其产气效果也是最优的,TS、VS产甲烷率分别为218.26mL/g和233.48 mL/g。底物浓度过低或者过高都不利于厌氧发酵产气,底物浓度过低,会影响有机物的降解,厌氧微生物利用基质和营养也不足,而底物浓度过高,有机负荷过大,反应系统流动性差,会造成有机底物难以充分降解。(3)好氧水解可以破坏木质素的结构,提高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率,也可以将难溶性有机物转化为可溶性有机物,大幅度增加TS、VS产甲烷率。好氧水解8h的实验组木质素降解速率最快,联合厌氧发酵产气效果也最好,其累积产气量比没有进行好氧水解的实验组高出11.78%,容积产气率达到了462.5 mL/(L·d),TS、VS产甲烷率与没有进行好氧水解的实验组相比增加了21.7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糠醛废水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文哲,张熹,白露,孙铭超,许相.糠醛废水与水稻秸秆联合厌氧发酵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9

[2].张熹.糠醛废水与水稻秸秆联合厌氧发酵实验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

[3].王梦一.不同原料与糠醛废水联合厌氧发酵特性[D].东北农业大学.2019

[4].李明,王璐.糠醛渣对废水中铜离子的吸附研究[J].广州化工.2016

[5].施英乔,丁来保,盘爱享,梁龙,冉淼.糠醛生产废水废渣的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6

[6].于立娟.高寒地区施用糠醛废水对茅草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

[7].李芙蓉.吸附/零价铁技术处理皂素废水中糠醛和硫酸根的实验研究与机理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16

[8].王立栋,董亚荣,严伟.微电解/光合细菌氧化/接触氧化/生物炭处理糠醛废水[J].中国给水排水.2015

[9].田曦.糠醛法生产聚四氢呋喃废水处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10].罗根华,王逸群,于静,刘闽,荣楠.改性糠醛渣吸附脱硫废水中钙离子[J].环境工程学报.2015

论文知识图

1 活性炭投加量对糠醛废水脱色的...3 温度对糠醛废水脱色的影响10月糠醛废水COD、BOD及可生化...2 搅拌时间对糠醛废水脱色的影响超声时间和超声频率对糠醛废水CO...浓度对糠醛废水CoD去除率的影...

标签:;  ;  ;  ;  ;  ;  ;  

糠醛废水论文_李文哲,张熹,白露,孙铭超,许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