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卵巢论文_李孟琪,郑海英,杨春艳,鄢胜飞,于农淇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牛卵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牛,卵巢,细胞,颗粒,体外,定量,激素。

水牛卵巢论文文献综述

李孟琪,郑海英,杨春艳,鄢胜飞,于农淇[1](2018)在《姜黄素对水牛卵巢颗粒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研究了添加姜黄素对水牛卵巢颗粒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增殖、凋亡自噬及间隙连接等生物学过程的影响。设置不同浓度(1,5,10,25,50,100μg/m L)的姜黄素,对颗粒细胞的凋亡、增殖、自噬和间隙连接等基因与蛋白的表达进行定性与定量检测,发现高浓度姜黄素会导致细胞凋亡标记Caspase-3及自噬基因Beclin-1的基因表达量上升,间隙连接蛋白Cx43基因表达量下降,细胞增殖标记PCNA表达量无显着变化。研究结果为姜黄素在调节卵巢颗粒细胞功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8年11期)

陈富美,姚顺,陈东荣,徐壮壮,候振[2](2018)在《水牛卵巢黄体形成和退化的蛋白质表达谱构建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构建了水牛卵巢黄体形成及退化过程的定量蛋白质表达谱,从中寻找与水牛发情周期相关的重要蛋白质。为研究水牛卵巢周期性变化的分子机制提供蛋白质水平的数据支撑,进而为提高水牛繁殖效率奠定实验基础。以水牛排卵后的红体期(corpus hemorrhagicum,CH)、黄体期(corpus luteum,CL)和白体期(corpus fibrosum,CF)的卵巢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TMT)标记结合液质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MS)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采用相关软件对得到的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对与水牛发情周期相关的重要差异蛋白质:单核巨噬细胞分化抗原(CD14)、通用转录因子Ⅱ-Ⅰ(GTF2I)、羟基类固醇(17β)脱氢酶1(HSD17B1)、U6 sn RNA相关Sm样蛋白质(LSM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SERPINE1)进行了qRT-PCR分析验证。结果显示,共鉴定得到2 343种蛋白质,其中差异表达蛋白质有284种(差异倍数≥2.0),初步构建了水牛卵巢黄体形成和退化的定量蛋白质表达谱。对其中的五种重要差异蛋白质(CD14、GTF2I、HSD17B1、LSM1和SERPINE1)进行qRT-PCR验证,结果有四种(CD14、HSD17B1、LSM1和SERPINE1)的qPCR结果与质谱结果相一致,仅GTF2I与质谱结果不一致,可能是由于GTF2I存在转录后调控。本研究首次从蛋白质水平对水牛卵巢排卵后的周期性变化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探究,同时为其他家畜品种发情周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来源于《生物资源》期刊2018年05期)

陈富美,王焕景,赵秀玲,濮黎萍,张鹏飞[3](2016)在《水牛卵巢黄体形成和退化的差异蛋白质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目的卵巢作为雌性动物的重要生殖器官,在卵泡成熟排卵后形成黄体(corpus luteum,CL)。黄体能够分泌孕酮维持妊娠;如果未受精,则发生退化,开始下一次的发情周期。我国南方水牛不正常的发情周期较多,发情周期长,因而延迟了配种期,故一般较难受胎,这也是制约水牛繁殖效率提高的关键问题之一。为对水牛发情周期的相关机制和调控机理进行探索,本研究采用TMT标记结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2D-LC-MS/MS)的定(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暨中日韩第四届动物繁殖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6-08-18)

马帆,周宇,高亚可,朱鹏,雷小灿[4](2013)在《增殖细胞核抗原在水牛腔前卵泡中的表达与卵巢组织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水牛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参与卵泡发生的时期及其在卵巢组织不同时期卵泡中的表达定位;【方法】采用石蜡切片结合免疫组化的方法对PCNA在卵巢组织中进行定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PCNA在腔前卵泡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原始卵泡中的卵母细胞能检测到PCNA的表达,但颗粒细胞并未观察到PCNA的免疫染色;初级卵泡到次级卵泡,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中均可检测到PCNA的表达,且在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有增强的趋势;有腔卵泡中,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及包围卵母细胞的卵丘细胞中都能观察到很强的免疫染色。定量表达检测结果显示:PCNA在原始卵泡、初级卵泡及次级卵泡中的表达呈上升趋势,并且有显着差异(43.50333±0.138338 vs 1.633804±0.093796 vs 1±0.012219,P<0.01);【结论】从初级卵泡开始在颗粒细胞中能检测到PCNA的表达,并且其表达随着卵泡的发育有明显的增强趋势,腔前卵泡中PCNA表达的QRT-PCR测定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相一致,研究结果为阐明PCNA参与卵泡发生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23期)

谭敏捷,蒋建荣,陆凤花,雷小灿,刘庆友[5](2013)在《水牛卵巢腔前卵泡数量统计与超微结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通过石蜡切片染色观察统计比较水牛与黄牛卵巢各级腔前卵泡数量,并对水牛卵泡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水牛卵巢中原始卵泡为37 578.81个,极显着高于初级卵泡的11 537.94个和次级卵泡的1753.40个(P<0.01);水牛卵巢腔前卵泡的总平均数为50 870.14个,极显着低于黄牛卵巢的113 483.32(P<0.01);超微结构观察发现水牛腔前卵泡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间形成桥粒和间隙连接,细胞核位于胞质中心,细胞质中分布有大量的圆形脂质滴,存在粗面内质网以及少量游离的核糖体和皮质颗粒。实验从组织学水平上初步探明水牛比黄牛繁殖力低的原因,并为水牛腔前卵泡的分离培养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杂志》期刊2013年07期)

高亚可,陆凤花,马帆,乔树叶,陈施蓓[6](2012)在《水牛卵巢颗粒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凋亡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主要是通过比较水牛卵巢颗粒细胞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状态,并对细胞的增殖、核型及凋亡情况进行检测,以了解水牛卵巢颗粒细胞体外生长特性,建立水牛卵巢颗粒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结果发现,分离获得的水牛卵巢颗粒细胞存活率约为60%;采用DMEM培养基,颗粒细胞的生长速度和生长状态优于TCM-199和DMEM/F12培养基;细胞培养24h后开始零星增殖,3~5d增殖速度达到高峰;第1、3、5、7代颗粒细胞正常核型比率差异不显着,均在85%以上;第1代颗粒细胞的凋亡率与第5代差异显着(P<0.05),与第7代差异极显着(P<0.01)。结果表明,DMEM培养基更适宜用于水牛颗粒细胞的体外培养;水牛颗粒细胞能稳定地进行传代培养,染色体的数目不会发生明显改变,但细胞凋亡率会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而明显升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2年10期)

高亚可,陆凤花,马帆,陈施蓓,乔树叶[7](2012)在《水牛卵巢颗粒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凋亡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随着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的逐渐成熟,卵巢颗粒细胞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作用机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多项研究表明,卵巢颗粒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会直接影响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效果和受精后的胚胎发育。本研究通过对水牛卵巢颗粒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并对其增殖和凋亡情况进行测定,以了解水牛卵巢颗粒细胞体外生长特性,从而建立(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2-08-01)

李恭贺,宁淑芳,雷利,何宝祥,杨丰利[8](2011)在《水牛leptin基因在卵巢和睾丸的表达及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确定水牛leptin基因在卵巢和睾丸中的表达状况,试验应用随机引物标记法制作leptincDNA探针。结果表明:该探针检测精度为0.1 pg/μL,达到预期目的;用标记好的探针对水牛卵巢和睾丸的石蜡组织切片进行原位杂交,在卵巢卵泡颗粒细胞层与膜细胞中间、早期生长卵泡内和睾丸精小管管壁上呈现不同程度的黄褐色阳性颗粒。(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1年15期)

秦津,谢莹雪,王秋华,宋小白,李瑞明[9](2011)在《催乳素释放肽在青年摩杂一代水牛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免疫组化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催乳素释放肽(PrRP)在青年摩杂一代水牛生殖调控和泌乳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石蜡切片、HE染色、Nissl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对5头雌性的青年摩杂一代水牛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上PrRP的分布进行定位,并与LEICA图像分析系统和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相结合进行统计。[结果]在下丘脑内,Pr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视上核,在后核分布最少;PrR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在室旁核高度密集,在弓状核、乳头体核密集,在视前核、前核、视交叉上核、腹内侧核、腹外侧核、背内侧核、背外侧核只有少量分布,在视上核无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在垂体,在腺垂体部只观察到PrR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无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在神经垂体部,有大量的免疫反应阳性纤维,无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卵巢的卵泡和间质中未见PrR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仅在黄体的粒性细胞中发现PrR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结论]PrRP广泛分布在青年摩杂一代水牛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上的各个环节。(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18期)

秦津,李瑞明,凌泽继,谢莹雪,宋小白[10](2011)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在不同品种水牛卵巢中的免疫组化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促性腺激释放激素(GnRH)在广西沼泽型水牛与摩拉杂交水牛卵巢中定位表达的异同点,为深入阐明GnRH调节卵巢功能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对广西沼泽型水牛和摩拉杂交水牛卵巢中GnRH及其受体的分布表达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种不同品种水牛卵巢中均存在大量的GnRH阳性细胞,且主要位于颗粒层细胞和黄体粒细胞的胞质内;通过比较显示,两种不同品种水牛卵巢GnRH阳性细胞个数差异极显着(P<0.01),但GnRH阳性细胞大小及其平均光密度的差异均不显着(P>0.05)。【结论】不同品种水牛卵巢的GnRH分布差异可能与繁殖性能有关,但主要分布于巢卵颗粒层细胞和黄体粒细胞的胞质内。(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水牛卵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构建了水牛卵巢黄体形成及退化过程的定量蛋白质表达谱,从中寻找与水牛发情周期相关的重要蛋白质。为研究水牛卵巢周期性变化的分子机制提供蛋白质水平的数据支撑,进而为提高水牛繁殖效率奠定实验基础。以水牛排卵后的红体期(corpus hemorrhagicum,CH)、黄体期(corpus luteum,CL)和白体期(corpus fibrosum,CF)的卵巢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TMT)标记结合液质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MS)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采用相关软件对得到的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对与水牛发情周期相关的重要差异蛋白质:单核巨噬细胞分化抗原(CD14)、通用转录因子Ⅱ-Ⅰ(GTF2I)、羟基类固醇(17β)脱氢酶1(HSD17B1)、U6 sn RNA相关Sm样蛋白质(LSM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SERPINE1)进行了qRT-PCR分析验证。结果显示,共鉴定得到2 343种蛋白质,其中差异表达蛋白质有284种(差异倍数≥2.0),初步构建了水牛卵巢黄体形成和退化的定量蛋白质表达谱。对其中的五种重要差异蛋白质(CD14、GTF2I、HSD17B1、LSM1和SERPINE1)进行qRT-PCR验证,结果有四种(CD14、HSD17B1、LSM1和SERPINE1)的qPCR结果与质谱结果相一致,仅GTF2I与质谱结果不一致,可能是由于GTF2I存在转录后调控。本研究首次从蛋白质水平对水牛卵巢排卵后的周期性变化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探究,同时为其他家畜品种发情周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牛卵巢论文参考文献

[1].李孟琪,郑海英,杨春艳,鄢胜飞,于农淇.姜黄素对水牛卵巢颗粒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2018

[2].陈富美,姚顺,陈东荣,徐壮壮,候振.水牛卵巢黄体形成和退化的蛋白质表达谱构建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生物资源.2018

[3].陈富美,王焕景,赵秀玲,濮黎萍,张鹏飞.水牛卵巢黄体形成和退化的差异蛋白质初步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暨中日韩第四届动物繁殖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6

[4].马帆,周宇,高亚可,朱鹏,雷小灿.增殖细胞核抗原在水牛腔前卵泡中的表达与卵巢组织定位[J].中国农业科学.2013

[5].谭敏捷,蒋建荣,陆凤花,雷小灿,刘庆友.水牛卵巢腔前卵泡数量统计与超微结构观察[J].中国畜牧杂志.2013

[6].高亚可,陆凤花,马帆,乔树叶,陈施蓓.水牛卵巢颗粒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凋亡测定[J].中国畜牧兽医.2012

[7].高亚可,陆凤花,马帆,陈施蓓,乔树叶.水牛卵巢颗粒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凋亡测定[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

[8].李恭贺,宁淑芳,雷利,何宝祥,杨丰利.水牛leptin基因在卵巢和睾丸的表达及定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

[9].秦津,谢莹雪,王秋华,宋小白,李瑞明.催乳素释放肽在青年摩杂一代水牛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免疫组化定位[J].安徽农业科学.2011

[10].秦津,李瑞明,凌泽继,谢莹雪,宋小白.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在不同品种水牛卵巢中的免疫组化定位[J].南方农业学报.2011

论文知识图

一14间情期水牛卵巢卵泡颗粒细胞...34FGF10在水牛卵巢中的免...沼泽型水牛卵巢黄体OT阳性产物...一11间情期水牛卵巢卵泡颗粒细胞...3-5FGFR1在水牛卵巢中的...34FCJFR2在水牛卵巢中的...

标签:;  ;  ;  ;  ;  ;  ;  

水牛卵巢论文_李孟琪,郑海英,杨春艳,鄢胜飞,于农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