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GF的临床应用

TSGF的临床应用

一、TSGF在临床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何栋,许秋桂,姚锦绣,杨凤爱,黎杨杨[1](2022)在《尿HA和TSGF联合检测在膀胱癌辅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尿中透明质酶(HA)和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联合检测在膀胱癌辅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膀胱癌患者29例、健康对照组29例为研究对象,收集中段尿标本,检测HA和TSGF浓度水平,并分析其单项及联合检测的AUC曲线面积、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膀胱癌组尿HA和TSGF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ROC曲线分析,HA的AUC为0.767、灵敏度79.3%、特异性72.4%;TSGF的AUC为0.744、灵敏度65.5%、特异性79.6%;HA和TSGF联合检测AUC为0.859、灵敏度86.2%、特异性75.9%;HA的诊断符合率为41.2%(12/29),TSGF的诊断符合率为58.6%(17/29),HA和TSGF两者联合检测的诊断符合率为72.4%(21/29)。结论 HA和TSGF联合检测可提高膀胱癌的诊断率。

王柏田[2](2021)在《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动态检测在乳腺癌诊断和监控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乳腺癌(Breast cancer,BC)患者、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和正常人群血清肿瘤分子标记物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 153,CA1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Malignant 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TSGF)血清表达水平差异,探讨联合动态检测血清CA153、VEGF、TSGF表达水平在乳腺癌诊断、监控复发转移及监控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年间来日照市中医医院初次确诊的113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乳腺癌组),另选取50例同期来医院诊疗的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为良性对照组、50例来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为正常对照组。嘱三组人群空腹,抽取其静脉血3m L入促凝管中,待自凝后,分离血清待检。采用免疫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三组人群血清CA153、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VEGF及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TSGF表达水平。应用SPSS19.00统计学软件回顾性统计分析三组人群血清CA153、VEGF、TSGF表达水平差异;比较血清CA153、VEGF、TSGF在乳腺癌不同临床病理因素(患者不同发病年龄、肿瘤不同发生部位、肿瘤不同大小、不同临床分期、不同分化程度、有无复发转移、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水平表达差异;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预后;绘制CA153、VEGF、TSGF诊断乳腺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根据ROC曲线上CA153、VEGF、TSGF最大约登指数对应的CA153、VEGF、TSGF浓度值,确定为CA153、VEGF、TSGF诊断乳腺癌的最佳临界值;以乳腺癌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CA153、VEGF、TSGF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用四格表法统计计算血清CA153、VEGF、TSGF单项及三项联合检测诊断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CA153、VEGF、TSGF在乳腺癌患者血清表达水平[(94.81±30.86)U/m L、(343.08±148.33)pg/m L、(151.37±61.95)U/m L]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15.71±6.31)U/m L、(112.35±30.95)pg/m L、(45.45±17.29)U/m L]和正常对照组[(13.76±5.23)U/m L、(106.60±27.46)pg/m L、(42.56±15.65)U/m L],(F=35.540、35.521、25.415,P=0.000、0.000、0.000),P<0.01;乳腺良性病变组血清CA153、VEGF、TSGF表达水平和正常对照组血清CA153、VEGF、TSGF表达水平比较(t=0.892、1.514、1.465,P=0.378、0.138、0.151)无统计学差异,P>0.05;(2)乳腺癌患者发病不同年龄、肿瘤不同发生部位其血清CA153、VEGF、TSGF表达水平分别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CA153、VEGF、TSGF表达水平与乳腺癌肿瘤大小、不同临床分期、肿瘤不同分化程度、有无复发转移、治疗前后明显相关,乳腺癌血清CA153、VEGF、TSGF表达水平在肿瘤直径>5cm组、临床高分期(III期、IV期)组、低分化(低分化、未分化)组、伴复发转移组明显高于肿瘤直径≤5cm组、临床低分期(I期、II期)组、高分化(高分化、中分化)组、无复发转移组,组间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手术、放化疗)后随着瘤体消失、或经治疗后瘤体负荷减少,血清肿瘤标记物CA153、VEGF、TSGF表达水平[(22.29±7.68)U/m L、(161.23±33.06)pg/m L、(72.31±19.66)U/m L]明显低于治疗前[(94.81±30.86)U/m L、(343.08±148.33)pg/m L、(151.37±61.95)U/m L,t=5.945、4.346、4.465,P<0.01];(3)Kaplan-Meier生存分析曲线显示,乳腺癌血清肿瘤标记物高水平表达组(CA153>153.31 U/m L、VEGF>423.65 pg/m L、TSGF>232.14U/m L)5年无事件生存率明显低于低水平表达组[(CA153≤153.31 U/m L、VEGF≤423.65 pg/m L、TSGF≤232.14 U/m L,x2=36.672、42.929、14.828,P=0.000、0.000、0.000),P<0.01]。(4)血清CA153、VEGF、TSGF单项检测敏感性分别为69.91%、67.26%、66.37%,特异性分别为88.00%、86.00%、86.00%,准确性分别为75.46%、73.01%、72.3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94%、91.57%、91.4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6.41%、53.75%、53.09%,血清CA153、VEGF、TSGF三项联合检测诊断乳腺癌的特异性为80.00%,虽与CA153、VEGF、TSGF单项检测比较有所降低,但敏感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明显提高,分别为93.81%、89.57%、85.11%,与各单项检测比较明显提高(x2=30.337、19.393、15.570,P=0.000、0.000、0.001),P<0.01。结论:乳腺癌发生、发展与其血清肿瘤标记物CA153、VEGF、TSGF表达水平存在密切相关性。血清CA153、VEGF、TSGF三项标记物联合检测,可以取长补短,做到相互印证、相互补充,弥补单项检查的不足,诊断乳腺癌敏感性、准确性与CA153、VEGF、TSGF单项检测比较得到明显提高,从而减少误诊、漏诊;联合动态检测能够监控肿瘤的发展过程(如肿瘤的临床分期、肿瘤复发转移等);根据血清CA153、VEGF、TSGF表达水平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判断预后。

姚文宇[3](2021)在《血清学标志物在鼻咽癌中的预后意义》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一种上皮来源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由于其种族、地理分布、病理及生物学特征的独特性,使其与其他头颈部肿瘤有着极大区别。目前,来自国际抗癌协会/美国联合癌症委员会(UICC/AJCC)制定的TNM分期系统仍然是鼻咽癌患者预后预测和治疗指导的主要标准。然而,TNM分期系统仅是从解剖学角度为患者提供预后分析及疗效评价,并且相同TNM分期患者采取相同治疗模式后的结局不尽相同,预示仅以目前的分期系统指导治疗及分析预后存在不足。因此,我们想要探讨廉价易得的血清学指标在NPC患者中的意义并借以弥补TNM分期系统的不足,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预后分析提供更为有效的指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5月至2015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某同一病区住院的初诊鼻咽癌患者(共纳入208例患者)。收集患者治疗前基线资料,包括年龄、体重指数(BMI)、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分期和N分期等,并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索患者基线资料与患者总生存(OS)、无复发生存(RFS)和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的关系。使用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绘制列线图,并运用列线图所得模型对各危险因素赋值及为患者进行综合评分,进一步为患者进行有效的危险分层。结果:本研究中鼻咽癌患者5年OS、RFS和DMFS分别为76.4%、75.5%和72.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分期、N分期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纳入OS独立预后因素的Nomogram预测模型分析表明,基于Nomogram模型的生存预测与实际观察结果吻合良好,患者OS预后模型的C指数为0.801高于单纯TNM分期系统的0.699(P<0.001)。根据所有患者Nomo分值对患者进行分层分析,将患者分为低危组(Low risk,分值≤272分)和高危组(High risk,分值>272分),两组患者5年OS分别为85.6%和64.4%,结果存在显着差异P<0.001,HR=4.485(95%CI:2.014-9.985)。亚组分析显示,NPC患者同步放化治疗基础上接受与未接受诱导或辅助化疗对比,Nomo分值低危组患者接受诱导或辅助化疗未能提高患者的OS(P=0.130),而高危组患者接受诱导或辅助化疗后可提高患者OS(P<0.001)。此外,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分期、N分期是RFS的独立预后因素;年龄、白细胞计数、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分期、N分期也是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另接受单纯同步放化疗对比单纯同步放化加辅助或诱导化疗的亚组分析中显示,高NLR患者接受单纯同步放化疗不加额外辅助或诱导化疗拥有更差OS(P=0.023)、RFS(P=0.023)及DMFS(P=0.038)。结论:年龄、T分期、N分期及治疗前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水平是鼻咽癌生存预后的重要因素。以生存预后独立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借以进行危险分层能够较好分析患者的生存预后及预测同步放化疗患者是否能从诱导化疗及辅助化疗中获益。对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NLR的亚组分析显示,高NLR者仅接受单纯同步放化疗不加额外的辅助或诱导化疗OS、RFS及DMFS更差。

王岩,吕呈,李鲁平,张明香,邢卓越,戴越,项丹,谷野[4](2020)在《用于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新型肿瘤标记物研究现状》文中指出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glcinoma,PHC)为临床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PHC在我国已被列入重点筛查和预防治疗的疾病。PHC起病隐匿,临床中PHC早期多没有特征性临床表现。因此,血清学标志物的诊断价值对肝癌早期诊断尤为重要。目前,甲胎蛋白(AFP)作为诊断和监测PHC最常用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价值,但临床中小肝癌的AFP可呈阴性,同时一些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清AFP可呈现阳性,因此,新型灵敏度及特异度高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现就用于原发性肝癌肿瘤标记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李珣[5](2020)在《TACE联合抗病毒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治疗效果的评价及对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抗病毒治疗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中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10月在辽阳市中心医院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0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是否口服恩替卡韦分为实验组(TACE联合抗病毒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纯TACE治疗组)各51例,对比分析2组治疗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近期疗效、1年生存率的差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及1年后血清TSGF变化的比较,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TSGF的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得出实验组疗效与血清中TSGF和AFP表达的关系。结果 1、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生存质量评分的比较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和对照组3个月后疗效的比较 实验组ORR和DC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实验组和对照组1年生存率的比较 实验组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4、实验组和对照组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及1年后血清TSGF变化的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中TSGF均有下降,但是实验组下降更明显;治疗1年后实验组TSGF较治疗前下降,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5、实验组疗效与血清中TSGF和AFP表达的spearman相关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及1年后AFP变化的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血清中TSGF和AFP与实验组疗效呈负相关(r=-0.652、-0.722;p=0.021、0.008)。结论 通过TACE联合抗病毒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控制效果更好,生存期内生活质量较高,生存期较长,对血清中TSGF的表达有显着下调作用,临床中可以积极应用。

张荣华[6](2019)在《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动态检测对胃癌诊疗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统计分析血清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 724,CA724)、热休克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60,HSP60)及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upplied Group of Factors,TSGF)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联合动态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病情监控、治疗指导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三组人群为研究对象,其中胃癌患者(恶性肿瘤组)127例、胃良性病变患者(良性对照组)50例和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5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及酶联免疫法检测其血清CEA、CA724、HSP60、TSGF水平,统计分析其在三组人群血清中的表达水平,研究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A724、HSP60、TSGF与胃部良、恶性疾病的相关性,综合评估胃癌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A724、HSP60、TSGF水平与不同临床病理因素(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肿瘤大小、浸润胃壁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伴腹腔积液、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复发及治疗后)的相关性,评价CEA、CA724、HSP60、TSGF四项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与各单项及部分组合检测比较诊断胃癌的价值(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差异,探讨其联合动态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监控病情、治疗指导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胃癌患者血清CEA、CA724、HSP60、TSGF表达水平与良性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统计学有差异(均P<0.01),良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2)CEA、CA724、HSP60、TSGF在胃癌患者血清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无明显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肿瘤大小、浸润胃壁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伴腹腔积液、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复发及治疗后明显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体积越大、浸润胃壁越深血清标记物表达水平越高;胃癌中晚期组、低分化组、伴腹腔积液组、转移组、复发组及治疗前血清CEA、CA724、HSP60、TSGF水平较早期组、高分化组、无腹腔积液组、无转移组、无复发组及治疗后明显增高(均P<0.05);(3)CEA、CA724、HSP60、TSGF诊断胃癌的敏感性分别为49.61%、54.33%、55.12%、45.67%,特异性分别为94.00%、92.00%、92.00%、90.00%,准确性分别为62.15%、64.97%、65.54%、58.19%,CEA+CA724+HSP60、CEA+CA724+TSGF、CA724+HSP60+TSGF、CEA+HSP60+TSGF诊断胃癌的敏感性分别为73.23%、72.44%、74.02%、70.08%,特异性分别为86.00%、84.00%、84.00%、86.00%,准确性分别为76.84%、75.71%、76.84%、74.58%;而联合检测CEA+CA724+HSP60+TSGF四项肿瘤标记物诊断胃癌的敏感性、准确性明显提高,分别为95.28%、90.96%,与各单项及部分组合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A724、HSP60、TSGF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从而减少误漏诊,动态检测对监控病情发展、预判复发转移、评估疗效及预后随访等具有指导参考意义。

李健,刘雄英,丘熙廉,谢曙光[7](2019)在《HMG B1、TSGF诊断甲状腺癌的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究血清高迁移率蛋白(HMG)B1、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鉴别诊断甲状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的45例甲状腺癌患者(A组),4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B组)以及45例健康体检者(C组)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三组患者的血清HMG B1、TSGF水平进行检测,判定血清HMG B1、TSGF鉴别诊断甲状腺癌的临床价值。结果:A组患者的血清HMG B1、TSGF水平明显高于B组患者及C组健康体检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B组患者与C组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MG B1、TS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MG B1与TSGF联合检测的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及AUC均高于HMG B1与TSGF单独检测,漏诊率、误诊率均低于HMG B1与TSGF单独检测。结论:临床对甲状腺癌患者应用血清HMG B1、TSGF联合检测效果显着,可将其作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辅助手段。

黄远生,贾举闻,葛麟,付峥,陆峻逵[8](2018)在《CEA、TSGF以及CA19-9联合检测在胃癌诊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析癌胚抗原(CEA)、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以及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在胃癌诊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5年2月和深圳市大鹏新区妇幼保健院2015年3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组,同期收治的12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对照组,均给予血清CEA、TSGF、CA19-9检测,对两组患者血清CEA、TSGF、CA19-9水平及各指标检测敏感度、特异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CEA、TSGF、CA19-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TSGF、CA19-9联合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均明显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A、TSGF、CA19-9联合检测在胃癌诊疗中的临床效果十分显着,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张海晨[9](2018)在《肿瘤标志物检验适宜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医疗资源有限,卫生投入巨大,但过度医疗造成的严重浪费却同时存在。其中,过度检查尤其是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的不适宜检验(inappropriate request,IR)国内外都具有普遍性。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抑制过度医疗,从而更合理地使用宝贵的医疗经费,遂成为各国医疗改革的重点,中国也不例外。本文以肺部疾病TM检测为研究对象,以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AE)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primary lung cancer,PLC)两个病种为例,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咨询和回顾性分析研究,对上海市三家综合性医院的入院诊断为AE-COPD和PLC的4191份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建立这两种疾病TM检测的最优策略,作为TM检测适宜与否的判断标准。然后对三家医院肺部疾病TMIR的现况进行了评价,并初步探讨了临床路径干预对肺部疾病TM检测适宜性的影响。以此为基础,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进一步探究临床医生IR行为的影响因素,并结合经济学、管理学理论,深入剖析临床医生肺部疾病TMIR的原因,进而提出降低临床IR的可行干预路径,为改善肺部疾病TMIR现况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 21-1)、CEA+CYFRA 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CEA+CYFRA 21-1+NSE+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组合,可作为AE-COPD和PLC的TM检测最优策略。若以该策略作为两种肺部疾病TM检测申请适宜与否的判断标准,被调查的三家医院中,97.0%的患者存在TMIR现象,可见肺部疾病TMIR具有普遍性。此外,临床路径干预对肺部疾病TM检测的适宜性影响效果显示,临床路径能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对COPD患者还能改善疗效。而通过三家医院临床医生深度访谈,以及以北京和上海为主的各级医院有处方权的224位临床医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医生在近一个月的肺部疾病TM检测方案的适宜概率未超过50%,且对问卷中两个病例所作TM检测方案的适宜率也仅39.7%,进一步印证了肺病疾病TMIR现象的严峻性。不适宜检验的产生,既有临床医生保护自身利益、避免医疗纠纷以及缺乏主动学习卫生经济学知识的动力对其医疗行为的间接原因,也有医务人员自身技术水平不高和医患沟通能力不强等直接原因。而疾病既往信息的完整性、疾病的复杂性、患者经济条件的好坏、患者及其家属的主观意愿或依从性、对病情的焦虑程度、以及临床医生所处的医院、政策和社会环境因素,均增加了临床医生的执业压力,使其在与患者的委托代理关系中,更多地选择了不适宜的TM检测方案。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通过对肺部疾病的TMIR现象的揭示,反映了目前临床诊疗中过度医疗的普遍存在;AE-COPD和PLC的TM临床检测最优策略,既符合专家共识,也得到了调查数据的验证;临床路径是控制IR的有效途径;支付类型差异和病情轻重不同是导致IR的重要影响因素;IR原因分析表明,医疗体制、医院运行和医生教育的改善是形成最佳诊断治疗决策的关键。本文创新点主要为以下两方面:第一,正确区分适宜和不适宜检验,是对IR现象进行有效干预的第一步。然而,迄今有关检验适宜性的判断标准,多基于临床指南、行业规范和诊疗习惯,常局限于某些医疗机构和某些特定项目,结论也多是定性的,不同研究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缺乏大规模定量的令人信服的临床研究。本文以AE-COPD和PLC为研究对象,通过专家咨询,结合临床数据论证,最终获得了两种疾病诊断最优TM检测策略,为判断这两种疾病的TM检测行为是否适宜奠定了基础;第二,本论文聚焦临床检验的关键决策人——有处方权的医生,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其在肺部疾病TM检测方案制定时所受到的来自医院、政策、社会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以及临床医生自身在肺部疾病TM检测动机和行为技巧方面的表现,并进一步借助经济学、管理学、行为干预理论中的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IMB)模型,对临床医生肺部疾病TMIR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剖析和实证验证,从而为有效干预的实施指明了方向。

齐发梅,魏莲花,周爱花,杨森,颜丽,申希平,尹会媛,石福娜[10](2018)在《探讨TSGF在6种恶性肿瘤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在临床诊疗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住院的已确诊的肿瘤患者229例作为病例组,该院健康体检人群11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雅培i2000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肿瘤标记物,采用Olympus 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SGF;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TSGF在肠道恶性肿瘤诊断灵敏度为80.00%,胃部恶性肿瘤诊断灵敏度为76.19%、肺部恶性肿瘤诊断灵敏度为82.65%,肝癌及肝硬化诊断灵敏度为96.55%、胆管癌诊断灵敏度为71.43%,卵巢癌诊断灵敏度为52.94%。在肝癌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SGF水平最高[(80.73±7.56)U/mL],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TSGF水平最低[(68.34±11.39)U/mL]。结论 TSGF在恶性肿瘤诊断中具有良好特异度和灵敏度,可以作为广谱的肿瘤标记物,特别是在肝癌及肝硬化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灵敏度。

二、TSGF在临床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SGF在临床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尿HA和TSGF联合检测在膀胱癌辅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 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膀胱癌组和健康对照组尿HA与TSGF水平比较
    2.2 尿HA与TSGF的ROC曲线分析
    2.3 尿HA与TSG及两者联合检测的诊断符合率
3 讨论

(2)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动态检测在乳腺癌诊断和监控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仪器和耗材
    1.2 研究对象
    1.3 血清标本采集与前处理
    1.4 血清肿瘤分子标记物测定
    1.5 结果判断
    1.6 随访及预后评价
    1.7 诊断性试验的评价指标
    1.8 统计学分析
第二章 结果
    2.1 CA153、VEGF、TSGF在三组人群血清表达水平比较
    2.2 CA153、VEGF、TSGF在乳腺癌不同临床病理因素患者血清表达水平比较
    2.3 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VEGF、TSGF表达水平对预后的影响
    2.4 血清CA153、VEGF、TSGF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在诊断乳腺癌中的价值比较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乳腺癌相关肿瘤标记物检测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附录)
致谢

(3)血清学标志物在鼻咽癌中的预后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血清学标志物在鼻咽癌中的预后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4)用于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新型肿瘤标记物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
2 高尔基体蛋白-73(GP-73)
3 热休克蛋白(HSP70)
4 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3(GPC-3)
5 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
6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specificgrowthfactor,TSGF)
7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specificgrowthfactor,TSGF)
8 AFP-IgM复合物
9 M2-PK
10 骨桥蛋白(OPN)
11 人锌指蛋白23(hZNF23)
12 Stahmin蛋白
13 催化酶类
14 基因及其转录产物

(5)TACE联合抗病毒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治疗效果的评价及对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实验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文献综述 原发性肝癌的多元化联合治疗
        参考文献
    二、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三、致谢
    四、个人简介

(6)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动态检测对胃癌诊疗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试剂、仪器和耗材
    2 研究对象
    3 标本采集与前处理
    4 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测定
    5 结果判断
    6 诊断性试验的评价指标
    7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三组人群(恶性肿瘤组、良性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比较((?)±s)
    2 胃癌(恶性肿瘤组)不同临床特征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比较((?)±s)
    3 血清CEA、CA724、HSP60、TSGF单项及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价值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HMG B1、TSGF诊断甲状腺癌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清HMG B1、TSGF水平比较
    2.2 血清HMG B1、TSGF单独及联合检测鉴别甲状腺癌的效能比较
3 讨论

(8)CEA、TSGF以及CA19-9联合检测在胃癌诊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EA、TSGF、CA19-9水平
    2.2 比较CEA、TSGF、CA19-9检测敏感度、特异度
3 讨论

(9)肿瘤标志物检验适宜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1.3.1 主要研究方法
        1.3.2 论文结构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2.1 导言
    2.2 不适宜检验的国外研究现状
        2.2.1 过度医疗
        2.2.2 过度治疗
        2.2.3 不适宜检验的定义
        2.2.4 不适宜检验的标准研究
        2.2.5 不适宜检验的不良后果
        2.2.7 不适宜检验的干预
        2.2.8 临床路径的干预
    2.3 不适宜检验的国内研究现状
        2.3.1 过度医疗
        2.3.2 过度治疗
        2.3.3 不适宜检验的定义
        2.3.4 不适宜检验的标准研究
        2.3.5 不适宜检验的影响因素
    2.4 国内外不适宜检验研究的不足与困惑
    2.5 肿瘤标志物的不适宜检验
        2.5.1 肿瘤标志物的定义
        2.5.2 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
        2.5.3 肿瘤标志物的不适宜检验
        2.5.4 肿瘤标志物不适宜检验的标准研究
    2.6 肿瘤标志物临床适宜检验方案的评价与判断
        2.6.1 肿瘤标志物诊断价值的评价指标
        2.6.2 肿瘤标志物临床适宜检验方案的获得路径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临床肿瘤标志物不适宜检验的现状研究与优化策略
    3.1 导言
    3.2 数据来源和方法
        3.2.1 临床数据采集
        3.2.2 肿瘤标志物临床检验适宜方案的获得
        3.2.3 医疗机构肿瘤标志物不适宜检验的实证研究
    3.3 TM临床检验适宜方案
        3.3.1 医疗机构基本情况
        3.3.2 单项肿瘤标志物指标诊断价值测算
        3.3.3 肿瘤标志物临床检验适宜性的判定
    3.4 医疗机构肿瘤标志物临床检验适宜性的现状
        3.4.1 医疗机构肿瘤标志物检验适宜性分布
        3.4.2 肿瘤标志物临床检验适宜性的人群差异
        3.4.3 肿瘤标志物临床检验适宜性的费用分布情况
        3.4.4 肿瘤标志物临床检验适宜性的转归差异
        3.4.5 肿瘤标志物临床检验适宜性的费用分析
    3.5 基于PLC预测模型的肿瘤标志物临床检验优化策略
        3.5.1 临床数据采集
        3.5.2 基于PLC预测模型的肿瘤标志物临床检验优化策略获得
        3.5.3 基于PLC预测模型的肿瘤标志物临床检验优化策略优势
    3.6 临床路径实施的疾病和费用情况
        3.6.1 COPD和 PLC的比较
        3.6.2 按肿瘤类型比较
    3.7 本章小结
        3.7.1 针对COPD和 PLC早期诊断的肿瘤标志物检验方案的适宜性
        3.7.2 医疗机构临床肿瘤标志物检验适宜性的现状分析
        3.7.3 对策与建议
第四章 临床不适宜检验影响因素研究
    4.1 导言
    4.2 数据来源和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样本选择
        4.2.3 数据来源
        4.2.4 主要研究指标及研究假设
        4.2.5 主要研究指标的测量工具
    4.3 主要研究结果
        4.3.1 样本纳入情况
        4.3.2 临床医生的人口社会学特征
        4.3.3 主要研究指标的信效度分析
        4.3.4 主要研究指标的描述性分析
        4.3.5 人口社会学因素对各主要研究指标的简单效应
        4.3.6 临床不适宜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临床不适宜检验的原因分析
    5.1 导言
    5.2 相关理论基础
        5.2.1 委托代理理论
        5.2.2 供给诱导需求理论
        5.2.3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5.3 基于IMB模型的临床医生肿瘤标志物检测行为的传导通路分析
        5.3.1 信息因素、动机因素对临床医生肿瘤标志物检测行为的作用分析
        5.3.2 行为技巧对信息因素、动机因素在临床医生肿瘤标志物检测行为作用中的中介作用
        5.3.3 临床医生肿瘤标志物检测行为的IMB理论模型的提出
    5.4 临床医生肺部疾病肿瘤标志物检测行为的IMB模型验证分析
        5.4.1 IMB模型的验证方法
        5.4.2 变量设置
        5.4.3 模型的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降低临床不适宜检验的讨论与建议
    6.1 当前的问题与挑战
        6.1.1 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医患博弈现状
        6.1.2 绩效支付带来医务人员的行为倾向
        6.1.3 临床数据缺乏统一管理
    6.2 进一步避免临床不适宜检验的建议
        6.2.1 以卫生决策数据分析为基础构建临床路径
        6.2.2 加强检验临床合作,控制不适宜检验
        6.2.3 加强医患沟通,避免医患不当博弈
        6.2.4 促进医生绩效模式的改变,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改善
        6.2.5 改革支付制度,促进医疗模式转变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7.1.1 临床不适宜检验普遍存在
        7.1.2 不适宜检验的标准制定
        7.1.3 临床路径是控制不适宜检验的有效途径
        7.1.4 支付类型和临床病情是临床不适宜检验的重要影响因素
        7.1.5 临床不适宜检验的原因分析表明,医疗体制、医院运行和医生教育的改善是形成最佳诊断治疗决策的关键
    7.2 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后续研究的展望
        7.2.1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7.2.2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一:肺部疾病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案影响因素调研工具
    附二:信息因素的得分统计
    附三:动机因素的得分统计及差异性分析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10)探讨TSGF在6种恶性肿瘤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计算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病例组TSGF水平比较
    2.2 随访
3 讨论

四、TSGF在临床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尿HA和TSGF联合检测在膀胱癌辅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何栋,许秋桂,姚锦绣,杨凤爱,黎杨杨. 基层医学论坛, 2022(02)
  • [2]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动态检测在乳腺癌诊断和监控治疗中的应用价值[D]. 王柏田. 青岛大学, 2021
  • [3]血清学标志物在鼻咽癌中的预后意义[D]. 姚文宇. 广州医科大学, 2021
  • [4]用于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新型肿瘤标记物研究现状[J]. 王岩,吕呈,李鲁平,张明香,邢卓越,戴越,项丹,谷野. 中国医学创新, 2020(19)
  • [5]TACE联合抗病毒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治疗效果的评价及对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D]. 李珣. 锦州医科大学, 2020(05)
  • [6]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动态检测对胃癌诊疗的临床应用研究[D]. 张荣华. 青岛大学, 2019(03)
  • [7]HMG B1、TSGF诊断甲状腺癌的价值[J]. 李健,刘雄英,丘熙廉,谢曙光.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10)
  • [8]CEA、TSGF以及CA19-9联合检测在胃癌诊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 黄远生,贾举闻,葛麟,付峥,陆峻逵. 中医临床研究, 2018(12)
  • [9]肿瘤标志物检验适宜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张海晨.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10]探讨TSGF在6种恶性肿瘤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J]. 齐发梅,魏莲花,周爱花,杨森,颜丽,申希平,尹会媛,石福娜.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8(02)

标签:;  ;  ;  ;  ;  

TSGF的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