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李建学河北省文安县史各庄镇史各庄小学065800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指导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语句通顺……。但当今的农村小学生对作文普遍缺乏兴趣,畏惧情绪严重,写出来的作文思路狭窄、内容单薄、语病较多。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一直留心调查、研究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与思考,发现导致目前这种现状的原因有:

1.目标偏高,要求过难。学生的作文水平与认识水平两者是一个同步发展的整体,但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受自身知识水平限制,对作文教学的目的认识不足,常追随“考试”的指挥棒,讲求“近期效应”,作文教学中“超纲”现象极为普遍。如指导三年级学生命题作文时,要求学生“面面俱到”等。过高的习作评估要求,使学生觉得作文“高不可攀”,无可奈何,只能闭门造车,胡编乱造,甚至抄袭范文,生搬硬套,严重影响了作文教学应有的效果。

2.指导乏术,脱离生活。部分教师由于忽视了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不懂观察生活,不善于捕捉生活中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的人和事等实际,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也忽视了精心设计,授之以“渔”,而把指导重心放在研究如何出题、如何批改、如何评讲上,因此导致了许多学生只能围着《优秀作文选》和教师泛泛的指导做“无米之炊”,照葫芦画瓢,选材立意、结构安排、遣词造句都“严格模仿,小心翼翼”,学生作文豪无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影响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3.训练断层,缺乏系统性。小学阶段学生的作文训练,往往各个年级“各自为政”。首先由于小学低年级说话训练不能很好的落到实处,使中高年级的“写”成了空中楼阁,导致训练上的断层。另外,中高年级的作文训练也缺乏系统性。比如在三、四、五、六年级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分别要求学生进行写景的作文:三年级要求“写一处景物,抓住特点按顺序写”;四年级要求“写一处景物,抓住特点按顺序写”;五年级要求“写景,按顺序写出特点和人的活动”;六年级要求“写一处景物,抓住静态和动态的特点”。同一写景的作文在不同年级,要求是绝对不同的。但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不同年级的学生训练同一内容的作文,却不能体现出“循序渐进”,使得作文教学处于一种随意、盲目的无序状态。

针对上述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及学生的作文水平,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加强说话练习,提前起步作文

作文教学,必须遵循由说到写循序渐进的原则。“说”是“写”的基础,只有“会说”才能“会写”。小学语文大纲也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而且特别强调“这方面的能力要从一年级起开始培养”。所以,我认为应打破从三年级开始起步作文的惯例,抓住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加强低年级的说话练习。首先,要在低年级的课表上体现说话课的位置,每周至少要安排两节说话课;其次,将说话练习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每篇课文、每堂语文课的教学中都要安排说话内容;再次,多渠道进行说话练习,如每天的晨读要安排学生说话、交谈、演讲的时间。在指导说话练习时,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同时,又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实际,要求不能过高。如刚入学的学生,教师可利用插图进行一课一句的说话练习,然后逐步提高要求,让学生说几句或一段完整的话。这样经过两年系统的说话训练必能夯实学生作文基础。

二、视听读记结合,积累写作素材

让学生看电视、听广播、读报刊、记日记,不但可为习作积累大量的素材,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习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同时,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有趣的情境,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随着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要指导学生记日记,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写当天发生的一件完整而有意义的事情;叙说与父母、老师、同学之间的恩恩怨怨,向老师倾诉自己的心声,心中怎样想,笔下便怎样写,要写真情实感。教师对其间流露出的不正确想法,要疏通引导,既教作文又教做人,从而实现从“无话可说”到“左右逢源”的飞跃。

三、增强范文意识,指导写法

充分发挥范文的引路作用,实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增强范文意识,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注意作者是如何观察事物的,又是怎样揭示主题、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从而帮助学生领悟写法,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如结合课文学习中的解题释疑练习作文的审题和拟题;结合归纳文章中心练习揭示作文主题;结合给文章分段揭示段意练习拟写作文提纲;结合区分课文内容的主次详略练习突出作文的重点;结合品词赏句练习作文的遣词造句等。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教师可利用课文中的范文,也可以人为地“制造”范文——下水作文。指导时,教师要以优美生动的语言、饱满的感情进行具体描述,以吸纳学生、熏陶学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四、创造成功机会,注重典型引路

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在作文教学中,如果学生总是体验不到成功的快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鼓励和帮助学生去获取成功的体验。一方面,教师要尽可能充分挖掘、捕捉每一个学生习作的成功点、闪光点,大至谋篇布局,小至字词句段,并给以充分肯定和鼓励;另一方面学校可以成立“小文学社”,将各年级写作基础好的学生吸收入社,进行系统指导,以他们为典型进行宣传推广,不断扩大规模,达到以点带面。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演讲、作文大赛,并鼓励学生向有关报刊投稿。从而营造良好的习作氛围,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

标签:;  ;  ;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