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养浩论文_杨蕊

导读:本文包含了张养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散曲,杜甫,大明,御史台,青史留名,诗圣,雅俗。

张养浩论文文献综述

杨蕊[1](2019)在《用尽为民为国心——元代张养浩的故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元朝国祚虽然不长,但同样涌现出了一批青史留名的御史,如可与宋之包拯媲美的姚天福,又如我们本篇要介绍的张养浩。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自号"齐东野人',晚号"云庄老人",籍贯山东济南。张养浩自幼以拾金不昧、勤奋读书而闻名乡里,先后被荐举为学正、礼部令史、御史台掾属,授堂邑县尹。元武宗至大年间,拜监察御史,因直言劝谏忤逆丞相而被罢。元仁宗时,任中书省右司都事,累迁礼部尚书。英宗即位,改中书参议,(本文来源于《月读》期刊2019年09期)

杨蕊[2](2019)在《用尽为民为国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元朝是蒙古人入主中原建立的王朝,同样也建立了监察制度,并且还涌现出了一批青史留名的御史,如可与宋之包拯媲美的元之姚天福,又如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张养浩。张养浩(1270年—1329年),字希孟,自号“齐东野人”,晚号“云庄老人”,籍贯山东济南。张养(本文来源于《中国纪检监察报》期刊2019-05-10)

王爱军,田可可[3](2019)在《普天乐·大明湖泛舟 张养浩隐居泉城都干了啥》一文中研究指出画船开,红尘外,人从天上,载得春来。烟水间,乾坤大,四面云山无遮碍。影摇动城郭楼台,杯斟的金波滟滟,诗吟的青霄惨惨,人惊的白鸟皑皑。——张养浩《中吕·普天乐·大明湖泛舟》远离闹市,在碧波万顷的大明湖上泛舟,如同走出红尘俗世。湖面宽阔得如同水天相连,城郭楼台倒映在湖水中,随波光而扶摇。在这样美好的时刻,斟满美酒,慷慨吟诗,连(本文来源于《旅游世界》期刊2019年04期)

[4](2019)在《张养浩》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养浩(约1269年—约1329年),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元代着名政治家、文学家。元代散曲的代表作家之一,散曲创作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他的散曲结集为《云庄闲居自适小乐府》,简称《云庄乐府》,共收录散曲作品150余首。被视为(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之友》期刊2019年04期)

石麟[5](2019)在《用尽我为民为国心——张养浩受命赴秦后散曲及诗文臆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养浩是元代着名作家,但长期以来我们对他到陕西赈济难民并以身殉职期间的散曲诗文缺乏系统深入研究。文章以这个特殊事件为切入点,全面探讨张养浩生命历程最后阶段的诗文散曲之作,认为这些作品是一个有良知的官员艰难赈灾历程和博大仁爱胸怀相结合的真实记录,从而,充实了张养浩研究的薄弱环节,并对我们今天的干部廉政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荆楚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杨月容[6](2018)在《张养浩:徘徊在仕与隐的十字路口》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养浩作为一代贤臣,其漫长的官宦生涯也是一部徘徊在进与退的艰难旅程,但无论是仕进还是隐退,他都是浩然之气于一身的儒学典范。(本文来源于《文存阅刊》期刊2018年17期)

蒋海升[7](2018)在《济南不能遗忘辛弃疾、张养浩》一文中研究指出山东是文化大省,济南是历史文化名城,在济南泉城广场的齐鲁文化长廊内陈列着大舜、管仲、孔丘、孙武、墨翟、孟轲、诸葛亮、王羲之、贾思勰、李清照、戚继光、蒲松龄等12尊齐鲁先贤的青铜塑像,成为这座城市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这一道风景线,对于络绎前来的省内外游客来说,是了解山东博大精深历史文化的很好的载体。但我每次从这里经过的时候,都会感到一种遗憾,因为这里没有"百工圣祖"鲁班、数学家刘洪、宋词代表人辛(本文来源于《齐鲁周刊》期刊2018年24期)

刘占青[8](2018)在《张养浩:耿直敢谏,为民解忧》一文中研究指出元曲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此曲充满着忧民情怀,它的作者是元代着名政治家张养浩,该曲作于其赴陕西赈灾途中。张养浩,字希孟,山东济南人,他先后担任过山东堂邑县令、监察御史、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陕西行台中丞等官职。张养浩为官的政治时代,元朝的统治已经再走下坡路,政治腐败(本文来源于《清风》期刊2018年05期)

刘育[9](2018)在《论张养浩对杜甫诗歌和人格的接受与继承》一文中研究指出杜甫作为崇高气节与伟大人格的象征,是儒家价值观念里爱国爱民的典范之一。元代着名文臣张养浩对他的接受和继承,既存在于诗歌创作的层面,更具有人格与精神之高度。在诗歌上,二者之间的共同点主要在于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善于把握动态、生气和细节的写作手法,以及崇尚自然、热爱生活的心灵旨趣等方面。在人格上,对于杜甫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和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张养浩则是借助较前辈更为有利的实践条件,劝君以直谏,济民于水火,最终以生命为代价完成了对儒家典范精神的吸收和延续。明确这一承继过程,既有利于进一步明晰元代诗坛尊唐崇杜的整体风尚,同时也有助于深化对元仁宗执政时期倡行儒治的思想文化特征的认识。(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张艳[10](2017)在《道义沦于髓,德业具国史——论张养浩雅俗文体创作中的担当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元代雅俗兼作的文人在表现相同题材或事件时,出现了"同题不同体"的创作,即用雅俗不同文体表现相同题材的创作现象。张养浩不仅是元代着名的司台谏臣、馆阁名流,且诗文词曲兼擅,其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张养浩在对灾荒事件的书写中,雅俗文体均有不同的表达,但都折射出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和达济天下的担当精神。(本文来源于《殷都学刊》期刊2017年04期)

张养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元朝是蒙古人入主中原建立的王朝,同样也建立了监察制度,并且还涌现出了一批青史留名的御史,如可与宋之包拯媲美的元之姚天福,又如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张养浩。张养浩(1270年—1329年),字希孟,自号“齐东野人”,晚号“云庄老人”,籍贯山东济南。张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张养浩论文参考文献

[1].杨蕊.用尽为民为国心——元代张养浩的故事[J].月读.2019

[2].杨蕊.用尽为民为国心[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9

[3].王爱军,田可可.普天乐·大明湖泛舟张养浩隐居泉城都干了啥[J].旅游世界.2019

[4]..张养浩[J].语文教学之友.2019

[5].石麟.用尽我为民为国心——张养浩受命赴秦后散曲及诗文臆探[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9

[6].杨月容.张养浩:徘徊在仕与隐的十字路口[J].文存阅刊.2018

[7].蒋海升.济南不能遗忘辛弃疾、张养浩[J].齐鲁周刊.2018

[8].刘占青.张养浩:耿直敢谏,为民解忧[J].清风.2018

[9].刘育.论张养浩对杜甫诗歌和人格的接受与继承[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10].张艳.道义沦于髓,德业具国史——论张养浩雅俗文体创作中的担当精神[J].殷都学刊.2017

论文知识图

5-23“南区-北麻-中线”城市景观...《乐书》中的月琴元代散曲家张养张养浩[双调] 雁儿落兼得胜令3.12鹊华秋色图(来源:网络图片、满...云庄乐园

标签:;  ;  ;  ;  ;  ;  ;  

张养浩论文_杨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