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责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公共行政责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公共行政责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伦理,责任,行政,公共管理,话语,道德,控制性。

公共行政责任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颜佳华,王张华[1](2019)在《人工智能场景下公共行政技术责任审视》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人工智能的广泛嵌入引发了公共行政技术责任问题。可从技术责任的负载主体(谁负责任)、负载对象(向谁负责)、具体样态(负何责任)和落实策略(如何负责)四个维度出发,建构人工智能场景下公共行政技术责任体系。从公共行政的性质看,人工智能场景下公共行政技术责任的负载主体仍是政府及其公务人员,负有"应用者"和"治理者"的双重责任,以确保"人类(公众)不受侵害"为根本目的。政府和公务人员应树立居安思危的责任意识、完善技术责任的相关制度以及运用"商谈伦理"的原则化解冲突,以确保人工智能场景下公共行政技术责任得以落实。(本文来源于《理论探索》期刊2019年03期)

赵文,江艳[2](2019)在《公共行政责任伦理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行政责任伦理是维系公共行政系统有序运作、有效作为的精神纽带。从理论逻辑上看,在百年公共行政的历次范式转换中,公共行政责任伦理在历经价值萎缩、价值复苏、价值偏执与价值回归的曲折过程之后,被确立为当代公共行政伦理价值谱系的核心。强调对公民负责、为公民服务的责任伦理成为现代公共行政的精神旗帜。从实践逻辑上看,实现责任伦理是公共行政摆脱现代性危机的自我救赎之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从"个体伦理化"与"制度伦理化"的双重维度来分别为实现公共行政"责任伦理"价值提供内控机制和外控手段,促进公共行政主体以德运权、依法运权,实现公共行政活动为公民服务、对公民负责的根本目的。(本文来源于《领导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李利文[3](2019)在《模糊性公共行政责任的清晰化运作——基于河长制、湖长制、街长制和院长制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院长制、街长制、湖长制和河长制四类治理创新实践,从责任界定、打包、运作和强化的过程视角描述和分析了模糊性公共行政责任是如何落实的,并指出了模糊性公共行政责任清晰化运作的识别、转化和操作逻辑。研究发现,从表面上看,模糊性公共行政责任的清晰化运作无非是政府问责的一个更为精细化版本,核心是将个人问责机制有效嵌入科层结构之中,实现激励和管理的可操控性,但实质上它更是一个根据治理对象特征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权力调整和注意力分配的过程,其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这些创新要素所附带的绩效主义导向、人治主义导向和变通主义导向等问题。本研究为地方政府如何将模糊性的公共行政责任转化为清晰化的治理结构提供了一个认识框架,为理解国家治理工具的选择逻辑提供了一个观察视角。(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戴晋媛[4](2018)在《我国公共行政伦理与责任研究文献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行政伦理与责任作为公共行政领域的精神纽带,为新时代下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提供最直接、最原始的价值支撑。由于各国制度、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公共行政伦理与责任呈现出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本文通过论述西方公共行政伦理发展的历史演变,并对我国当前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希望以此对我国公共行政伦理与责任研究的未来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管理观察》期刊2018年28期)

衣霄翔,吕飞[5](2018)在《公共行政视角下的控规调整管理辨析——责任、困境与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控规调整是控规实施的修正、适应和优化机制。由于城市规划专业和控规调整这一管理事务的特殊性,控规调整的管理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者的行政裁量。在制度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管理者的行政裁量极有可能发挥消极的作用,导致其未能承担好主要的责任,令控规调整的实施效果偏离了制度原旨。立足当下,控规调整管理的改革重点应着眼于如何令管理者的行政裁量在更大程度上发挥积极的作用。为此,本文借助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学的相关理论,系统阐述了作为公共利益和城市利益"代理人"的管理者在控规调整管理中的主要责任,以及实现责任所面临的困境和来自行政裁量的威胁,并进一步探讨了适合于控规调整管理的行政裁量控制途径,提出了在"正当程序"基础上,以完善"实质内容"为核心的制度机制方案。(本文来源于《现代城市研究》期刊2018年09期)

龚玉朝[6](2018)在《论公共行政的道德责任》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行政道德化是当今行政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它带来的结果是公共行政开始承担起政治职能、经济职能之外的道德职能,公共行政越来越强调自身所具有的道德责任。同时,在以交换关系为基础的现代社会,平等和自由是社会公正的主要内容,一直以来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从道德的层面对二者进行理解,必然将公正指向公共领域的核心—公共行政。公共行政也就具有了其道德责任的主要内容,即对公正的维护和供给。(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宋京霖[7](2017)在《反思政治/行政二分法的投射效应——以公共行政的责任机制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前言随着政府职能向社会转移,政府不再是行使公共权力的唯一主体,也不再垄断公共物品的提供,私主体常常与公共行政机关共同行使行政权,承担公共职能。公私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越来越紧密,社会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也随之多样化。尤其体现在基层社会管理领域,这种多样化的行政管理模式,产生了"直接协商式的多元政治过程"。~①如在欧洲,网络化(本文来源于《行政法论丛》期刊2017年01期)

孙华俊,段鑫星[8](2016)在《对公共行政人员道德责任履行的诉求》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行政人员的道德责任是服务型政府和公共行政人员改革发展之必要选择。作为约束个体行为的手段,国家对于行政人员承担道德责任的要求尤为迫切。公共行政效能低、贪污腐败现象频发都与行政人员道德责任缺失密不可分,甚至危及政府公共性、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基本权益的实现。公共行政人员作为公共权力的使用者,对于道德责任的主动承担既是提高自身行政能力的必要途径,也是实现政府、社会公共利益的必然要求。(本文来源于《行政科学论坛》期刊2016年12期)

何永松[9](2016)在《论公共行政中的话语责任》一文中研究指出话语是信息传递或沟通的重要方式,话语表达主体应遵守话语交流规范,并随时肩负与之相应的责任。公共行政中的话语责任是政府及公务员在话语表达中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也是就官方话语做出的规范认定,反映了话语表达的担当精神。公共行政中话语责任有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它是规范行政问责制的现实需要,有助于维护政府的话语形象,能够消解官民之间的沟通障碍,还将有效提升政府回应的话语表达技能。公共行政中话语责任的实现需要明晰行政话语法则、建立话语监督机制、开展文风建设以及强化话语道德意识。(本文来源于《探索》期刊2016年05期)

国辉[10](2016)在《西方公共行政责任与伦理观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末》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公共行政责任与伦理的探索在西方国家有着久远历史,特别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以后,对西方公共行政责任与伦理探索到了一个成熟的成长时期。此时期,学术界对行政责任研究的数量、质量上都比以前时期增加、提高了很多。库珀、罗森布鲁姆、弗雷德里克森等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主要是以库珀、弗雷德里克森、罗森布鲁姆的公共行政责任与伦理观的公民权与民主理论、德性伦理与伦理教育、伦理立法与个人职责为主线,探讨公共行政责任与伦理观产生的背景、内容与学术价值和西方行政责任与伦理观的学术意义价值,最后一部分是研究给中国的行政道德建设所引发的思考。本文从库珀、弗雷德里克森、罗森布鲁姆的公共行政责任与伦理观的公民权与民主理论、德性伦理与伦理的教育、伦理立法与个人职责为主线探讨20世纪70年代初到90年代末的行政责任与伦理观。本文研究主要取材于库珀所着的《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The Responsible Administrator:An Approach to Ethics for the Administrative Role),弗雷德里克森的《公共行政的精神》(TheSpiri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罗森布鲁姆所着《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Public Administration:Understanding Management, Politics,and Law in the Public Sector)中的公共行政责任与伦理观的公民权和民主理论、德性和伦理教育理论内容、伦理立法和个人职责的重要观点。本文共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公共行政责任与伦理理论出现的历史背景,而且论述了其思想的主要渊源。第二部分,论述20世纪70年代初到90年代底西方公共责任与伦理观理论内容研究,探析库珀、弗雷德里克森、罗森布鲁姆的行政责任与伦理思想的公民权和民主理论、德性伦理与伦理教育、伦理立法与个人职责的理论内容。第叁部分,探索研究20世纪70年代初到90年代末的西方行政责任与伦理观的学术价值及给我国行政道德建设带来启示。本文主要是用了文献研究、历史研究以及文献研究相结合统一的理论探讨方式,对20世纪70年代初到90年代底的西方行政责任与伦理观进行理论探索,最后分析公共责任与伦理观学术价值和给中国的行政道德理论与实践带来的启发。(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6-04-01)

公共行政责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公共行政责任伦理是维系公共行政系统有序运作、有效作为的精神纽带。从理论逻辑上看,在百年公共行政的历次范式转换中,公共行政责任伦理在历经价值萎缩、价值复苏、价值偏执与价值回归的曲折过程之后,被确立为当代公共行政伦理价值谱系的核心。强调对公民负责、为公民服务的责任伦理成为现代公共行政的精神旗帜。从实践逻辑上看,实现责任伦理是公共行政摆脱现代性危机的自我救赎之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从"个体伦理化"与"制度伦理化"的双重维度来分别为实现公共行政"责任伦理"价值提供内控机制和外控手段,促进公共行政主体以德运权、依法运权,实现公共行政活动为公民服务、对公民负责的根本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共行政责任论文参考文献

[1].颜佳华,王张华.人工智能场景下公共行政技术责任审视[J].理论探索.2019

[2].赵文,江艳.公共行政责任伦理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领导科学.2019

[3].李利文.模糊性公共行政责任的清晰化运作——基于河长制、湖长制、街长制和院长制的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戴晋媛.我国公共行政伦理与责任研究文献综述[J].管理观察.2018

[5].衣霄翔,吕飞.公共行政视角下的控规调整管理辨析——责任、困境与途径[J].现代城市研究.2018

[6].龚玉朝.论公共行政的道德责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7].宋京霖.反思政治/行政二分法的投射效应——以公共行政的责任机制为视角[J].行政法论丛.2017

[8].孙华俊,段鑫星.对公共行政人员道德责任履行的诉求[J].行政科学论坛.2016

[9].何永松.论公共行政中的话语责任[J].探索.2016

[10].国辉.西方公共行政责任与伦理观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末[D].辽宁大学.2016

标签:;  ;  ;  ;  ;  ;  ;  

公共行政责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