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发分论文_孙枫凯

导读:本文包含了挥发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燃料,不确定,超低,生物,焦油,阳极,煤业。

挥发分论文文献综述

孙枫凯[1](2019)在《煤炭清洁利用技术有新突破》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记者孙枫凯报道 12月6日,陕西省咸阳新型热能公司1号锅炉迎来多名专家的“大检查”。这是世界首台纯燃超低挥发分半焦和气化残炭实现长时间连续稳定运行的煤粉锅炉。1号锅炉项目是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超低挥发分碳基燃料清洁燃烧关键技术”的子课题。由(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报》期刊2019-12-10)

唐甜甜,白艳伟[2](2019)在《掺烧高挥发分煤种对机组影响及应对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比某2×660 MW电厂实际用煤与设计、校核煤种各项主要指标,分析高挥发分煤种对机组运行的影响与危害,对此提出相应措施。通过测量磨煤机分离器出口风煤混合温度,加强对制粉系统监视,调整火焰中心位置以防止锅炉水冷壁结焦,保持磨煤机消防蒸汽暖管热备用,停运制粉系统时将制粉系统中的煤粉吹扫干净等手段,防止制粉系统发生自燃、爆炸,保障机组安全运行。(本文来源于《东北电力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冯明杰,徐凤森,周帅磊,冯雨曦,郭奕[3](2019)在《炭阳极挥发分测定及析出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实验的方法对炭阳极在升温过程中挥发分的析出情况进行了测定,在对测定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以温度为变量的挥发分逸出数学计算模型。该成果不仅可用于焙烧曲线的优化研究,以充分利用其热量和节能降耗,而且也能为相关数值模拟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8-14)

陈娟,闫涛,刘元,刘皓,李梅[4](2019)在《榆林低变质煤挥发分产率测定不确定度分析与评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及数学模型,解析了测定榆林低变质煤挥发分产率不确定度主要来源,并对每个不确定分量进行评定。结果表明:榆林低变质煤挥发分产率标准不确定度为0.80%,扩展不确定度为1.6%。称量干燥后榆林低变质煤失重m_3引入的不确定度(u(m_3)=0.000 589 g)偏大是造成最终结果不确定度偏大的主要原因,其中检查性干燥引入的不确定度u_2(m_3)分量贡献最大(u_2(m_3)=0.000 577 g),因此可进行多次干燥达到质量恒定以减小结果误差。(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9年07期)

刘道烽,李诗媛,刘稳,刘敬樟,欧阳子区[5](2019)在《配风方式对超低挥发分碳基燃料NO_x排放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超低挥发分碳基燃料热解半焦,在30 kW预热燃烧试验台上研究不同二次风动量和通入方式对预热燃烧特性和NO_x生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二次风动量逐渐增加,神木半焦的燃烧效率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NO_x排放量呈先减小再增大的趋势,适当提高二次风动量,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同时减少NO_x排放;不同二次风射流方式对NO_x排放浓度影响较大;采用30°偏角的斜射流方式通入二次风时,燃烧室内平均温度比采用直射流时高约100℃。采用直射流和30°偏角的斜射流方式最终NO_x排放质量浓度分别为99. 7、152. 3 mg/m~3(6%O_2)。(本文来源于《中国粉体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梅振飞,陈明,陈德珍,洪鎏,胡雨燕[6](2019)在《垃圾热解-挥发分重整过程中基于产物导向的催化剂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提升垃圾热解产物品质,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在垃圾热解反应器下游设置自源半焦重整挥发分的反应器,并在自源半焦中混入白云石(D)和活性污泥炭(ASSC)以提升催化效果,获得更多的气体资源以及高品质的油。结果表明,550℃下垃圾热解产生的挥发分经同温自源半焦重整,气体产率可提高44.29%,热解液产率降低了41.33%;但热解油中的脂肪烃含量下降,单环芳烃含量增加。添加煅烧白云石后,热解油转化率提高,热解油中的脂肪烃含量增加。添加ASSC后,H_2、CO产率显着提高;热解液产率进一步降低。特别是与自源半焦按照等质量与ASSC混合时,热解液产率最低,自30.44%降至11.25%,同时其含水率自57.23%降至35.64%。总体上,垃圾热解自源半焦具有促进热解油中单环芳烃生成和脂肪分解的作用;而白云石和ASSC都能促使热解油中脂肪烃的浓度提升,尤其是ASSC。白云石对应着气体产物中更高的CH_4、H_2和CO的产率,而ASSC进一步促进了H_2和CO的生成、H_2O的消耗但同时抑制了CH_4的生成。当以合成气为目标产品时,推荐加入ASSC并与自源半焦按质量比1∶1混合,其产气量达到45.5%或0.50 m~3/(kg MSW),H_2+CO体积分数达到53.87%。(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刘阳,刘捷成,俞海淼,陈德珍[7](2019)在《新型镍基镁渣催化重整松木热解挥发分焦油析出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过量浸渍法制备了镍基镁渣催化剂,并在小型气流床气化炉上开展了松木热解挥发分的催化重整研究。评估了煅烧/催化温度、镍含量和水碳比对焦油组分的影响,同时在不同煅烧/催化温度下与Ni/γ-Al_2O_3催化剂进行了裂解焦油性能的对比。采用比表面积测试(BET)、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镍含量为3%,煅烧/催化温度为800℃,水碳比为0.5时,镍基镁渣催化剂表现出最优异的催化裂解焦油能力:大幅度降低了重质多环芳烃的相对含量,并且焦油转化率达到95.69%,同时焦油露点温度降至40.2℃。XRD结果表明,Ni、Fe、Ca、Mg相互作用可以形成多种活性中心,进而协同提高催化剂活性。(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王欢[8](2019)在《热场温度与填料介质对淖毛湖煤挥发分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煤快速热解过程中存在的管路堵塞问题一直未能解决,使得众多大型工艺难以实现工业化,管路堵塞被认为是挥发分的再反应行为、粉尘夹带以及重质焦油冷凝堆积等众多因素造成的。因此改善焦油品质,减小重质组分缩聚是改善管路堵塞问题的有效方法,对维持工艺的长期稳定运行和减轻焦油的后处理再加工具有重要意义。煤热解过程中挥发分之间的反应受热场温度、升温速率、停留时间、空间位阻、传质媒介等的影响,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焦油品质发生改变。故本文选取一种富油长焰煤,利用热解气化耦合一体化反应装置,分别在单独热解和热解气化耦合实验条件下,考察气体混合段热场温度(400–650 ~oC)、填料介质(活性炭、γ-Al_2O_3和石英珠)和气化煤气对挥发分反应的影响,为改善焦油品质,降低积碳量,定向调控挥发分反应提供理论支持。具体研究结论如下:(1)淖毛湖长焰煤热解挥发分流经反应器的气体混合段(C区)时,热场温度对热解产物的产率和品质有显着影响。随C区温度升高,焦油中轻质组分(HS)含量未检测到显着变化,焦油中沥青烯(A)更容易缩聚形成重质组分,如前沥青烯和积碳,导致焦油流动性变差,使管壁积碳量(coke-D)增加。C区温度在400–450 ~oC时,温度变化对挥发分反应无显着的影响。当温度升高至500 ~oC时,焦油产率明显下降,热解水产量(以1公斤干基煤为基准)达到最高,这是由于热解挥发分中羟基的分解。温度达到600–650 ~oC时,焦油中前沥青烯(PA)产量增高,焦油品质变差。(2)当原位半焦产生的气化煤气参与到C区的挥发分反应中,在热解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焦油产率较单独热解增加了1–5%,当C区温度为500–550 ~oC时焦油产率的增加量最大。气化煤气对热解焦油品质的影响不同。C区温度高于500 ~oC时,气化煤气的引入可促进焦油中的HS增加,抑制PA缩聚形成积碳。低于500 ~oC时,积碳和PA产量降低。含水蒸气的气化煤气促进焦油中O、N、S杂原子化合物的脱除。此外,C区温度较高时,气化煤气可促进焦油中芳烃化合物的缩聚,而在较低温度时可促进苯类化合物、脂肪烃和酚类化合物的生成。(3)气体混合区添加填料介质能延长挥发分的停留时间,增强挥发分反应,最终改变焦油的品质和积碳的生成量。活性炭作为填料介质时,因其孔道结构以微孔和介孔为主,会阻碍焦油中A等较大分子的通过,促进焦油中沥青烯的歧化反应,形成更多轻质化合物和前沥青烯,焦油中酚类化合物含量增加。由于γ-Al_2O_3结构以介孔为主,其作为填料介质时,会阻碍挥发分中的PA前驱体等大分子化合物的通过,促使其分解成A,且含量高达89%以上,焦油HS等小分子化合物会发生缩聚使含量降低。(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刘道烽[9](2019)在《超低挥发分碳基燃料预热燃烧特性及污染物控制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阶煤热解或气化的副产品半焦、残炭属于“超低挥发分碳基燃料”,通常挥发分含量小于8%,远低于常规煤炭所含挥发分。采用传统技术燃烧这些燃料时,会遇到着火点高、燃尽困难、NOx排放高等问题。本文将以神木半焦和气化残炭为主要研究对象,在30 kW循环流化床预热燃烧试验台上采用不同型式和不同运行参数的高温燃料喷口,研究了超低挥发分碳基燃料的预热燃烧特性及污染物的排放控制特性。论文研究了超低挥发分碳基燃料经高温预热后的燃料特性变化;分析了配风方式、二次风射流方式、位置等操作因素对超低挥发分碳基燃料预热燃烧特性和NOx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了预热燃烧器中添加石灰石对SO2排放的影响。热解半焦和气化残炭在预热燃烧过程中,燃料预热阶段气化残炭和神木半焦的挥发分转化率分别为63.4%和78.4%;固定碳的转化率分别为40.3%和47.7%,神木半焦燃料中有3 6.2%的煤氮发生了转化。针对同轴射流喷口的研究表明:改变内、外二次风配比,燃烧室沿程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对NOx排放带来影响规律也基本一致。可用总二次风风量来作为试验中的参考因素,在总二次风风量当量比为0.5左右时,能有效减少NOx的排放。燃烧室顶部温度变化与二次风流通面积变化有关,两者变化幅度相同。还原区长度过短会造成燃烧室顶部温度剧烈下降。还原区长度为500 mm时,NOx排放最低,达到110 mg/m3(6%02)。同时分级燃烧技术能有效降低NOx排放,减排幅度在57%以上。针对外扩型喷口的研究表明:采用直射流比采用30°偏角的斜射流NOx排放更低。NOx排放浓度分别为99.7 mg/m3(6%O2)与 152.3 mg/m3(6%02)。高温燃料喷口加装钝体试验,燃烧室顶部温度比不加钝体时的顶部温度高了200℃左右,可使燃烧室顶部升温速率加快约43%左右,但是对NOx排放并没有明显的影响。针对气化残炭进行的预热过程添加石灰石脱硫试验研究表明:当Ca/S摩尔比分别为0、1和2时,燃烧烟气中SO2排放分别为1428、1167和676 mg/m3,通过在预热燃烧器中添加石灰石能有效降低燃烧烟气中SO2排放浓度,且随着Ca/S摩尔比的增加,脱硫效率增加。(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期刊2019-06-01)

庞赟佶,刘心明,陈义胜,殷吾真,沈胜强[10](2019)在《生物质炭对聚丙烯热解挥发分的催化重整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生物质衍生焦炭对聚丙烯挥发分进行催化重整,分别将Na_2CO_3、CaO和Fe_2O_3负载在炭中以实现催化效果的强化。通过对比液相产率、产气率可以看出:生物质炭对聚丙烯挥发分有显着的催化重整效果,温度为750℃时液相产率为11.80%,较无催化时下降了13.60%。Na_2CO_3作用下随着温度的升高,750℃时液相产率为8.66%,较聚丙烯单独热解时下降了16.74%,产气率最高可达50.86%。负载Fe基的生物质衍生焦炭,在高温阶段对聚丙烯热解挥发分的降解效果不明显,液相产率750℃时为11.64%,产气率为47.91%。添加CaO,随着热解温度的提升液相产率最低可至9.36%,较单独热解时下降了16.04%,产气率最高可达50.18%。在本实验条件下,生物质炭中负载Na基对聚丙烯挥发分催化重整效果最为明显。(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挥发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比某2×660 MW电厂实际用煤与设计、校核煤种各项主要指标,分析高挥发分煤种对机组运行的影响与危害,对此提出相应措施。通过测量磨煤机分离器出口风煤混合温度,加强对制粉系统监视,调整火焰中心位置以防止锅炉水冷壁结焦,保持磨煤机消防蒸汽暖管热备用,停运制粉系统时将制粉系统中的煤粉吹扫干净等手段,防止制粉系统发生自燃、爆炸,保障机组安全运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挥发分论文参考文献

[1].孙枫凯.煤炭清洁利用技术有新突破[N].中国煤炭报.2019

[2].唐甜甜,白艳伟.掺烧高挥发分煤种对机组影响及应对措施[J].东北电力技术.2019

[3].冯明杰,徐凤森,周帅磊,冯雨曦,郭奕.炭阳极挥发分测定及析出模型的建立[C].第十届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4].陈娟,闫涛,刘元,刘皓,李梅.榆林低变质煤挥发分产率测定不确定度分析与评定[J].辽宁化工.2019

[5].刘道烽,李诗媛,刘稳,刘敬樟,欧阳子区.配风方式对超低挥发分碳基燃料NO_x排放特性的影响[J].中国粉体技术.2019

[6].梅振飞,陈明,陈德珍,洪鎏,胡雨燕.垃圾热解-挥发分重整过程中基于产物导向的催化剂选择[J].化工学报.2019

[7].刘阳,刘捷成,俞海淼,陈德珍.新型镍基镁渣催化重整松木热解挥发分焦油析出特性研究[J].化工学报.2019

[8].王欢.热场温度与填料介质对淖毛湖煤挥发分反应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9

[9].刘道烽.超低挥发分碳基燃料预热燃烧特性及污染物控制试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9

[10].庞赟佶,刘心明,陈义胜,殷吾真,沈胜强.生物质炭对聚丙烯热解挥发分的催化重整分析[J].化学工程.2019

论文知识图

元素分析仪Fig.2.2Elementanalyzer甲玛矿区岩浆-热液过渡证据中国煤的镜质组反射率与干燥无灰基~...升温速率与挥发分、煤特征温度...高挥发分烟煤与甲烷吸附构型Fi...低挥发分烟煤与甲烷吸附构型Fi...

标签:;  ;  ;  ;  ;  ;  ;  

挥发分论文_孙枫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